中医内科汗证_第1页
中医内科汗证_第2页
中医内科汗证_第3页
中医内科汗证_第4页
中医内科汗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汗证一、概述1.定义

2.历史沿革3.范围中医内科汗证2/331.定义:自汗、盗汗是指因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原因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中医内科汗证3/332.历史沿革(1)早在《内经》即对汗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一个,并与血液有亲密关系,所谓血汗同源。《灵枢·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并明确指出出汗是因为阳气蒸发阴液所致,《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阳加于阴,谓之汗”。中医内科汗证4/332.历史沿革《内经》还认识到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亲密关系。生理性-----《灵枢·五瘾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病理性----《素问·举痛论》曰:“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中医内科汗证5/332.历史沿革(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名称,并认为由虚劳引发者较多,“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中医内科汗证6/332.历史沿革(3)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判别:“不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中医内科汗证7/332.历史沿革(4)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自汗》说:“自汗属气虚、血虚、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病理属性概括,给后世以巨大影响。中医内科汗证8/332.历史沿革(5)明代·张景岳在《丹溪心法》基础上,对汗证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普通情况下“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中医内科汗证9/332.历史沿革(6)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治疗方药。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汗证10/333.范围:

当代医学中甲亢、植物神经功效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盗汗、自汗,亦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中医内科汗证11/33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病后体虚2.情志不调3.嗜食辛辣中医内科汗证12/331.病后体虚素体微弱,病后体虚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气不足腠理开泄肌表疏松自汗中医内科汗证13/332.情志不调忧思烦劳过分损难过脾阳气,心虚不能敛营,汗液外泄耗伤阴精,虚火内生,迫津外泄忿郁恼怒,肝郁气滞,日久化火-----炽热逼津外泄中医内科汗证14/333.嗜食辛辣嗜食辛辣厚味素体湿热偏盛湿热内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自汗盗汗

中医内科汗证15/33(二)病机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普通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

中医内科汗证16/33三、诊疗与病证判别(一)诊疗依据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2.除外其它疾病引发自汗、盗汗。作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自汗、盗汗,因疾病不一样,各含有该疾病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3.汗出病因: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分、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发自汗、盗汗病因存在。中医内科汗证17/33病名出汗特点伴见症状自汗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多见气虚不固症状盗汗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多见阴虚内热症状脱汗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又称绝汗,为病势危急之象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战汗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为正邪交争之象。发烧、口渴、烦躁不安。若汗出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复病愈之象黄汗汗出众黄如柏汁,染衣着色,湿热郁蒸之表现多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症。中医内科汗证18/33四、辨证论治(一)辨证关键点(二)治疗标准(三)分证论治中医内科汗证19/33(一)辨证关键点1.辨自汗、盗汗:2.辨阴阳虚实: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中医内科汗证20/33(二)治疗标准虚证:治以益气、补血、养阴,调和营卫;实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依据虚实主次而适当兼顾。另外,因为汗证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固涩敛汗之品,如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以增强止汗作用。中医内科汗证21/33(三)分证论治1.肺卫不固证主症:汗出恶风,易于感冒,稍劳汗出尤甚;兼肺气虚症状:体倦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少华;或半身、某一局部出汗,周身酸楚。舌脉: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失固,汗液外泄。治法:益气固表。中医内科汗证22/33代表方:玉屏风散加减加减(1)气虚甚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者,加党参、甘草以益气;(2)气虚加重出现形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温阳;(3)兼脾气虚,症见食少便溏,为子病及母,加炒山药、茯苓、扁豆健脾止泻。(4)气虚及血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者,加当归、白芍、何首乌养血。中医内科汗证23/33附:脾气虚弱主症:易汗出,四肢尤多,或当心一片汗多,劳累或食后更甚。兼症:食少神疲、气短,面色萎黄。舌脉:舌淡有齿龈,苔薄白,细弱。治法:补中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中医内科汗证24/33《类证治裁》“当心汗,为思虑伤脾。”《医宗必读》“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医学入门》“但升柴俱易蜜水炒过,以杀升发之性,又欲其引参、芪至肌表,故不可缺也。”加减:汗多加止汗药;便溏加健脾止泻药。中医内科汗证25/33(三)分证论治2.心血不足证主症: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兼心血虚症状:神疲气短,面色不华,健忘舌脉:舌质淡,脉细。证机概要:心血耗伤,心液不藏。治法:养血补心。代表方:归脾汤加减。中医内科汗证26/33加减:(1)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2)血虚甚者,症见面色不华,心悸少寐,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以补益精血。中医内科汗证27/33(三)分证论治3.阴虚火旺证主症:夜寐盗汗,或有自汗。兼阴虚火旺症状: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证机概要:虚火内炽,逼津外泄。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中医内科汗证28/33惯用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黄芪——益气固表。中医内科汗证29/33加减:(1)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山萸肉固涩敛阴止汗;(2)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3)以阴虚为主,而炽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中医内科汗证30/33(三)分证论治4.邪热郁蒸证主症:蒸蒸汗出,汗黏,或汗液易使衣服黄染;兼湿热内蕴症状: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脉:舌苔薄黄,脉象弦数。证机概要:湿热内蕴,逼津外泄。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中医内科汗证31/33加减:(1)肝胆火胜,里无湿热者取通利药。(2)汗液易使衣服黄染,小便短赤者,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