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1(共114张PPT)_第1页
中考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1(共114张PPT)_第2页
中考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1(共114张PPT)_第3页
中考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1(共114张PPT)_第4页
中考 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1(共11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现代文阅读解题攻略第二章议论文阅读解题攻略一、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选自广东省最新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二、考纲阐释1.2011年开始,考纲将原考点“联系生活”改为“联系实际”,请注意这一词之差。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和要求2.2018年增加了新的考点: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3.在题型上,2013年开始增加1道选择题,减少1道主观题,题量不变。2014年开始,再增1道选择题,同时减少1道主观题,题量不变。即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4.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以整体阅读和综合分析为主,侧重考查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把握,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第二部分命题分析1.选材特点(1)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议论文阅读与说明文阅读。广东省中考语文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就从这两种文体阅读中选取一种,最近10年广东省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情况如下:中考时间题目文体类型2019年《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议论文2018年《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说明文2017年《人生三病》议论文2016年《悲加欢不等于零》议论文2015年《培养自己的“静能量”》议论文2014年《读书与境遇》议论文2013年《怎样让幸福来敲门》议论文2012年《“毒胶囊”有多毒?》说明文2011年《被妖魔化的沙尘暴》说明文2010年《三思而行》议论文

从以上表格可知,2011年以前,说明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每年交替考查,2011、2012年连续两年考查说明文,2013—2017年连续五年考查议论文,等到2018年才考查说明文。2019年笔锋一转,又改考议论文了。那么接下来会不会连续几年考查议论文呢?(2)议论文选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选材多涉及读书方法、品德修养、为人处事、生活的观念、人生态度等与当前热点相关的文章。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议论文的阅读水平。(1)题型变化:共有3道小题。2010年之前考查议论文时全部都是简答题,没有选择题;2013年的中考有1道选择题;2014年开始,广东省中考语文的实用文本类的题型变化较大,主要增加了选择题,变成了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2015—2019年均延续了这一题型。选择题看似简单,但却最容易出错,应引起考生的重视。(2)分值:总共10分。2道选择题各3分,简答题4分。2019年延续了2014—2018年的分值分布特点。2.题型特点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②对论点、论据、论证的掌握;③对议论文语言特色的分析;④针对文章观点进行论述评价或结合文段谈自己的体验感悟等。3.考查内容第三部分文体知识归纳议论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证明或反驳,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的一定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论点、论据、论证。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必须是判断句(不一定会有判断词出现),不能以疑问句式、选择句式出现。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又称主要观点、总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它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或事件的总主张、总观点、总判断。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2.议论文的论点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后者如“谈骨气”。(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温馨小贴士

(3)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常以一个短语的形式出现,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说谦虚”。(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温馨小贴士

议论文的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3.议论文的论据

议论文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4.议论文的论证5.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又叫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例《谈读书》中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来对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引用论证(引证法)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与其他道理论证区分,切勿混淆。温馨小贴士

【对比论证】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正反、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更能突出地证明论点的正确,能使观点更鲜明,使论证全面、严密,更具说服力。【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比喻,从而证明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可以使论述深入浅出,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明白透彻、通俗易懂。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即议论文根据内容选择阐述事理的形式。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是从正面论证作者所持观点的正确性。驳论则是通过反驳对立的、错误的观点,从而证明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正确性。(1)准确性。概念使用准确,说理精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2)严密性。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没有疏漏,无懈可击。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7.议论文的语言(3)鲜明性。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4)概括性。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无须详细描述。(5)生动性。议论文语言大多平实朴素,但有时候也会有生动的一面,或勾画简洁明快,或借助方言俗语、歇后语,或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议论文选择题主要有两个考点:①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②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按新考纲的要求,通常是对应这两个考点各出一道选择题。选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关键词句含义、段落作用、文章材料分析、论证过程、论点拓展以及把握论点与论据的联系等。第四部分解题技巧1.选择题的考查内容(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①结合文章的观点,对某句话的含义进行考查。例1“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2019年广东省中考《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第1道选择题A选项)例2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B选项)②结合文章的观点,对材料分析进行考查。例

《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1道选择题A选项)③结合文章的事例,对文章的观点和主旨进行考查。例1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2019年广东省中考《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第1道选择题B选项)例2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2019年广东省中考《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第1道选择题C选项)④对段落的作用进行考查。例

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A选项)⑤对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行考查。例1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1道选择题C选项)例2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②段引出论题,第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1道选择题D选项)例3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2道选择题B选项)⑥联系实际,对文章的论点(或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考查。例

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2道选择题C选项)⑦对文章的论据进行考查。例

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2019年广东省中考《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第1道选择题D选项)(2)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考查。例1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2019年广东省中考《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第2道选择题,参考答案选D)例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第2道选择题,参考答案选B)例3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1道选择题,参考答案选A)(1)重视“绝对”法。对于一些出现过于“绝对”性的词语的选项,如:“只要……就……”“只有……才……”“最重要”“必须”“从不”等词,应该特别重视,这类选项很可能与原文意思有差异。2013年与2014年的选择题答案都属于这种情况。例1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第2道选择题答案)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2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选择题答案)这两个选项中的“只要……就……”与“最重要”都过于绝对,与原文的意思有差异。(2)代入法。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将选项逐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3)归谬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此法为常用方法,适用于考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4)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5)归类法。此法适用于前四种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答案很可能就在其中。考生应该明白,想要做对选择题,自己必须先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熟练地掌握,牢记议论文原文的意识,全面理解原文,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二、简答题解题技巧

解答议论文简答题,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而是在原文中,要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在原文的基础上提炼出答案。★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某段说明了什么道理(分论点)?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句子,要简洁利落。从全文看,它必须能统摄全文。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注意分清论点和论题,中心论点和分论点。(1)找准文章中的论点。①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但有些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②把论点放在文段的开头是最常见的方式,有的论点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论点通过引用或事例的归纳而提出。③注意文章结尾总结归纳性的句子,中心论点可能暗含其中。④注意文章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性的句子,它们往往是文章的分论点。⑤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⑥分析分论点,从中找到中心论点。(2)概括论点的方法。①要抓住中心词。②要用陈述句式。③要有明显的倾向性。④语言要简洁,语句要通顺。⑤有些文段全篇无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那就需要将几个分论点进行合并、提炼。(3)文章提出论点的方法。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提出论题,然后通过分析论述,归纳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纳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事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归纳中心论点。★2.议论文中开头的材料的作用。(1)引出论点或论题。(2)作为……论据,证明了……论点。(3)揭示论点的内涵。(4)吸引读者的兴趣,给人以亲切感,便于说理。

答题时,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参考以上作用有选择地进行作答。有时,以上论题、论据、论点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陈述出来。注意

★3.考查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考查,题目类型通常有:①分析某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某论点;②说明某材料可以作为某论点的事实论据的理由。这种题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回答:①明确论点;②在论点的指引下提炼材料的中心;③揭示材料中心与论点的内在联系;④最后陈述此材料正好证明了论点。例

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参考答案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此句也可以有其他表述,如最后一句答“这正好证明了本段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的观点”,或意思相同的句子都可以。注意

★4.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常见的题型是:第几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语段分析其作用。回答此类题目,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然后运用下面的答题套路灵活作答。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举例论证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说出二者在某方面的区别),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使观点更具说服力。★5.事实论据的作用。任何论据的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观点,这时要用就近原则,“瞻前顾后”,找出论据所要证明的观点。事实论据的作用在于运用鲜活的事例证明文章的观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在解题时还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通常议论文中的事例有4种作用:(1)引出论点(或论题)。(2)证明论点。(3)揭示(解释)论点的内涵。(4)吸引读者兴趣。其中,第一点引出论点(或论题)主要是在开头,具体参见“★2.议论文中开头的材料的作用”,所有材料,证明论点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答题时要联系与事实论据有关的论点,然后结合事实论据分析。答题格式:使用……论据是为了证明……的论点。★6.补充论据。补充论据时,要注意所选题材的一致性;注意所证明的论点的一致性;注意语境句式的一致性;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人的事例或名言。★7.本文(某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回答这一类题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分清步骤,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接着”“最后”等词来组织段落。大致答题思路有:①某段首先用了……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接着又用了……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或证明了什么道理)。②首先提出……观点(或通过列举……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然后(列举……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接着又用了……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或说明了什么道理)。★8.分析词、句的含义。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某些含义深刻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应该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先理解词语、句子本身的意思,如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再结合文中具体语境以及主旨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也就是从词句的表层含义与文中体现的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例1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2017年广东省中考《人生三病》)参考答案

①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②豁达乐观,理性看待生死;③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要求正面回答。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例2

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2015年广东省中考《培养自己的“静能量”》)参考答案

含义: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1分)。途径:①要学会追求安静;②要学会享受安静;③要心无旁骛处处历练。(共3点,每点1分)例3

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014年广东省中考《读书与境遇》)参考答案

(表层含义)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文中的深层含义)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应该驾驭环境,专心读书;而不是被环境左右,影响读书。★9.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当前重点考点)此类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回答此类题目,必须密切结合文章分析。例1

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2019年广东省中考《坚定是生命的黄金》)参考答案

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例2

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2013年广东省中考《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参考答案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甜蜜、幸福”;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10.开放型试题。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常见题型有:针对文章的某观点进行论述评价或结合文段(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验感悟(启迪)。答题时需结合文章来谈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这类题可以自由作答,但也有一些原则:(1)紧扣问题。如果答案脱离了题目的具体要求,即使再完美也不能算正确。(2)注意联系实际,举出事例,语言简明。观点突出,要有一定的理由和根据。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内容积极。若实在没有什么新的体会、观点,可以把作者的体会、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一遍,当作自己的观点。对于“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这种方法很管用。(3)言之有理,世界观正确,情感态度积极向上。解答这类问题时,切忌完全跳出文章顺着自己的想法来随意写“感悟”,一定要联系文章,不要脱离原文的意思、主题、论点。应在结合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感悟,但不能完全照抄文章的句子,即使是表达主旨的句子也不能照抄。整体把握(1)阅读全文,明确中心论点(题目、开头、中间、结尾)。(2)再读文章,分析把握论据(事实论据——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道理论据——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3)根据论据类型、论述角度,分析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4)分析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5)体味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用词有分寸;严密性——推理合乎逻辑,无懈可击;鲜明性——观点毫不含糊;概括性——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生动性——勾画简洁明快,或借助方言俗语、歇后语和各种修辞手法)。(6)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谈阅读心得、体验(赞成与否均可,但要言之有理)。★11.分析议论文的步骤。揣摩细节(1)分析理解重点词语或概念在文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内容)。(2)分析理解关键句子(警句、修辞句)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甚至全文内容)。(3)探究、阐释某些材料内容(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内容)。一、2019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及考生失误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坚定是生命的黄金韩青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第五部分近年中考真题及考生失误分析②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坚定,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长住在大梅山,并在那里传法。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声誉,否则,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B.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C.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D.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2.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3分)2.D(3分)3.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考生失误分析◎1.第1道题难度适中,涉及议论文各段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A选项中引用的“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意在证明法常和尚是一个坚定、有主见的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举出孔范的例子意在证明“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所以B选项错误,这一选项学生很容易区分开来的。C选项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这与文章的论点相符,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与原文第⑤段的内容相符。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弄懂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几个分论点,理清了文章的论证思路,这道题就不会错。2.第2道题难度较大,是失分的重灾区。这道题考查的是能证明中心论点“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的论据。其实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弄懂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几个分论点,理清了文章的论证思路,这道题也不会做错。其中A选项的论据能证明屈原具有独立的人格,这个与中心论点“坚定是生命的黄金”是相符的。B选项是一个道理论据,意在证明“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这一点与中心论点也是相符的。C选项的论据讲的是文天祥拥有独立的人格,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坚定爱国的心志,这一点与中心论点也是相符的。而D选项的论据只能证明“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知道D选项是与题目中心论点无关的。其实认真阅读,体会每一项的内容,就会发现只有D选项表现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一样。只是由于一少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导致丢分。3.第3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这道题实际上讲的就是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做这道题时,既要准确理解文章的观点,又要找出几个分论点,只要找到了几个分论点,就能答出原因了。可惜的是有少数学生还是无法理解这道题究竟要回答什么,自然也就找不到这个点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只要认真阅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并找到分论点,加以概括就能水到渠成了,所以这道题关键在于理解得当,一旦理解得当,就能得到很高的分数了。二、2017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及考生失误分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人生三病张培锋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意蕴深刻,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②段引出论题,第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3分)2.B(3分)3.①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②豁达乐观,理性看待生死;③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要求正面回答。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4分)☆考生失误分析◎1.第1道题难度较大,涉及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论题”和“论证思路”,对于部分文体知识模糊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困惑。很多考生会选择B选项,认为“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犯了绝对化的毛病。其实,D选项中“第①②段引出论题,第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的相关内容有错,应该是“第①段引出论题,第②~⑤段分析说理”。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弄懂了议论文论题的文体知识,理清了文章的论证思路,这道题就不会错。2.选文第2道题考查的是论据,其中A选项颇为有趣,再次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特点。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读懂短文,没有弄清楚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很容易就认为A选项是与题无关的。其实认真阅读,体会B选项的内容,就会发现只有B选项表现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一样。B选项表现的是曾国藩的敬畏之心、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文中所讲的“三病”无关。3.选文第3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迁移与转化,既要准确理解文章的观点又要吸收文章的正能量,同时还需要以合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也是有较好的区分度的。许多学生答题不全面,因而失分。“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此题时,可以认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力求准确完整地概括要点。概括得当,得2分;联系选文相关内容,再得2分,满分为4分。三、2016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及考生失误分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悲加欢不等于零叶春雷①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②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③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④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是简单的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这样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⑤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是:(-4)+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⑥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同样看成是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正数,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⑦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于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生活。”⑧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19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B.选文第⑤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2.下列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A.海伦·凯勒小时候因生病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她感到无助和迷茫,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学会了微笑,无畏疾病。B.身处茫茫沙漠,口干舌燥,这时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他平静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C.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每天只能赤着脚上学,他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飞人”。D.作家史铁生曾说过,哪怕是你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灾难,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在灾难中学会坚强,看到曙光。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3分)2.A(3分)3.(1)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2分)(2)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把它看成正数。(2分)☆考生失误分析◎1.第1道题比较简单,80%的考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选项“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表述绝对,文章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并非“人生难免的缺憾”,这与文章论题不符。只要能把握文章中心论点,该题就不会丢分。2.第2道题难度大一些,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逻辑思维考查题,很适合初学议论文的初中孩子,也体现出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接轨的意向。文章中关于“乐观主义”含义的论述是这样的: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于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而A选项中海伦·凯勒的事例,强调的是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与“乐观主义”不符,所以该项有误。3.第3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迁移与转化,既要准确理解文章的观点又要吸收文章的正能量,同时还需要以合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也是有较好的区分度的。许多学生答题不全面,因而失分。“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此题时,联系文章中关于“乐观主义”含义的论述,得2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的态度,再得2分,满分为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培养自己的“静能量”鲁云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四、2015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及考生失误分析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B.选文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经据典,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3.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3分)2.C(3分)3.含义: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1分)。途径:①要学会追求安静;②要学会享受安静;③要心无旁骛,处处历练(共3分,每点1分)。☆考生失误分析◎1.第1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得分率在60%左右。答案A选项考查的是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些考生不对照着文章来分析选项,感觉每个选项都正确。A选项中,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这一分析是错误的。文章最后一段是接着上一段反面论证“怎样‘培养静能量’”的。2.第2道题难度更大一些,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选项中的论据的意思理解不到位,C选项中李时珍的事例虽然历时27年,但没有涉及“静”,所以,不能证明题目中的观点。3.第3题的得分更低,第一个问题,分析含义,很多人只是分析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从“树”与“风”的关系分析表面含义,而没有进一步结合第⑤段论证的追求安静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后一个问题,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有些考生也不分点,只写到其中一点,导致丢分。考生要学会以分定点,本道题4分,第一个问题1或2分,后一个问题,最少也得2点,再结合原文分析,很容易就可以知道第2个问题有3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读书与境遇罗建军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五、2014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及考生失误分析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