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_第1页
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_第2页
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_第3页
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_第4页
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

为了深入探讨城市化对山东基层(市区、郊区的街道、居委,包括城中村)文化建设造成的影响,准确把握山东基层文化建设的成就、问题及对策,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赴枣庄市五区一市和临沂市沂南县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山东其他地区情况,对城市化与山东基层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一城市化给山东基层文化建设带来机遇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为基层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对基层文化的投入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城镇人口的增加对基层文化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一)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末,山东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由2007年的3630美元提高到8201美元;地方财政收入接连突破三个千亿元,达到4059.4亿元,年均增长19.4%。按照城镇化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7%);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6.5%)。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体现在对基层文化的投入上。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数字影院、规范性社区文化中心等的发展实施“以奖代补”鼓励政策,筹措资金支持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构建文化发展目标综合考核体系,使文化建设的权重占到了10%。山东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了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和创建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中。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使基层文化发展所需经费的财政预算有了切实的保障。(二)文化需求迫切城市化使农村变为城镇、农民变为市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收入的增长带来对文化需求的快速膨胀。城市化进程中有两类人的文化需求迫切。一类是“农民工”,他们已进入城市,脱离了乡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急于通过城市文化活动获得身份认同;一类是因土地征收正在进驻或将要进驻城市的“失地农民”或称为“搬迁户”群体。据测算,山东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产生10万名失地农民。他们同样面临生活方式转变的考验。除了基本的文化需求外,他们还特别需要心理抚慰、群体认同,而这都依赖于基层文化服务来提供。心理需求加上购买能力的提高构成了现实的文化需求。2012年末,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755元、9446元,年均分别增长12.5%和13.6%。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的农村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进也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载体和发展平台。二城市化给基层文化带来的挑战从历年数据看,山东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山东城镇化率为50.09%,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山东省进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时代。2012年,山东城镇化率达到52.4%。城市化既是人口、经济的快速集聚,也是社会文化结构的快速变化;既是规模的集聚,又是各种问题集中产生和暴露的过程,快速城市化进程将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问题密集化凸显;同时人口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急剧变化,许多问题表现得更加尖锐和迫切,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狭窄。这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城市化进程中基层文化有效需求不足城市化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新市民”,这个群体以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为代表,农民转变为新市民群体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的文化需求也会有变化。但是,主观和客观原因制约潜在的文化需求变为文化消费,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需求结构不合理。潜在的文化需求变为现实的文化消费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购买力,也就是可支配的收入;另一个是消费意愿,也就是舍得或者愿意花钱买文化产品和服务。从客观条件看,收入的增长受到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制约。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近年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的收入增长绝大部分被预留给住房、医疗、养老等支出,可支配的收入受到限制。从主观条件看,居民主要倾向于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呈现低端化,文化娱乐消费增速较慢,文化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后果之一是多元化的投入体系难以建立。除去公共财政的支持,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无利可图,缺乏进入基层文化市场的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即使对不需要货币投入的文化需求,一些新市民也不愿投入时间从事文化色彩浓厚、需要长时间投入的文化活动,而愿意从事快餐式、纯娱乐的活动。(二)千镇一面,基层文化趋同化和特色文化消失山东新城镇建设过程中,以建筑为代表的城镇面貌呈现高度的雷同,原先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传统民居被白瓷砖、二三层小楼代替,千镇一面、千城一面现象比较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符号和建筑工艺逐渐消失,市镇形象模糊。与此相伴随,文化活动也呈现雷同化趋势,广场舞、太极拳取代了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面对逐渐消失的老村落、老建筑,迫切需要系统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质和文化基因,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提升城镇村落文化内涵,彰显民俗文化魅力。(三)道德真空,文化教化需求迫切传统乡村文化以血统、亲密关系、社区规范为特征,有自身的道德规范和教化模式。城市化使原有的宗族和乡土道德体系消失,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原有的以文化为载体的道德体系被打破,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形成,新市镇出现了道德真空地带。和谐的市民社会需要新的公共道德理念代替朴素的、传统的伦理文化理念。从村民转变而来的新市民面临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原有的价值体系被迅速打碎,成熟的城市居民认同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观念还未养成,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标志的道德滑坡现象比较明显。伴随收入的快速增长,一些新市镇和新城区居民出现了很多败德行为,文化消费有庸俗化倾向。这对发挥基层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三城市化背景下山东基层文化建设的成就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使山东基层文化投入有了明显的增加。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五级基层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级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资金总额达到177亿元。近年来,全省50%的县文化馆和60%的县图书馆得以新建、改建和扩建,不少县、乡镇甚至村建起了多功能、标志性、现代化的文化中心。一批市、县综合性文化中心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相继开工,15个市级图书馆、艺术馆,69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新建或改建。(二)基层特色文化活动日益活跃2012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新增服务窗口2277个,接纳群众2830多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27%。全省县级以上118个专业院团每年下乡演出两万场左右,同时带动了民营剧团、业余剧团的演出活动,农村群众看戏难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2013年,山东广泛组织开展了“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全省举办较大规模文化活动2700多场次。(三)基层文化工程不断推进5个设区市、1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7个项目被命名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覆盖到村的服务网络,基层规范化站点达到40%以上,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5600多个,开通有线电视平台“文化方舟”,覆盖全省1700多万户。56个重点推进县(市、区)的数字影院建设基本完成,全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实现全覆盖。提升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少基层建成“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四城市化背景下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近年来,山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渐暴露,有的还有加剧的趋势。(一)设施相对落后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共有37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不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也未新建或改建,5个区无图书馆机构,1个区无文化馆机构。以枣庄市为例,市级两馆中,市图书馆为一级馆,市群众艺术馆面积仅有2600平方米,为国家二级馆,与国家一级馆的要求差距很大;县级两馆中,6个县级图书馆仅3个达到标准,6个县级文化馆无一达标且均没有独立办公场所;有的区两馆一直不达标,有的区拆除后未能重建。(二)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很多地区基层文化建设政府投入不足,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枣庄市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0.5%,远远低于1%的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经费、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文艺创作经费、非遗保护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文化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原有设施陈旧、功能落后、布局欠合理;设施运转维护经费没有固定来源,上级拨付的基层文化经费截流问题较为严重,造成有限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难以落实到位。部分区(市)属于吃饭财政,文化经费相对较少。很多乡镇没有文化活动经费,重大活动都是临时打报告,使得部分乡镇文化站业务不断萎缩。不少地区在吸纳和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办法。(三)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长期以来,山东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重视程度不够,适合山东省情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待建立。与此相联系的基层文化事业运行与评价、人才队伍培养激励、多元化投入等机制也有待完善。五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强山东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创新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未来山东基层文化建设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是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二是从管脚下到管社会;三是加大基层文化投入。(二)完善基层文化运行机制健全的文化管理体制需要灵活的文化运行机制来支撑。建立惠及全民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一是推动基层文化管理社会化。鼓励社会文化团体发展壮大,发挥社会文化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有序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引入有资质、有水准的公益性文化社会组织承接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二是提高基层文化管理的科学化。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公共文化管理效率。建章立制、因地制宜地探索公共文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方法。三是推动基层文化管理专业化。积极学习先进的公共文化管理理念,采用“请进来”加“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公共文化管理的专业性指导和交流。四是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权限,以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确保职责清晰、权责明确、政务公开透明。健全制度建设,使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优化基层文化资源配置一是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平台作用,整合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农家书屋等媒介资源,综合利用多种文化载体。二是整合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站、宣传文化中心、有线电视网络服务站“三支队伍”的力量,合理分配工作职责和任务,妥善处理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矛盾,解决好公共服务无人干事的问题。三是整合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的阵地资源,将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镇村广播室、群众活动中心统筹规划,提高场地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四是将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共建互享。五是探索建立文化场馆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机关、学校、企业、小区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实现全社会文化资源共享。六是建立双向沟通交流配送机制。面对百姓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品质化,要有针对性地配送资源,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搭建公共文化资源反馈和配送交流平台,建立文化资源配送管理系统,优化栏目设计,分析研究资源配送情况,及时有效地传递百姓需求。适应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改变以往电影为主的现状,加强讲座、图书、文艺节目、文化指导等多方面文化资源的配送力度。同时,根据百姓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有计划地调整文化资源的配送内容。从传统的单向“一刀切”的配送模式转为双向“精细化”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尝试“订阅式”的配送方式,满足小众市民的个性化文化需求。(四)构建完善基层文化发展空间要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统筹规划,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差距。在城市,统筹市、区、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在农村,统筹县、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基层文化建设要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重点,逐步建立起扎根基层、面向大众、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工作网络。拓展基层文化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一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在做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行政村一级作为发展重点,同时将卫星网、移动网、电视网等宽带业务拓展到行政村,不断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速度,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网络。要充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教育,让每一个青年人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不在新一轮网络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落伍。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在观念上、方式方法上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上的各类信息。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传媒等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迅速崛起,并以其强大的势力、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快速传播的特点给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传播学家指出,人类在经历了口头文化、印刷文化阶段后,已进入网络文化时代。网络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传播手段的更新,也意味着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化与基层文化的结合无疑能将基层文化推向创新、繁荣,网络文化正可以为这种创新和提升提供经久不衰的技术支持。三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网,实现资源共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来,山东构建了由45个多媒体资源库组成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艺术(电子图书、电影、音乐、美术、戏剧、曲艺、舞蹈、小品等艺术表演)、法律、科普、卫生保健知识和生活百科等领域,32个省级分中心也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目前许多地方的基层文化单位依托共享工程资源开展各种服务,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事实证明,新技术是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状况,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的现实、有效途径。(五)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在资源引进、设施改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财政预算等方式,逐步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