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充分加压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_第1页
后路充分加压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_第2页
后路充分加压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_第3页
后路充分加压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_第4页
后路充分加压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后路充分加压固定椎间(Jian)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第一页,共六十页。机制=矢状面上的结构和动力不(Bu)稳治疗目的=重建腰椎矢状平衡1椎间融合和保持生理前凸;2达到术后即时腰椎稳定;3避免内固定失败;4预防相邻节段的继发退变。本研究目的:椎弓根系统单节段椎间充分加压固定融合!第二页,共六十页。应用椎弓根系统椎间加压(Ya)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12期

17例第三页,共六十页。第四页,共六十页。第五页,共六十页。第六页,共六十页。临(Lin)床资料退变性腰椎滑脱症34例,男5例,女18例,年龄37~78岁,平均68.1岁,L45节段19例,L5S1节段4例。19例是以腰椎管狭窄症收入院,术前侧位立位过伸卧位过屈X线检查,椎体间均有>3毫米以上的前后移位。CT片上均椎管狭窄表现;MRI示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组织压迫。第七页,共六十页。手术方(Fang)法后路减压-解除硬膜和神经根周围压迫,扩大椎间孔-关节突内侧切除,椎间隙探查至椎体外缘;复位-植入椎弓根钉,检查神经根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达到完全复位。第八页,共六十页。手术方法注意事(Shi)项清除融合节段内的两椎间小关节的后内侧关节囊,然后用咬骨钳咬除关节软骨面。用切除的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制成皮质骨颗粒,植入椎体间,充满,不打实。第九页,共六十页。第十页,共六十页。第十一页,共六十页。椎(Zhui)体间植骨第十二页,共六十页。术后(Hou)随访术后定期复查腰椎侧位过伸过屈平位片,检查椎间加压固定的稳定性测量和椎体间距,检查融合情况,用SF-36调查量表随访调查评价此新手术方法的临床结果。第十三页,共六十页。随(Sui)访信第十四页,共六十页。第十五页,共六十页。第十六页,共六十页。充(Chong)分加压第十七页,共六十页。第十八页,共六十页。退行(Xing)性滑脱术后01第十九页,共六十页。第二十页,共六十页。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第二十四页,共六十页。第二十五页,共六十页。第二十六页,共六十页。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第二十八页,共六十页。Results结果术后3~6月(Yue)出现融合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第三十页,共六十页。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经椎弓根钉腰椎

充分加压固(Gu)定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的程度椎间加压固定+PLIF常规方法固定+PLIF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实验仪(Yi)器BIONIX858MTS-858液压伺服生物力学实验机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MTS858生物力学机上

执行内固定标本实(Shi)验

步骤一:确定旋转中心步骤二:加压步骤三:屈曲步骤四:伸展步骤五:右侧弯步骤六:左侧弯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500N压力下常规方法和加压融合法五种状态的垂直(Zhi)位移差值比较(单位mm)

前屈,伸展测试的差异最显著

分别增加了48%及51%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椎间加(Jia)压与PLIF刚度比较椎间加压融合固定刚度是通常的PLIF方法的倍第四十页,共六十页。有限元分析

ANSYS系(Xi)统主要步骤数字建模应变应力分析模型评价第四十一页,共六十页。10NM扭矩标本位移对(Dui)比第四十二页,共六十页。常规(Gui)固定

最大应力5.609MPa

主要应力变化范围0.623-4.985MPa第四十三页,共六十页。PLIF10NM螺钉VonMises应力(Li)图第四十四页,共六十页。加压融(Rong)合内固定

最大应力12.952MPa

主要应力变化范围1.035-9.316MPa第四十五页,共六十页。500N轴向压载下融合植骨区应力分布特点及最(Zui)大VonMises应力MPa最大应力主要应力变化范围常规PLIF9.049

1.006-8.044

加压固定21.3322.053-18.469第四十六页,共六十页。有限元分析(Xi)应力结果

加压融合:通过腰椎植骨区的应力较通常的固定方法的实际增加了1倍。

通过腰椎椎体的应力较通常的固定方法的实际增加了约70%。第四十七页,共六十页。讨(Tao)论第四十八页,共六十页。脊柱融合术-腰(Yao)椎不稳症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目的-解决脊柱不稳消除疼痛和控制畸形发展重建脊柱稳定性保护脊髓神经力学稳定是影响融合的首要问题!第四十九页,共六十页。内固(Gu)定也不能完全控制

腰椎三维方向的微动峡部崩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其病变节段都是不稳定的,伸屈和旋转范围比正常腰椎节段增加6~19%,这是导致不融合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很难在术后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骨性融合环境。第五十页,共六十页。MechanicalPrinciplesofCompressiveInterbodyFusion

[Biomechanic]

AndreasK,SPINE1996Vol.21(7):

821-826第五十一页,共六十页。simpledorsalcompression第五十二页,共六十页。Schematicviewofpreloadingcompression

Anotherpossibilitytoachievecompressiveanteriorinterbodyfusionpreservinglordosis,tochangetheshapeoftheinterbodybonegraft.theimplantationofatrapezoidallyformedboneblock.第五十三页,共六十页。腰椎生理前凸(Tu)的2/3位于L4~S1,

两个终板成“鱼口”=形成前开口的楔形它对维持直立状态时腰椎运动功能、平衡和矢状面椎间运动的代偿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椎间植骨的生物力学环境,如果椎间植骨的形状与它不一致,融合失败的可能性增高。第五十四页,共六十页。腰椎(Zhui)生理前凸=意义维持节段间运动的协调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时节段间成角的范围吸收邻近节段成角的能力,还能减缓邻近节段退变,避免平背综合症的一系列症状。

第五十五页,共六十页。椎体间植骨吸收与内固定的载荷分布

术后3个月植骨吸收,

椎间隙高度减少20%以上,

植骨块(Kuai)失去支撑作用[8]。植骨吸收后植骨吸收前第五十六页,共六十页。维持椎间隙高度不应该是手术治疗腰椎滑(Hua)脱症的治疗目标之一好处!腰椎管扩大和椎间孔减压和扩大,解决了避免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不利!增加椎间隙高度就增加椎间骨性融合的时间和难度;第五十七页,共六十页。椎间加压固定符合

脊柱内(Nei)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张力带原则经椎弓根系统“纵向加压”产生“预载荷”,使椎体承担大部分轴向负荷,椎弓根系统起到张力带的固定作用.促进植骨融合减少了椎弓根钉的折断和拔出的几率

载荷分享原则在椎体间,即在前、中柱作融合,对脊柱的稳定性帮助最大,符合载荷分享原则第五十八页,共六十页。椎体后缘(Yuan)皮质接触生物学意义

椎体边缘的支撑效应增加了椎体边缘的负荷,由此而来减少了滑脱椎体的扭转,剪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