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一段美好的往事,按照“盼月亮——巡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中秋之夜,几个孩童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寻找月亮的踪迹,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童趣。如,第2自然段,写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爬竹帘格儿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动态变化;第3自然段写院子里的月光玉玉的、银银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这样的描写有儿童的语言特点。文中儿童的想象也颇有趣味,如,在院中寻月时,看见桂树缀满累累的骨朵儿,便“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听到奶奶说月亮里有一个女子时,便想到“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文中儿童的感受也很有趣,如,当月亮爬上穿衣镜时,“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当奶奶说月亮上有桂树时,“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等语句,都是孩童特有的感受,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文章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课文配有插图,第一幅是月亮透过竹窗帘照进屋子的情景,对应课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第二幅是明月下的村舍全景图,天上的月亮和小河里的月亮相映成趣,古朴的石桥村舍与幽深静寂的小巷更衬出月夜的静谧。两幅插图与课文描写的意境相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意境。1.会认“悄、累”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悄、累”。正确理解“满盈、希望”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寻月、赏月、议月的乐趣,抓住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3.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品味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1.会认“悄、累”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悄、累”。正确理解“满盈、希望”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寻月、赏月、议月的乐趣,抓住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学难点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品味文中蕴含的道理。1.本课为略读课文,会认字可让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检测预习效果即可。2.让学生独立寻找月亮的足迹,理清课文的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到作者追寻月亮的足迹,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可同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寻月踪迹。3.自主阅读,圈画出有趣的语句并交流。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后进行交流。4.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再读课文,厘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3.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词、名句。4.多媒体课件。1课时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学生分享、交流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并说说这些语句带来的感受。2.谈话导入: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作者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吧。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检验预习效果,相机指导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悄、累”的读音,可结合具体语境或运用组词法,帮助学生识记字音)2.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圈画出答案。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1)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答案,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总结。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人物:奶奶、我、弟弟、三妹。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3.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事件?(指名回答)寻月亮板块三研读课文,学习写法1.过渡:中秋节的夜晚,人们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赏月,作者一家人也不例外,但月亮却像个调皮的孩子一般和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院子中等了好久却不见月亮的踪影,只好回到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缠着奶奶讲故事。奶奶讲了一个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奶奶却突然开小差了,她说:“月亮进来了!”。孩子们最后在奶奶的指引下寻到了月亮。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月亮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引导)中堂里:在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出现了月影,月亮的形状变化为:白道儿——半圆——满盈。院子里:在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锨刃儿上出现了月影,月光是玉玉的、银银的。院门外:在河里、眼睛里都看到月亮的影子。3.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找出你认为有趣的语句,并与大家分享。(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深入指导朗读和品析)(1)镜前观月。①课件出示句段1,让学生赏析“款款地”“悄没声儿”“溜”的好处。(指名回答)句段1: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运用拟人、动态描写,“款款地”“悄没声儿”“溜”将月亮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出现时的悄无声息。月亮顺着窗帘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了,这一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先是”“再是”“渐渐地”准确又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形状的变化。②请学生想象月亮爬竹窗帘儿的过程,并把这个过程通过语气表达出来。(指名范读,学生互评,教师指导)③课件出示句段2,请学生总结“我们”在看到月亮之后的心情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句段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句段2: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心情:先是高兴,再是紧张,最后是失望。(2)院中望月、议月、寻月。①品析静态描写。句段3: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A.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运用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光清照的静态美。“玉玉的”写出月亮温润清凉的质地,“银银的”写出月亮的光泽,“灯光也没有这般亮”写出了月亮的亮度。B.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静态月光的柔美。②品析叠词运用的妙处。句段4: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叠词的运用,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③品析第8自然段中的联想。奶奶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我们”便由院子中的桂花树,联想到月桂的样子,并从嗅觉、触觉两个方面想象月中的桂树,使遥不可及的月桂变成可以闻到和摸到的存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院门外寻月、赏月。①说说“我们”在院门外寻月时的心情变化,并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21~23自然段。(学生交流,指名范读,教师相机指导)“大呼小叫”“喊道”,足见弟弟妹妹找到月亮的兴奋、激动的心情,在朗读时要读出这种心情。4.小组讨论,说说文章为什么以“月迹”为题?“我们”寻月的过程有何意义?(小组代表回答,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月迹”是月亮的变化轨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月亮也代表了我们心中的美好追求,说明只要努力追寻,我们便能拥有美好。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板块四课文总结,拓展运用1.出示课文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月迹eq\b\lc\{\rc\}(\a\vs4\al\co1(中秋之夜——盼月,中堂镜前——观月,院中——望月、议月、寻月,院外——寻月、赏月))eq\a\vs4\al(纯真的心灵,美好的追求)2.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写“我们”寻月的过程,写出月迹的变化,运用了拟人、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手法,将月亮的静态美、动态美以及月迹的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