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设计_第1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_第2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_第3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铺镇北二小学傅珊珊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不难,但是要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化难为易,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理解写作方法,还需要通过朗读、品析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S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同伴及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伤害了更多的幼龟。通过这个事例,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可能会好心办坏事。三、教学目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人们感情的变化,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探究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四、教学策略:1.问题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引导发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2.朗读理解教学策略:以读促悟,顺学而导,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体验中受到启迪3.启发式教学策略: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内容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用“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方法,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伤害了更多的幼龟。)2.生概括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楚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是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3.齐读学习目标(二)探究篇章结构,理解表达方法提问:这篇课文很明显可分成两个部分,你知道分成哪两个部分吗?(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当学生不会时提示有哪段话是跟其他部分不同的?)那么,哪些段落是具体叙述这件事的?(1—8)最后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9)明白的道理小结:课文就是这样通过用具体描述一件事例来说明道理,这是一种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板书)过渡:课文是怎样将事实写具体达到说明道理的目的?设计意图: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篇章结构,为他们平时的写作打下基础。(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描述了“我”和同伴及向导怎样的感情变化?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2.生根据学法提示,补充旁注,写出人们心情变化的原因。3.小组合作交流。(三)交流汇报,感悟课文1.抓人们的感情变化,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并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1)开始“我”和同伴们 焦急——出于好心,想救幼龟——为什么救幼龟——课文第三段的语句(小幼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被嘲鹰啄咬。)想象说话:请进行幼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动作表演,然后进行大胆想象幼龟的心理活动并组织语言将这一内容说出来。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幼龟当时的处境,理解“我”和同伴当时“焦急、紧张”的心情,与向导的态度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向导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设计意图:将描述“我”和同伴,向导的心情的语句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他们的心情变化是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从而慢慢理解文章是通过描述他们之间的心情变化的对比将事实写具体的。思考: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预设:体会到向导对此事的态度是冷淡的,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2)接着“我”和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幼龟,送往大海。比较句子,想想哪个句子好,为什么。①向导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②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学生朗读、默读两遍,师范读,再次朗读,思考,指名回答。预设:第二句好,第二句从“极不情愿”可以看出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劝他,所以他不得不抱幼龟,送往大海。小结:同学们,要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我们要充分描述人物活动时的神态。我们要善于从课文中学习,并且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写作中。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句子,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人物的心情,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达到探究体验人物情感的学习目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去理解句子写的好,好在哪里,比教师直接说出句子好在哪里更能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让我们结合理解体会,再次朗读这两个句子,感受一下向导当时的心情。(3)然后:我们:“极为震惊”——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蠢事——课文第5、6段的语句(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数十只幼龟被食肉鸟吃掉了。)比较句子①我们干了一件蠢事。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提问: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愚不可及”和“蠢事”的意思差不多,用词重复恰当吗?)指导朗读这两个句子,师范读,生练读。预设:第二句好,因为比第一句多了“愚不可及”,同一个句子里用了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不是用词重复,而是为了强调自己做的这件事非常愚蠢,也可以感受到他们非常后悔做了这件事。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句式让学生思考、理解,明白一个句子运用两个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的目的并不是重复,而是为了强调人们心里无比懊悔。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是为了感悟人物的情感。后来:我们:懊悔——“看我们干了些什么!”向导:——赶紧补救——课文第七段的内容思考:这段话对人物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指名回答:运用了动作、语言的表达方法,“赶紧、迅速、抓起、放进、奔去、气喘吁吁、来回奔跑”这些词语用的好。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句子具体、生动,能让我们体会到人们急迫救龟的心情,感受到当时气氛的紧张。指导朗读,男女分开读,师范读。师:请结合我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感受他们的心情,感情朗读这段话。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句子表达的含义,男女分开读,朗读形式的变化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指导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感受紧张的气氛。以读促悟,也为实现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做好铺垫。最后我们:“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似乎在我们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寂静)向导: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这样的伤害。”提问:你从向导的悲叹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心情?预设:向导的悲叹表达了他极其难过的心情。小结:“我”和同伴与向导的感情变化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课文就是通过描述他们感情变化的对比,把事实说清楚的,最后写明白的道理。设计意图:通过找出“我”和同伴及向导达到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让学生理解文章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事实写清楚。(四)思考交流,感悟道理提问:请你结合这节课的学习所得或者自己的认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思考、交流,指名回答。小结:对呀,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是万物之灵……走向反面”。人自作聪明往往会好心办坏事。自然界的生物自有它生存的法则,这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必须遵循它们的生存规律。设计意图:经过学习交流,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最后,让我们怀着敬畏自然的心情再次朗读最后一段,齐读。四、课堂总结:你学到了什么预设:指导学生这样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我知道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刻画人物形象可以用动作、神态的表达方法,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人类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自作聪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通过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设计意图:“一课一得”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课堂所得,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情,掌握学情,同时,教师也实现了教学所得。五、布置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相关知识链接,说说你怎么看待美国总统罗斯福“除狼保鹿”导致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的这一做法。2.从“争先恐后、鱼贯而出、自作聪明、寂然静止、愚不可及”中选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写一两句通顺连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