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语文选修1导学案编号:KW02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学习过程】一、基础预习自学要求:认真阅读作者、背景、课后拓展等资料,用笔圈画重点知识,并把字音标到诗歌中,课前自由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现存诗歌900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支撑: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2、字音积累天姥(mǔ)瀛(yíng)洲剡(shàn)溪渌(lù)水谢公屐(jī)暝(míng)澹(dàn)殷(yǐn)岩泉訇(hōng)然石扉(fēi)鸾(lúan)霓(ní)魂悸(jì)嗟(jiē)怳(huǎng)晁(cháo)棹(zhào)歌佯(yáng)羞二、课文自主学习自学要求:课前认真完成学案习题,上课积极参与讨论,解决难题,大胆展示。1.背景知识: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题解:“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是古体诗。3.初读全诗,阅读课文注释,理解诗意,并用诗中原句填空:(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再读全诗,以“梦游”为分界点,试理清全诗脉络,用“∕”把诗歌分为三层,并用短语归纳层意:梦游之由(起)——梦游之景(见)——梦游之吟(叹)5.诗歌的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四个画面,分别是月夜渡湖、山之日景、山之夜景、山之仙境,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品味,并概括每一个画面的意境。月夜渡湖:清幽静美山之日景:壮观雄奇山之夜景:神奇迷离山之仙境:富丽堂皇(月夜渡湖:时间:夜地点:镜湖。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夜)清幽静美山之日景:时间:天亮了。黎明时分,诗人著履登山,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青云梯、红日、天鸡鸣叫。)壮观雄奇山之夜景:时间:夜,地点:山。神奇迷离,甚至恐怖的。(熊咆龙吟电闪扉开、烟雾笼罩)山之仙境:仙人登场:地点人物皆变。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富丽堂皇)6.“一夜飞渡镜湖月”的“飞”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迫切的心情。“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亮亲切,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7.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梦中仙境盛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此题可作为探究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参考:①诗人在梦中面对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联系到现实世界的冷酷,两相对比,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是他对现实的暂时逃避和超脱。②结合资料信息“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与梦中屈身权贵乎?”,纵然有如神仙般的世界,但种种终有梦醒的一刻,转瞬即逝,那么何必委屈自己屈身侍奉权贵,不如就此归去,遍游名山。③……8.关于李白梦醒后的感叹,有下列的看法:观点一:有人认为,这是李白消极的世界观——虚无主义人生态度集中反映。李白的一生主要的思想就是纵情山水、恣意游乐、放浪形骸、消极避世。他写梦游天姥梦境的虚幻,是为了告诉东鲁的朋友,人世间的一切是虚幻的,如过眼烟云,美则美矣,但转瞬即逝,最快意、最能抚慰人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怎能摧眉折腰事奉权贵,让我们不能开心开颜?两感叹之间的关系是前因后果。观点二:有人认为,这是李白积极的世界观——蔑视权贵人生态度的集中反映。李白的一生主要的思想就是蔑视权贵、心系苍生、向往自由。三年的宫廷生涯,使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感到了官场的可怕,所以作者写梦游天姥,不是写梦境虚幻,而是写梦境可怕。以游天姥山的可怕,喻官场的可怕。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宁可骑鹿游山,也决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两感叹之间的关系是前果后因。你的看法是:诗人的感叹是复杂的,有消极避世思想,也有积极的反抗精神,但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可,不必要求统一的答案)三、知识拓展——李白一、李白的生平①读书时期[25岁以前]通读百家习剑任侠求仙访道思想复杂②第一次漫游[25──42]辞亲远游酒隐安陆十年活动名动京师③长安三年[42──45]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得罪权贵自请放还④第二次漫游[45──55]客居梁园喜逢高杜漫游寻仙忧心国事⑤战乱时期[55──62]避居庐山流放夜郎奉节遇赦病卒当涂二、李白的思想和性格思想: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性格: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