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高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息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2.(2分)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一篇演讲稿,作者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B.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C.“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总理的报告。”这个句子的病因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件衣服做工精巧,堪称一绝,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C.四月的井冈山,杜鹃盛开,景色迷人,徜徉其中,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4.(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沉疴稻考揶揄(yé)面面相觑(qù)B.匡扶帝胄猖獗(jué)皓首穷经(hào)C.寰宇亵牍篡逆(cuān)忍俊不禁(jīn)D.云翳祈祷佞言(nìng)重峦叠嶂(zhàng)5.(2分)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就不能多日归省了。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B.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男子、年轻女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C.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D.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李广……吗?“霍骠姚”指霍去病,他曾被封为骠姚校尉,这是以官职称呼他,表尊重。杜甫世称杜工部,也是以官职名称呼他。6.(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掉“让”)B.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预防和处理的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将“处理”与“干预”对调)C.汉语取代8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意识到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去掉“的原因”或“因为”)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在“经济”之后加“能否”)7.(2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8.(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ɡ)眩晕(yūn)连翘(qiào)汗流浃背(jiā)B.踱步(duó)哄抢(hōng)朔方(suò)应运而生(yìnɡ)C.瞭望(liào)绿林(lù)瓶塞(sāi)戛然而止(ɡā)D.旋风(xuàn)腈纶(jīnɡ)佃农(diàn)风雪载途(zài)9、(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斗转星移,季节更迭,万物生长。人们洞察日月变换的步履,推测草木荣枯的蜜码,揣mó________天地自然的性情,然后________(附和应和)着它们的韵律,来安排我们生活的节奏。这种生活律动的方式,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二十四节气。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揣mó:________节奏:________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________改为________③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附和应和)10、填空。(8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2)故曰:____________。(《虽有嘉肴》)(3)白居易《卖炭翁》中最能表现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和悲惨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孤鸿”表现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的句子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筷子,是中国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古时称为“著”,后流传到南方,因“箸”的谐音为“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又多以竹子为做筷子的工具,所以给“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便流传开来。《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蔡元培曾在法国设在餐宴会招待客人时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过刀叉,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的习俗皆由我国传入。(材料二)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材料三)下边是关于法国和中国餐具的图片。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筷子”都蕴含哪些文化信息。2.请仔细观察下图,说说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写作提示:①说明要素要全面;②思路清晰;③80字为宜。12、(16分)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选文1--5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是()A.物候现象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C.物候学关系到农业丰产。D.物候现象来临有古今的差异。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B.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C.文中“凡是”和“都”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D.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13、(12分)阅读《文学当助人识已》,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当助人识己①古希腊苏格拉底在德尔斐神庙上刻下这一铭语:认识你自己。它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自我觉醒的警句。现代人的悲剧就在于由于不能认识自己而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科学的关系等。人类的各种危机根源于人类自身,要克服这种危机,需从人自身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为文学是“人学”,正是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的学问。②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首先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他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鲁迅十分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灵魂“挖掘得深”的本领,说他能在“罪恶深处拷问出洁白来”。同样,一个“洁白”的人拷问到最后,也可以挖出他的污秽来。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怪诞、荒诞,勃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③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卡夫卡小说《地洞》中有这样一句话:“危险迟迟不来,但又时时防备着它来。”这句话言简意赅,堪称现代人生存境况的写照。事关人类生存问题,文学可关注的空间很大。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20世纪20年代,生态问题还没有突显出来的时候,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④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例如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一经问世,一年半之内仅在德语国家就上演了1500多场,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深层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⑤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可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地入睡了。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即本文的题目:文学当助人识己。B.开篇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引出下文对于“文学”和“认识自己”间关系的论述,警策有力。C.在作者看来,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同时又是预言家。D.作者指出,文学要有大爱意识,所谓“大爱”,就是文学家只要具有良知即可。2.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3.请从下列文学形象中选择一个作为第⑤段的论据,并结合文章谈理由。A.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B.鲁迅笔下的孔乙已三、写作。(50分)14、作文学校为了倡导大家阅读名著,准备近期举行演讲比赛,请你以“阅读名著,让人生更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D【解析】试题分析:A,都读pì;zhà/shān;pū/fù。B,rú/nuò;都读shì;duō/chù。C,kǎ/qiǎ;píng/bǐng;都读dù。D,yīn/yān;jué/jiáo;tiáo/diào。2、D【解析】

D.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即“注视和倾听报告”搭配不当,应删除“注视和”三个字。3、A【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项错误,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不能用于形容衣服。故选A。4、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C项有误,正确的应为“亵渎”,篡逆(cuàn)。5、B【解析】

B.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故选B。6、B【解析】

B.将“预防”与“干预”对调。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7、D【解析】试题分析: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D运用了拟人。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8、D【解析】

A.连翘(qiáo),眩晕(yùn)。B.朔方(shuò)。C.戛然而止(jiá)。故选D。9、①摩zòu②“蜜”改成“密”③应和【解析】

(1)揣摩:chuǎimó,指悉心探求,揣度对方,以相比合。注意“奏”的正确读音。(2)“蜜码”应为“密码”,可根据部首辨析字义。(3)“附和”指对别人的言行因赞同而表示应和、追随,也指随和别人的言行。大多用于贬义。应和,最常用的含义为应声唱和。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根据语境应用“应和”。10、(1)寤寐思服(2)教学相长也(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寤寐”“愿”“拣”“宦”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筷子的外形“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天圆地方”蕴含着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筷子的使用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的关系的理解:有“箸”到“筷子”名称变化蕴涵着中国人的忌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筷子是中国人生活的情感纽带,传递着中国礼仪传统。2.示例:手捏筷子前,要先将两根筷尖对齐,然后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头轻轻将其中一根筷子拿住,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边,无名指的指甲垫在另一根筷子下面,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夹住筷子将其固定住,使用时一根筷子动,而另一根筷子是不动的。【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细读材料我们可以搜集到筷子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图片的解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解说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条理要清晰。这个语段我们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先总说拿筷子的方式,然后分说具体说各个手指的动作及作用,最后说说如何完成使用的环节。据此理解作答。12、1.B2.A【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文说明内容的把握。通读选文1--5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所以主要说明的内容可概括为B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其它几项都是以偏概全。2.试题分析:A项错。“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纬度决定了物候现象。注意本段的观点句。13、1.D2.①要有自审意识,要认识到人性本质;②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和未来;③要有大爱意识,具有人类良知和深层的人性关怀。3.示例:A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身上“衣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本段的观点“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是一致的。【解析】1.D.“就是文学家只要具有良知即可”错误,原文是“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故选D。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此文条理很清楚,注意根据序数词来把握。根据②段“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首先要有自审意识。”③段“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④段“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作答即可。3.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如选B,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鲁迅通过小说《孔乙己》表现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体现了深层的人性关怀,与第⑤段的观点“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是一致的。三、写作。(50分)14、范文阅读名著,让人生更精彩亲爱的同学们:在炎炎夏日,有一种东西能为你送去清凉;在那寒冬腊月,有一种东西能带给你无限温暖;快乐时,它与你一起欢舞;悲伤时,它抚平你心中的伤痛。它是谁?它就是承载着人类历史的代代文明,传播着古今中外的人文风情的名著,一种没有浮华的外衣,却用它独特的触角——文字,镌刻历史,凝聚智慧,一直魅力四射的精神。读书是我生命的泉水,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如我忠实有趣的朋友伴我成长。阅读的本质在于关注人生。清代文学家张潮在总结阅读感受时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讲的是少年读书好像是在门缝中看月亮,自己渺小,月亮大又圆,对月亮充满了向往,觉得月亮很神奇;人到中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