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招考聘用聘用工作人员11人0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1页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招考聘用聘用工作人员11人0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2页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招考聘用聘用工作人员11人0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3页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招考聘用聘用工作人员11人0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4页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招考聘用聘用工作人员11人0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招考聘用聘用工作人员11人0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客观题库(共350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都是由九宫格、一个白圈和一个黑点构成,但每一幅图中黑点和白圈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平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先看○的移动规律,○顺时针依次移动2格,因此,问号处的○应该移动到九宫格的左下角,排除B、C项。再观察●每次逆时针移动1格,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凌乱,本题考点为特殊考点。观察题干可以发现所有图形中只有一条最长的线,且第一、三幅图中的最长的线方向为左下右上,第二、四幅图中的最长的线方向为左上右下,按此规律,第五幅图中的最长的线方向应为左下右上,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3.城墙:防御(

A.橡胶:轮胎

B.剪刀:切割

C.台灯:学习

D.帐篷:露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城墙具有防御的功能,二者为功能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橡胶是做轮胎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剪刀的功能作用是剪裁而不是切割,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台灯的功能是照明不是学习,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帐篷用于露营,二者为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在不同的时期,约有7000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被人类当作食物。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此外,随着森林、田野中物种的丧失可能导致某些病原体的增加,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它们在人类受到感染之前,代人类承担了许多疾病的侵袭。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特有物种能够缓冲传染病的传播

B.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人类健康

C.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

D.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它们在人类受到感染之前,代人类承担了许多疾病的侵袭”可推出。

B项,由“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可推出。

C项,由“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可知,“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推断过度。

D项,分析文段可知,物种多样性减少会使某些病原体的增加,且某些物种的减少正是因为抵御传染病,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应“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可知A项中的“特有物种”是“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意。B项对应“随着森林……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可知物种的丧失会导致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增加,即会影响人类健康,符合文意。C项“人类食品的安全”原文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最后两句,可知物种丧失会导致病原体增加,而且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由此可知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D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为并列关联词“此外”引导的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物种丧失所导致的两方面危害,也就是使食物多样性减少和导致某些病原体增加。文段中并未提到“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这一内容,故

C

项无中生有,当选。

A

项:根据“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可知,表述正确;

B

项:文段中的“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和“病原体的增加”,均属于影响人类健康的范畴,表述正确;

D

项:根据“而这些病原体……代人类承担了很多疾病的侵袭”可知,表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来源】《中国自然保护区6年零增长

多种特有生物待保护》5.当前,政府治理正从“包打天下”转变到注重运用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转变的是:

A.民政局通过招标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扶老助残服务

B.交管局通过“随手拍”获取市民提供的交通违法信息

C.环保局联合城管及财政等多个部门集中整治大气污染

D.公安局联合居委会成立治安巡逻小分队以确保社区安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府治理的相关常识。

A项正确,民政局通过招标等方式,将扶老助残服务交由社会组织一起来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属于社会力量。

B项正确,交管局通过“随手拍”活动,借助市民的力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市民的力量属于社会力量。

C项错误,环保局只是联合政府内部的各个部门整治污染,并未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

D项正确,公安局借助居委会的力量成立治安巡逻小队,居民委员会属于社会力量。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环保局联合城管及财政等多个部门集中整治大气污染属于政府部门整治生态环境的联动行为,并未涉及社会力量,不属于运用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看题干,从“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多种社会力量”,C项“环保局联合城管及财政等多个部门集中整治”是政府内部力量的团结,并没有运用社会力量,错误。“社会组织”“市民提供”“居委会”都是社会力量,正确。A项错误。民政局通过招标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扶老助残服务,运用了社会力量,符合政府治理转变,排除。

B项错误。交管局通过“随手拍”获取市民提供的交通违法信息,是借助市民的力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运用了社会力量,符合政府治理转变,排除。

C项正确。环保局联合城管及财政等多个部门集中整治大气污染,只是联合了政府内部的部门,未借助社会力量,不符合政府治理转变,当选。

D项错误。公安局联合居委会成立治安巡逻小分队,居民委员会属于社会力量,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治理,符合政府治理转变,排除。

故本题选C。6.发生火灾时,安全疏散的正确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的下层——着火层的上层。(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发生火灾时,进行安全疏散的正确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的上层—着火层的下层。原因是已经着火的楼层,火灾可能已经或很快将威胁到人身安全,需要最先疏散;由于火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向上发展的,着火层上层人员受到的威胁更大,所以第二顺序是着火层的上层;火灾发生一段时间后,也会向下蔓延,所以第三顺序是着火层的下层。

故表述错误。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图形

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去同求异,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去同求异,得到第四个图形,问号处应该是第三个图形与第四个图形去同求异所得。右下角的小三角应该去掉,排除BC,第三个图形中的横线应该保留,排除D。

第二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8.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根据人员安全疏散路线的设计原则,进行人员疏散时最好走安全通道。因为安全通道与其他区域的存在防火分隔模式,安全通道内的安全水平高。所以,可以得知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注意保持镇定,不要慌张,楼层较高不适合选择跳楼或者从窗户抓绳下滑,以免造成不表的伤亡,降低生还的可能性;地震发生后,会对电力设施产生破坏,一般都会造成停电,最容易发生电梯故障,更难以逃脱。

因此,选择A选项。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全球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间,地震频率高。

9.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地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地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环境之恶劣

B.生活之困苦

C.祥子之坚强

D.谋生之艰辛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用四个分句描述了大风吹乱周围事物的景象,最后通过转折词“可是”引出文段重点,主要讲的是祥子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风并没能把他怎么样,也就是强调祥子的坚强。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本文节选自小说,没有中心句,需要考生通读文段,通过文字营造的情景概括文意,结合选项确定答案。文段运用反衬的手法,前半部分写风是多么厉害,后半部分用“可是”转折,说明风也没能把祥子怎样。前后对比主要突出了祥子的坚强。A、B、D三项均不是本文的重点。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文段起初大篇幅描绘了一幅狂风四起的画面,表现出环境的恶劣程度,之后用一个“可是”进行转折,引出重点。主人翁祥子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这衬托出了他的坚强,对应C项。

A项:“环境之恶劣”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D两项:均缺少主体“祥子”,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老舍《骆驼祥子》10.《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

)年。

A.1

B.2

C.3

D.5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因此,选择C选项。

11.在一个环境和经济都面临挑战的高度技术化的时代,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学证据与科学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出路之一就是需要来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鼎力合作。比如,对于像地球气候变化这类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家去挖掘并阐述其根本原因,但与此同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去评估气候变化之于人口与社会的影响,而新闻工作者则需要把这类信息完整地传递给社会大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科学的新发现及其与社会相关的联系向社会大众解释得更好更清楚。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方式

B.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目的

C.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途径

D.提高大众理解科学能力的意义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公众理解和辨析科学能力是很重要的,然后提出做到这点需要不同领域人士的鼎力合作,接着通过“比如”举例论证此观点。因而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重点内容是前两句,即“提高大众理解能力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鼎力合作”。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其中“途径”即是“出路”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总分结构,提出观点—具体论述。文段首先指出高度技术化时代,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学证据与科学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接着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出路,即不同领域专家的分工协作,后面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不同领域专家的分工协作能够使社会大众更好地理解科学。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高度技术化时代,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不同领域专家的分工协作,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项文段没有提及。C、D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心理解。材料首句说到“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学证据与科学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接下来指出,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出路之一就是……”即给出了对策,之后又进一步举例来说明这一对策的具体情况,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方法、途径。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只是举例子中具体描述的内容,不是重点;B项对应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才能把科学的新发现……”即目的,也属于例子当中的信息,没有抓住重点;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提高理解科学能力的方法、途径,而不是意义,并没有讲到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C。12.抑制∶热情

A.滋润∶喉咙

B.分散∶注意

C.消除∶声音

D.反转∶方向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抑制”与“热情”属于动宾关系,且“抑制”“热情”的过程是“热情”的程度由高到低。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滋润”与“喉咙”属于动宾关系,但“滋润”“喉咙”的过程并不是由高到低的程度变化,排除;

B项:“分散”与“注意”属于动宾关系,且“分散”“注意”的过程是“注意”的程度由高到低,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消除”与“声音”属于动宾关系,但“消除”“声音”的过程是“声音”的程度从有到无,排除;

D项:“反转”与“方向”属于动宾关系,但“反转”“方向”的过程是使“方向”变反,而没有由高到低的程度变化,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都由两个相同的元素组成,两个元素位置特征明显,优先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两个相同元素间的静态位置关系是相离,排除B、D项。进一步观察,题干中所有图形均有2个面,排除A项。

因此,选择C选项。14.很多大学生临近毕业找工作,都会面临工作面试。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以上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假设基础上?(

A.面试官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性格特征是工作所需要的

B.若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

C.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

D.面试的唯一目的就是甄别应聘者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

论据:无。

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如果面试官不能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性格特征是工作所需要的,那么就无法判断面试者的性格特征是否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题干论点就无法推出,故该项是题干成立不可或缺的假设,当选;

B项:论点可翻译为:-性格特征适合→-录用,而该项可翻译为:性格特征适合→录用,然而否前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不是论证成立的假设,排除;

C项:论点说的是面试对求职过程的重要性,而该项说的是面试是取得工作的唯一途径,话题不一致,不是论证成立的假设,排除;

D项:论点说的是面试时会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征,但并未说只考察性格特征,不是论证成立的假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5.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在使用完天然气时应首先关闭燃气,然后再关火。但一些专家指出,燃气灶虽然可以通过按钮调节火焰大小,但燃气管道上面的阀门是控制天然气的,如果没有关火就先关闭阀门,火苗就会钻进管道里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正确使用天然气的方法应该先关火再关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的结论?(

A.先关火后关气,燃气管道里有残余天然气,会造成浪费,还会挥发到空气中

B.只要燃气灶按钮的密封性没有损坏,其关闭后就不会出现燃气泄漏的危险

C.减少天然气使用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使用天然气

D.实践证明,使用天然气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通风不当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正确使用天然气的方法应该先关火再关气。

论据:燃气灶虽然可以通过按钮调节火焰大小,但燃气管道上面的阀门是控制天然气的,如果没有关火就先关闭阀门,火苗就会钻进管道里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补充论据的方式加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明先关火再关气会造成浪费和空气污染,说明先关火再关气是不合适的,否定论点,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说明只要燃气灶按钮的密封性没有损坏,关闭后就不会出现燃气泄漏的危险,即不用担心天然气的泄露问题,可以先关火后关气,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C项:说明减少事故发生的最好办法是减少使用天然气,与论点讨论的正确使用天然气的方法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说明造成天然气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不当,与论点讨论的正确使用天然气的方法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专家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一些专家指出”后面的内容,题干论点为“因此”后面的内容。要支持该结论,可以说明先关火再关气是正确的、安全的。题干结论:正确使用天然气的方法应该是先关火再关气。题干论据:如果没有关火就先关闭阀门,火苗就会钻进燃气管道里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A项,指出先关火后关气会浪费天然气,削弱了专家的结论,排除。

B项,指出燃气灶按钮密封性没有损坏,先关火再关气就不会泄露天然气,通过补充论据表明先关火再关气既不会泄漏天然气,也不会引发安全事故,支持了专家的结论,当选。

C项,指出减少使用天然气就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与题干主要论述的天然气的正确使用方法无关,排除。

D项,指出发生天然气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通风不当,与题干主要论述的天然气的正确使用方法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16.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图形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窟窿”比较多,优先考虑数面,数量依次是3、4、5、6、?,则问号处应选一个含有7个面的选项。A项5个面,B项8个面,C项7个面,D项11个面,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17.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非对称信息的是:

A.某企业发布信息招聘一名部门经理,要求男性、年龄不超过30岁,经考核面试合格后录用。应聘者甲、乙一路过关进入最后一轮筛选,在决定谁最后胜出时,乙被告之,因其不是本市户口,所以不予录用

B.某单位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大会,规定职工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一个月后,小李违规受到处理。小李争辩说,单位以前有过要求,但以后再未提出类似要求

C.某市在本市各大媒体上发布招录50名公务员的消息,张某说他最近一直在外地,不知道这个信息,所以错过了报名时间

D.某电视购物频道联手建材商家进行团购促销宣传,小李说他不知道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企业规定应聘者需要具备本市户籍,体现了“某些行为人拥有信息”,而应聘者在初期并不知道这个信息,体现了“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信息”,符合定义;

B项:企业规定上班不能玩游戏,是企业成员都知道的信息,并非“某些人拥有另一些人不拥有的信息”,不符合定义;

C项:招录公务员的信息是公开发布的,所有人都能够获取,并非“某些人拥有另一些人不拥有的信息”,不符合定义;

D项:团购促销的信息是公开发布的,所有人都能够获取,并非“某些人拥有另一些人不拥有的信息”,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明确非对称信息的定义要点,选择符合定义要点的一项。非对称信息的定义要点: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A项,乙并不知道企业招聘条件中要求本市户口,符合定义。

B项,某单位已经规定了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而且小李是知道的,不符合定义。

C项,招考信息已经发布出来,不属于非对称信息。

D项,电视购物频道进行了宣传,也不属于非对称信息。

故本题选A。18.一项研究发现,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比那些单一毛色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研究显示,拥有多样色彩的鸟类更容易求偶成功,从而在繁殖季节的交配频率更高

B.实验表明,色彩多而鲜艳的鸟类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因此比单一色彩的鸟类更容易面临生存压力

C.研究发现,拥有不止一种色彩的鸟类能迅速地进化成新物种,这让它们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生存

D.生物学研究证实,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通常在生理学和行为学上都有差异,因此它们比单一色彩的鸟类更少选择群居生活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比那些单一毛色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论据: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鸟类交配频率高是否有利于适应环境不确定,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加强,排除;

B项: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容易被天敌发现,不利于生存,说明羽毛色彩丰富不利于适应环境,削弱了论点,排除;

C项:羽毛色彩多的鸟类进化速度快,有利于适应更广阔的环境,补充论据,当选;

D项: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比单一色彩的鸟类更少群居,但是群居生活有利于适应环境,则多数单一色彩的鸟类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适应环境,削弱了论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9.0,1,5,23,119,(

A.719

B.721

C.599

D.521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简单作差后无明显规律,数字119明显过大,寻找119与前一项之间的倍数关系,发现119=23×5+4,验证其他各项是否符合此递推规律。0×2+1=1、1×3+2=5、5×4+3=23、23×5+4=119、119×6+5=(719);第二个乘数2、3、4、5、(6)是连续自然数;加数1、2、3、4、(5)也是连续自然数。故本题选A。20.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

)。

A.免除处罚

B.从轻处罚

C.从重处罚

D.多次处罚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C。21.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故表述错误。22.组织行为塑造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指应用有价值的结果增加产生结果的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负强化指取消或避免不希望的结果;惩罚指处理厌恶的结果;自然消退指撤回或不给予强化的结果。下列属于负强化的是(

)。

A.对员工批评、斥骂、分派不合意任务、解雇等

B.给员工设置无法实现的目标,使他从未经历过成功

C.管理者为某个行为有所改善的员工解除察看处分

D.赋予充满乐趣、富于挑战性或内容丰富的工作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客体:不希望的结果。方式:取消或避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方式是批判、斥骂、分派,不是取消或避免,该项属于惩罚,而非负强化。

B项,方式是设置目标,不是取消或避免,而非负强化。

C项,客体是察看处分,是员工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方式是解除,即取消或避免,符合定义。

D项,充满乐趣、富于挑战性或内容丰富的工作不是不希望的结果,该项属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23.信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信用使人们为了获得长远利益而愿意牺牲眼前利益。一个人的最优行为与他的生命预期有关,生命预期越长,他的行为就越_____,就越愿意坚持_____自己的承诺。所以,建立信用制度,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长期的预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动履行

B.规范兑现

C.明确遵守

D.一致尊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题干讲的是信用问题,由前面“为了获得长远利益而愿意牺牲眼前利益”、“生命预期越长”可知,想获得长远利益,就会有信用或信用良好,所以“主动”与“明确”不符合语境,排除A、C两项。

第二空,“兑现承诺”为固定搭配,不能说尊重自己的承诺,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最优行为与他的生命预期有关”可知,生命预期越长,他的行为就越“优”。A项“主动”指不持外力推动而行动,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C项“明确”指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D项“一致”指没有分歧,一同,一齐。三者均不能体现“行为”的“优”,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C项和D项。B项“规范”指合乎标准,是“优”的表现,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兑现承诺”为常用搭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词语修饰“行为”,从词语的用法入手判断。第三步,第二空词语与“承诺”搭配,通过词语的搭配确定答案。第一空,“明确”常与“目标”搭配,与“行为”搭配不当,排除C。“一致”的用法为“与……一致”,通常涉及两个对象,而文段中只有“行为”这一对象,排除D。

第二空,“履行”常与“义务”搭配,与“承诺”搭配,用“兑现”更恰当。

故本题选B。24.A城区需要300万人民币来修理辖区所有的道路。在一年内完成这样的修理之后,估计A城区每年因此避免支付大约500万人民币的赔偿金,这笔赔偿金历年来一直作为给因道路长年失修而损坏的汽车的修理费。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估计?

A.恶劣天气对道路造成的损害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差别很大

B.为了修路,该城区要征税

C.该城区的道路修理好之后,在近几年内不会因道路原因对行驶车辆造成损坏

D.与A城区邻近的其它城区,同样也要为它们年久失修理的道路赔偿车辆修理费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A城区每年因此避免支付大约500万人民币的赔偿金,这笔赔偿金历年来一直作为给因道路长年失修而损坏的汽车的修理费。

论据:A城区需要300万人民币来修理辖区所有的道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恶劣天气对道路造成的损害差别,论点说的是修路后每年能否避免支付大额赔偿金,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修路是否要征税,论点说的是修路后每年能否避免支付大额赔偿金,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根据以往每年都要因为道路问题对损坏汽车进行赔偿,而该项指出道路修理好之后,在近几年内不会因道路原因对行驶车辆造成损坏,那么也就不需要再进行赔偿,所以对论点所说的每年因此避免支付500万赔偿金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其它城区是否需要赔偿车辆修理费,论点说的是A城区修路后每年能否避免支付大额赔偿金,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5.农产品销路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产业转型,影响着农村发展后劲。不过,打开销路,

还是要看农产品的品质。为此,在

的销售市场中,应当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经营观念、革新种植技术,培育更多优质农产品,努力在扩大销路与提升品质之间形成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根溯源

硝烟四起

互利共赢

B.归根结底

优胜劣汰

良性循环

C.说千道万

品质为王

动态平衡

D.千头万绪

不进则退

联动机制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论述农产品的品质和打开销路的关系,表达农产品的品质对打开销路的重要性。A项“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B项“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C项“说千道万”形容话说的很多,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搭配“销售市场”,B项“优胜劣汰”指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C项“品质为王”论述品质的重要性,均可与“销售市场”搭配,保留;A项“硝烟四起”指战火四起,战争爆发或者爆发之前的那种紧张气氛,常用来形容战争场面,与“销售市场”搭配不当,排除。

第三空,横线处需体现“扩大销路与提升品质”之间的关系,B项“良性循环”指事物之间形成共同促进的因果关系,是有益模式,可体现出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符合文意,当选,C项“动态平衡”指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下的宏观平衡,允许在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文段侧重销路与品质的良性促进关系,词语与文意不符,且该词常用于形容性质相同的两类事物,“销路与品质”并非性质相同的两类事物,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人民网:把农产品销路“跑”出来》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达“最终、根本上”之意,排除D。第三步,再看第三空,根据“扩大销路”与“提升品质”的关系,排除A、C。第四步,验证第二空。

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说的是打开销路最终或根本上还是要看农产品的品质,所填词语应表最终、根本之意。“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说千道万”形容话说的很多。三项填入句中恰当。“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

第三空,此处用来形容扩大销路与提升品质的关系,由句意可知,二者应为相辅相成、互相增益的关系。“互利共赢”指国家和地区通过互惠合作,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共同谋划利益和福祉,进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其修饰主体多为个人、企业、国家或地区等具体事物,不能用形容扩大销路与提升品质这两个环节,排除A。“良性循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依托,组成多个循环滋生链条,形成共同促进的因果关系。其填入符合扩大销路、提升品质两个环节的增益关系,B项当选。“动态平衡”是物质系统在其组成的微观粒子的不断运动和变化情况下的宏观平衡。这种宏观平衡不能用来形容扩大销路、提升品质两个环节的关系,排除C。

验证第二空,“优胜劣汰”的“销售市场”表述恰当。

故本题选B。

26.六位同学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5分,它们的成绩是相互不同相同的整数,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76分。那么,按分数从高到低居第三位的同学至少得多少分?

A.94

B.96

C.93

D.95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

第二步,设分数居第三位的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为x分,在成绩总分一定的情况下,要使分数排第三的同学成绩最少,则其他同学的成绩应尽量高。第一位是99分,第二位最高为98分,第三位为x分,第四位最高为(x-1)分,第五位最高为(x-2)分,第六位为76分。

第三步,根据平均分92.5,可列方程92.5×6=99+98+x+(x-1)+(x-2)+76,解得x=95。

因此,选择D选项。

27.油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A.炒;开

B.香;快

C.锅;人

D.水;马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油”是“炒”菜需要的佐料,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开”与“车”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香”与“油”属于偏正关系,“快”与“车”属于偏正关系,但词语顺序前后不一致,排除;

C项:“油”只有在“锅”里才能烹饪,“人”只有在“车”里才能驾驶,前后二者均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油”与“水”都是液体,二者属于并列关系,“马”与“车”属于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28.“神舟七号”航天团队________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________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________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精准镌刻

B.众志成城近乎飘荡

C.休戚与共典雅刻画

D.同心协力准确凝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先看第一空,根据词义排除与“团结精神”搭配不当的C;第二空较难辨析,直接看第三空,根据主语“航天精神”、修饰语“永恒”排除不符合要求的B、D,确定正确答案。第一空,“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不能用来修饰“团结精神”,排除C。

第三空,“飘荡”多形容歌声、旗帜,此处的主语为“航天精神”,填入不当,排除B。“镌刻”指雕刻。“凝聚”指聚集,积聚。对应空前的“永恒”,此处强调的是航天精神不朽,“镌刻”比“凝聚”更恰当,排除D。

验证第二空,“精准完美”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神舟七号航天团队________的团结精神”可知,该空搭配的是“团结精神”。C项“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用在这里语义程度较重,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让嫦娥的舞姿________完美”可知,该空需要体现出神舟七号团队的工作作风很严谨,B项“近乎”指接近,用在这里语义程度较轻,

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永恒地_________在浩瀚无垠的天空”可知,该空需要体现出时间的长久性,而且后面搭配的是“浩瀚无垠的天空”。D项“凝聚”

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与“浩瀚无垠的天空”矛盾,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A项“镌刻”指雕刻,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形容“团结精神”,A项“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B项“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D项“同心协力”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项均可体现“团结”之意,保留;C项“休戚与共”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仅停留在“关系”层面的密切程度,无法体现行动上的“团结”,排除。

第二空,不好确定。

第三空,横线处搭配“航天精神”,且根据“永恒地”,可知程度较重。A项“镌刻”意为雕刻,

“······精神镌刻在······”为常见搭配,保留。B项“飘荡”指飘扬、浮动,含有无法固定之意,与“精神”搭配不当,排除;D项“凝聚”指聚集、积聚,一般表述为凝聚相对小范围的空间,与“浩瀚无垠的太空”对应不当,排除。

代入验证第二空,“让‘嫦娥’的舞姿精准完美”,即让奔月行动顺利完成,语义合适,A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2007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29.日光灯通过电流加热钨丝产生热量,继而产生光辐射来发光。(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日光灯又称荧光灯。其发光原理是日光灯两端各有一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光粉发出柔和的可见光。通过电流加热钨丝产生热量的是白炽灯,日光灯内没有钨丝。

因此,本题错误。

30.以下的四边形中,每个都包括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数字,请选出与其他三个差别最大的图形。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寻找和其他图形明显不同的选项。

第二步,观察区别。

各图形中的数字即为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号(如下图所示),只有D项不符合,字母S在字母表中的顺序号应为19。

因此,选择D选项。31.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图四、图五封闭面明显,考虑面数量。面数量依次为2、3、4、5、6,则问号处图形面数量为7,只有C符合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C。32.边际效应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边际效应的是:

A.某企业在甲城开设了50家网点,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领导层决定扩大规模,增开了50家网点,但其新增的市场份额还没有预期的一半

B.老王投资了5支股票,赚取了高额的收益;他将赚得的钱又投入了股市,但由于遇到股市风波,赔光了所有的钱

C.姚形英语基础薄弱,但她坚持每天练习一小时英语,结果期末成绩提高了10%;第二个学期,她坚持每天复习英语两小时,结果期末成绩又提高了20%

D.某工程原计划3年完工,但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当地政府追加了5000万的投资,最后在奥运开幕式的前一个月提前完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开了50家网点,属于“增加的投入”,但其新增的市场份额还没有预期的一半,体现了“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符合定义;

B项:由于遇到股市风波,赔光了所有的钱,不属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不符合定义;

C项:第二个学期,她坚持每天复习英语两小时,结果期末成绩又提高了20%,不属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不符合定义;

D项:当地政府追加了5000万的投资,最后在奥运开幕式的前一个月提前完工,不属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33.太平天国时期,美国传教士密迪乐来到中国,他看到了战争、灾荒和种种________的苦难,然后做出诊断: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150年后,我们用上了iPhone,听上了MP4,我们有全世界最快的互联网,可是我们最需要的,________是那个东西:基础文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思议

同时

B.难以忍受

往往

C.不言而喻

仍然

D.匪夷所思

依然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通过“太平天国时期,美国传教士密迪乐来到中国,他看到了战争、灾荒和种种________的苦难”可知,该空应修饰“太平天国时期的苦难”,且这种“苦难”是被看到的。A项“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符合语境。B项“难以忍受”指难以将痛苦、困难、不幸的遭遇等承受下来,符合语境。C项“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能明白,侧重的是“不说”与“明白”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通过“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和“可是我们最需要的,________是那个东西:基础文明”可知,空格应包含“依旧”这一含义。A项“同时”指同一个时候,B项“往往”指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B项。D项“依然”指依旧,仍旧,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34.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全年计划开工的高铁项目包括:

A.潍坊至烟台

B.莱西至荣成

C.济南至滨州

D.济南至枣庄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山东将开工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5个高铁项目。

因此,选择ABCD项。

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0年,山东将开工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5个高铁项目;加快京雄商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德州至商河高铁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加快推进鲁南高铁曲阜至兰考段、济莱、济郑、黄台联络线等高铁项目建设,建成潍莱高铁。规划到2022年,全省高铁建成和在建里程达到3900公里,运营里程2025年达到4400公里、2035年达到5700公里。

35.一个四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下列不可能的是(

)。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其他几何类。

第二步,如图三种切割方法,分别剩3、4、5个角。

因此,选择D选项。36.某小学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那么共有(

)名学生。

A.980

B.970

C.960

D.95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

第二步,设车有x辆,学生总共有y人,根据题意可列出等式:y-5=65x①,y=70(x-1)②,联立①②式,解得x=15,y=980。

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每辆车多坐5人,即每辆车可以坐70人,即总人数为70的倍数,只有A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37.某学校门口每到傍晚六、七点钟,总有四、五个开着电瓶车的小吃摊点聚集在对面慢车道上堵路经营,严重阻碍过往行人和车辆通行。则城管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下列做法符合依法行政具体要求的是:

①同情摊贩谋生艰难,不予行动

②跟摊贩讲道理,说明占道经营的危害性,劝其离开

③强行执法,必要时加以暴力制服

④统一规划摆摊设点的地点和营业时间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

第二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全责统一。②项跟摊贩讲道理,说明占道经营的危害性,劝其离开符合合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④项统一规划摆摊设点的地点和营业时间符合合理行政原则。

因此,选择B选项。

①项:同情摊贩谋生艰难,不予行动,不符合依法行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法律所赋予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①项错误。

③项:强行执法,必要时加以暴力制服,不符合合法行政和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法过程中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强行执法暴力制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责任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③项错误。

38.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下雨前征兆的是(

)。

A.蜻蜓低飞

B.蚂蚁挡道

C.蜘蛛结网

D.鱼跳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蜻蜓低飞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蜻蜓为了防止降水伤害到自己,本能地低飞,属于下雨的前兆。

B项正确,“蚂蚁挡道,大雨即到”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此时蚂蚁往往离开洞穴活动,属于下雨的前兆。

C项错误,蜘蛛结网预示着天气晴朗,因为天气晴朗,会有更多昆虫活动,蜘蛛结网捕猎的成功几率更大。不属于下雨的前兆。

D项正确,下雨前往往空气闷热,气压较低,水中缺少氧气,鱼跳水呼吸氧气,属于下雨的前兆。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9.某旅游服务中心为推介当地的旅游服务,设计开发了“快乐旅游”表情包,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这种做法对于公共信息传播的好处是(

)。

A.能够提升公共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B.能够扩大公共信息传播的范围

C.能够增加公共信息传播的信息量

D.能够确保公共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常识。

A项正确,“快乐旅游”表情包使得在推介当地旅游服务时,信息传播更生动有趣,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B项错误,“快乐旅游”表情包的根本目的是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有趣,游客们更加乐于接受信息,但传播范围依旧有限。

C项错误,表情包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无法增加公共信息传播的信息量。

D项错误,表情包指有效传播信息的生动手段,但发布渠道未变,未强调确保公共信息传播的权威性。

故正确答案为A。40.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7+2=3×3,15/2+13/2=7/2×4,5+3=4×2,规律为左下+右上=左上×右下,所求项为(6×1/3)-2=0。

因此,选择A选项。

4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国家订货合同

B.供用电合同

C.房屋租赁合同

D.劳务合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

行政合同也叫行政契约,指行政机关为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之目的,与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在行政合同之中,行政主体并非以民事法人的身份而是行政主体的身份与行政相对人订立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以合同的方式来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在其间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常见的行政合同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合同、公用征收补偿合同、国家科研合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国家订购合同、公共工程承包合同、计划生育合同等。

A项是属于行政合同,B、C、D项都属于民事合同。

故正确答案为A。42.“卡奴”,又称卡债族,是指一个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大量使用信用卡,到期负担不出缴款金额或是以卡养卡、以债养债的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卡奴”特征的是:

A.刘丽为了给母亲看病,不但用光了现金卡中的钱,还办了张信用卡

B.王娜羡慕小资生活,经常透支

C.吴伟利用10张信用卡“借贷”

D.小李办了信用卡之后,常常拆东墙补西墙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不理智的情况下,大量使用信用卡;

②到期无法清缴款金额或是以卡养卡、以债养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给母亲看病,是理智的行为,办一张信用卡,没有体现“大量使用信用卡”,也没有说到后续的还款情况,不符合定义;

B项:经常透支是“大量使用信用卡”的结果,符合定义;

C项:用10张信用卡“借贷”,属于“大量使用信用卡”,符合定义;

D项:办了信用卡之后,拆东墙补西墙,是“以卡养卡、以债养债”的体现,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43.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入了第一高峰期,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进一步(

)出来。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现

B.呈现

C.表现

D.凸显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句子中“进一步”表程度,四个选项中,“凸显”更强调程度,意指清楚地显露,一般指暴露待解决的问题,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进一步”可知,该空需填入语义较重的词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文中并无“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呈现”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与文中“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这一抽象事物不搭,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表现”指表示出来,显现出来;D项“凸显”指清楚的显露,也指突出,显著。后者比前者语义更重,更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44.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鸟类,鸽子能够通过磁场准确识别方位,迅速找到回巢的路线。如果仅考虑磁场因素,在(

)上空,鸽子识别方位的能力受到的影响最大。

A.赤道

B.南极

C.海洋

D.北回归线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球磁场。

第二步,地球磁场位于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它的磁南极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赤道处磁场最弱,两极最强。在南北磁极附近,磁铁会失灵,因此鸽子识别方位的能力受到的影响最大。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地球的磁场中磁南极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赤道处磁场最弱,两极最强。南极附近的磁力线与地表垂直,信鸽无法通过磁力线来辨认方向,南极对信鸽的影响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B。45.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侵蚀作用的是:

A.裸露的人造雕像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下,会出现机械剥蚀,甚至会出现崩塌碎裂

B.植物根部在岩缝中向岩石施加物理压力,并提供一个水及化学物的渗透渠道,造成岩石分解开裂

C.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部分溶解形成天然溶液而随水流失,造成岩体缩小甚至消失,形成岩溶地貌

D.在气温变化突出的地区,岩石中的水分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像楔子插入岩体内,导致岩石崩碎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侵蚀作用的一项。分析侵蚀作用的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条件(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结果(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侵蚀作用的定义要点:①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②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

A项,裸露的人造雕像不属于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不符合要点②。

B项,岩石分解开裂的外力来自植物根部施加的物理压力,不符合要点①。

C项,可溶性石灰岩受流水的作用,造成岩体缩小甚至消失,形成岩溶地貌,符合定义。

D项,岩石中的水分冻融交替,是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

②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裸露的人造雕像不属于“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不符合定义;

B项:造成岩石分解开裂的原因是植物向岩石施加的物理压力,不属于“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不符合定义;

C项:岩溶地貌的形成是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部分溶解,符合“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造成岩体缩小甚至消失,符合“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符合定义;

D项:导致岩石崩碎的原因是气温变化,不属于“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裸露的人造雕像,不符合“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植物根部在岩缝中向岩石施加物理压力最终导致岩石分解开裂,不符合“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部分溶解形成天然溶液,符合“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符合定义,当选;

D项:岩石中的水分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导致岩石崩碎,不符合“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46.根据《宪法》和《民法典》,下列自然资源中不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是(

)。

A.矿藏

B.土地

C.水流

D.海洋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7.某展览使用了序号为1~100的100盏灯,现在有两个开关,开关A能切换所有序号为偶数的灯的开关状态,开关B能切换所有序号为3的倍数的灯的开关状态。若在100盏灯都打开的状态下,先后按下开关A和B,则还有(

)盏灯处于打开状态。

A.33

B.34

C.49

D.5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序号为1-100的灯中,序号为偶数的灯有50盏,序号为3的倍数的灯有33盏,序号为偶数同时也为3的倍数的灯有16盏。根据题意,先按下开关A,则灭掉的灯有50盏,此时处于打开状态的灯有50盏;再按下开关B,灭掉的灯中有16盏再次打开,打开的灯有17盏灭掉,故先后按下开关A和B,还处于打开状态的灯有盏。

故正确答案为C。48.防御性倾听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

根据上述定义,当甲被乙指责做事不认真时,下列甲的回应中不属于防御性倾听的是:

A.“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

B.“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

C.“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

D.“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在沟通过程中”、“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属于在受到指责时攻击对方,符合关键词“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符合定义,排除;

B项:“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属于否认了对方的指责,符合关键词“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符合定义,排除;

C项:“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属于在受到指责时为自己辩解,符合关键词“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符合定义,排除;

D项:“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属于接受了指责,没有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不符合关键词“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防御性倾听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

防御性倾听定义的关键信息: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

A项,“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是攻击性的回应,符合定义。

B项,“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是否认性的回应,符合定义。

C项,“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是辩解性的回应,符合定义。

D项,“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一方面表达歉意,另一方面承认自己的问题,并未做出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指在沟通过程中,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的回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回应“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符合“做出的自我保护性(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的回应”,符合定义;

B项:甲回应“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符合“做出的自我保护性(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的回应”,符合定义;

C项:甲回应“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符合“做出的自我保护性(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的回应”,符合定义;

D项:甲回应“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是真诚的道歉,不符合“做出的自我保护性(如否认、辩解、攻击等)的回应”,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49.某公司办公室有一份12页的急件要打印,小赵每小时能打3页,小李每小时能打4页。如果两人同时打印,问最快完成任务的时间是多少?

A.1小时35分钟

B.1小时40分钟

C.1小时45分钟

D.1小时50分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

第二步,两人同时打印,则1小时能打印3+4=7(页),余下5页进行分工,小赵效率比小李略低,故小赵打印2页,用时40分钟,小李打印3页,用时45分钟,故最快完成打印任务的时间是1小时45分钟。

因此,选择C选项。

50.贝多芬是(

)最著名的音乐家。

A.德国

B.英国

C.波兰

D.法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因此,选择A选项。

51.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没有明显数量特征,考虑属性类曲直性。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所有图形均为全曲线图形;第二段,前两幅图均为全直线图形,问号处应填入全直线图形,A、C项均为曲直图形,B项为曲线图形,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52.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它总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_______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_______,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夸耀

伸展

B.夸赞

伸展

C.夸耀

延伸

D.夸赞

延伸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考查“夸赞”和“夸耀”,B项和D项的“夸赞”强调“赞”,即赞美,称赞;A项和C项“夸耀”强调“耀”,即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根据语境“大树总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可知“大树从不炫耀自己的全部”,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考查“伸展”和“延伸”。A项“伸展”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C项“延伸”指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这一变化既可用在客观事物上,也可以用于抽象的诸如话题上。根据语境“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_______”,可知“延伸”一词涵盖的范围更广,表述的更全面,可以排除A项。

因此,选择C选项。

53.喻代是一种建立于比喻基础之上的以喻体代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即先比喻,后用喻体代本体。喻代是比喻后的名称代换,喻体作为别名而存在,其比喻的色彩、意味减弱,含蓄表达成为关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喻代这一修辞方式的是:

A.我吃了一吓,却见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示鄙夷的神色

B.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动人的曲子,去年春节文娱晚会上因这支歌而被同学们昵称为“李谷二”,她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能听出来

C.他走了,像只风筝,在山坡上摇啊摇,弯弯曲曲的白线越放越长,到底放到头了,那儿是山顶,是和天连着的地方,“风筝”停了,他知道这条白线还拴着一颗心呢

D.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游山东,我要五块钱。他嫌贵。你嫌贵,我还嫌你胖呢。胖的像大白熊,别压坏了我的驴。讲来讲去,大白熊答应我的价格,骑着驴去逛了半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先比喻;

②后用喻体代本体。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将女人比喻成圆规,圆规很不平,体现了“用喻体代本体”,符合定义;

B项:李谷二是昵称,不属于“比喻”,不符合定义;

C项:将他比喻成风筝,风筝停了,体现了“用喻体代本体”,符合定义;

D项:将外国人比喻成大白熊,大白熊答应我的价钱,体现了“用喻体代本体”,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没有使用喻代这一修辞方式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先比喻,后用喻体代本体”,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喻代的定义要点为:以喻体代本体。A项中的“圆规”、C项中的“风筝”、D项中的“大白熊”都是喻代;B项不存在比喻,故不是喻代。故答案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①以喻体代本体,即先比喻,后用喻体代本体;②喻体作为别名而存在;③含蓄表达成为关键。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圆规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后用圆规代替女人,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

B项,不存在比喻,没有喻体出现,与定义不符;

C项,风筝喻他,后用风筝代替他,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

D项,大白熊喻外国人,后用大白熊代替外国人,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

A、C、D三项均是喻代。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54.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