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行业发展机遇及电信运营商应对策略咨询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1.gif)
![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行业发展机遇及电信运营商应对策略咨询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2.gif)
![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行业发展机遇及电信运营商应对策略咨询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3.gif)
![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行业发展机遇及电信运营商应对策略咨询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4.gif)
![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行业发展机遇及电信运营商应对策略咨询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bac0991f443c0364ff26144e2e10300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行业开展机遇及电信运营商应对策略咨询报告目录TOC\o"1-3"\h\z\u第一局部三网融合根底知识 1第一章三网融合根本概念 1第一节三网融合根本概念 1一、定义与内涵 1二、三网融合的特征 1三、三网融合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1四、三网融合的业务形态 2第二节三网融合开展历程 3一、三网融合的历史沿革 3二、三网融合新政进程表和主要内容 3三、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 5第三节中国三网融合监管制度研究 6一、监管模式 6二、监管模式的转变方向 7第四节三网融合对中国通信行业的意义 8一、三网融合给通信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8二、三网融合影响产业新格局 9第二章世界三网融合开展状况和借鉴 12第一节世界三网融合开展状况 12一、世界三网融合开展现状 12二、世界三网融合开展呈现的特点 12第二节世界三网融合产业政策演变 13一、世界三网融合产业政策的模式演变 13二、国外三网融合的管理体制 14第三节世界三网融合未来开展及与我国的经历借鉴 15一、世界三网融合开展趋势 15二、对我国的经历借鉴 16第二局部中国通信行业开展状况和电信运营商现状调研 17第三章中国通信行业运营现状调研分析 17第一节近5年中国通信业开展状况综述 17一、总体情况综述 17二、电信用户开展情况 17三、业务使用开展情况 22四、经济效益开展态势 25五、电信能力建立进展情况 26六、增值电信业务进展情况 27七、村通工程与农村信息化建立 27第二节2021年前3季度通信业运营现状 32一、1-9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开展情况 32二、1-9月通信业业务构造分析 34三、1-9月通信业区域比拟 35第四章中国电信运营商经营现状调研 40第一节三大电信运营商经营现状分析 40一、2021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经营情况综述 40二、三大电信运营商客户资源情况比照分析 43三、三大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进展情况比照分析 44四、三大电信运营商业务平台支撑与组织变革情况比照分析 45五、三大电信运营商3G终端进展比照分析 45六、三大电信运营商资费情况比照分析 46七、三大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情况比照分析 46第二节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意图及竞争格局分析 47一、运营商组织构造调整内容 47二、战略意图分析 48三、竞争格局展望 50第三局部三网融合新政对通信业的影响及电信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52第五章三网融合新政对中国通信业的影响分析 52第一节三网融合新政下的中国通信业的SWOT分析 52一、优势 52二、劣势 52三、机遇 53四、挑战 54第二节三网融合新政对中国通信业产业链的影响研究 54一、对通信业产业链的影响 54二、对制造商的影响 55第六章中国电信运营商对三网融合新政的应对策略研究 61第一节电信运营商已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的情况 61一、对三网融合后可进入广电业务的开展情况 61二、宽带接入网络建立情况 62第二节中国电信运营商三网融合开展策略研究 63一、与广电的关键环节比照 63二、三网融合的目标网络架构 65三、三网融合的网络开展策略 66第七章三网融合后我国电信运营商可进入的主要业务领域分析及预测 71第一节IPTV视频业务 71一、IPTV定义 71二、IPTV的关键技术 71三、我国IPTV开展现状 73四、我国IPTV开展模式分析 74五、视频业务中电信运营商的优劣势分析 75六、2021-2021年我国IPTV开展预测 76第二节宽带业务 76一、宽带业务根本内涵 76二、我国宽带业务开展现状及特点 76三、宽带业务中电信运营商的优劣势分析 77四、2021-2021年宽带业务开展预测 78第三节IP业务 78一、IP定义及内涵 78二、IP业务开展现状 79三、IP业务中电信的优劣势分析 79四、2021-2021年IP业务开展预测 81第四节手机电视业务 82一、手机电视业务内涵 82二、主要技术形态分类和商业模式分析 82三、我国手机电视业务开展现状 83四、手机电视业务中电信的优劣势分析 84五、2021-2021年手机电视业务开展预测 84第四局部通信业热点业务开展状况调研分析和未来预测 86第八章宽带接入 86第一节世界宽带接入市场开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86一、世界宽带接入市场现状 86二、世界宽带接入市场开展特点 87三、金融危机下主要国家的新一轮宽带战略的特点 90四、各国宽带战略的影响 93五、2021-2021年世界宽带接入市场开展预测 94第二节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开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94一、我国宽带开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94二、宽带接入市场现状分析 95三、宽带接入开展存在的缺乏 99四、2021-2021年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开展预测 100第三节宽带接入对我国新农村开展的影响与战略意义 101第四节中国电信运营商关于宽带接入未来开展的应对策略 102第九章移动互联网 104第一节移动互联网根本概念 104一、定义 104二、内涵 104第二节世界移动互联网开展状况 105一、世界移动互联网的开展现状 105二、世界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 106三、世界移动互联网效劳形态 107四、世界移动互联网开展策略 108第三节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展状况 110一、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展现状 110二、移动互联网开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111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12四、未来开展趋势预测 114第四节3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新形式分析 114一、3G时代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演变 114二、3G时代移动互联网呈现的新特点 117三、3G时代移动互联网存在的新投资时机 118第五节中国电信运营商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来开展的应对策略 119一、打造移动互联网应用品牌 119二、细分产品和策略,提供多种体验方式,提高用户忠诚度 119三、以通信效劳质量为本,提高应用效劳质量 119第十章物联网 120第一节物联网根本概念 120一、概念和内涵 120二、物联网的主要应用 120三、主要的业务形态 121四、物联网的技术支撑体系 124第二节世界物联网开展状况 125一、世界主要国家物联网开展状况 125二、各国物联网开展战略 126三、各国物联网战略与技术应用 128第三节中国物联网开展状况 129一、我国物联网开展情况 129二、我国物联网开展存在的问题 131三、我国物联网开展的对策建议 132第四节中国物联网未来开展预测与应用前景研究 133一、中国物联网未来开展趋势 133二、物联网“十二五〞期间开展路线 133三、物联网的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134四、实现“感知中国〞的目标关键环节分析 134五、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预测 135第五节物联网主要关键技术介绍 135一、RFID识别技术 135二、EPC电子产品编码 136三、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137四、嵌入式智能技术 138五、纳米技术与纳米传感器 138第六节中国电信运营商关于物联网未来开展的应对策略 139一、运营商开展物联网具有的优势 139二、三大电信运营商布阵物联网的侧重点 140三、电信运营商开展物联网的关键点 141第十一章3G业务 143第一节世界3G业务开展状况 143一、全球3G业务开展现状 143二、3G主要业务及特点 144三、国外3G业务开展趋势 148第二节中国3G业务开展状况 151一、我国3G业务开展现状 151二、我国3G业务市场环境分析 153三、我国3G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55第三节中国3G业务未来开展预测 157一、HSAP+将在未来两年大放异彩 157二、产业资源向LTE加快转移 157三、LTE将在2021年后规模商用 158四、3G将成为中国通信行业开展新动力 158五、3G将成为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新引擎 159六、突破终端瓶颈,用户将大规模开展 159七、手机终端用户比例将逐渐提高 160第四节国外运营商在3G业务的开展策略研究 160一、国外运营商在3G业务开展生命周期的策略分析 160二、国外运营商3G终端定制策略分析 165第五节中国电信运营商关于3G业务未来开展的应对策略 169一、开展特色业务 170二、调整资费吸引用户 170第五局部未来开展预测 171第十二章中国通信业开展趋势预测 171第一节通信产业开展趋势预测 171第二节2021-2021年通信业主要指标预测 171一、电信业务总量 171二、移动用户所占比率 172三、互联网普及率 173第十三章中国电信运营商未来竞争格局预测 174第一节中国电信运营商开展趋势预测 174一、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将继续平稳增长 174二、3G时代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革 174第二节2021-2021年三大电信运营商主要指标预测 175一、2021-2021年中国移动企业财务指标预测 175二、2021-2021年中国电信企业财务指标预测 175三、2021-2021年中国联通企业财务指标预测 176第十四章艾德嘉纳独家策略建议 178第一节 本报告主要观点及结论 178第二节艾德嘉纳独家策略建议 178
图表目录TOC\fF\h\z\t"图表标题"\c图表:我国三网融合政策历史进程演化图示 3图表: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 6图表:我国有线运营商和电信企业的监管架构及未来变化 8图表:2005-2021年电信综合价格水平下降情况 17图表:2005-2021年用户到达数和净增数 18图表:2005-2021年移动用户所占比重 18图表:2007-2021年移动用户各月净增比拟 19图表:2004年以来各月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开展情况 19图表:2007-2021年固定用户各月净增比拟 20图表:2005-2021年无线市话用户所占比重 20图表:2005-2021年公用、政企、住宅用户所占比重 21图表:2005-2021年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 21图表:2004年以来各月互联网拨号、宽带接入用户净增比拟 22图表:2005-2021年固定本地通话量 22图表:2005-2021年移动本地通话时长 23图表:2021年长途通话时长 23图表:2005-2021年长途市场构成 24图表:2007-2021年IP发起方式 24图表:2005-2021年短信业务开展情况 25图表: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构成 26图表:2005-2021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 26图表:2021年主要电信能力指标增长情况 27图表:2005-2021年根底电信企业的增值业务收入 27图表: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收入、投资分省情况 29图表:2021年电信用户分省情况 30图表:2021年电信能力、普及率分省情况 31图表:2007-2021年各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比拟 32图表:2007-2021年固定用户各月净增比拟 33图表:2007-2021年移动用户各月净增比拟 33图表:2007-2021年互联网用户各月净增比拟 34图表:2021年1-9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34图表:2021年1-9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35图表:2021年1-9月固定本地与移动本地通话量比拟 35图表:2021-2021年同期东、中、西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 36图表:2021-2021年同期东、中、西部净增固定用户 36图表:2021-2021年同期东、中、西部净增移动用户 37图表:2021-2021年同期东、中、西部电信固定资产投资 37图表:2021年1-9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名的省份 38图表:2021年9月固定用户排名前十名的省份 38图表:2021年9月移动用户排名前十名的省份 39图表:2021年1-9月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前十名的省份 39图表:中国三大运营商2021年综合评价示意图 40图表:2021年三大运营商收入规模比拟图 41图表:2021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增长率比拟图 41图表:2021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净利润率比拟图 42图表:2021年三大运营商已投资本回报率比拟图 42图表:2021年三大运营商自由现金流占收比比拟图 43图表:2021年三大中国电信运营商移动用户数情况 43图表:2021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月新增移动用户数份额比照 44图表:中国三大运营商2021年增值业务收入状况 44图表:我国三网融合产业链各环节构成 55图表:我国光纤宽带接入各相关设备介绍 56图表:家庭网关种类介绍 57图表:全球家庭网关设备市场规模开展情况 58图表:IPTV内容引入现状示意图 62图表:中国电信运营商网络总体架构示意图 66图表:中国电信运营商接入网开展策略 68图表:媒体存储与转发机制示意图 72图表:我国主要IPTV运营模式列表 74图表:2021-2021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数预测示意图 78图表:IP数据处理流程图 79图表:2000-2021年全球宽带接入用户开展情况 86图表:2021年不同接入技术的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87图表:2002-2021年全球宽带接入新增用户开展情况 87图表:2021年全球宽带用户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 88图表:2021年局部国家的宽带用户增长率 88图表:2021年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宽带普及率情况比照 89图表:2006-2021年世界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用户增长率的变化走势图 90图表:2021-2021全球宽带接入用户数预测 94图表:2002-2021年中国宽带接入用户开展情况 96图表:2001-2021年我国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 97图表:2021年宽带接入提供商用户市场份额 97图表:2002、2021年我国宽带业务收入比照 98图表:2021年中国宽带人口普及率与其他地区比照 99图表:住宅用户DSL平均每M带宽价格〔2021.12〕 100图表:2021-2021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数预测 101图表:中国运营商语音与宽带业务价值分析 103图表:国外运营商三种运营模式比拟 107图表:AT&T分业务、分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包月套餐 110图表:2G时代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构造 115图表:3G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价值链构造 116图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竞争优势比照 117图表:物联网在身份相关业务类的应用 121图表:基于标签的信息获取类效劳根本原理图 122图表:信息聚集型业务 123图表:信息聚集型业务平台功能 124图表: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示意图 125图表:中国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商业价值示意图 140图表:1999-2021年全球3G许可证发放数量变化情况 143图表:2003-2021年全球2G/3G新增用户比照 144图表:各地区HSPA+商用网络分布 145图表:2021年全球LTE测试网络情况 146图表:全球主要运营商LTE开通时间表 147图表:全球移动用户和新增用户开展情况 149图表:全球3G用户及3G新增用户数 149图表:2021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3G用户数情况比照 151图表:我国三大运营商2G、3G用户规模占比变化情况 152图表:我国3G用户喜欢的3G接入方式及业务偏好 153图表:我国三大运营商3G用户满意指数变化情况 153图表:3G增强型技术推动业务开展 154图表:3G业务将拉动移动业务收入增长 159图表:KDDI市场形势SWOT分析 161图表:价值链控制能力弱的运营商合作借势 165图表:NTTDOCOMO实施终端定制策略后3G用户数快速增长 166图表:Vodafone定制终端与资费包捆绑销售的终端补贴实现方式 168图表:2021-2021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变化预测 172图表:2021-2021年我国移动用户所占比率变化预测 172图表:2021-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变化预测 173图表:2021-2021年中国移动主要财务指标统计及预测 175图表:2021-2021年中国电信主要财务指标统计及预测 176图表:2021-2021年中国联通主要财务指标统计及预测 177法律声明版权声明:除有特别注明外,本报告以及与本报告相关的外观、文字、图表、数据及附件的所有权均属北京艾德嘉纳咨询所有。未经艾德嘉纳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本报告以及与本报告相关的外观、文字、图表、数据或附件的全部或局部进展复制、翻版、修改、登载、发表和引用,否则后果自负。北京艾德嘉纳咨询保存与本报告有关的一切权利。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本公司研究部门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获取的资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反映研究人员个人的不同设想、见解、分析方法及判断。本报告所载观点为北京艾德嘉纳基于以上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所得。报告中的观点和陈述仅反映撰写及出具本报告期间当时的分析和判断,本公司可能发表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可能因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与事实不完全一致,敬请关注本公司就同一主题所出具的相关后续研究报告及评论文章。本报告中的观点和陈述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北京艾德嘉纳咨询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法律责任。第一局部三网融合根底知识第一章三网融合根本概念第一节三网融合根本概念一、定义与内涵狭义的三网融合是指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视频、语音和数据等综合多媒体业务。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物理资源上实现共享,业务应用层上互相渗透和穿插,都趋向全业务和采用统一的IP通信协议,最终将导致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上的融合。广义的三网融合是指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三种产业的融合。从上述涵义可以看出,所谓三网融合绝不限于网络和业务的融合,而是至少涉及到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实质将导致电信信息、文化,乃至现代效劳三个产业的融合,即三业融合,这将可能造就一个全新的信息通信业产业链并重构信息产业的幅员。二、三网融合的特征“三网融合〞即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将趋于融合,这种网络体系具有的特征是:1、网络在物理层上是互通的,也就是说,网络之间要互相透明。2、用户只需一个物理网络连接,就可以享用其他网络的资源或者一与其他网络上的用户通信。3、在应用层上,网络之间业务是相互渗透和交义的,但又可以相互独立,互不阻碍,并且在各自的网络上可以像以往那样独立开展自己的新业务。4、网络之间的协议兼容可以进展转换。“三网融合〞目前主要指它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义,IP交换平台成为统一的应用平台。三、三网融合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三网融合会产生什么影响和变化?我们认为会在以下方面产生影响和变化:1、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互联网是现代媒介环境,已经成为第一大媒介,传统媒介需要顺应或跟上这种开展趋势。三网融合后,可以实现“三屏〞通讯,从而使得不同的媒介形成协同效应,但相互之间有不同的定位。人类生活在两种环境中,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媒介环境;因此,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发生改变。“快的〞找互联网、“对的〞看电视、“方便的〞用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方式改变的例证。2、改变媒介环境三网融合会加速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的进程,创造新的媒介环境,电视的内容将具有互联网的根本特征,电视会变成“互动信息平台〞。如果将目前互联网上的视频和图片清晰化、文字简单化、音乐保真化作为双向数字电视的起始素材,同时开辟各类“聚会〞,允许“面对面〞的PK等,并能克制互联网难以解决的知识版权保护问题。相信此时双向数字电视的春天就会降临。3、融合将改变网络资源的属性由于网络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特征,即具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网络技术根本属于公共物品类,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由于网络技术必须架构在网络上,因此三网融合后的网络更具有垄断性。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垄断性是国家的垄断性,而不是归属于某个管理部门或企业的垄断性!由于运营商需要按照现代企业机制予以运作,因此政府监管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要素!4、强化运营商的公益性由于三网融合后的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因此,必须强调融合后的运营商是以公益性效劳为主的综合信息效劳商。尤其是对广电来说,需要保持和强化公益性。对于综合信息效劳商来说,不仅需要明确界定公益性中福利性的范围和要求,而且也需要界定公益性中非营利性(不是非盈利性)的范围和要求。总之,融合后的运营商既有为社会效劳的公益属性,又有保持企业开展和满足投资者需求的盈利属性。5、提供差异化效劳对广电而言,在语音网上不是做现代电信的,现在所有的电信对广电来讲是功能,而不是业务,它所做的是转移语音为主,这是电信的缺项。因为在语音交流互动节目里有三种形态:一种是面对面,一种是留言,还有一种是转移语音。四、三网融合的业务形态三网融合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跨行业整合,为产业的开展和衍生的业务形态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提供了更大的业务创新空间。事实上,融合并没有减少业务多样性,反而会在业务应用层上繁衍出大量新的业务形态,甚至会产生各种新的媒体业务形态。从融合的开场阶段看,IPTV和手机电视是电信业实现三网融合的重要切入点,而数字电视〔DTV〕是广电业实现三网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两者尽管技术手段和技术途径不同,但是最终都将提供以三种业务〔语音、数据和视频〕捆绑为标志的融合业务。三网融合业务形态开展历程都会沿着从单个业务〔SinglePlay〕、双重业务捆绑〔DoublePlay〕到三重业务捆绑〔TriplePlay〕,最后其实质和走向则都是多重业务捆绑〔MultiplePlay〕,实现广义的全业务经营。第二节三网融合开展历程一、三网融合的历史沿革我国三网融合虽然酝酿已久,但是因受制于体制方面的因素而进展缓慢。此外,业界对三网融合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国家对三网融合的政策也在探索中前行,见下列图。图表:我国三网融合政策历史进程演化图示资料来源:艾德嘉纳二、三网融合新政进程表和主要内容〔一〕新政主要内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播送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1、三网融合的目的会议指出,推进电信网、播送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开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播送电视等多种效劳,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开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效劳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根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根底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确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促进网络建立、业务应用、产业开展、监视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开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2、三网融合的两个阶段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21年至2021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标准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21年至2021年,总结推广试点经历,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开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根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根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3、三网融合的五项重点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1〕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播送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局部根底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局部播送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开展。〔2〕加强网络建立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立,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根底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3〕加快产业开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播送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效劳业开展。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4〕强化网络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平安和文化平安。网络管理、信息平安和文化平安,近期对于视频网站、黄色网站的监管也是这个目的。广电在这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5〕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根底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立、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推进三网融合工作顺利进展。〔二〕对新政的简单解读1、整个方案短期来看对广电更加有利,长远来看则将形成充分的竞争。三网融合的目的是通过竞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广电的阶段性倾斜政策再正常不过,否则广电根本没有参与竞争的能力。2、三年的试点时间就是过渡期,而且对于非试点地区没有单向、非对称进入的政策。对于目前的广电而言,外因可能比内因更起作用。3、广电将加快双向改造、网络整合,电信将加快光纤到户的进程。中国的宽带化进程将全面提速,对相关设备厂商无疑利好。4、广电的各省整合、跨区域整合,乃至国家注资扶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靠目前已有的政策似乎还不够充分,尚需政策影响“被整合〞省份大领导的理念及决策,并放开融资政策,通过资本的杠杆撬动。5、资本对于有线网络的关注将大大提高,投资就要投给需要钱、又有增长空间和可能的对象。甚至电信对于广电的投资都不排除。6、宽带接入市场将是广电与电信的直接战场,广电有可能通过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及VoIP捆绑宽带接入进展营销,防止单一业务及营销方面的短板。当然,即便广电拿到了国际互联网出口,但由于网内的内容不多,网间结算大量的端口流量费依然不可防止,初期的利润率不会太高。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广电内网IDC的建立并形成规模,同时,通过网络整合扩张用户规模,打破用户与IDC内容的鸡和蛋怪圈。7、广电的同轴电缆带宽、高清电视是最大的优势,内容已经社会化很难说是广电的优势了,而随着电信光纤到户的铺开,最终比拼的就是运营能力了。8、技术趋势方面,DVB与IP将进一步融合。DVB提供播送,IP提供单播或者局部多播;播送主要满足共性需求,IP主要满足个性需求。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提出了“库联网〞、“播送互动〞的概念,即通过播送将大数据量的文件推送的离用户很近的数据库中,所谓“播存〞,用户就可以与近处的数据库进展无障碍的互动。对于终端而言,可以通过DVB与IP分别解决共性业务与增值业务多样性、向后兼容性问题,则机卡别离后的电视一体机也就可以无所不能了。或许,电视机终端严密地纳入三网融合框架中之后,整个产业将被激活起来。对于这一点,李红滨教授持有类似观点。9、文中两处提及农村,农村的信息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方向。未来的战场,农村不可无视,其需求比业已多元化的城市更加刚性。三、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见下表:图表: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排序城市名称1北京市2辽宁省大连市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上海市5江苏省南京市6浙江省杭州市7福建省厦门市8山东省青岛市9湖北省武汉市10湖南省长株潭地区11广东省深圳市12四川省绵阳市资料来源:艾德嘉纳第三节中国三网融合监管制度研究监管体制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政府监管应该明确监管的目的是要保障消费者利益在企业竞争中最大化,而不是某些企业利益最大化。三网融合本质上就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个网络不再只能做各自的事,可以进展相互渗透。目前,在理论上,国务院的决策已经去掉了阻碍三网融合的行政性障碍,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分业监管的体制问题并未解决,执行时可能依然会困难重重,容易出现扯皮局面。怎样协调两个不同属性的行业和机构的尽职目标和利益诉求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一、监管模式近年来,中国电信网的政府监管实现了政企别离,监管体系根本建立;有线电视网的监管落后于电信网,政企别离还没有完全实现,监管体系尚在调整之中;而互联网的监管虽然制定了假设干方法,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面对三网融合的大势,政府监管面临着两个维度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尚未完成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政府监管的转变;二是缺乏从三网分立向三网融合的转变。第一,监管者的多重角色。现在的政府监管机构同时负有行业监管和行业开展的职责。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监管者在国有垄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很难保持公平、中立的立场,偏袒本行业的国有垄断企业几乎是必然的。另外,监管者和被监管国有企业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人事和工作关系也导致监管机构很难保持中立和公平。第二,监管权力分散、监管乏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电信业名义上的监管机构,负责根底运营商和增值运营商的牌照发放和互联互通等经营性监管,同时还负责频率资源、码号资源的规划分发,以及电信效劳质量的监管,但是却不拥有独立的市场准入和价格监管权,这些权利分散在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手中。有线电视同时承受广电总局、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监管。互联网的规则更为复杂,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ISP和ICP业务,但同时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等都多多少少对网络内容进展管理。第三,多重监管者的多重监管体制框架。在传统产业分立的情况下,监管内容和方式是为了适应各个产业的特点而设立的,并且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负责监视实施。然而融合业务将面临不同监管机构的多重监管。例如IPTV,作为ICP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监管,作为网上视听节目,又受到广电总局的监管。二、监管模式的转变方向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迅速开展,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对电信、播送电视及互联网产业的政府监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政府监管经历,认真研究三网融合带来的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实现政府监管由三网分立到三网融合的转变。从国际上融合监管机构设置的经历来看,无论是融合监管还是独立监管,其重点都在于终究是垂直监管还是水平监管。垂直监管的国家,由于监管部门之间很少会出现利益的冲突,所以融合业务开展都比拟安康,而水平监管的国家,也就是分行业监管的国家,大都存在监管机构间的利益矛盾,制约了本国融合业务的开展。最好的方还是改革监管模式,采用垂直监管。我国目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信及互联网行业进展监管,国家广总局对电影电视及有线电视运营商行监管,而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体对内容进展把控。这样的架构总体来说于是水平监管,从国际的经历来看,要快推动三网融合,需要建立一个融的、有效的监管体制。这个过程可以为三步:第一步〔1年内〕,在国务院面建立协调小组,由国家高层领导和两个部委的负责人构成,在高层政的干预下推进三网融合。这种高融合是打破僵局的重要一步,能够大限度的处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盾,但是长期来看还是会延缓行业开展,所以只是过渡型的机构。第二步〔2-3年内〕逐步实现由平监管向垂直监管的转变。国外经告诉我们,要融合开展,或者将两个管机构合二为一,或者按垂直方式行监管,二者必选其一。我们认为,按后者进展变革阻力会相对小一些假设按内容和网络分开监管的原则,将网络监管职能统一到工信部,在下设立不同专业局来分别处理各自网络监管事宜,而内容监管由国家电总局负责,由此实现垂直监管,参考下列图,监管机构变化以虚线显示。图表:我国有线运营商和电信企业的监管架构及未来变化资料来源:艾德嘉纳第三步〔4-5年内〕,待时机成熟则进一步将两个监管机构完全融合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大监管机构实全面的监管职能。第四节三网融合对中国通信行业的意义目前,我国已根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根底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尤其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决定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三网融合必将给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变化,尤其对我国通信行业的意义最为深远。一、三网融合给通信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1、加速宽带网络建立三网融合将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立,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从整体上看,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固话、移动和互联网用户群。随着3G网络建立、光纤到户的大范围推广,宽带光纤传输网络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受管理体制、标准建立、内容缺乏、本钱较高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电信宽带网络建立速度还远远低于预期。光纤传输是所有网络的根底,不仅没有速度损耗,而且网速比铜缆宽带提升数十倍。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光纤到户工程〞、“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等都将获得更大的开展,加快建立电信宽带网络已经刻不容缓。未来几年FTTx建立规模将有望超过4000万线,按每线1500元计算,投资规模将达600亿元,加上相关产业链投资,将成为一个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2、实现双向网络改造广电由原来的低APRU值有线电视业务,进入APRU值较高的宽带业务,具有较大的驱动力。目前广电有1.6亿有线用户,其中94%的用户仍未实现双向网络改造,要实现三网融合,就要完成全国性双向网络改造和整合,其投资规模也将接近1000亿元。3、增值业务大开展从未来“三网融合〞业务情况来看,最有可能成为杀手级应用的,将在IPTV、手机电视、增值应用、高清电视、VOIP〔网络〕或视频、网络视频、终端支付等业务中产生。由于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目前已有较好的市场根底和认知度,因此,我们最看好这两块业务未来的开展前景。二、三网融合影响产业新格局1、互联网业务向手机平台转移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传统互联网的业务正迅速向手机平台上转移,搜索、资讯、邮箱、聊天、购物、支付等应用都会在手机上实现。以财付通为代表的支付公司在无线支付领域的努力,能更好地满足第三方厂商的无线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的支付需求,有助于解决手机内容缺少收费渠道的问题。2、电视业务向互联网和手机转移手机电视将会成为播送电视网借助人手一部的手机平台“动〞起来,分食被电信运营商独享的移动互联网蛋糕。手机电视是播送电视网内容“移动〞的最正确载体,随着3G高速的无线宽带,消费者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方式将会突破有线的束缚,可以无线漫游,超级市场、商务办公、娱乐生活都会在手机中轻轻点触中解决。播送电视网只能在家庭里得到收益,随着人们移动生活的速度和节奏的加快,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电子商务、手机购物、支付、游戏的越来越丰富多彩,电视将会被互联网和手机逐步的取代,中国电信的IPTV依然开场在抢夺播送电视网的用户。全球未来人手一部的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依然成为人们的“人体器官〞,可以满足人们移动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的各种需求,超市超级市场、办公室随身带,播送电视网将会脱离人们的视线,但3G应用和内容需要广电网的支撑,手机电视作为播送电视网的内容承载平台的转移,在三网融合的号令下,将成为3G需求的重要内容支撑,满足用户的需求,手机电视在7亿多用户平滑向3G过渡的关键时刻,必定会成为广电网业务开展的最正确平台。手机电视将借助3G的开展,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巨擘的全力推动下迅速开展,踏上高速开展的“3G快车〞,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受益者。随着网络与视频业务的进一步渗透融合,IPTV将得到快速的开展。目前中国IPTV用户数接近300万户,其中上海IPTV用户突破百万,成为全球第一个IPTV用户过百万的城市,而江苏、广东地区也速度喜人,预计到2021年IPTV用户将到达2000万户。3、移动支付大行其道中国联通09年4月率先在上海发布了其基于NFC〔非接触式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但NFC技术只能通过两种形式在终端上实现:使用内置NFC芯片的定制刷卡手机,或者在普通手机外贴上NFC卡。用户要办理中国联通的手机支付业务,要么换掉现用的手机,要么再花几十元办理一张NFC卡。目前愿为单项功能更换手机的用户毕竟在少数,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联通的手机支付业务还只限于公交刷卡,并不能与银行卡绑定。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采用的是RFID技术,即用户只需将现有SIM卡更换成集成RFID的SIM卡。但集成RFID的SIM卡牵扯到发卡权的问题,银行假设与中国移动合作,就要把至关重要的发卡权交给中国移动,而目前没有银行愿意这样做。因此中国移动与银行达成合作的难度将大于采用NFC技术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随着3G网络的普及,手机支付市场开展迅速,银行及运营商都纷纷加快手机业务拓展步伐。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到达19.74亿元,用户规模将到达8250万人。预计到2021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到达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如此巨大的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和市场潜力,为移动支付产业提供了庞大的用户根底和市场开展空间。有专家预测,3G时代的手机支付在未来三年将以成倍的速度开展,其应用领域也将会更加广泛。目前手机银行用户以学生为主,约占五分之一,其次是事业单位、营销行业以及IT行业人员。学生群体是手机银行的主流用户群体。根据调查,手机银行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偏高,专科及以上人群超过六成,而高中及以下人群大约37.9%。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使得手机银行用户呈现出高学历、低年纪、低收入的特征。目前手机银行用户的收入偏低,以2500元以下为主,这跟学生人群占了较大比例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群体中,工行和建行的手机银行业务知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牌,分别以50.8%和44.6%的知晓度高居前两位,招行以25.8%的比例居第三位。根据调查,最吸引学生群体开通手机银行业务的三大功能分别是缴费/支付、小额转账和财务查询。其中缴费/支付项占到20%。从地域分布来看,已经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用户较少。手机银行用户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占了总体用户的四分之一,这与手机互联网的开展轨迹较吻合。目前财付通拥有的合作商家已经超过29万户,业务范围涵盖商旅客票、游戏点卡、消费电子、公共事业缴费等各个领域。目前,财付通手机支付业务正陆续拓展到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用户不但可通过手机上网查询余额、账户管理,还能购物付款、手机游戏充值、话费充值,未来将可以支持水、电、煤、通信等公共事业缴费;还可以购置地铁票、电影票以及在便利店进展小额购物,通过手机登录购物网在线购置产品也将是常见的方式。第二章世界三网融合开展状况和借鉴第一节世界三网融合开展状况一、世界三网融合开展现状进入21世纪,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如果以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相互进入程度作为判断标准,根据经会组织〔OECD〕、ITU等国际组织的统计,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在内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广电和电信相互进入的政策壁垒和体制障碍,已根本实现三网融合的目标。二、世界三网融合开展呈现的特点其中美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比拟具有代表性,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双向进入〞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电信运营商大多以IPTV业务和移动网、手机电视为三网融合的切入点,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提供业务时采用三重效劳〔电视、宽带上网、〕或多重效劳〔电视、宽带上网、移动、〕等业务模式提供全业务。〔2〕广电网络运营商则多采用数字电视双向改造、播送方式的手机电视和网络播送电视的方式进入三网融合的市场。〔3〕拥有网络设施的广电企业获得电信业务〔主要是固网业务〕经营许可相对容易;这是由于电信市场开放较早,一些兴旺国家和地区已经将电信许可制度由“许可〞改成“备案〞〔与频谱相关的除外〕,有线电视公司进入电信领域已经没有什么障碍。〔4〕各国对播送业务的监管一般较为严格,政府多根据市场参与者数量来决定许可证的数量;但对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基于IP的视听业务许可的管理力度有别于传统播送电视业。〔5〕播送电视对传送与内容的监管倾向于别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者已经把对播送传送的监管纳入一个公共的监管框架中进展,这个框架适用于所有电子通信业务的传输或传送,包括电信网、卫星网、有线电视网等。〔6〕对于传统的播送电视、IPTV和互联网上的视听节目效劳,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准入政策不尽一样。一般而言,对上述三种业务管理力度的顺序是从重到轻。如欧盟认为:对传统播送电视的严格监管不能简单、直接地应用到IPTV和互联网电视上。〔7〕对内容的监管因国家和地区而定。一些国家和地区具有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目标,这是驱动内容监管的主要力量,在融合的环境下,还是需要继续实现这些社会和文化目标,对内容的监管并没有放松。〔8〕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瑞士、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实现了电信与播送业务监管机构的融合,但对于其中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依然是单独立法。英国是由单一的监管机构〔Ofcom〕监管播送与电信,并且是受制于单一的法律。第二节世界三网融合产业政策演变一、世界三网融合产业政策的模式演变在国外,“双向进入〞往往表达在“市场开放〞的政策中。一般而言,市场是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不管这些企业是来自哪个行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的市场准入方式从根本上消除了行业间的壁垒。各国的电信业和广电业双向进入的实现主要有以下两类模式。1、模式一:从单向准入到双向进入这种模式以英国为例来说明。〔1〕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执行的融合方式是播送电视行业单向进入电信行业,而不允许电信公司经营电视业务。具体说,是1991年竞争与选择白皮书中规定,“2002年以前,不讨论电信运营商开办有线电视业务的问题〞。〔2〕政策主要目的:扶持有线电视业,促进有线电视的开展。〔3〕在经过十年的单向准入之后,有线电视运营商在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中已经成长起来,根本具备与电信运营商进展全业务竞争的实力。于是,2003年通信法明确规定准许传统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2、模式二:直接采用双向进入这种模式以中国香港为例来说明。〔1〕从1998年起,中国香港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机构改革措施,于2000年形成了内容和传输监管别离的监管体系,实现了有线电视和电信产业的双向进入。〔2〕政策背景:1998年时,香港广电与电信网络已经非常兴旺;娱乐及资讯节目向互动及多媒体开展,市场潜力较大,政府没有必要对进入进展限制;鼓励固网运营商加大投入;推动业务创新,刺激业界对根底电信设施投入,提高效劳质量,降低资费。〔3〕政策目的:促进电视市场的开展,扩大固定网络的渗透率,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全球情况来看,早期推行三网融合的个别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从单向进入开场,逐渐开展到双向进入的模式。采取逐步开放的原因主要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电信业的开展早于有线电视,电信企业实力在有线电视开展初期已经非常强大。为了保护弱小,促进有线电视的开展,一般会采取保护有线电视产业的做法;并且有线电视作为主要媒体之一,对国家政权、政治、平安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因此各国对电信业进入有线电视市场的态度相对慎重。同时,为了促进电信市场的竞争,对电信市场的开放较早且较为彻底。采取这一模式的时间一般在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末。而直接采用双向进入政策模式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开展壮大,电信企业进入电视市场后,既可以促进电视市场的竞争,又不至于导致电信企业吞并有线电视企业的后果;与此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要顺应市场对电视业务多样化的需求,满足消费者在电视业务上的选择权,以及适应ICT技术的开展演进。二、国外三网融合的管理体制双向进入必然会增加竞争者,影响到传统企业的利益,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通过在政策和管理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或减少政策制定和实施中面临的阻力。各国和地区的电信和广电监管机构已经或者正在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开展变化:第一阶段:由两个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电信和广电业务各自进展纵向分业管理。我国对广电和电信的监管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二阶段:将负责电信和广电的监管机构合并为一个监管机构,不过电信业务和广电业务仍在统一监管机构下的不同部门中分别监管。如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这一方式。第三阶段:统一、综合性的监管机构负责整个电子通信业务市场,不再以技术特征为视角而是以用户为出发点进展市场监管,监管机构内的部门也依据这一原则设置。英国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当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第一阶段,即电信和广电分业管理阶段。但许多经济兴旺的国家和地区在网络监管、频谱分配以及内容监管上,或多或少的建立了“合并的〞或“综合〞的监管机构,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合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这种机构上的合并并不能简单认为是政策或监管行为上的融合,融合的认定还要取决于法律及监管法案以及合并后的监管机构中管理措施的定义和发布。在30个OECD国家中,只有9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冰岛、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英国和美国〕实现了监管机构上的融合,23个OECD成员国的电信监管机构同时负责播送频谱的分配,15个国家的频谱管理机构也负责内容的管理,8个国家播送承载管理与频谱管理由一个监管机构承当;播送承载的监管由多个机构承当的国家有13个,频谱分配由多个机构承当的国家有6个,而内容管理由多个机构承当的国家有7个。这里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开展演变的不平衡。适合三网融合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从以纵向产业划分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向以横向功能划分的竞争体系过渡,以达成管理机构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对电信和播送电视的传输〔carriage〕的监管纳入统一的综合监管框架,从消费者、技术与市场的角度综合考虑电信与播送传送的融合,把内容和承载以及播送频率分配的监管相别离。而从开展趋势看,建立融合性监管机构是当前各国应对技术和业务融合的举措之一,选择融合性监管机构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维持监管机构的分立。因此,终究是设立融合还是分立的监管机构要根据国情,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允许电信与广电业务互相进入而不是人为设置互相准入的壁垒,却是国际上的主流做法。第三节世界三网融合未来开展及与我国的经历借鉴一、世界三网融合开展趋势互联网、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正在成为全球的趋势。三网融合具有多重意义,表现在技术、业务、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三网融合表达了通过不同媒介传输一样业务的思想,其开展的根底是技术的进步和监管的放开。从三网融合的提出到现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都在做着不同的尝试,通过政策、制度及监管框架上的变革来解决实现三网融合面临的诸多问题,或者成立统一监管机构,或者在不改变现有监管机构的前提下,推动“承载〞和“内容〞监管别离。在这些政策举措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三网融合向前开展了一大步,并带来了实际意义:从国家和地区层面看,新技术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加速开展;从消费者角度看,业务不断丰富、价格不断下降;从业务提供者和设备厂商来看,不断推出和部署新技术,电信运营商加速宽带网〔特别是光纤接入网〕的建立,有线电视公司积极进展网络双向改造,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不同国家和地区三网融合产业的开展存在很大差异。总体来看,各国互联网行业与电信行业或广电行业之间的业务融合进展较快;而电信行业与广电行业之间的相互进入和彼此融合开展却极不均衡,这是由于各国原先的行业开展根底、市场格局、用户消费习惯和监管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所造成的。目前,三网融合的难点主要表现在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上。但这两个产业从最初的彼此严格禁入,到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两个产业的双向进入,即双方都可以进入对方的业务市场,且已成为趋势。二、对我国的经历借鉴从政策放行、技术铺路、竞争推动和用户需求这四个三网融合的关键决定因素判断,我国三网融合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1、政策放行:英、美、韩等国的电信和广电市场管制已经全面放开,而我国直到2021年才开场非对称进入;2、技术铺路:我国目前大局部宽带用户的网络带宽都难以支持IPTV,大局部有线电视网络没有经过双向改造;3、竞争推动:电信和广电领域存在着大量非市场化壁垒,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仍未放开;4、用户需求:三网融合的业务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尽管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但从政策演进周期,行业利益冲突以及技术改造的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分析,三网融合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开展历程。1、政策演进周期:〔1〕从国际上的开展经历来看,以英国、美国为代表,三网融合从政策壁垒松动到全面融合的时间周期一般都在6-10年;〔2〕我国直到2021年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发布,双向进入才正式开场,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期才能进入到全面融合;〔3〕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也提出了3年试点,3年推广的分阶段目标,可见管理层对于三网融合的难度和复杂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推动融合的进程将是循序渐进的。2、行业利益冲突:〔1〕尽管未来会逐渐取消业务边界限制,但广电和电信在业务开放领域,市场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冲突,因此双向进入过程必定不会顺畅;〔2〕广电对内容集成实现严格控制,奉行封闭性保护政策,短时间内很难对电信开放。3、技术复杂性:〔1〕由于一直缺乏共同的DRM标准,使各种数字版权管理解决方案难以操作;〔2〕现有电视网络大多数为单向网,缺乏以支撑未来三网融合的业务开展,需要进展双向数字化改造;〔3〕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所需的资本支出巨大,广电系统在短期內难以完成。第二局部中国通信行业开展状况和电信运营商现状调研第三章中国通信行业运营现状调研分析第一节近5年中国通信业开展状况综述202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电信业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构造、惠民生〞的目标,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开展3G建立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TD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加快通信业转型步伐,市场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全行业保持平稳安康开展。一、总体情况综述初步核算,2021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680.6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424.3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724.9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电信增加值5012.2亿元,同比增长7.0%。2021年,电信综合价格水平同比下降了9.0%。图表:2005-2021年电信综合价格水平下降情况资料来源:工信部二、电信用户开展情况2021年,全国用户净增7946.7万户,总数到达106107.2万户。移动用户在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到达70.4%,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的差距超过4亿户。图表:2005-2021年用户到达数和净增数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21年2021年到达数万户74385.182884.491273.498160.4106107.2净增数万户9727.08499.38389.16866.1资料来源:工信部图表:2005-2021年移动用户所占比重资料来源:工信部(一)移动用户2021年,全国移动用户净增10613.8万户,到达74738.4万户。2021年是移动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其中3月份净增移动用户1055.1万户,刷新单月增长纪录。移动普及率到达56.3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7.8部/百人。图表:2007-2021年移动用户各月净增比拟资料来源:工信部移动用户中,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净增12924.0万户,到达38455.9万户。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渗透率从上年底的39.8%进一步上升到51.5%。图表:2004年以来各月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开展情况资料来源:工信部(二)固定用户;农村用户减少688.8万户,到达10191.2万户。固定普及率到达23.6部/百人,比上年底下降2.2部/百人。图表:2007-2021年固定用户各月净增比拟资料来源:工信部;无线市话用户减少2293.7万户,到达4599.4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在固定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0.3%下降到14.7%。图表:2005-2021年无线市话用户所占比重资料来源:工信部;政企用户仍然保持增长,所占比重也逐年上升;公用用户所占比重略微上升到8.6%。图表:2005-2021年公用、政企、住宅用户所占比重资料来源:工信部(三)互联网用户2021年,全国网民数净增0.86亿人,到达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到达28.9%。其中宽带网民数净增0.76亿人,到达3.46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1%;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到达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农村网民数净增0.22亿人,到达1.0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7.8%。图表:2005-2021年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资料来源:工信部2021年,根底电信企业的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357.1万户,到达870.7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034.7万户,到达10322.6万户。图表:2004年以来各月互联网拨号、宽带接入用户净增比拟资料来源:工信部三、业务使用开展情况(一)本地业务2021年,固定本地通话量累计到达5398.2亿次,同比下降12.7%。其中,本地网内区间通话量663.7亿次,下降11.0%;区内通话量4645.5亿次,下降12.8%;拨号上网通话量89.1亿次,下降22.7%。固定本地通话中,传统通话量4222.3亿次,下降9.0%;无线市话通话量1175.9亿次,下降23.9%。图表:2005-2021年固定本地通话量资料来源:工信部2021年,移动本地通话时长累计到达32964.5亿分钟,同比增长19.5%。图表:2005-2021年移动本地通话时长资料来源:工信部(二)长途业务2021年,全国长途通话时长累计到达4387.6亿分钟,同比增长7.5%。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4346.0亿分钟,增长7.8%;国际通话时长21.4亿分钟,下降14.2%;港澳台通话时长20.2亿分钟,下降9.0%。长途通话中,固定传统长途通话时长825.6亿分钟,下降6.3%;移动长途通话时长2376.4亿分钟,增长31.8%;IP通话时长1185.6亿分钟,下降15.1%。图表:2021年长途通话时长固定方式移动方式IP方式通话时长
(亿分钟)增长率
(%)通话时长
(亿分钟)增长率
(%)通话时长
(亿分钟)增长率
(%)国内长途国际港澳台资料来源:工信部图表:2005-2021年长途市场构成资料来源:工信部IP中,从固定终端发起的通话时长491.7亿分钟,同比下降27.6%;从移动终端发起的通话时长693.9亿分钟,同比下降3.3%。通过移动终端发起的IP所占比重从上年底的51.0%上升到58.5%。图表:2007-2021年IP发起方式资料来源:工信部(三)短信业务2021年,各类短信发送量到达7840.4亿条,同比增长8.4%。其中无线市话短信业务量127.4亿条,下降45.6%;移动短信业务量7713.0亿条,增长10.2%。图表:2005-2021年短信业务开展情况资料来源:工信部四、经济效益开展态势2021年,全国电信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707.3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424.3亿元,同比增长3.9%。各项电信业务中,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5090.9亿元,同比增长13.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0.4%;固定本地网业务收入1356.8亿元,同比下降14.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1%;长途网业务收入982.6亿元,同比下降5.3%,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1.7%;数据通信网业务收入994.0亿元,同比增长0.3%,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1.8%。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3135.5亿元,同比增长8.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上年底的34.5%上升到37.2%。图表: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构成资料来源:工信部2021年.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724.9亿元,同比增长26.1%。图表:2005-2021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资料来源:工信部五、电信能力建立进展情况;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减少1643.8万门,到达49219.4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净增27579.9万户,到达142111.2万户。根底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净增2702.0万个,到达13592.4万个。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到达866367Mbps,同比增长35.3%。图表:2021年主要电信能力指标增长情况指标名称单位2021年比上年末
净增光缆线路长度公里82666551488159
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公里83715939180固定长途交换机容量万路端1705.915.1局用交换机容量万门49219.4-1643.8移动交换机容量万户142111.227579.9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万个13592.42702.0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Mbps866367226080资料来源:工信部六、增值电信业务进展情况2021年,根底电信企业实现增值电信业务收入1923.0亿元,同比增长12.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1.3%上升到22.8%。图表:2005-2021年根底电信企业的增值业务收入资料来源:工信部七、村通工程与农村信息化建立2021年,村村通工程确立了“完善根底设施、建立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下乡〞三大目标任务,通过全行业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整体超额完成工程年度方案,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偏远农村根底设施建立取得新突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根底电信企业克制困难筹集资金103亿元,组织力量在大山深处、雪域高原艰辛施工,全年共为2.7万多个偏远自然村和行政村开通,全国开通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的比重分别到达99.86%和93.4%。农村信息效劳能力迈上新台阶。全年共为4228个乡镇和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开通互联网的乡镇比重从上年底的98%提高到99.3%,开通互联网的行政村比重从上年底的89%提高到91.5%。三家根底电信企业的“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根底性综合信息平台已覆盖全国,为广阔农民群众提供了功能强大、种类丰富、经济便捷的公共效劳、便民效劳和农产品交易效劳,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开展。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目前已在15个省份的1.3万余个乡镇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并根本实现“一乡一个信息效劳站,一村一个信息效劳点,一乡一个互联网站,一村一个网上农副产品信息栏目〞的“四个一〞目标,全国三分之一的乡镇建立了乡村信息效劳体系,信息内容、信息业务和信息终端的进乡入村初显成效。图表: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收入、投资分省情况电信业务总量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电信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比上年2021年比上年2021年比上年(亿元)(±%)(亿元)(±%)(亿元)(±%)全
国25680.614.48424.33.93724.926.1北
京883.115.8404.0-1.2137.621.3天
津362.59.1124.53.758.633.5河
北1152.211.3355.70.7160.725.8山
西601.213.2204.33.4103.722.2内蒙古541.019.9147.412.193.053.6辽
宁908.915.7349.51.8155.243.3吉
林512.015.9144.46.289.155.8黑龙江663.715.5201.54.8105.245.1上
海839.15.0418.40.2152.019.7江
苏1658.813.9641.35.2228.821.9浙
江1623.48.4584.61.5227.130.5安
徽666.725.2240.09.6115.342.7福
建960.112.4325.33.5125.920.4江
西588.625.8170.78.971.211.2山
东1604.012.8509.63.1197.833.1河
南1226.113.8351.72.7168.029.3湖
北797.917.7282.19.6125.620.2湖
南861.616.8292.410.9130.034.6广
东3849.09.21211.90.2399.631.8广
西673.418.4201.48.396.942.4海
南184.619.859.99.936.279.0重
庆464.313.8147.86.872.738.3四
川1123.525.9357.29.5183.824.4贵
州473.531.4137.612.366.10.0云
南664.217.4193.19.389.223.5西
藏50.928.122.319.615.526.5陕
西718.116.7210.110.590.914.8甘
肃355.126.9103.512.666.333.4青
海87.527.030.58.724.565.7宁
夏117.124.436.212.922.157.9新
疆466.326.4126.54.480.033.5资料来源:工信部图表:2021年电信用户分省情况固定用户移动用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21年比上年2021年比上年2021年比上年(万户)(万户)(万户)(万户)(万户)(万户)全
国31368.8-2667.174738.410613.810322.62034.7北
京893.18.21825.5209.3451.869.0天
津385.3-11.3992.5127.5158.719.9河
北1343.9-113.53788.9574.9522.7134.0山
西758.8-44.21954.3255.8279.965.4内蒙古441.6-20.91616.0271.6157.142.6辽
宁1529.1-75.22882.1460.6502.987.6吉
林581.3-40.31574.2211.3227.951.9黑龙江870.2-157.81869.3223.0277.238.3上
海935.5-79.92113.2232.3434.043.4江
苏2662.4-305.94940.3983.3929.4212.4浙
江2118.6-179.04459.3482.6821.1129.3安
徽1267.3-112.72154.6439.6258.373.0福
建1244.8-186.22639.1271.0360.370.6江
西748.5-98.41548.0270.7238.758.2山
东2225.3-195.85341.8713.9747.4126.1河
南1460.6-101.93990.2489.2503.9129.4湖
北1088.3-83.63136.9608.1361.378.8湖
南1166.9-90.42754.4514.1286.065.4广
东3366.7-206.68935.2539.51123.6175.6广
西787.6-60.81960.1336.2248.365.9海
南182.8-41.9496.498.748.912.3重
庆627.7-51.21440.9159.3201.044.8四
川1551.2-109.23466.9614.6396.176.9贵
州451.1-48.51453.4274.3112.828.3云
南583.1-33.21936.4300.5172.633.9西
藏53.9-16.7124.037.08.8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管服务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煤场租赁合同环保标准执行文本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机转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人体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智能家居物联网传感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智能照明系统研发合作合同
-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合同
- 批发市场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冷藏车运输市场分析与竞争策略考核试卷
- 光学玻璃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辽宁A卷)及答案解析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中石化高级职称英语考试
- 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带答案)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数学+英语试题(真题+答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焦煤集团5MW10MWh储能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