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疾病介绍本篇针对您已经存在的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与肥胖四种疾病进行介绍,以期让您了解这些疾病的基本情况,全面、正确认识疾病,对健康建立良好的态度,消除你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能量摄入增加和运动减少等)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主要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将更快(预计到2025年可能增加170%),呈现流行势态。糖尿病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目前总的状况(不论是国内和国外)可简单概括为“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和致残率高,费用高;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据WHO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超过 1.77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7亿。糖尿病患病率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和美国。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凶手之一,并且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地区与种族差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1.3亿。资料提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年人群中出现糖尿病的广泛流行,这种倾向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在由贫穷向富裕转变的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Ⅱ型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主要指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等。糖尿病,尤其是占9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聚集性。肥胖:肥胖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的持续时间和最高肥胖程度密切相关。中心性肥胖或称腹型肥胖(男性:腰围/臀围≥0.9;女性:腰围/臀围≥0.85,主要表现为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内脏脂肪增多)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最高。肥胖主要可能通过导致胰岛素抵抗来决定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通过加强运动并结合合理的饮食控制等,有效降低体重,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两者同时存在常导致肥胖,促进Ⅱ型糖尿病发生。此外,体力活动减少本身可导致组织(主要为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不少国家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这亦是导致糖尿病呈流行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除上述危险因素之外,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宫内和出生后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的人群亦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病因:Ⅱ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现一般认为是具有强烈的遗传或为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环境因素有肥胖、活动量不足和老龄化等。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虽Ⅱ型糖尿病具有遗传异质性,但大多数伴Ⅱ型糖尿病和空腹高血糖的患者特征性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Ⅱ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目前,Ⅱ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针对解除胰岛素抵抗和改善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发生在Ⅱ型糖尿病的早期,但病程发展中无明显改变,而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发生糖尿病的必要条件,且在糖尿病发生以后,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发展的速度。临床表现: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乏力。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Ⅱ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Ⅱ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诊断: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餐后2h血糖(P2hPG)≥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预防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和伴随症的发生,延长寿命,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在获得上述目的的同时,不应过多限制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治疗的原则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包括高血糖的控制,尚需同时针对一些合并症(如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和各种并发症等采取综合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它一般包括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糖控制标准。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 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或6.5%;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HbA1c<9.0%;超过上述值为血糖控制差。预后:糖尿病是一种尚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运用好现在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引起死亡。这些并发症中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以治好、有的可以改善、有的发展相。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当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与否,直接或间接地与糖尿病控制好坏有关。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一发现有糖尿病就已经有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除与高血糖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过少参加体力活动、饮食结构、遗传等。在这些因素中,有的完全可以控制,有的可以部分控制,有的则不能控制。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针对糖尿病易感个体或整个人群进行的非选择预防,主要指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防止或降低糖尿病发生的一切活动。如适当限制能量摄入、避免肥胖、促进体重正常和鼓励进行较多的体力活动等。二级预防。以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40岁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糖尿病等)为普查对象,对早期发现的隐性Ⅱ型糖尿病及糖代谢紊乱的[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或(IGT+IFG)]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管理,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点是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包括IGT或IFG或IGT+IFG)向Ⅱ型糖尿病进展。目前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已被提到重要地位,主要目的是降低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现国内外许多糖尿病研究中心已将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列为主要的课题进行多中心协作研究。干预治疗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两方面。(1)行为干预:包括限制总热量摄入,降低饮食中脂肪(<30%),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0%);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纤维素含量;戒烟、戒酒或减少饮酒;增加体力活动,加强有氧运动;降低体重(>5%)或保持体重正常。干预成功越多,向糖尿病的转化率越低。(2)药物干预:由于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实践中患者常难以持之以恒,依从性欠佳,其长期干预的效果有限,故近年来药物干预IGT渐受重视,主要包括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等。三级预防。即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各种手段综合治疗以预防或延。5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缓其并发症,主要针对的是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涉及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其中血管(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2~4倍,且起病早,预后差,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文献报告在发达国家,Ⅱ型糖尿病患者50%因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人群的 2~3倍,约占患者死因的15%;四肢大血管,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或闭塞症,是导致成人截肢的重要原因 (约占50%);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Ⅰ型糖尿病患者最终有30%~40%发生肾功能不全,Ⅱ型糖尿病患者Ⅰ临床蛋白尿患病率亦高达10%~25%,病程20年后,临床蛋白尿的累积发生率则达25%~31%,临床上5%~1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因肾病致死。在欧美等国家DN现已成为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或肾移植的单个最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显著增加,在我国DN亦已成为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又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人视力下降或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用于糖尿病眼病诊断和治疗的直接费用高达60多亿。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严重的伤害。此外,糖尿病常导致白内障、皮肤与骨关节病变及感染机会显著增加等其他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措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尽可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需采取全面合理的综合措施。①积极控制或消除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A.理想地控制高血糖,消除或减轻慢性高血糖毒性作用:可利用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6.5%),这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研究已明确证实良好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B.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理想控制血压: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合并存在, 并加。6欢迎下载精品文档速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理想控制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C.纠正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常合并脂质代谢异常,会促进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根据不同的高脂血症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5大类:胆汁酸隔离剂、烟酸类、纤维酸衍生物和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和饮食治疗,促进血脂控制正常。D.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常因存在胰岛素抵抗及不适当的治疗而致高胰岛素血症。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避免高胰岛素血症,有助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对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亦有益。E.改善血液流变学: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功能亢进、红细胞黏附性增强及变形能力降低、凝血功能增强及纤溶系统功能降低导致血液呈现高粘、高聚及高凝状态,促进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适当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中药如丹参和川芎等。F.补充抗氧化剂: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另一方面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减弱,致自由基在体内堆积,亦一定程度上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因此可适当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以减轻体内增加的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不为患者重视,然而当慢性并发症一旦进展至临床阶段,出现临床表现,其病变常难以逆转,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监测,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尿白蛋白测定:建议所有Ⅱ型糖尿病和病程>3年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筛选测定,增高者(UAER≥20μg/min或30mg/24h尿)应在3~6个月内复查。b.眼科检查:患者在视力明显下降或丧失之前,早期采取激光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视力,因此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均应进行一次充分扩瞳后的眼底镜检查。眼科检查还有助于早期发现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病变。。7欢迎下载精品文档B.大血管并发症:有许多证据表明,有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病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危险显著增加, 应考虑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面临发生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加强对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糖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HDL和LDL)、血压、血液流变学、吸烟情况、肥胖等的监测并加以治疗和纠正十分必要。 定期心电图检查可发现一些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甚至无痛性心肌梗死。C.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为主, 常表现各种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和膝反射减弱或消失。D.糖尿病足:血管(大血管和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是其发病的基础,在外部诱因如感染和创伤等情况下发生。伴下肢神经和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病人。足部触诊有助于判断血管搏动和温度改变,如难触及动脉脉搏。③重视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易感的人群: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常存在遗传易感性,临床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糖尿病病情控制缺乏完全的一致性,临床上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不论血糖控制好坏, 患病多年从不发生严重慢性并发症,而约 5%的糖尿病患者在短期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却发生严重的慢性并发症。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对高危人群的普查: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早期常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及人们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匮乏,以使大部分(1/3~2/3)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未被及时诊断,一部分患者甚至以严重并发症而就诊。有报告Ⅱ型糖尿病明确诊断时,平均已有3~7年的病程,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普查,早期检出处于高血糖状态的隐性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和并发症的危害性,以积极配合治疗和随访,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也十分重要。二、血脂异常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8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 平均为3.8~5.14mmol/L。病因: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包括基础值偏高、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热量过多、年龄及女性更年期的影响、遗传基因的异常、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富含甘油三酯,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实际上反映了乳糜微粒或VLDL浓度升高,凡引起乳糜微粒或VLDL浓度升高的原因均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表现: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并发症:1.早发性冠心病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男性 45岁、女性55岁。其他部位的动脉亦可发生粥样硬化。 如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引起颈动脉狭窄,体检时在颈动脉部位可听到血管杂音。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诊断: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为5.17mmol/L以下。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 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甘油三酯浓度> 2.3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血症的分类。惯用的高脂血症分型并不是病因学诊断,它常可因饮食、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 高脂血症的简易分型已包括了常见的、 与冠。9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心病发病关系较大的高脂蛋白血症类型。从临床上可简单地分为以下 4类:①高胆固醇血症:血浆TC水平增高。②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浆 TC与TG水平增高。③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 TG水平增高。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浆 HDL-C水平降低。治疗:脂代谢紊乱特别是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水平升高和(或)HDL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高脂血症治疗的目的旨在通过降低血脂水平,以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和基因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患者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情况而决定。 而且,降脂治疗的目标亦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一般而言,危险因素越多,则对其降脂的要求就越高。在进行降脂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原发型高脂血症是一种终身性的代谢紊乱,因此所有采取的各种降脂措施都必须持之以恒; ②只有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既经济、 又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③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是最经济、最安全和疗效可靠的降脂方法, 同时也是其他各种降脂措施的基础;④在使用降脂药物的同时,仍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控制,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⑤采取降脂措施以后,一定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血脂水平适当调整降脂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⑥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仍然控制不理想者,可进一步考虑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据报道,通过改变生活方式 (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行为矫正等),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24.3%和37.4%。控制理想体重。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 (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运动锻炼。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胆固醇水平。。10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戒烟。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饮食治疗。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时有助于减肥。并使降脂药物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多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同时纠正其他共存的代谢紊乱,常可使血脂水平降至正常。饮食结构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易受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药物治疗预防:调整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调整生活、工作方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避免久坐不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有冠心病、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应每年定期做血脂、血糖、肝功能等全面检查。4.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定期做血脂全面检查。为能够早期和及时地发现高脂血症,建议所有2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对于所有的胰腺炎患者,均应测定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三、脂肪肝概述: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肝内积聚的脂质依病因不同可以是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或胆固醇酯等,其中以甘油三酯为多。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50%或>30%)三型。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包括脂肪变性、脂肪肝炎和肝硬化等病理改变。脂肪肝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1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流行病学:急性脂肪肝非常少见。通常流行病学所调查的脂肪肝为慢性脂肪肝。在西欧、日本和美国,B超普查显示普通成人脂肪肝检出率高达25%,脂肪肝现已成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嗜酒和肥胖与脂肪肝的高发密切相关,肝硬化的流行率在肥胖的嗜酒者中最高,提示长期饮酒和肥胖对脂肪肝的发病有协同作用。目前脂肪肝的起病渐趋低龄化。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年老等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嗜酒、高脂高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睡眠过多或白天精神萎靡、嗜睡,以及有肥胖症和(或)糖尿病、脂肪肝家族史等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有一定的工作节奏和劳动强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少量饮酒则为脂肪肝的保护因素。病因:脂肪肝的病因学包括脂肪肝发生的条件(诱因)和导致脂肪肝的原因(致病因素)两个方面。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为脂肪肝发病的条件因素。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有化学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代谢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等。化学性致病因素。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营养因素。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遗传因素。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直接致病的。发病机制:食物中脂肪经酶水解并与胆盐结合,由肠粘膜吸收,再与蛋白质、胆固醇和磷脂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进入肝脏后在肝窦库普弗细胞分解成甘油和脂酸,脂酸进入肝细胞后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而释出能量;或酯化合成甘油三酯;或在内质网转化为磷脂及形成胆固醇酯。肝细胞内大部分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等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以此形式进入血液循环。VLDL在血中去脂成为脂酸。1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提供给各种组织能量。脂类代谢障碍是产生脂肪肝的原因。 各种病因所致的大泡性脂肪肝如任其发展则可相继发生以下 4种改变或这些改变合并存在。单纯性脂肪肝:仅见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可伴有Mallory小体和纤维化。脂肪性肝纤维化:在脂肪肝特别是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细胞周围纤维化,甚至汇管区纤维化和中央汇管区纤维分隔连接。脂肪性肝硬化。为继发于脂肪肝的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临床表现:脂肪肝的临床表现随其病因和脂肪浸润的程度而异。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中度或重症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者症状较明显。常见的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以及轻度的全身症状,可能是由于脂肪肝的直接原因。腹痛。主要是右上腹痛,偶尔中上腹痛,伴压痛,严重时有反跳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似急腹症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此种表现少见。手术中见肝包膜被伸张、肝韧带被牵扯,病人疼痛原因是肝包膜受伸张、肝韧带被牵拉、脂肪囊肿破裂和发炎等所致。类似肝硬化的临床表现。重症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并发症:由于维生素缺乏可伴有贫血、舌炎、外周神经炎以及神经系统症状。肝脏肿大常见,表现为轻度至高度肿大,但有时亦可见到重度脂肪肝在临床上无肝大。重症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诊断: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B超和CT具有一定特征,确诊有赖于肝活检。病史。酒精性脂肪肝有长期酗酒史,尤其是酒精成分高的白酒。此外,还有肥胖、糖尿病、静脉高能营养、使用有关药物及接触毒物等。。1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脂肪肝不仅是一个可逆性疾病,而且也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如能早期发现,针对病因及时综合治疗,肝内病变在进一步演变为肝硬化以前仍可得到逆转。脂肪肝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1)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积极控制原发病。(2)调整饮食方案,纠正营养失衡。(3)坚持必要的锻炼以维持理想的体重。(4)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血糖水平。(5)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以纠正不良行为。(6)必要时适当辅以保肝、祛脂、抗肝纤维化类药物,促进肝内脂质排泄,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四、超重与肥胖概述:肥胖症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临床上也可能通过肉眼观察结合后一种定义来判断肥胖者。但后述肥胖定义对于某些特别的个体如健美和举重运动员是不适用的。肥胖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故肥胖症并非一种病名,而是一种症候。根据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与继发性两类。按肥胖的程度可分轻、中、重3级或Ⅰ、Ⅱ、Ⅲ等级。按脂肪的分布可分为全身性(均匀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上身或下身肥胖、腹型和臀型肥胖等。这种分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肥胖预后的判断有帮助。腹型肥胖者比均匀性肥胖者预后差, 常引发许多疾病。此外,还有增殖性和肥大性肥胖之分。肥大型是只有脂肪细胞贮积脂肪量增多,但脂肪细胞数目不增加,其特点为肥胖多从中年时期开始,脂肪堆积在身体中央 (即躯干部位),故又称中央型肥胖,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增殖性肥胖更为严重。流行病学:亚太地区肥胖的流行情况。与欧美比较,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情况较好。我国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1998年,王文绢等采用WHO诊断标准,对我国11省(市)居住5年及5年以上的社区人群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11省(市)总的超重患病率为18.28%,肥胖患病率为2.48%,二者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从年龄组看,男性与女性的超重患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 50~59岁达到最高,。1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60岁以上人群略有降低;女性肥胖率则一直上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高,男性肥胖患病率在各年龄组间也有显著差别。我国的超重和肥胖形势严峻。其他地区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观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肥胖流行情况,欧美国家中肥胖较常见,其中美国肥胖问题最为突出,它所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给国家带来很大损失。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肥胖比例正急剧升高,如加勒比地区、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充分认识肥胖与疾病的关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由肥胖导致的疾病成为当前各国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病因: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向。精神神经因素。人们在悲伤或过于兴奋的情况下而减少进食,说明精神因素对摄食也有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可见下丘脑发生病变所引起的肥胖或消瘦,肥胖是下丘脑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内分泌因素。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调节摄食,因此推想这些激素可能参与了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不爱活动的人消耗能量减少,易发生肥胖。运动员在停止运动后、经常摄入高热卡饮食或食量大、吸烟者在戒烟后、睡前进食习惯、喜欢吃油腻食物、每天进餐次数少而每餐进食量大等都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总之,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可能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不管病因为何,单纯性肥胖的发生肯定是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单纯性肥胖可引起许多不良的代谢紊乱和疾病。 如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者中下述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Ⅱ型糖尿病、胆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痛风、骨关节病、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癌、胆囊癌、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均升高。发病机制:肥胖症的内因为人体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高胰岛素血症、褐色脂肪组织异常等有关。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男性脂肪。15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 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突出处皮肤凹陷, 骨突不明显。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其他表现肥胖症与心血管系统:肥胖症患者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其发生率一般5~10倍于非肥胖者,尤其腰臀比值高的中心型肥胖患者。肥胖症的呼吸功能改变:肥胖患者肺活量降低且肺的顺应性下降,可导致多种肺功能异常,如肥胖性低换气综合征,临床以嗜睡、肥胖、肺泡性低换气症为特征,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肥胖症的糖、脂代谢:进食过多的热量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肥胖症的脂代谢表现得更加活跃,相对糖代谢受到抑制,这种代谢改变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中心型肥胖显著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度。肥胖与肌肉骨骼病变: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痛风、骨质疏松等。肥胖的内分泌系统改变:生长激素、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改变。肥胖症与胰岛素抵抗:体脂堆积可引起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其他:肥胖者嘌呤代谢异常,血浆尿酸增加,使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伴冠心病者有心绞痛发作史。并发症:肥胖伴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肥胖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并发生胰岛素抵抗。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中70%~80%的人在患病之前已有肥胖症。肥胖伴高脂血症。肥胖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等,并成为。16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肥胖者的脂肪分布,尤其内脏型肥胖与上述合并症明显相关。肥胖伴高血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子,高血压可致肥胖。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肥胖者循环血浆及心排出量增加,心率增快。由于持续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钠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高血压,进而引起末梢血管阻力增加而发生高血压性心脏肥大。肥胖伴心脏肥大及缺血性心脏病。肥胖常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糖耐量异常等疾病同时并存,而这些疾病又与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肥胖者中,左心室舒张末压异常增加,有时会导致心脏肥大。心脏肥大产生的心肌缺血常加剧舒张功能障碍。肥胖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者发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可能性是非肥胖者的3倍,成年肥胖男性约50%以上有可能发生OSAS。肥胖伴肝损害。肥胖可导致肝损害,为明确肥胖者肝损害的特点,曾有人比较了健康者与肥胖者之间肝功能情况,结果发现无论男女肥胖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以GPT和γGT升高为主,尤其是男性肥胖者,GPT和γGT明显升高。同时,通过腹部B超检查发现肥胖者脂肪肝比非肥胖者的比例显著增加,而且男性略高于女性。由此认为肥胖者脂肪肝损害的特点就是GPT和γGT的轻度升高。肥胖伴肾功能异常。肥胖可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有报道肥胖者常常表现为蛋白尿,有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有报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肥胖患者的病理改变50%为肾小球硬化,因此,认为肥胖所致的肾小球硬化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肥胖伴内分泌功能异常。肥胖者可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异常。肥胖者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及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肥胖伴高尿酸血症。肥胖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饮食习惯的变化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也有影响,10岁左右的肥胖儿不伴高尿酸血症,而到了20岁左右如果大量饮酒就会发生高尿酸血症,高度肥胖者的血清尿酸值与其BMI显著相关。肥胖伴男性性功能异常。肥胖者脂肪组织的重量占体重的15%~50%,因此,肥胖者睾酮值低,雌二醇增高。。17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诊断: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 (或)分布异常。1.体重指数(BMI)是较常用的衡量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WHO提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我国提出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身高减100后再乘以0.9(男性)或0.85(女性)。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10%又不到20%者为超重。体脂的分布特征。可用腰围或腰臀围比(WHR)来衡量。腰臀比(WHR)为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腰臀比WHR>0.9(男性)或>0.85(女性)可视为中心型肥胖。皮下脂肪堆积程度。内脏脂肪。可用B型超声、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扫描或磁共振测定。治疗: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继发性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行为治疗。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对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饮食控制。控制进食总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高糖类食物。对肥胖患者应制订能为之接受、长期坚持下去的饮食方案,使体重逐渐减轻到适当水平,再继续维持。制订饮食方案必须个体化,使所提供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的负平衡。饮食的合理构成极为重要,须采用混合的平衡饮食。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与饮食控制相结合,并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肥胖或使肥胖病人的体重减轻。必须进行教育并给予指导,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不好的患者须更为慎重。应进行有氧运动,循序渐进。药物治疗。对严重肥胖患者可应用药物减轻体重,然后继续维持。外科治疗预后: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内脏型肥胖常合并糖尿病、。18欢迎下载精品文档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此应积极正确治疗肥胖,减少并发症。预防:肥胖应以预防为主,应使人们认识到其危险性而尽可能地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预防肥胖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目前,将肥胖理解为“病理环境中的正常生理过程”,肥胖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 而不是代谢缺陷的“病理”影响或者个体基因的突变。由于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 因此,必须通过调控生活方式即合理的饮食及适宜的体力活动,来控制体重的上升。。19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第四篇 健康维护方案通过对前三篇的阅读,您对您身体状况有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本篇将在前三篇的基础上,结合您的具体生活情况,制定详尽的健康维护计划,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指导你的健康行为,维护您的健康。具体内容包括:健康管理目标、健康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案、营养改善方案、运动改善方案、心理维护方案、遵医行为、监测行为。一、健康管理目标总体目标:2年内血糖控制良好、脂肪肝康复、血脂恢复正常、体重恢复正常。其中血糖控制良好血糖控制良好标准为: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7.0%;脂肪肝康复为腹部B超消除脂肪肝印象;血脂恢复正常为血脂各项指标正常;体重恢复正常为体质指数BMI在20~24之间。方案制定原则:以糖尿病康复为中心,统筹兼顾脂肪肝、血脂异常和超重,以恢复正常体重为过渡,着眼于危险因素的控制。实现目标的支撑方法:健康危险因素的控制、营养、运动、心理、遵医、监测等方面。二、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方案根据非重复不理想危险因素统计结果(见第页) ,威胁你健康的非重复不理想危险因素共 67项,其中是否患过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是否有过头痛头晕病史、开始饮酒年龄、开始吸烟年龄(岁)、食管癌家族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肿瘤家族史8项为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因素, 故不在改善方案之列。可以改善的有59项,其中涉及营养的危险因素 25项,将在营养改善方案中加以解决;涉及运。20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动的危险因素有5项,将在运动改善方案中加以解决;涉及心理的危险因素有3项,将在心理维护方案中加以解决;涉及生物学指标有6项,既是未来患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以前的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于身体对健康造成的后果,它们的控制需要通过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来综合加以解决,故不列入直接控制之列;涉及环境的危险因素2个油烟污染程度、室外空气污染;涉及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18项。本节讨论涉及环境的2项和涉及生活方式的18项。涉及环境的危险因素问题因素类因素类选择值结果理想值可否改型1型2善油烟污染程度环境家庭少许不理无可以想室外空气污染环境室外轻度不理无可以想只需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和改善即可。涉及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问题因素类因素类选择值结果理想值可否改型1型2善饮茶量(g/月)生活方茶>=50不理>=150可以式想饮绿茶年数生活方茶22~不理35~可以式想城乡生活方城乡城市不理乡村可以式想饮酒生活方酒有不理无可以式想饮酒量(酒精)(克生活方酒106~不理<106可以。2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周)式想生活方不理日均饮酒量(g)酒>=20<20可以式想生活方>=20不理饮酒年限(年)酒<5可以式想生活方不理饮用高度白酒酒是否可以式想生活方<20不理使用冰箱年限(年)其他>=20可以式想吸烟量(支/天)生活方20~不理烟不吸可以式想生活方20~不理吸烟年限(年)烟无可以式想生活方不理吸烟深度烟Ⅲ度不吸可以式想被动吸烟(PSI值)生活方<200不理烟无可以式想进餐速度(min)生活方<20不理饮食>=20可以式想生活方不理进餐是否过饱饮食是否可以式想生活方不理暴饮暴食史饮食有无可以式想生活方不理软硬食品饮食硬适中可以式想家外就餐(次/周)生活方>=3不理饮食<=1可以式想(1)饮茶:饮茶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习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根。2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据大量研究事实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他们是氧自由基的消除剂和脂质过氧化的阻断剂,可以防止由于吸烟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氧化损害作用,保护细胞膜磷脂和蛋白质不受损伤,补充由于吸烟造成的体内抗氧化剂的损失,清除多余的自由基,恢复由于吸烟破坏的体内氧化还原的平衡,从而避免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故建议保持饮茶习惯,并适当增加饮茶的数量,推荐摄入量150g/月。(2)城乡:与长期居住在城市相比,居住在乡村有着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空气质量好、噪声小、光污染少、运动时间多、精神压力小。所以推荐多寻求到乡村的机会,调整生活的压力。(3)限酒: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营养素。被饮入人体的酒精经过肠道被吸收后由静脉输送至肝脏, 酒精在肝脏被氧化为乙醛进而变为乙酸, 乙酸除一部分在肝脏被利用外,大部分由肝脏输送到全身的各组织部位, 最后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酒精大量的被输送到肝脏,则会大大增加肝脏的负担。在临床上表现为酒后高乳酸血症并由此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此外,还是高中性脂肪血症的病因。部分剩余的氢离子又取代了在正常途径下由脂肪酸氧化提供氢离子的作用,导致脂肪酸的蓄积,从而作为中性脂肪贮存于肝细胞中, 此为形成脂肪肝的病因之一。鉴于酒精含有高热量、本身也有脂肪肝和超重,同时酒精摄入后会引起血糖的波动,故强烈建议不饮酒。事实上,你已经注意到酒精对你健康的危害,并做出了不饮酒的努力,这是值得鼓励的。(4)使用冰箱年限:建议继续保持冰箱的使用。(5)戒烟:吸烟是一种有害健康的行为。香烟及其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化合物,其中尼古丁、烟焦油、苯并[a]芘、二甲基亚硝胺、一氧化碳、甲醛、放射性物质等有毒物质达几百种,至少有43种是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内皮细胞遗传物质的损害,引发一系列使细胞生长和调节失控的重要事件,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与肺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砷、苯及亚硝胺。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O倍。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量效关系。调查表明,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向。肺癌早期少有症状,肺癌死亡。2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率高峰出现前移,有症状就诊者多属中晚期,疗效不佳。而早期发现,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但是,目前全世界尚没有成熟的肺癌筛查方案。目前对于可切除的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在发达国家约为15%,我国低于10%。究其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吸烟除了人所共知的尼古丁的危害之外,在吸烟的气相和焦油中还存在着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攻击细胞膜成分,导致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焦油和气相烟雾可以引起支气管和肺损伤,而且可以导致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还会因为非吸烟者被动吸入大量环境烟草烟雾而危害其健康。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了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吸烟使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而戒烟可使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对吸烟者来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当然越早越好。如果您选择戒烟,您将选择告别咳嗽气喘、烟灰异味、污浊空气、皮肤衰老、疾病困扰⋯⋯。让我们看看您戒烟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8小时后血液的氧合作用恢复正常,患冠心病的风险开始降低;24小时后口气清新,肺开始排泄粘液和焦油,患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风险开始降低;48小时后血液中不再检测出尼古丁;1周后味觉、嗅觉得以改善;3~9个月后呼吸得以改善(咳嗽、气喘减少),肺功能提高5~10%;5年后患脑中风、口腔癌、食道癌的风险大幅下降;l0年后患肺癌的风险减半,患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与未吸烟者持平。所以选择了戒烟,你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尽管吸烟危害极大,戒烟好处良多,但烟草的成瘾性和对烟草的依赖使得戒烟成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改善中的难点。您本身吸烟的时间长,吸烟量大,吸烟深度深,同时也有被动吸烟,所以血液中尼古丁含量已经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烟碱的依赖很重,烟瘾已经很牢固,戒烟的难度很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可以继续吸烟。从您的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中可以看出,吸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冠心病、脑卒中、肺癌、肝癌、胃癌、脂肪肝、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2种疾病危险因素。强烈建议戒烟,但不主张立即戒烟,而是从现在起进入为期 3个月的戒烟心。2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理准备期,逐步增强戒烟的信心,信心越强,戒烟成功率越高。具体戒烟步骤将在今后视你准备的情况陆续补充。(6)饮食习惯:建议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在进餐速度、进餐是否过饱、暴饮暴食、软硬食品、家外就餐等方面进行调整。三、营养改善方案“民以食为天”。膳食营养在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起源、进化和变迁的过程中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食物的充足与匮乏、营养的平衡与失衡不仅在微观上影响着人类个体的健康,而且在宏观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膳食营养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且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进一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膳食结构不仅反映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高低,同时也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一个地区的环境和资源等多方面的情况。以粮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膳食模式,近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了人群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也在逐年减少,并有向西方膳食结构转化的趋势,从而对健康造成影响并引起了疾病谱的变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病因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虽然膳食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个因素,但却是目前可以通过有效干预而获得巨大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膳食结构进行改善,以适应人体需要,不仅对预防慢性病和促进健康有重要价值,对促进人体长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营养相关知识营养素能供给人体为维持体温以及各种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构成细胞组织自我更新以及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材料;调节生理活动,使机体内。25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的物质代谢能够协调运行。能量。人体为了维持生命,从事各种活动,需要能量供应。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为了维持心脏的跳动,腺体的分泌等也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的来源就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能量的消耗在成年人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儿童、青少年的能量消耗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为碳、氢、氧、氮、硫。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它们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构成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蛋白质。氨基酸中有9种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有食物供给的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是: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有: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调节生理功能;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供给能量。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有很大差异,畜禽和鱼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干豆类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其中大豆含量可达40%,蛋类含量在12%~14%,奶粉含蛋白质约为20%,鲜奶为3%。谷类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只有7~10%,因作为主食,进食量大,也是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脂类。脂类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类脂包括磷脂、糖脂、类固醇及固醇等,除含有脂肪酸外,还有一些其他成分。脂肪酸是组成中性脂肪和类脂的组成成分,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是猪、牛、羊的脂肪和禽肉中所含的脂肪,还来自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和椰子油。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有使血胆固醇升高的作用。茶油、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a-亚麻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脂类的生理功能有:供给能量;构成人体组织结构成分;供给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糖、寡糖和多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26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功能有:供给能量;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节约蛋白质的作用。谷类和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豆类和某些坚果如栗子等含量也很高。维生素。维生素虽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成分,但承担着重要的代谢功能,它们大部分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完全满足人体需要,一定要从膳食中获得。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很少,但如果缺乏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缺乏症状。维生素按照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 A、D、E、K4种;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 C和维生素B1、B2、B6、B12、PP(烟酸)、M(叶酸)、泛酸、生物碱和胆碱等 10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人体必须从膳食中获得的矿物质可分为两类,含量大于体重万分之一者称为常量元素,有钙、磷、钾、钠、镁、氯和硫;含量小于体重万分之一者称为微量元素,有铁、锌、铜、碘、钴、铬、钼和硒。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是一种营养素,是食物中的非营养成分,但其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和健康效益深受营养学界的重视。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有:降低食糜在消化道通过的时间,增加粪便量;促进结肠发酵作用;减低血总胆固醇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餐后血糖;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取量,便于控制体重。蔬菜、水果、粗加工的谷类和豆类是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二)饮食与营养改善方案饮食与营养改善方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1)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减轻或消除症状。(2)维持正常体重。超重与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延缓并发症的发生。(4)维持健康,使成人糖尿病患者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饮食与营养改善方案制定的原则对摄取的总热量进行严格限制,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适当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物质,以减轻胰岛负荷,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标准体重和生活能力,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7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合理控制总能量合理控制热量是糖尿病饮食应加以考虑的首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饮食中热量的供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高、体重、年龄、活动情况、临床生化指标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决定。总热量的确定应以维持或略低于标准体重为宜, 结合工作性质加以计算。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重下降到正常标准 5%上下,常可使此病得到满意控制。(2)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精制糖的摄入。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已逐渐提高,因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糖耐量,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高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15%、脂肪30%)饮食同样可以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体重,使病情得到改善。但小分子糖如蔗糖、葡萄糖、乳糖等对血糖的影响较大,应严格限制其摄入量。(3)适量的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的糖异生作用加强,蛋白质分解加速,易出现负氮平衡,因此,可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占总能量的l1~20%为宜。固定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当饮食蛋白含量从15%增加到30%时,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而导致持续的自主摄入能量减少,从而引起体重的显著下降。因此,增加了通过减少能量摄入来减重并维持理想体重的可行性。(4)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由于糖尿病多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血脂紊乱,应适当减少脂肪的供给量。如摄入脂肪过多,还会使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膳食中脂肪供能应占总能量的20~30%。高饱和脂肪酸摄入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改善了空腹和餐后血糖及24h胰岛素释放曲线,降低了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相应增加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花生油、豆油等。(5)膳食纤维要充足。膳食纤维在人小肠不被消化,本身不能成为能源,但能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带来饱感,从而达到减食、减重的目的。长期应用可溶性纤维,不仅降低血糖,还可改善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刺激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释放和胰升血糖素的分泌, 且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 因。28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多摄入膳食纤维量,比如芹菜、韭菜等蔬菜。(6)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由于糖尿病患者膳食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容易导致营养素的缺乏。而维生素、矿物质对糖尿病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B族维生素,它可改善神经症状,其次是维生素C,可改善微循环。补充钾、钠、镁等矿物质是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或纠正电解质紊乱。在矿物质中,铬、锌、钙尤为重要,因为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而锌是胰岛素的组成部分,钙元素能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硬化。但是,如果坚持均衡饮食,在无特殊疾病的情况下,不必特意补充以上元素。(7)合理分配膳食。按上述原则确定每日饮食总热能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组成后,将热能换算为食物重量制定食谱,并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按每日三餐分配为 1/5、2/5、2/5或1/3、1/3、1/3;也可按四餐分为1/7、2/7、2/7、2/7。饮食与营养改善方案根据你饮食与营养评估结果,主要特点是:(1)膳食平衡指数DBI评价:膳食中主要问题是摄入过量。(2)能量:根据您现有生活和工作状况所需要的能量每天仅为2517kcal,而每天实际摄入能量3257kcal(可能有些许评估误差),远远超过身体的实际需要,这些多余的能量会积累在体内并转化成脂肪贮存下来,其结果导致了体质指数>24,腰臀比>0.9,属于超重范围,且为中心型超重。三餐的能量来源也不合理,晚餐供能比过大,而早餐供能比偏低。(3)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蛋白质、脂肪供能比过大,而作为能量主要来源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太小,仅占35%,离推荐功能比55~70%差距太大。(4)食物结构种类较全。摄入过多的有肉禽类、酒精、盐和食用油;摄入稍多的有谷类;摄入不足的有水果、奶类;蔬菜、豆类、水产品摄入适量。4.胆固醇摄入严重过量,超过推荐摄入量近一倍。(5)膳食纤维摄入偏低。(6)维生素:维生素B2摄入稍有不足,其余维生素摄入充分并在安全范围内。(7)常量和微量元素:钠、钾、镁、磷、铁、铜、锰摄入偏多,尚在安全范围内,其中钠摄入超过比例太多。根据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建议多吃水果(每天一次)、少吃辛辣食品、不吃或少吃腌菜、盐渍、油炸食品,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根据饮食与营养改善的。29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原则,结合你目前饮食与营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如下改善方案见图表。对于饮食与营养改善方案的说明:1)营养改善方案中的同类食物可以互换。但是仍然要遵循饮食与营养改善方案制定的原则。(2)食物的摄入量要从现有的饮食状况逐渐向改善方案过渡,历时 1个月。经历改善过程中,要以营养摄入和运动耗能相匹配,切忌匆忙达到改善方案的目标。(3)食物的选择A.主食粗粮杂粮为主,粗细结合。粗粮杂粮指含食物纤维多的食物,如玉米面、荞麦面、高梁米等含多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和食物纤维;食物纤维能够延缓空腹、餐后血糖的升高;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以防治便秘,以及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但是食物纤维过多,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所以需要粗细结合,如用玉米面、荞麦面、豆面、标准面粉等混合搭配制成的合成面。副食副食的选择宜遵循以下原则:少荤多素、少肉多鱼、少油炸多蒸煮、少盐多醋、适当吃些植物油,食物选择宜多样化。水果的食用:适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西瓜、草莓、枇杷、李子、樱桃等,但具体情况还要根据血糖和病情决定。对于那些含糖量高的水果,即含糖量在10%以上的水果,如香蕉、甘蔗、龙眼、葡萄干等最好不吃。食用水果的时间要放在两餐之间或运动之后,如上午1O点,下午4点,不宜餐后食用,以免引起血糖的波动。食用水果后要相应减少米、面等主食的用量。4)注意事项:a.自觉按规定进食。b.应严格定时进食。c.饮食宜忌。只要掌握“少糖、少盐、少油、高食物纤维”;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肝、脑、蛋黄;避免摄食加工或腌制食物等饮食原则,其实各类食物都可以吃。d.不得随意加量,饮食应根据病情定量,不得任意添加其他食物。在饮食控制初期饥饿感比较明显,可添加一些体积大、能量低的食物,如黄瓜、番茄、芹菜、冬瓜等。在蔬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5%的有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大白菜、茄子、卷心菜、韭菜、丝瓜等。e.在总能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应同时相应减去其它食物,以保证平衡。f.定期测量体重,一般每周1次。。30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定期监测血糖变化,观察饮食控制效果。四、运动改善方案(一)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是现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目标之一,而生活方式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人类的健康问题应从生活方式入手,使人们能自愿注意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把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可调节和改善人们不良的习惯,调适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益于健康。实践证明,体育运动是促进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完美人体健康状态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健康的身体将成为人们生活价值中首要追求的目标,而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度的体育健身运动等,均是享有健康的重要法码,它需要参与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措施之一,其关键在于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量进行运动。适宜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运动对于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和超重的康复有着更加实际的意义:1.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调节糖代谢、降低血脂,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有研究证明这与运动后促进了骨骼肌对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提高了胰岛素转运血糖的活性有关,也和运动后使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磷酸化作用加强,肌糖原合成成倍增加,还促使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及转运蛋白信息核糖核酸的含量增加,使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加,受体后作用改善,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增加,从而减少了胰岛素抵抗有关。同时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增加的程度,与肌肉收缩的强度、肌肉血流增加的程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有关,要求运动有一定强度,胰岛有一定功能,无严重并发症等。。3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加速脂肪分解,降低血脂和控制肥胖。运动后机体能量的消耗,可以提高肌肉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动员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降低了甘油三酯,而且糖代谢的改善也间接改善了脂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也进一步促进减肥,控制肥胖。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运动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使循环和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下降,静息心率下降。改善凝血功能。体育运动增加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活性,可激活凝血机制,但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可促进凝血酶生成和纤溶酶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睡眠,增强机体对外界应激的耐受性运动能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使患者精神上有爽快感、充实感、满足感,消除应激,提高精神的耐受力、决定力、意志力、自制力、创造力等。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因而能较好的适应各种因素给机体造成的应激状态。丘脑有“愉快中枢”,运动时常表现良好愉快的情绪,再加上交感神经的营养性影响,可以改变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实践证明缺乏运动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而运动在Ⅱ型糖屎病的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得到普遍承认。长期坚持运动不仅能增加人体脂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脂肪分解利用,有效的降低体重;而且还可改善机体对胰岛幕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肌肉组织对血糖的利用、消耗,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适当运动是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减肥、降糖的最佳措施。(二)运动改善方案的制定客户的具体情况是,静态时间比例过大,运动时间和能耗所占比例过小,同时能量摄入过多。制定运动改善方案并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增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效离婚诉讼协议模板编制指南
- 两人合伙购车法律合同范本2024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工就业合同范本(劳动权益保障)
- 2025年度智能仓储车间租赁管理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租赁市场推广与广告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初中学校纪律教育与安全防护协议书4篇
- 二零二五版楼层套房租赁合同书(含室内空气净化服务)4篇
- 2025年度能源企业常年法律顾问聘请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馆场地标准租赁与赛事宣传推广合同
- 2025年环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合同4篇
- 2024年高考八省联考地理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解析
- 足浴技师与店内禁止黄赌毒协议书范文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光电干扰一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农村自建房安全合同协议书
- 杜仲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4S店售后服务6S管理新规制度
- 高性能建筑钢材的研发与应用
- 无线广播行业现状分析
- 汉语言沟通发展量表(长表)-词汇及手势(8-16月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