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苹果代表性理化评价指标的分析,园艺学论文【研究意义】苹果是中国农业部确定的11种优势农产品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果品产业[1],其产量占中国水果总产量的26.6%[2]。理化品质是苹果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化指标是苹果理化品质评价的根据[3-5]。研究苹果理化指标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建立科学的理化指标分级标准,确立代表性理化指标,将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基础。【前人研究进展】苹果理化品质评价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6-10],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切进入,当前仅牵涉少数指标[1,8-10]或少数品种[1,7,9],理化指标间关系研究和基于概率统计的理化指标分级研究尚未见报道。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聚类分析则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11],已成为果品品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手段[7,12-18]。传统的数量性状分级均为建立在经历体验基础上的等差分级[3],不能很好地反映性状取值的概率分布,且难以构成统一的标准[19]。基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分级能有效地克制上述缺乏,对枣[19-20]和林木种子[21]的研究显示,服从正态分布的样本能获得理想的分级结果。【本研究切入点】本研究在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兴城苹果圃保存的190个苹果品种7项果实理化指标检测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寻求索指标间的互相关系,利用正态分布理论和概率分级方式方法建立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立苹果理化品质的代表性指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概率分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探明苹果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互相关系,建立各指标基于正态分布的分级标准,确定苹果理化品质代表性指标,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奠定方式方法基础和提供理论根据。1材料与方式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进行。参试苹果品种190个〔华而不实38个用于回归方程预测检验〕。样品果采自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兴城苹果圃〔辽宁省兴城市〕。该圃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管理条件一致,砧木为山荆子[Malusbaccata(L.)Borkh],树龄7年,果实不套袋。果实商品成熟期取样,每个品种从树冠中部外围随机采集60个成熟果实。每个品种设2次重复,结果以2次重复的算术平均值表示。1.2试验方式方法1.2.1指标测定果实硬度用果实硬度计〔FT-327,Italy〕测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射仪〔PAL-1,Japan〕测得。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费林试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指示剂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固酸比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表示。糖酸比用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表示。可滴定酸含量保存两位小数,其余指标均保存1位小数。1.2.2指标分级以正态分布样本为对象,以〔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为分值点[20],将各性状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级[3,8]。必要时,在确保分级后样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对分值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修约[21]。1.2.3统计分析[11]用DPS数据处理系统〔DataProcessingSystem〕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分级正态性检验。2结果2.1苹果理化指标水平分析将参试品种7项主要理化品质指标的变幅、平均数和变异系数列于表1。从表1可见,各指标变异系数均较大,华而不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和13.3%,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将各指标由低〔小〕到高〔大〕等间距分成12组,绘制品种分布频次图并进行c2检验,概率值P0.05即断定符合正态分布,结果见图1。从图1可见,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0.0493,与0.05极为接近,视同符合正态分布;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均有明显拖尾,概率值P仅为0.0001,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但若去掉拖尾的少数品种〔维生素C含量去掉大于4.5mg100g-1的24个品种,固酸比去掉大于32的22个品种,糖酸比去掉大于28的23个品种〕,可使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概率值P分别为0.5118、0.0971和0.3647。2.2苹果理化指标分级标准7项苹果理化品质指标均被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级〔表2〕。从表2可见,按建立的分级标准,各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概率值P均在0.05以上,果实硬度的概率值P最高,达0.5744。从分布比例来看,属于中级的品种最多〔平均占40.1%〕,其次是属于低级的品种〔平均占23.9%〕,第三是属于高级的品种〔平均占18.2%〕,属于极低级和极高级的品种最少〔仅分别占7.4%和10.4%〕,该分布频率接近理论概率[20],即中级40%,低级和高级各20%,极低级和极高级各10%,表示清楚所建立的分级标准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表2】2.3苹果理化指标互相关系分析2.3.1相关性分析从表3可见,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和糖酸比均呈极显着负相关〔=0.01〕,即固酸比和糖酸比均随可滴定酸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固酸比随糖酸比增大而增大;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但相关系数相对较小,均缺乏0.35。2.3.2回归分析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x1〕、可溶性糖含量〔x2〕、固酸比〔x3〕和糖酸比〔x4〕间存在极显着〔=0.0001〕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表4〕;各方程均有极高的回归精度,平均拟合误差均在2%左右;用38个品种进行预测效果检验,各方程的平均预测误差均小于2%,表示清楚4个方程均可用于准确预测。一元线性回归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极显着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表4〕,平均拟合误差在5.2%6.1%,平均预测误差在4.3%5.6%,表示清楚5个方程均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能够比拟准确地预测相关指标。除线性回归分析外,还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固酸比和糖酸比均与可滴定酸含量〔x5〕存在极显着的幂函数关系〔表4〕,固酸比和糖酸比随可滴定酸含量升高而降低〔图2〕,但回归方程平均拟合误差高达9.4%和10.3%,平均预测误差高达9.7%和10.0%,讲明其拟合精度较低、不能用于准确预测。2.4苹果理化指标的简化2.4.1主成分分析由表5可见,前4个因子构成的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95.75%,几乎反映了7项指标的全部信息[11]。第1因子方差奉献率为44.41%,代表性指标〔即权重较大的指标〕为糖酸比、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含量,可定义为风味因子;第2因子方差奉献率为25.61%,代表性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可定义为营养因子;第3因子方差奉献率为14.26%,代表性指标为果实硬度,可定义为质地因子;第4因子方差奉献率为11.47%,代表性指标为维生素C含量,可定义为功能成分因子。以第1因子为横坐标,以第2、第3和第4因子为纵坐标,作图排序[18,23],结果见图3。从图3可见,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距离均极小,几近重叠,表示清楚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有高度的信息重叠[11]。2.4.2聚类分析7项理化指标数据经标准化转换后,采用切比雪夫距离,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距离近期,仅为0.56;其次是固酸比和糖酸比,距离仅为0.99。如以1.1为指标类别划分距离,可将7项指标分为5类,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为一类,固酸比和糖酸比为一类,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各为一类,这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图3〕相一致。2.4.3指标简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3和0.9844〔表3〕,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示清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为同一类性状、固酸比和糖酸比为同一类性状〔图3和图4〕,因而,对其进行简化。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二者留其一,固酸比和糖酸比二者留其一。鉴于在苹果品质评价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更常用[8-9],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两项指标中保存可溶性糖含量,相应地,在固酸比和糖酸比两项指标中保存糖酸比。由此将苹果理化指标简化为5项,即质地指标果实硬度、营养指标可溶性糖含量、风味指标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以及功能成分指标维生素C含量。这5项指标即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3讨论回归分析是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变动比例关系的一种方式方法,最终结果一般是建立某种经历体验性的回归方程[11]。该方式方法已成为苹果品质研究的有效手段。成钰厚等[24]通过回归分析确立了陆奥、王林和富士苹果成熟期间果皮花青素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pH、固酸比等果实品质的关系。金宏等[25]利用回归分析方式方法讨论了苹果果皮花青素含量与香气释放量的关系。本文以大样本〔190个品种〕为对象,利用逐步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回归分析技术,初次探明了7项苹果理化指标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十分是获得的4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4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准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或比拟准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地预测有关理化指标。聚类分析既可针对样本,可以针对变量[11-12],详细到果树研究,就是对品种聚类[12-15]和对性状〔指标〕聚类[7,12,14-16]。但无论进行何种聚类,均应考虑性状的量纲差异。量纲即性状的计量单位。量纲不同不便进行聚类分析,宜先进行标准化变换,消除量纲差异[12,16]。主成分分析也如此[16]。在果品品质评价研究中,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综合、简化评价指标[1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简化果品品质评价指标已成为果品品质评价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14-17]。生物现象的连续性变量或间断性变量大都遵从正态分布,在果树科学试验中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形式[26]。本研究显示,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分布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布的正态特性有所减弱,维生素C、固酸比和糖酸比的分布出现明显拖尾而成为偏态分布[20]。偏态分布在桃、李和枣上也有,这可能是由选择的方向性所致[19-20,27],即在品种选育经过中人为地选择具有某些特点的个体。如枣单果重分布向大果重方向拖尾,可能就是人们长期选择大果型个体进行繁育发展的结果[19-20]。而高糖一直是苹果选育优良品种的重要目的[28]。另外,与传统的经历体验分级相比,概率分级具有根据客观、标准统一、结果可比等优点,因此有更大的指导价值,但必须有一个能代表正态总体的较大样本,即供试样本应保证足够的代表性[20]。本文用于指标分级的样本容量到达128152个品种。苹果的风味除取决于糖、酸含量的绝对值外,还取决于糖、酸的配合,即糖酸比[8-9]。糖酸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较大,亦即风味的优劣与可滴定酸含量有很大关系[8]。因而,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均应作为风味方面的代表性指标[8-9]。对于苹果理化品质评价,本研究结果表示清楚,采用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5项指标即可。鉴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简单易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复杂耗时[22],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又是苹果的重要品质指标[29],因而,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替代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30-31]也是一种选择。水果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绝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糖构成[32]。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原因就在于此。苹果果实糖酸比偏高者风味趋甜,偏低者风味偏酸,2060多为酸甜适度[8]。苹果固酸比与糖酸比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因此苹果固酸比也有类似特点。苹果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和糖酸比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反映苹果风味随可定酸含量上升而趋酸,随可滴定酸含量降低而趋甜。本文研究的苹果理化指标均为数量指标,而果树数量指标的水平可能会因气候条件或立地条件差异而发生变化[33]。从平均水平看,本研究参试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与早前贾定贤等[8]对129个苹果品种的测定结果接近,但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除所研究的品种及其多少不尽一致外,苹果果实糖、酸的含量还与测定时期、生态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8,24]。因而,本文建立的分级标准宜作为苹果理化品质评价的参照标准。4结论7项苹果理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华而不实,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固酸比、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呈偏态分布。7项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与糖酸比、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极显着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之间存在极显着的一元或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各自的预测。7项苹果理化指标可简化为5项,即,质地指标果实硬度、营养指标可溶性糖含量、风味指标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以及功能成分维生素C含量。References[1]王海波,李林光,陈学森,李慧峰,杨建明,刘嘉芬,王超.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中国农业科学,2018,43(1):2300-2306.WangHB,LiLG,ChenXS,LiHF,YangJM,LiuJF,WangC.Flavorcompoundsandflavorqualityoffruitsofmid-seaso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建造师经济章节题库及答案
- 山东省枣庄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临床医学概论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钢琴与即兴伴奏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矢量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俄语(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电磁场与天线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县文工团组建方案
- 光的直线传播-说课
-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气体检测记录表
- 3.7 移动终端应用安全
- 2021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 《遥感导论》全套课件
- 煤质化验工安全操作规程
- 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3个
- 飞行器总体设计(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