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匆匆同课异构_第1页
教学设计 匆匆同课异构_第2页
教学设计 匆匆同课异构_第3页
教学设计 匆匆同课异构_第4页
教学设计 匆匆同课异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匆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将抽象而又空灵的时间写得具体的物象,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本课时是《匆匆》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对不理解的词语也通过查字典和全班交流解决。并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美美的背诵课文,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难点:在使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道理。三、学生情况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而朱自清的《匆匆》能帮助这些孩子对人生、生命、时间的一些思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教师引语:朱自清写的《匆匆》体裁是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这篇散文表达的是什么?作者用心灵来写,我们就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悟。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一)、读1、放课文的录音,学生静听,回顾,形成整体的印象。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3、指名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可以就一段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的理解不同,不能强求一致。4、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评议,共同练习朗读。评议时围绕以下几点展开:⑴第一段:读出燕子、杨柳、桃花与日子的对比及作者的疑问、猜测与追问的语气。⑵第二段:读出日子溜去悄无声息,令人毫无察觉。读出遗憾、惋惜、怅然若失的语气。⑶第三段:要读出日子的匆匆流逝和永不停歇,语速稍快。⑷第四段:读出作者的思考: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要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这一段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索,要读出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语气,引读者深思、产生共鸣。语速可以稍慢。第五段:再次读出作者疑问的语气。指导阅读时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对阅读的语气、语速进行指导,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课文,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从读中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为下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做好铺垫。)(二)、悟1、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⑴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⑵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回答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向我们提这样一个问题的用意何在?⑶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你认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2、集体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①二、三自然段中的相关片段和句子:(看课件指导阅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但是新来的日子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②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没有在课文中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作者在开头第一自然段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以同样的问题结尾。说明作者在全篇论述的过程中,并没有说出问题的答案。作者的用意:(由学生各抒己见)如:A、作者自己搞不清楚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想提出来,通过读者弄个明白。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吸引读者,因为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也想弄明白原因,于是就想往下读,看个究竟。C、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回答,我想它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它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由作者的时间想到我们自己的时间,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③写作方法上,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A、排比手法: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B、拟人手法:时间能“跨”能“飞”。C、比喻手法:如轻烟……如薄雾。D、叠词的运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幻灯片演示相关段落。并仿写排比句:-----------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被-------------;过去的日子如----------被----------。)(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个环节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能解决的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此环节中使学生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写作方法的交流提升今后的写作能力。)(三)、思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联系你自己的实际,你有什么体会?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你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内容、从作者,还可以从文中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来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我们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1、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2、可结合名人或他人利用时间的事例来谈。3、可结合一些成语、谚语、名言警句来谈。……(设计意图:全班交流自己通过学习本文的体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达的空间,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文章主题时间匆匆而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四)、拓展延伸。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的热情很高,我们通过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不但懂得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还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方法。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课下,请同学们读一下朱自清的另外文章《荷塘月色》、《春》《背影》。也可以读一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五)、板书设计:匆匆散文朱自清日子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五、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是紧紧围绕“美”字而展开:一、读出美。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向学生范读朱自清的《匆匆》,在优美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朗读将是与大师的对话,阅读也便“情欣欣而意切切”了。二、品出美。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来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时,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三、表现美。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所以在反复读、熟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顺势把文章的精彩句段背下来,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表现美,创造美。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洗礼。六、教学反思: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课堂是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美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1、营造氛围美。对优美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播放范读的音乐来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2、挖掘文本美。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例如排比句的读法。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