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当山景区陆续投资千万元对太子坡、紫霄、琼台、金顶和古神道沿路等处28座公厕进行全面改造、维修和扩建。B.6月5日上午,十堰市市举行“美丽十堰,我是行动者”庆祝世界环境日、助力三大攻坚战暨万人徒步公益行。C.丹江口沧浪洲生态湿地步行桥的主桥由56个红色钢环累积而成,彰显全国56个民族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共筑中国梦。D.在首届“湖北工匠”表彰大会上,十堰市绿松石雕刻大师常东方、刺绣大师沈昌慧、茶艺大师李晓梅在展区现场展示了。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押解/解数坚强/强词夺理扶贫济困/人才济济B.两栖/栖息间断/挑拨离间星火燎原/火烧火燎C.嘹亮/瞭望腈纶/晴天霹雳鳞次栉比/辚辚前进D.晦暗/教诲火炬/循规蹈矩蒙袂辑履/拱手作揖3、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要切合实际,________;_________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做好经验总结。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借鉴外地经验。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D.多向古人学习;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读书日”这天,市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B.叶子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D.长期以来,“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深入人心了。5、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卖炭翁》《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都是唐朝的。6、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了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①最聪明的读者还要进一步联想其他类似作品的情况,体悟其奥秘②一般的读者觉得有意思,但是没有动脑筋③粗心的读者迷迷糊糊地放过去了④真正细心的读者却感到了这里有名堂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7、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出于兴趣做事,心情愉快,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往往事半功倍。②做一般的事情尚且如此,学习就更加如此了。③在教育上,好奇心体现为学习兴趣。④出于强制做事,心情沮丧,头脑处于消极的状态,往往事倍功半。⑤所谓兴趣,其主要成份就是智力活动的快乐,包括好奇心获得满足和快乐。⑥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强制,效果大不一样。A.③⑤⑥①④②B.⑥⑤③④①②C.③⑤④①⑥②D.⑥⑤④①②③8、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雾霭丛莽俯瞰五彩斑斓B.告诫眩晕彷徨轻歌曼舞C.霹雳蜿蜒急湍震耳欲聋D.明媚皱褶眺望穿流不息9、用诗文原句填空。(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彗院寓居作》)(4)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6)古人常借诗文抒写对时事的忧思。韩愈借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的不幸遭遇,表达对人才被摧残的愤慨;_______(填作者名)借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的悲惨生活,抒发对遭宫市盘剥的百姓的同情;杜甫推己及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体现了广济苍生的情怀。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4月13日下午,诗词领yù()女神蒙曼现身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互动专场一“学习强国·诗词中国”诵读,一贯平易近人、①和蔼可亲的她,先给现场所有人普及了一回诗词常识。观众们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其实,②类似鲜为人知的中国古诗词,在今年最火的APP“学习强国”平台上,都能学到。③活动上,浙江卫视的主持人yǒng()跃参加,现场品读吟诵:从先秦诗歌《诗经》,到东晋田园诗《饮酒》,从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到近现代闻一多的《死水》等……④,浙江名嘴用或浑厚、或磁性、或铿锵、或柔美的嗓音,带领现场观众穿越中华五千年,重温经典古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领yù(_______)②yǒng(_______)跃③鲜为人知(______)④铿(______)锵2.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3.与“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意义最接近的成语是()A.大彻大悟 B.豁然开朗 C.叹为观止 D.震耳欲聋4.下列对文段中作家作品相关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创作过组诗《新乐府》《卖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该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B.闻一多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最后一次讲演》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面对特务分子的捣乱拍案而起发表的即兴讲演。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D.《饮酒》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他还创作了《桃花源记》一文,文中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成语“世外桃源”就源自《桃花源记》。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选文,完成小题。读书是一种“遇见”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③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A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B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④读书的“遇见”,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就不愿轻易相信。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从无疑处读出有疑的“遇见”方式,既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更是对所阅读书目的负责。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诚如清代小说家梁绍壬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也对读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一次,和凤凰卫视拍《告别三峡》的纪录片时,他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停掉。他研究移民史,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问,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结合选文第②~④段,依次简要概括读书人应该怎样读书。2.我们为何要读经典?请用原文回答。3.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A、B能否调换?原因是什么?4.阅读选文第⑤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12、阅读《非主流青铜》,完成下列小题。非主流青铜阿来①无论是细雨霏霏光线暗淡的黎明,还是夕阳衔山时显得一派辉煌的黄昏,在抚仙湖这个特定的空间里,我总在这特别的光色中感触到青铜的质地,进而听到青铜的声音。②我很奇怪,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不是古老的中原,而是在这里,在抚仙湖,在云岭之南。③必须说,过去我驻足抚仙湖畔时,山即是山,水即是水,并没有这样多的联想,仅仅是陶醉于这湖光山色的胜景。④但现在不一样了,再站在抚仙湖边,感受就复杂起来了。是因为那次我看到了李家山出土的青铜,带给我巨大的震撼。⑤在李家山,我发现了一只铜鼓。⑥这是一只老旧的铜鼓,在一些庄重神秘的场合肯定被无数次地使用过而变得老旧。于是,人们让它重新回到曾经浇铸它的工场,封闭起传出声音的那一面,再加上一个小小的开口。一只具有礼器庄严的铜鼓,立即变成了很世俗的东西——贮贝器。贮贝器,顾名思义,就是储存贝壳的容器,一只存钱的罐子!⑦对匠人来说,这个举动也许是不经意的,但这个行为却无意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颠覆!今天,一句用滥了的话叫:走下神坛。在意识中满世界都飘荡着各种神灵的古代,让一面可以通灵的鼓走下神坛,将其变成一只日常的器具。⑧就这样,李家山的青铜在中国的青铜中成了一个异数。如果那些试图上通于天的青铜代表了主流,那么,李家山这些努力下接于地的青铜就因为接近民生而成为非主流。⑨而后,我不止一次来到抚仙湖边,不止一次走向那座博物馆,走向那些青铜中的异数,异数一般的青铜一不是铸为祭器与礼器的青铜,不是为了铭刻古奥文字记录丰功伟绩的青铜,也不是铸为刀枪剑戟的青铜。但这并不是说李家山的青铜器中没有这样的东西,比如兵器—刀枪剑戟之外,还有“又”、“啄”和“狼牙棒”,顶部连铸有造型生动的动物雕饰,兵器的威力未减,但在观感上,却有了一点日常用具的亲切——但我更想说的是另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物件与雕饰,复活了古代滇人的生产与生活场景。⑩来看看古代滇人是如何装饰了那些体形丰满的贮贝器,也就是他们存钱的罐子吧。⑪至少是那些展示出来的贮贝器顶盖上,无一例外都铸造上了神态生动的各色人等和不同的动物。这是一种有温度的场景,让你感受到的是仍然在呼吸的生活。有这样一件贮贝器:在直径不到30厘米的盖子上,中央铸造了一根铜柱,以铜柱为中心,一共铸造了35个人物。这些人物都处于行动当中,或头顶束薪,或手持陶,或肩扛农具,或捉篮携筐,甚至一个人好像正在展开一块织物,这些行动中的人物站、蹲、坐、行,清晰地呈现日各自不同的装束与神态。就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间,居然还出现了由4人抬行的一具肩舆,舆内一位妇人娉坐在一柄宝伞下面。当真切地看到一些人身着那时的衣裳,做着那时的事情,一个时代的一角就以原本的面貌呈现了来于他们是去往市集之上进行物物交换,还是正在进行祭祀,倒显得不那么紧要了。⑫看到李家山各种青铜器物上对于生活场景,对于牲畜与野兽的精细刻画,恍然间,我真的感到《诗经》用富于歌唱性的文字所描述过的生活与劳动场景,以及那些场景中的人的情怀,在某一个瞬间真的复活了。⑬“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我看到了《白驹》中那匹白马在扬蹄奔跑。⑭“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这是《无羊》中一个牧人关于丰年的梦想。⑮怀着《诗经》的情致读这些非主流的青铜,就能感到在辛勤劳动中生发美好与欣怡的流风余韵。今天,中国大部分乡村生活中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已经荡然无存。曾经肥沃的土地日渐瘠薄,心灵中那些欢快的泉水也早已干涸。好在,在云南的乡村,无论是来自中原的汉族,还是世居的或同样是迁徙而来的少数族群,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还多少保留着一些属于古代的乡村的诗意。一句话,生存的努力中还有让人感到温馨的“终和且平”的美感。过去,我对这种感觉无以名之,就叫做“云南的古意”。⑯这种古意,部分当然源于中原文化,却也自有其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人类文化中最为质朴最为直接的那部分,始终存活在民间生活中间。这不禁令我思考,在中原文明的发祥地,文化进入庙堂后成为一种玄秘的象征,往往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有力而直接的表达。所以,居于主流文化中的人走向边地,并被深深打动而流连忘返,自身都未必清楚的原因,一定是在这块土地上,在这些边地的非主流文化中感受到了这种文化表达的力量。(原文有删改)1.阅读文章①-段,说说作者多次来到抚仙湖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2.文中①段引用《诗经》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非主流青铜”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祇:只,仅B.执策而临之临:面对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去以六月息者也B.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其真不知马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写出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D.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14、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D.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便要还家③咸来问讯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仿佛若有光⑥故人不独亲其亲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4.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5.(甲)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四、作文(40分)15、按要求作文没有iPhone(苹果手机)的时候,觉得用iPhone的人都是显摆;没有LV(法国很著名的奢侈品品牌)的时候,觉得提LV的都是虚荣。当我有了iPhone、LV的时候,就觉得它们就是日常用品,没什么特殊的。我们常常误读误判,是因为一开始就站在对立面上。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坚硬、锋芒的心就释然了、柔软了:其实每天我们都在高攀,有时高攀爱情,有时高攀权贵,有时高攀美德……向上或是本能,只是我很清楚,所有的高攀,抵不过我一次坦然的低头。请以“坦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健康。(2)条理清楚,书写整洁。(3)除诗歌外,文体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B项成分残缺,句尾加上“活动”。C项搭配不当,“彰显”改为“寓意”。D项成分残缺,句尾加上“各自的作品”。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2、A【解析】

A.jiè/xiè,qiáng/qiǎng,jì/jǐ。B.qī/qī,jiān/jiàn,liáo/liǎo。C.liáo/liào,jīng/qíng,lín/lín。D.huì/huì,jù/jǔ,yī/yī。故选A。3、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衔接。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整体感知内容,注意语段中句与句前后之间的衔接,确定答案后再按照所选答案的句序读一遍进行验证。结合“家风家训的确要切合实际”中“切合实际”一词可以确定“家风家训要避免流于形式”,根据后文中“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前文恰当的应该是“不是一蹴而就”的。故选C。4、D【解析】

D.“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D。5、C【解析】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故选C。6、B【解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选填句子。解答时仔细阅读所填写句子的前后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来选填语句。分析语段的内容,可知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列举不同的读者的表现。根据“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的意思,可知最后一个横线上应填写最聪明的读者的表现,故应填写①句。语段中三个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递进关系。应按照“粗心的读者”“一般的读者”“真正细心的读者”的顺序来填写。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顺序为:③②④①。故选B。7、A【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③总起,提出观点;⑤阐述“兴趣”;⑥①④兴趣的作用;②结论。因此选A。8、D【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项改为:川流不息。9、(1)潭影空人心(2)落日故人情(3)拣尽寒枝不肯栖(4)接天莲叶无穷碧(5)只有香如故(6)骈死于槽枥之间白居易心忧炭贱愿天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拣”“栖”“枥”“庇”等字词的书写。(6)还考查了作者。10、1.域踊xiǎnkēng2.D3.B4.C【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注意“踊”不要写成“涌”,“鲜”是多音字,此处是“少”的意思,应读作“xiǎn”。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D处“到近现代闻一多的《死水》等……”中,“省略号”和“等”重复,删去其一。故选D。3.A.“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B.“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故选B。4.C.表述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读书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读书面越广越好;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2.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3.不能调换,因为A句列举的冯至借东方思想讲《浮士德》主题的例子,论述的是“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的观点,B句列举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和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的例子,论述的是“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4.A.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B.引用清代小说家梁绍壬的名言C.举例论证D.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第②~④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2段的“读书人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3段的“读书面越广越好”,4段的“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等。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题干问我们为何要读经典。通读全文后,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第2段的“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作为答案。3.试题分析:考查安排材料的顺序。通读第3段,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因为A句举例论述的是“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的观点,B句举例论述的是“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的观点。是由社会科学的“读书面越广越好”说到自然科学的“读书面越广越好”。4.试题分析:梳理论证思路。通读5段,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根据表格的要求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A空提出观点一栏,可提取此段的“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一句作为答案。B空可概括为引用清代小说家梁绍壬的名言,这是运用的道理论据。C空的论证方法肯定是举例论证,举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的例子。D空,得出的结论可提取段末一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作为答案。12、1.作者过去到抚仙湖畔时,陶醉于这湖光山色的胜景中;现在看到了李家山出土的青铜,为青铜“走下神坛”感到震撼;也为李家山青铜的“生活化”,复活了古代滇人的生产与生活场景而感到温馨。2.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李家山青铜器复活了古代生活与劳动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人的情怀;使作者体会到在辛勤劳动中感受美好与欣怡的流风余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云南的古意”。3.非主流的青铜指的是李家山的青铜,它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主流青铜,是接近民生,反映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器物。这个标题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李家山青铜的喜爱和赞赏,而且能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传统主流文化逐渐衰弱,而非主流文化得以在民间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解析】1.考查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在进行概括提炼。第3段说过去我驻足抚仙湖畔时“仅仅是陶醉于这湖光山色的胜景。”第4段说“看到了李家山出土的青铜,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因为我发现了一只铜鼓“走下神坛”,变成了“一只日常的器具”。第9段说李家山这些努力下接于地的青铜“复活了古代滇人的生产与生活场景。”据此概括。2.考查引用名句的作用的分析。答此题,要理解名句的意思,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作答。“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意思是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意思是谁说你没有羊呢?你的羊一群就有三百多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是古代滇人的生活与劳动场景。透过这些诗句,作者感受到“生活与劳动场景,以及那些场景中的人的情怀,在某一个瞬间真的复活了”(第12段)“在辛勤劳动中生发美好与欣怡的流风余韵。”(第15段)感觉无以名之,就叫做“云南的古意”据此作答。3.考查标题的含义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的修辞手法极其表达效果,分析标题的思想内容、主旨情感。非主流的青铜表层含义:指的是李家山的青铜,它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主流青铜,是接近民生,反映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器物。深层含义:体现了作者对李家山青铜的喜爱和赞赏,又能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传统主流文化逐渐衰弱,而非主流文化得以在民间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D2.C3.B【解析】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错,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2.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介词,按照/介词,凭借。B.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补足音节,无实意。C.介词,在。D.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难道/表示选择,是。3.B错,“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14、1.C2.①类②同“邀”邀请③全、都④兴起⑤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⑥以……为亲3.①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4.甲: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乙: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夜不闭户)5.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解析】甲: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乙:选自《礼记》作者:戴圣年代:西汉参考译文: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古今义的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C项的解释有误,“绝境”的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要”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咸”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全、都”的意思;加点的“亲”在这里是意动用法。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