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竹刻工艺田野调查报告_第1页
上海嘉定竹刻工艺田野调查报告_第2页
上海嘉定竹刻工艺田野调查报告_第3页
上海嘉定竹刻工艺田野调查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嘉定竹刻工艺田野调查报告摘要:上海嘉定竹刻技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品种之一。它以刀代笔,将诗、书、画融于竹子上,赋予竹子全新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嘉定竹刻技艺传承人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跟踪记录他们的现场制作过程,以文字、视频、录音等方式记录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图案、技法和构图等,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嘉定竹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关键词:嘉定竹刻、发展历史、嘉定竹刻工艺、现状分析嘉定竹刻的发展历史嘉定竹刻是我国最珍贵的工艺之一,对于文化生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贡献。早期的竹刻工艺简单粗糙,明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明代是个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人墨客大都集会于此,“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的表达出文人墨客对竹的喜爱以及推崇。其中,文人朱鹤是嘉定竹刻的创始人,被誉为“嘉定竹刻之父”,其所开创的竹刻风格,后人称之为“嘉定派”。朱鹤擅长书画,将其融于竹刻之中,以刀代笔,创造出了以透雕和深雕为主的技艺手法。其子朱樱,进一步完善了并超越朱鹤的竹刻技艺,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赞誉。朱樱之子,朱稚征,从小受家庭氛围熏陶,很早就继承了竹刻技艺,并善于创新,将竹刻技艺更推进了一步,他的作品代表着明末时期竹刻的最高艺术成就。经过朱氏祖孙三代的创新发展,嘉定竹刻得以发展成专门的艺术门类。到了清代初期,随着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继“三朱”之后,吴之幡、王之羽、周灏、封氏三兄弟等,他们分别在不同竹刻技艺上精益求精,带动了嘉定竹刻进入了黄金时期。清代末期向民国时期过渡时期,时局动荡,各行各业均呈现出不同的衰败景象,嘉定竹刻也不例外,此时的嘉定竹刻已经褪去了昔日的繁荣,艺术成就总体止步不前。如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并于2006年将上海嘉定竹刻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授予王威和张伟忠成为上海嘉定竹刻传承人。嘉定竹刻工艺2.1嘉定竹刻选材在进行竹刻创作之前,最关键的一步便是选材,竹子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竹刻作品的品质。嘉定竹刻开创之初,由于交通不便,往往就地取材,此时的嘉定,竹子大多以本地家庭养殖的护居竹居多,一般是为小型竹,其质地较好。最初,人们利用竹根的形状将它雕刻成方便易携的产品,如人物、鸟兽、笔筒、书桌摆放的小件等。随着竹刻技艺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小件的雕刻,继而转向大件的雕刻,对于大件竹刻的选材,一般选用毛竹,毛竹根坚厚,纹理细致,非常适合刻制成大件圆雕作品,但是嘉定不产毛竹,需要到外地采购,因而大件的竹刻作品较少。无论是哪种竹子,在伐竹和运竹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竹材必须干透,不能沾染水,否则会影响艺术效果的。2.2嘉定竹刻制作技艺嘉定竹刻选材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接下来便是竹刻的制作工艺,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确立竹材的好坏,将选好的竹材放入沸水中,然后捞出晒干,以淘汰劣质的竹材。紧接着是就是制坯,将优胜的竹材表面去皮,打磨光滑,制成坯子。这一步完成后,便可在竹子起稿,雕刻家根据自己所想,以及利用自己的知识加以想象,完成起稿。起稿完成以后,便是粗刻,竹刻家利用已经完成的初稿,以刀代笔,在竹子大致刻画出作品的面貌,然后再用刀细致的刻画作品细部,最后用水砂纸打磨竹子,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一件竹刻作品才算完成。2.3嘉定竹刻雕刻技艺嘉定竹刻自朱鹤创立以来,历经了500多年,有繁盛时期,也有衰落之景,其技艺也在随着时间的流动而不断的变化创新中。到如今,嘉定竹刻有多种雕刻技法,包括:圆雕、透雕、深雕、浮雕、留青、深刻和潜刻等多种技法,笔者就常见的几种技艺做一些简要分析:2.3.1圆雕圆雕,又可成为立体雕,在竹刻技艺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最为传统的一种雕刻技法,其多选用竹根作为雕刻材料,通常以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表现对象。圆雕的特点是完全立体的,观赏者可以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各个角度看到作品的各个侧面,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圆雕作品一般造型生动,讲究因材施艺,对于竹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造型比例适中。圆雕的制作程序一般分为打坯、制坯、镂雕、修光。通过合理的构图、严谨的制作程序,以及充分利用竹材的天然形状和及作者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圆雕作品生动自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提到圆雕作品,不得不提“嘉定竹刻之父”朱鹤所创做的竹刻技艺的代表作一圆雕五子戏弥勒。它由竹材老根雕刻而成,底。宽、高约为15cm,弥勒有着老顽童的活泼,肥首硕耳,半披袈裟,左手握有佛珠,席地而坐。其周边围着五个童子,对着弥勒玩耍,或扯佛珠,或扯耳朵,扯布袋,或挠痒,惹得弥勒开怀大笑,让人不禁联想到阖家团圆嬉戏之时的画面,雕刻技艺出神入化。2.3.2浮雕浮雕,是在竹子平面的基础上进行雕刻,作品近似于绘画,是一种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艺术形式。根据浮雕的立体程度,还可以细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浮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雕刻技艺相似,其作品较之其它浮雕作品大,包含些许的圆雕,具有强烈的立体感。浅浮雕,于绘画相似,起伏较为平缓。薄意雕,平面起伏最缓,点到即止。清西园雅集故事笔筒是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艺所创造出来的作品,描绘的是崇山峻岭之间,文人雅士聚集于西园雅集的故事。其章法布局合理得当,繁而不乱,人物生态生动,运刀娴熟。植物表现方面,运用浅浮雕技法,使得树叶更加生动立体。笔筒沿口部分采用阴刻技法,飘逸流动,苍劲有力。“以物咏志”是竹刻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笔筒这种载体赋予了雕刻家们更深的创造激情。嘉定竹刻的地域环境虽然竹刻很早就出现了,但是真正盛行是在明代中后期。明清时期的嘉定,隶属于江南的一个小县。南宋时期,大量文人雅士避居江南,这给江南的发展带来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条件,整个江南地区体现了不同以往的环境,并且,在南宋以后,江南地区手工也极度发达,直到明代中叶,这种发展达到了极盛时期。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自然会导向更高的物质享受,并且带来了文化的繁荣,许多艺术家的抱负得以施展。嘉定竹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产生并且繁荣昌盛,闻名四方。地方经济的发展,当然与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关的。江南虽号称鱼米之乡,但区域内部的差异其实任然较为明显,都会导致民众生活形态的很大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嘉定竹刻兴起繁荣。据资料显示,嘉定是当时重要的一个竹刻中心。嘉定竹刻是其地方的特色产品,光竹子一类就包含了很多种:慈孝竹、淡竹、紫竹、山竹、凤尾竹、观音竹、等。当中的大多数,均可作为竹刻的原材料。从明代正德年间开始,开始有雕刻家(朱鹤)因为兴趣所致,将画、诗、文等雕刻在竹子之上,这便是竹刻是雏形。后来,随着竹刻后人的不断发展创新,嘉定竹刻局面就此打开。整个清代,嘉定县城已经成为竹刻工艺的一大中心。结语嘉定竹刻作为我国珍贵的手工艺之一,其代表了嘉定地区的优秀文化,自明代朱鹤开创以来,经过后人不断的继承于创新,终于使其成为一门高度独立的工艺门类,赢得世人的赞赏和美誉。嘉定竹刻独树一帜的技法以及古朴厚重的美学意境,都对我们的创作带来无限的启发,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保护并发展这么珍贵的技艺,并且让其发扬光大。参考文献田自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