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顾客“太好”_第1页
不要对顾客“太好”_第2页
不要对顾客“太好”_第3页
不要对顾客“太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要对顾客“太好”!我们常常引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名言: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顾客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就事论事的说,这是对的。但对于一个小店或者中小连锁企业而言,如果仅仅把顾客作为“上帝”或者将“顾客永远是对的”作为座右铭,是值得斟酌的,因为“服务”只是营销中的一环,不是全部,对小企业来说,摆在眼前的是生存,之后才是发展,才是品牌形象。连锁店最需要的往往不是'上帝”,而是用产异化、整体的消费者需求把握才能取得盈利和消费者的信任。仅仅将顾客作为'上帝二去表象化一些东西,不但得不到“上帝”的垂青,相反会引来质疑和麻烦。这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昨天晚上去店里转了一下,恰巧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个顾客在试耳环的时候把其中一只弄丢了,她对着店员大声着什么。我刚好到了店里,先问店员怎么回事,店员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转身问这位顾客,叫她回忆一下把另外一只放在哪里了。她对着我暴跳如雷:我怎么知道?我是顾客,不见了我不知道,你叫你们店里的人找啊,我都没有出去这个门,你怀疑我偷了你的耳环?我此时也没有办法解释了,一连串的责问,好像都是我们的责任。我就问她:你试的时候是一对,现在剩下一只,我们是要找到这只耳环,也并没有说你偷了?她说:我不管,不见了是你们造成的,你不会看着啊。你也没有张贴告示,说不准试,不准看啊。店员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就是没有,我问她在什么地方试的?有没有掉到什么地方?比如衣服上,提着的购物袋等等,她马上反击:难道你想搜我的身?我真的无语了。此时,我实在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了,就回击到:我们现在是想找到耳环,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弄不见了,难道还不配合一下找回来。再说,店里也不是只为你一个人服务,你弄到哪里去了,你都不知道?她说:就是不知道。我等着你找出来,只能给你3分钟;我又没有损坏你的东西,只是不见了,我又没有出去过,肯定在店里的,你们快找吧,我要走了。见到这样的情况,你再争论还有什么用吗?还要不要再做生意了?其实,那对耳环也值不了多少钱。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你跟她讲道理,她弄丢了你的东西还理直气壮,全然没有一点歉疚的意思。我说:算了,你走吧。她说:我是顾客,你赶我走?你怎么做生意的?什么态度?我承认,那时,我没有控制住自己。我对她说:尊敬的这位小姐,你还用我赶你吗,你是顾客,但你在这里买什么了?你这样的顾客,不要也罢。我做生意不用你教,对你这样的人,还说什么态度!你再不走,我叫保安请你走。她可能觉得下不了台阶,咕哝了几句没听懂的话,走了做零售就是这样,可以考验你的耐心和应急反应。以前也偶尔会碰到这样的顾客,但没有碰见这么离谱的。常碰到的诸如,不知道怎么试用,不问就下蛮力,弄坏了东西就说:你们的东西质量太差了;或者说:不是我弄的,本来就是坏的;你看到我弄快的吗•••…让你哭笑不得。这让我想起某天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新闻场景:大概的场面是,一个物业大门旁边有一小块空地,总有人把车临时停在那里,影响车辆的进出,门卫老大爷跟他们说:不要停在这里,影响车辆出入等等,但每天一不留神就有人过去停车,停下就不见人影,让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老人没办法,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招,在空地的墙上写了这样一条标语:在此停车,全家死光!门卫老人说:之后,再也没有人在那停车了。你说,这人都怎么了,没法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上帝?上帝看不见,摸不着,太虚幻,所以说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人,都是普通的人。要将顾客放在一个对等的平台来对待,而不是顾客高高在上,企业要低低在下,这也是不对的。顾客就是上帝,是一种观念,一种了解顾客心理、行为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落在口头上的宣传口号。所以说,“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顾客也不要认为是'服务”最好的企业,就算“服务”最好,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营销伎俩而已。看过那些今年3.15晚会报道的“亲情营销”的神水和神床没有?他们的服务有多好啊?简直就是比对待自己的亲爹、亲娘还要好百倍,可惜,在这层'服务”的外衣之下,“顾客是上帝”的糖衣炮弹包裹之下,顾客真正得到了什么?只有处于一个平等的平台之上,顾客才会得到来自内心的尊重。企业对员工、对客户都一样,如果一个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公司对员工非常苛刻,没有人文关怀,我想,这样的企业对消费者又能好到哪里去?员工不是上帝,那么,顾客也不应该是上帝。从营销、社会学观点来看,我们都是相互依存在这个社会上,不要因为是顾客就要高人一等,我们也仅仅是社会各个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地点、时间的转换。将心比心,也是常说的同理心。怎么看待“服务”“服务”是现在零售业说的最多的词汇。但往往被狭隘的理解了,上面说到的:顾客永远是对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在误导零售行业和零售从业人员。谁的服务最好?是餐饮店还是五星级酒店?(你见过哪个外资五星级酒店围着你热情洋溢的?)都不是。是那些打着服务,亲情营销的骗子公司,皮包公司,他们的“服务”是一流的,让你成为售前和售中过程中的“上帝”,但之后呢,可能会让你掉进“十八层地狱”。其实,又何止骗子公司呢。因此,“服务”不是越热情越好,越“无孔不入”越好。沃尔玛说:顾客永远是对的,并不代表沃尔玛毫无原则一味迁就顾客;也不见得就是在卖场就一大推营业员围着一位顾客转。沃尔玛所说的“顾客永远是对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尊重”,比如宽松的购物环境,齐全的商品品种、合理的价格、免费送货等等。而不是,顾客偷东西也不管,损坏商品也不闻不问,这绝对不是沃尔玛的“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合理解释和推导。好服务带来好销量的“幻想”有人说,零售业好服务就能带来好的业绩和销量,是不是呢?以笔者的经验,未必。还是举例说明。以前在做销售的时候,碰到了这样一位小店老板,此人销售能力很强,为人热情,也能说会道。每次有客人到店,不管熟不熟,反正是夸赞得人家'完美无缺”,热情得人家成了“上帝”,她的宗旨是:除非不进我的店,否则必定让她掏腰包。说实在话,一次、两次之后,就感觉到很可怕了,不买不好;买了自己又觉得浪费,必竟是在“盛情”之下才买的,未必用得着,或者未必自己很满意。但实在是盛情难却,怕伤害到这么热情和“服务”完美的人。最后,大家去了一、两次之后,就不敢再去了,因为怕盛情难却啊,去了必定就要买东西,人家也怕啊,很为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那里了。好服务,尤其是“过度”的服务,只会让人紧张,不自在,不自由,觉得受到了'骚扰”。也就是常说的:“100+1”和“100-1”都等于零,增一分和减一分,都与服务初衷差之千里。有时候,“过度服务”和“过度管理”联系到了一起,想流水线一样,职业的微笑,严格的流程,这些对顾客的购买实际上用处不大。本来购物就是一种放松和休闲,一上来一堆人,也并非产生好的销量。不要对顾客“太好”笔者知道,这个话题肯定会有人骂了,但中国的网络还是很开放的,可以畅所欲言,笔者说“不要对顾客太好”主要是基于以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服务和服务行业。所以不怕“抛砖”,笔者自己来“抛砖”,希望能“引玉”。多年前,在一次促销总结交流会上,各位促销主管总结啤酒促销小姐的工作:何为优秀的啤酒促销小姐?大家各抒己见:长的漂亮、促销技巧、有耐心、吃苦耐劳、守纪律、大方得体、熟知产品知识、善于沟通、察言观色等等,这些当然都没错,但决定促销小姐业绩最核心是这些吗?其中一位主管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最关键的是素质是,搞定那帮“臭男人”!在当时,确实很让人震惊。他解释说:在啤酒的促销上,促销小姐说多少产品的特点用处不大,本来啤酒的同质化已经很严重了,说了等于没说。而顾客接受产品前,肯定是要对促销员有好感,促销员一味严肃的跟顾客就事论事,无疑是卖不出去的。要想办法,但不是一味的乞求顾客买,不是顾客要求给什么赠品就满足他,更不是他买几瓶,就之后要喝几杯。怎么搞定那帮“臭男人”?他总结为:敢做主和有趣。具体针对每一个人能决策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他总结的大策略是“搞定那帮‘臭男人”',战术是:敢做主和有趣。他说,不要总问人家,来瓶什么啤酒好吗?人家说:不好。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聊着的时候,直接就说:老板或者帅哥:看今天大家聊得这么好,给你们开了几瓶XX啤酒•・・・・•如果有人说,我要喝XX啤酒,她会说:一样啦,你看,已经帮你打开了,等下再喝XX啤酒啦。一般情况,人家是不会拒绝的,喝什么都是喝啊,就几瓶啤酒而已。如果顾客一反对,你就马上不敢说了,或者答应人家的要求,那这样的促销员是不会有好业绩的。所以说:对顾客不要太好!“有趣”的不在这里说了,主要看怎么活跃气氛,这就要看个性和临场应变了。这两者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如果从纯营销理论的角度来说,也不要对顾客'太好”一那种短期和表面的“好”。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的“顾客行为模式”这样阐述:刺激-反应模式指营销或其他刺激通过消费者的黑箱产生某种反应。营销者要通过研究刺激转化为反应的模式来发现和了解消费者。首先,顾客是完成商品交易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的环境下,顾客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顾客被贵尊为"上帝”。要以对待上帝的态度服务顾客,需要有宽容的心理解顾客。其次,贵尊为“上帝”的顾客也有错误的时候。顾客虽然被贵尊为“上帝”,但是,某些真实需求,顾客往往自己也不知道,因此,只是听顾客说需要什么产品就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