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25一、基础知识夯实(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建筑群?院藏文物及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特色的资源?怎样让这些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给出的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是“公众”?()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到人见人爱的“故宫猫保安”,再到各种令人的《上新了·故宫》,紧扣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在时代心弦的过程中一点点走近年轻人,血脉筋骨也为之舒活?今年,故宫迎来了自己的600岁生日?“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故宫的目标?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是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B.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C.正是因为故宫抱持着这样的想法,年轻一代被投注了更多的目光?D.故宫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正是这样的想法所决定的?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忍俊不禁拨动孜孜不倦涌动B.啼笑皆非撩拨孜孜以求涌现C.忍俊不禁撩拨孜孜以求涌动D.啼笑皆非拨动孜孜不倦涌现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注入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B.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能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C.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带来了活力,“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能真正践行?D.故宫通过创新表达赋予沉睡的文物以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4.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赏雪,雪意阑珊,。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二、阅读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题。送张生①欧阳修一别相逢十七春,颓颜衰发互相询。江湖我再为迁客,道路君犹困旅人。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山城寂寞难为礼,浊酒无辞举爵频。【注】①张生,名不详,为诗人天圣八年试进士时结交的文士。当年诗人考中,张生落榜。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十七春”写分别之久,“颓颜衰发”尽显沧桑,饱含无限感慨。B.诗人两次被贬,谪居山城,张生仍功名未就,二人的命途皆坎坷不平。C.颈联化用“老骥伏枥”的典故,又以“青松”作比,来表明人生态度。D.诗人设酒与友人话别,追溯过往,畅想未来,诉说了彼此的远大抱负。(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6——8题。写给上帝的报告于德北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死神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恐惧。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此时,我的耳畔没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答应我!”死神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躁。“不!”我本能地回答。“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他站起身,说,“你的良心会不安的。”半个月前,布商乔又一次路过村子,他去了裁缝的家里。乔走之后,裁缝一家四口就开始发烧昏迷,皮肤溃烂,相继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从南方传来消息,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牧羊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准备搬家了,搬到北部,趁着瘟神还没进他家的门,他们要避难去,向北走,北部没有鼠疫,那里很安全。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在亚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从疫区来的灾民,他们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过亚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我闭上了眼睛,不敢继续想下去。“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图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医生!医生!”我猛醒过来,在人群中寻找着医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决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医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问他:“你想过吗?想一想,你想过吗?”医生把目光转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坚定。“是的,”他说,“牧师先生,我想过。”我知道,我们脑海中的图景被无限真实地扩大了。“不能走,我们不能走!”我抓住他,紧紧地抓住他。“对,不能走。”他说。我们又找到在铅矿做工的莱德,他听了我们的话,沉默了半晌,说:“是的。”他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并未多言,只是还给我们一个苦涩的微笑。请记住,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开了一次会议。无需过多的解释,也不用强硬的阻止和劝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没有人多说一句话。忘了是谁提醒我,也许是莫伯桑,对不起,太紧张,我记不住了。他说应该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经之路上筑一道墙,轮流派人看守,劝阻那些来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脚步,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我又闻到那甜丝丝的气息了,也许我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点,也感觉到了身体像火一样在燃烧。死神又来了,我听见他说:“走吧,离开这里!一切都来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带着村民走,毁掉那堵墙,一路向北!”我笑了。我笑,不是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我拿起笔,写下最后的话——善良需要传递下去。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B.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C.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回应“我”,目的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D.小说借助一件真实的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让虚幻的死神拥有了生动的形象特征,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却真实的特点。B.作者为了凸显小说叙事张力,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刻画“我”亲身经历的疫病肆虐的场景,以小见大,揭示主题,震撼人心。C.小说的结尾部分交代“我”的牧师身份,既点明了标题的来源,又呼应前文多处细节,如“我”期待上帝指引和救助等,增加小说的真实性。D.文章开头采用虚写,中间详细交代“我”为了战胜疫病而全力以赴的情节,展示了疫病在英国蔓延的过程,结尾又回到现实,呼应开头。8.有人认为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也有人认为牺牲白我、坚守村落的普通民众才是主人公。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要分析。三、默写诗文巩固9.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遥想公瑾当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一语文限时训练25答案一、基础知识夯实1.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这样的想法”应紧承括号前文内容,可先排除B、D;括号下文的主语是故宫,而C项的主语是“年轻一代”,与下文衔接不紧密,可排除C。故选A。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一组词语,“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啼笑皆非”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啼笑皆非”带贬义,语境中用来形容《上新了?故宫》,应选“忍俊不禁”。第二组词语,“拨动”意思翻动或者移动某物的部分或者整体,“撩拨”意思是惹逗,挑逗;二者都可与“心弦”搭配,但是根据语境,前面说“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其具有魅力,选“撩拨”更合适。第三组词语,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是指人学习的态度认真,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与“目标”不能搭配,应选“孜孜以求”。第四组词语,“涌现”侧重“出现”,“涌动”侧重“流动”,根据语境,和“鲜活生命力”搭配,应选“涌动”。故选C。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画线句主要语病是成分残缺,“践行”后面缺宾语“理念”。B项,“做到”和“理念”搭配不当;C项,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故宫”,中途易为“目标”,且“践行”和“目标”搭配不当;D项,“践行”和“目标”搭配不当。故选A。【点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4.C【解析】这是排序题,考查语言运用题里衔接的能力。首先要分析语段的内容,从语段来看,这是对四季景色的描写,故应抓住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横线前面给出的人物的活动和自然的精神进行选择。第①处,前面说“春日踏青,青芜如毯”,“春日”点明季节,“踏青”点明活动,“芜”是指草,点明景物,青草如毯,说明草之多,与第③句中的“绿茵遍野”相对应;第②处,前面说“夏日听雨,雨声淅沥”,“夏日”点明季节,“听雨”点明活动,“淅沥雨声”是所写景物,这与①中“千缕缤纷诗”相对应;第③处,前面说“秋日看花,花叶相辉”,“秋日”点明季节,“看花”点明活动,“花叶”点明景物,这与④中“红叶清风”相对应;第④处,前面说“冬日赏雪,雪意阑珊”,“冬日”点明季节,“赏雪”点明活动,“雪”点明景物,这与②中“玉田琼屋”“洁白”相对应。故选C。【点睛】句子衔接题是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一种考查形式,是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型之一,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赋分3分。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第二,抓思路。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第三,抓暗示。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第四,抓标志。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根据主次轻重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4.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与后的顺序。二、阅读能力提升(一)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畅想未来,诉说了彼此的远大抱负”属无中生有,“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两句是诗人勉励自己与友人,应该依然有雄心壮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图形与版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管理职业学院《版面与图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Starter Section12 Our Colourful Worl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分子生物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工程机电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中学蒙古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大学《平面制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大数据会计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数据的安全》教学设计及反思
-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水处理技术》课程标准
- 2024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
- 驾驶证延期申请委托书
- 【公路工程的发展趋势与思考探究6600字(论文)】
- Unit1RelationshipsLesson2HowDoWeLikeTeachers'Feedback-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适合老年病科护士小讲课
- 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山东莱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