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欺侮(wǔ)眼眶(kuàng)地壳(qiào)大煞风景(shā)B.冗杂(rǒng)沙砾(lì)两栖(qī)悄怆幽邃(qiǎo)C.缄默(jiān)臀部(tún)棱角(léng)目眩神迷(xuàn)D.龟裂(jūn)瞭望(liáo)布衾(qīn)窈窕淑女(tiǎo)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归省/反省间隔/挑拨离间风雪载途/三年五载B.瞭望/燎原衰竭/怒不可遏目眩神迷/故弄玄虚C.乌龟/龟裂苍劲/干劲冲天强词夺理/强人所难D.寒噤/禁止追溯/扑朔迷离矫首昂视/一代天骄3.(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苗族中,有关蜡染起源的传说就有两种。②这说明至少在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就已经掌握了染、织、绣的技术。③做法是将布蒙在钢鼓上,用蜡在布上来回摩擦,再经过染,钢鼓上的纹样就转移到布上了。④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汉书》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⑤二是苗族的蜡染最早是对钢鼓上的纹样的摹取。⑥一是苗族先祖蚩尤与黄帝战斗,蚩尤被俘并被处以极刑的故事,由此产生了枫液作防染剂的染法。A.④②①⑥⑤③ B.④②⑥①③⑤ C.②①④⑤⑥③ D.②⑥⑤③④①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中美两国在经贸合作中难免出现分歧和摩擦。B.“浏览器主页劫持”是广大网民切肤之痛,报道在社会上广泛引发关注。C.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夏季,绿树蔽日,泉水潺潺,凉风习习,是避暑的好地方。D.只有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5.(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之所以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C.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D.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6.(2分)下面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美。)(《虽有佳肴》)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同“举”,举荐,推举)(《大道之行也》)C.子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处境)(《桃花源记》)D.以其境过滑,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停留)(《小石漂记》)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渔人甚异之(________)(2)悉如外人(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摹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是写景妙笔,造语工丽,形象生动。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体现了桃花源人民的淳朴热情、好客.C.文章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按发现桃花源一进入桃花源一拜访桃花源一三访桃花源的顺序来讲述故事。D.和平安宁的桃花源与战乱频繁的现实世界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8、(3分)阅读以下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这首作品的作者是____(姓名)。它的曲牌名是____。2.以下能体现江南繁荣富庶特点的一项是()A.一江烟水照晴岚B.两岸人家接画檐C.芰荷丛一段秋光淡D.看沙鸥舞再三9、(7分)默写。(1)盈缩之期,________。(《步出夏门行》)(2)愿驰千里足,________。(《木兰诗》)(3)________,秋云暗几重。(《听蜀僧濬弹琴》)(4)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蜀相》)(5)春阴垂野草青青,________。(《淮中晚泊犊头》)(6)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8)稍近,益狎,________。(《黔之驴》)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给别的果贩。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批把。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人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1.根据提示,请概括鉴赏家叶三与画相关的几件事。叶三看画—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一儿子埋画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人物形象。3.任选两个角度,结合下面文段谈谈汪曾棋文章的语言特色。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4.文章题目是“鉴赏家”,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贩卖果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5.小说结尾“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有人认为把有艺术价值的画作埋了可惜,有人认为应该埋。你赞成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蚂蚁搬家陈胜展①记得小时候,爱看蚂蚁搬家,没有理由,只有好奇。②夏天,几个光屁股孩子,从河里洗澡出来,奔向村边的那棵皂角树,追逐嬉戏时,不知谁叫一声:蚂蚁搬家喽!同伴们便会凑在一起,头碰着头看蚂蚁搬家。③一群群蚂蚁从一条大树根的“老窝”中涌出,奔向青石下的“新家”,距离不过几步,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我们看得手痒,用细小的树枝拨掉它们的东西,看它们急得团团转,我们真开心。这时,又过来几只蚂蚁和它们碰碰头,帮它们把东西托起。看这一招没有难住它们,我的一个同伴在它们“新家”旁刻了一道“小沟”,灌上水,就像古代的护城河。见蚂蚁找不到路着急的样子,我们便欢快地奔向大河,尽情戏水。④孩提时代,蚂蚁搬东西,我们夺东西,我们挖沟,它们填沟,我们和蚂蚁之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光屁股到穿上了开裆裤,从穿开裆裤又到换上了学生服。⑤在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写了篇《蚂蚁搬家》,记得我用现在想起来很幼稚的语言写道:“蚂蚁真勇敢,也是‘大力士’;蚂蚁真勤劳,从早到晚都在做工……它的缺点:不够聪明,每次斗法,它们总失败;明明是直线,可走得弯弯曲曲,不够快捷。”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评语是:“生动有趣,要多看它的优点,做一个像蚂蚁一样勤劳朴实的人。”⑥老师的这句话,伴我走出家乡,又返回家乡。不同的是,脱去了学生服的我,由当年的那个光屁股孩子,变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⑦一天下午,天阴阴的,我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家乡的那棵皂角树下。想是不是还能再看到蚂蚁搬家,没有怀古的凝重,更没有那份赋闲之心,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好奇。⑧儿子伸手去捉蚂蚁的一刹那,我又重新注意它们:又一次搬家,肯定不是当年的那些蚂蚁,可为什么还是那种队形?还是弯弯曲曲的路线?忽的,我有了新的发现:它们仍然勤劳,而且聪明,它们能交替着把“巨物”搬走;仍然匆忙,却很懂得规则,各行其道,忙而不乱;还是那样坚强,却不失团结意识和友善之情,劳作中也不忘时不时用触角打个招呼。一个“巨物”的搬运,会有上百只蚂蚁参与,不管前后左右,都能往一个方向合力,全然没有阻隔视线的感觉。⑨我在静静地看着、想着,不幸发生了。儿子用小手捏起蚂蚁正在搬的大虫子,几十只蚂蚁紧抱着那只虫子,在空中也不肯撒手,落到地上后,很快又开始了它们艰难的搬运。⑩儿子一直在笑,我却笑不出来,陡生出一种对蚂蚁深深的愧疚。这愧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无知对它们的伤害,更有我对它们心存偏见的反思。⑪穿学生服的那段时光,看蚂蚁搬家,觉得蚂蚁笨:目光太短浅、择路多失误、计划太仓促。今天,再看看这些蚂蚁,豁然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它们来说,搬家是它们和自然抗争的方法,也许就像现代人雨天在屋、晴天晒太阳一样普通而必要。家是它们行路的最终目标,不管多周折,在风雨来临之时,都能胜利走向目标。⑫再看人生,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幼稚,到“朝暮烦恼上心头”的成熟,再到“世事沧桑,心如止水”的老成,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与蚁路行程一样,坎坎坷坷、行行止止。像是穿越在时空的坐标系中,先是找到自己定位的那一点,然后像蚂蚁一样去拼力移动那一点,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点连成的线就叫人生轨迹,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如蚁路般弯弯曲曲。可喜的是,蚂蚁行路无论多么曲折,始终能够奔向自己定位的那一点。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⑬路,在脚下;家,在前面……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情节“我”对蚂蚁的认识小时候夏天①______目光短浅,笨拙浮躁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写了篇《蚂蚁搬家》的作文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坚韧顽强,睿智执着2.请赏析划线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看蚂蚁搬家,是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做的一件乐事。B.“我”从小到大,甚至做了父亲了,都爱戏弄蚂蚁,以夺蚂蚁东西为乐。C.“我”对蚂蚁的看法是变化的,由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敬佩。D.人生从少年的幼稚,到长大后的成熟,再到“心如止水”的老成,不是一帆风顺的。E.文章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人生不要走弯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最好选捷径。4.请结合文章主题和(连接材料)完成下面题目。(链接材料)因为下雨时,雨水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流向低处,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蚁窝里没有充足的氧气,蚂蚁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才能让蚁后继续繁衍后代。由于蚂蚁洞与外界通风,因此外界空气湿度变化对蚂蚁的活动有影响。(1)蚂蚁为什么搬家?(2)联系实际说说蚂蚁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行行止止?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有人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是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指南’。”请你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以内)13、(5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逐渐提高,“大众旅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决定开展“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班级举行“大众旅游”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并进行研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材料一:2000-2015年我国国内游人数变化情况材料二: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材料三:每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都将游客当作了“待宰肥羊”;不合理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字数60字左右)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请以“让之花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根据所写内容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自信”“文明”“幸福”等;(2)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析】
瞭望(liáo)——瞭(liào)望。故选D。2、B【解析】
A.xǐng,xǐng∕jiàn,jiàn∕zài,zǎi;B.liào,liáo∕jié,è∕xuàn,xuán;C.guī,jūn∕jìng,jìn∕shuò,shuò;D.jìn,jìn∕sù,shuò∕jiǎo,jiāo。故选B。3、A【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语段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的主要对象是苗族蜡染,第④句是总起句,应排首位;第②句紧承④句的“《后汉书》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故接着排第②句;苗族蜡染的历史讲了后,就讲苗族蜡染的起源,故接着排第①句;第⑤⑥句是对第①句的分说,根据“一”“二”可知先排⑥句再排⑤句;第③句是对第⑤句的解读,排最后。故选A。4、A【解析】
B.语序不当。改为“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C.搭配不当。改为“夏季的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绿树蔽日,泉水潺潺,凉风习习,是避暑的好地方”。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为“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故选A。【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5、D【解析】
A.句式杂糅,删除“的缘故”。B.句式杂糅,删除“为了”。C.缺主语,删除“关于”。故选D。6、C【解析】
C.理解有误。“绝境”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对……感到惊异全,都同“邀”,邀请2.(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3.C【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异:对……感到惊异。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俨然:整齐的样子。乃:竟然。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顺序为:发现桃花源一进入桃花源一拜访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8、1.张养浩水仙子2.B【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水仙子•咏江南》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创作的散曲,“水仙子”是曲牌名,“咏江南”是题目。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一江烟水照晴岚”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B.“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C.“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D.“看沙鸥舞再三”写出了作者悠闲自得的情态。故选B。9、(1)不但在天(2)送儿还故乡(3)不觉碧山暮(4)两朝开济老臣心(5)时有幽花一树明(6)铁马冰河入梦来(7)小桥流水人家(8)荡倚冲冒【解析】
“暮”“幽”“倚”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点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②叶三赏(懂)画③叶三评画2.(1)勤劳能干(或热爱生活),从“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可以看出来。(2)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上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从“他站在旁边很神地意,太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呼气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等句子可以看出。(3)为人正直(不谄媚、不奉承),从叶三说季匋民面的墨荷图不对可以看出来。(4)重情重义,从“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到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5)守信用,从不肯卖画等情节可以看出。3.(1)(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简洁优美,富有诗意。②(语体色彩)口语化的词语富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③(修辞)大量精巧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清新优美。④(句式)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4.①突出叶三挑选果子的细致严苛,暗示主人公的另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在他作为“鉴赏家”的时候,也有所体现,前后呼应。如“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泡的、挤馆、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可看出他挑选果子的细致严苛,正是因为这份细致,他能发现“紫藤里有风。”或“花是乱的。”或“这是一只小老鼠。”“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②叶三作为“鉴赏家”,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贩卖果子的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从“到处走,能看到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看出他见多识广,生活经验丰富,这些见识让他能够发现季甸民墨荷图的不对之处。③丰富人物形象。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是一位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的“鉴赏家”。④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匋民交往的纽带,为后文他鉴赏品评季匋民的画做铺垫。如文中“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5.
参考答案一:我赞成埋画。①因为这样做表现了叶三对艺术的热爱和痴迷,说明他是真正的鉴微家。②突出叶三守信的品格。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不应该埋画。①因为这种样法比较自私,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应个人占有。②这样做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解析】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叶三来到季匋民家里,认真地看季匋民画画,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概括为叶三赏画;季匋民最爱画荷花。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概括为叶三品评画;“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概括为“儿子埋画”。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叶三挑选果子的眼光独到,暗示主人公的另一种才能,具有艺术欣赏眼光。画家去世后,日本人慕名而来,想用重金收购叶三的藏画,叶三不卖,突出其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写季匋民听了假名士议论后的感受以及叶三品评墨荷画这两个情节,在对比中衬托叶三是个从心里喜欢画、不假充内行瞎评论、不谄媚而真正懂画(艺术)的人,他的赞赏是出于肺腑的,突出叶三是一个不奉承、不卖弄、,真心爱画、懂画的人。“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突出其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勤劳能干。3.考查对文章语言特色的分析。“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大量使用短句,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在汪曾祺的笔下,生活都是以其本来面目和盘托出,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写民情、风俗,少有刻意的雕琢。材料所写的文字,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物产风俗四季图。“白得像一团雪”精巧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清新优美。“棒打萝卜”采用口语化的词语富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4.此类题一般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结构上和内容的表现上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作用。①结构上来看,照应题目,突出叶三挑选果子的眼光独到,暗示主人公的另一种才能。②内容上来看,叶三作为“鉴赏家”对季匋民的画独具的敏感和见识,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对生活中美的鉴赏力。引出“他给画家送果子”的情节,为后文“他懂画、赏画”及“与画家成为知己”的情节作铺垫。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丰富人物形象。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卖果子的经历,蕴含了他为人勤快、诚实守信、热爱生活、生活阅历丰富、懂得欣赏美好东西的独特性格。5.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如,赞成埋了。理由:①从情节发展看,前文有“儿子孝顺听话”“叶三将画放进棺材”的铺垫。②从人物性格来看,叶三爱画不为金钱,只是为了艺术与相知的友情,他死了都要与画相伴完全符合主人公思想性格。③从主旨设置来看,作者意在呼唤不图名利、不浮夸真正的鉴赏家出现。结尾将画带进棺材是最好的结局。④从小说整体风格来看,结局符合小说整体风格:与平淡朴素中蕴含深长的韵味。11、1.①几个光屁股孩子戏弄蚂蚁②勇敢勤劳,不够聪明③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一天下午④带儿子在家乡的皂角树下看蚂蚁搬家2.“排”指蚂蚁排队;“顶”指蚂蚁头顶着食物。两个动词写出了蚂蚁搬家秩序井然、团结、坚韧等特点,为下文体现蚂蚁与自然抗争的睿智与执着做铺垫。3.BE4.(1)因为下雨,雨水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2)示例:蚂蚁搬家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困难或叫险情——天要下雨了,但它们积极面对困难——搬家,尽管搬家的道路艰难险阻,但它们一往直前。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习的艰难、考试的失利、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家庭的不幸等等。只要我们不退缩,找到自己的定位,勇敢地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能联系文章、链接材料、实际,符合大意即可。)【解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时间、情节及认识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的时间、情节和认识。如①空,第2、3段写几个光屁股孩子戏弄蚂蚁;②空,第5段写作文中的蚂蚁勇敢勤劳,不够聪明;③空,第6段写自己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的一天下午;④空,7—10段写带儿子在家乡的皂角树下看蚂蚁搬家。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排”“顶”都属于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是动作描写。从内容上看,分别描写蚂蚁排队和蚂蚁头顶着食物的情形。赞美了蚂蚁搬家秩序井然、团结、坚韧的精神。从结构上看,为下文体现蚂蚁与自然抗争的睿智与执着蓄势,为下文的抒情和主题的升华做铺垫。3.B.“戏弄蚂蚁,以夺蚂蚁东西为乐”错,应该是“从小到大,甚至做了父亲了”都爱观察蚂蚁。E.文章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应该是: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而并不是“人生不要走弯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最好选捷径”。4.(1)问蚂蚁搬家的原因。可提取材料“因为下雨时,雨水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流向低处,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蚁窝里没有充足的氧气,蚂蚁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才能让蚁后继续繁衍后代”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2)写蚂蚁对人的启示。要联系第11、12段的内容分析。暴风骤雨袭来,蚂蚁们赶紧把家搬到它们认为最安全、舒适的新家里去。眼前这一幕,很令我们感叹,蚂蚁们的很多精神令我们难忘:蚂蚁有很多闪光的品质,那就是坚持不懈,互帮互助,富有团队精神。它们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多艰难,都依然坚持不懈,努力地向终点跑;在搬家过程中,它们也相互协作,一起抬比它们身体还重几十倍的东西。最终战胜了困难,生存下来。我们应该学习蚂蚁的这种精神,坚持不懈,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任何困难,才能坚持到胜利,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示例一: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出的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让我不再只关注小我,开始着眼大我,希望能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示例二: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谦虚待人、谨慎做事、礼仪得体;教导他们遇到挫折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做人要有气节、有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让我既受到了艺术熏陶,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题干可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是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指南’,换句话说,就是青少年能从这两部著作中学习到哪些对他们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的东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轨互联网星座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碳封存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木屑制粒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家用吊扇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非动力重力滚筒输送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超声波封订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PTC热敏电阻烧结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纤维蛋白密封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向堆高AGV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天花板安装防护罩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医院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质保管理制度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机关工会个人工作计划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 含答案
- 2024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 光伏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财务评价介绍
- 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
- 最新卷宗的整理、装订(全)课件
- 城市旅行珠海景色介绍珠海旅游攻略PPT图文课件
- 小学 三年级 科学《观测风》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