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龙华区七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1.gif)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龙华区七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2.gif)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龙华区七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3.gif)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龙华区七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4.gif)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龙华区七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2159f6877d1daa644f663ca57e483de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是()A.凫水(fú)严然(yǎn)挑拨离间(jiān)B.阻碍(ài)猛马(mǎ)招摇撞骗(zhuàng)C.连翘(qiáo)器皿(mǐn)历历在目(lì)D.襁褓(qiángbǎo)寒禁(jìn)怒不可恶(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自贡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D.总书记强调,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深秋的银杏大街一片辉煌灿烂,如诗如画,各地游人纷至沓来。B.只见瀑布从百米高的崖壁上奔涌而下,霎时间排排白浪被摔成飞沫,震耳欲聋的涛声惊心动魄.C.口技表演者用极具表现力的声响展现了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当声响戛然而止的时候,听众们还心有余悸D.在晚会节目现场,舞蹈演员们的服饰精美华丽、天衣无缝。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嵇康吕安是朋友,俩人一看乐了。嵇康说,跟我学打铁;吕安说,跟我学种菜。②向秀就先进竹林学打铁,偷空到竹林外学种菜。③这是个至今也没人敢动的学术难关,不注《庄子》还在,一注《庄子》就死,谁敢?④向秀像个大学生,他选择到竹林来完成毕业论文,他的选题是写《庄子》。⑤向秀敢,他知难而上,拿着自己的《庄子注》请教竹林里的嵇康,还有一个竹林外的吕安。A.④⑤③①② B.②④⑤①③ C.④③⑤①② D.③⑤①②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犯罪分子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扔进了河里,他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B.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C.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育工作者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D.领导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读书日”这天,市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B.叶子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D.长期以来,“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深入人心了。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憾霎时风云变幻招摇撞骗B.枯燥彷徨名富其实轻歌曼舞C.帷幕驰骋销声匿迹自圆其说D.狡辩堕落川流不息振耳欲聋8、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绚丽穿流不息不知所措B.瞭望振悚强词夺理名副其实C.趋势推搡分崩离析接踵而至D.抉择恭顺相辅相承漫不经心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7)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①《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于2019年5月1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落下帷幕。②节目把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③央视《今日说法》《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再现舞台。他的主持,诙谐处,令你笑逐颜开,动情处,让你泪眼婆娑。④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把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⑤通过鉴赏团成员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朗读诗词,能领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坚韧;,;,。⑦观众在情感共鸣中,重新发现经典诗词在当下的价值和力量,从诗词中汲取心灵滋养,获得前行的动力,那是真正“让经典再流行”。(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________(3)仿照画线句子,在第⑥句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母亲的相信高明昌①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②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懂啥?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愿意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③父亲是个泥水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到镇上买回一篮子东西,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④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嘠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母亲劝坐,那女人不坐,只听说: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母亲一把拎起女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女人点头。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抽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女人手里,女人千恩万谢。母亲卸下门闩,女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⑤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大人的事,孩子别管,人家饭吃不成,等急用!⑥我劝不醒母亲,很懊恼。母亲说,对别人家,要相信。⑦相信有时一定无用。一年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有一次我见她正想从我家门前走过,看见我,不叫不说,还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我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还是要面子的,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要相信的。母亲还是那句老话。⑧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自己做汤圆。煮好后,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我们,快来端去!我们赶快抽筷子。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送好了回来吃。⑨母亲最喜欢送东西给别人,最小的姊妹嘀咕说。我未作呼应,心里想,我都上初中了,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觉得这很有意思,她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一碗汤圆实在不只是一碗汤圆。⑩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信不信无关紧要。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⑪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糊涂而安心。⑫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留下母亲一个人。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⑬我总觉得,这与母亲几十年来的相信有关。母亲和气,好客,乐于帮衬人。归结到这个原因,母亲却说,不对的,这样讲是变成“讨”了。意思是难道要靠过往帮过人家一些吃用,才换来你爸死去后人家的上门?所以,母亲不说这些。母亲还是过去的活法,一脑子的相信。⑭母亲种什么成什么,包括果实在内,她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⑮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事。(《解放日报》2017年11月26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讲母亲的处世理念“从未动摇”,呼应后文母亲被多次劝诫仍毫不改变的行为。B.母亲始终相信自己在中秋节送汤圆给别人的行为是对的,不在意接受者怎么想。C.母亲坚信帮衬他人一定有回报,父亲去世后村里人的行为验证了母亲的“相信”。D.我们从未完全理解母亲的“相信”的意思,但我们还是相信母亲为人处世的方式。2.对于母亲的做法,“我们”的反应先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第⑪段画线句“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糊涂而安心”中的“糊涂”怎么理解?4.第⑫段写父亲去世后村里人的行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文末写“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你理解文中“母亲的相信”的意思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原文有删改)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儿女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妻诘①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夫?何以为父?”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选自张夷令--《迂仙别记》)(注释)①诘:责备。②适:嫁。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不意乃受此累意:②延人治屋延: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注:①[佐领]地方官员。②[绠(gěng)]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④[格物]推究事理。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一寺临河干(2)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特汲须修绠耳静以修身B.蒸远能举其名有仙则名C.不知其二者多矣其真无马邪D.棹数小舟,曳铁钯曳屋许许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5.(乙)文中“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一联诗句使我们了解了乌鲁木齐城水源的走向源自于地理特点,由此你想到的能体现某地区地理或物候情况的古诗文语句是“____________”四、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C【解析】
A.严然(yǎn)改为“俨然”;挑拨离间(jiān)改为“jiàn”;B.猛马(mǎ)改为“猛犸”;D.怒不可恶(è)改为“怒不可遏”,襁褓(qiángbǎo)改为“qiǎngbǎo”;故选C。2、D【解析】
A.搭配不当,去掉“意识和”;B.两面对一面,可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前加“能否”。C.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服务”。故选D。3、D【解析】
天衣无缝: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此题明显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4、C【解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④总起,写向秀要完成《庄子》毕业论文;③承接上文,交待没人敢动《庄子》这门学术;⑤向秀敢动《庄子》这门学术;①介绍向秀的两个朋友的“手艺”;②向秀分别向朋友学习“手艺”,兼收并蓄。因此选C。5、B【解析】
B.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与语境“谈笑风生”不符,使用有误。故选B。6、D【解析】
D.“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D。7、C【解析】
A.震憾-震撼;B.名富其实-名副其实;D.振耳欲聋-震耳欲聋。故选C。8、C【解析】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振悚——震悚。D.相辅相承——相辅相成。9、关关雎鸠天涯若比邻气蒸云梦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忧炭贱愿天寒曲径通幽处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重点字:雎鸠、庇、俱、炭、碾。10、(1)⑤删掉“通过”⑤“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改为“对传唱歌曲进行专业点评”(2)将“动情处”前的逗号改为分号(3)示例:品味诗词能感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吟咏诗词能体会“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淡然【解析】
(1)第⑤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二是缺少谓语,应把“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改为“对传唱歌曲进行专业点评”。(2)“诙谐处,令你笑逐颜开”和“动情处,让你泪眼婆娑”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应用分号。(3)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内容上,主题是感悟“诗词”的魅力,形式上要引用一句古诗词并诠释其意蕴,然后按示例的结构形式“……诗词,能……‘……,……’的……”仿写即可。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C2.“我们”起初不理解母亲并反复劝告她,后来“我们”默认并理解了母亲的做法,表现母亲的处世待人之道的执著与坚定。结构上,点明主旨,为后文揭示母亲的“相信”作铺垫。3.(1)运用动作描写,以“拎”“抽”“塞”等动词,写出母亲热情爽快地帮助他人时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善良。(2)“糊涂”贬词褒用,原指“头脑不清;不明事理”,此处指母亲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写出母亲帮助他人时发自内心的真诚。4.写父亲去世后村里人经常来“我”家探访母亲,写出母亲长年来友善待人得到了回报,间接表现了母亲的人格魅力为下文写我们与母亲谈她的处世待人之道并进一步挖掘母亲的淳朴观念作铺垫。5.“母亲的相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相信别人,他们有时真的有难处,人都是有良心的。二是要相信自己:帮助他人要真心诚意,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仔细阅读文本,分析母亲的语言,行为等。可以得出母亲的“相信”,是一种信任他人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母亲是一个相信自己,相信他人,不求回报的人。故C项中“母亲坚信帮衬他人一定有回报”是错误的。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本文围绕母亲的“相信”,主要叙述了关于母亲“相信”的两件事情,①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会还钱的。②每一个中秋母亲都让子女去给人家送汤圆,她相信自己和他人的心都是诚的。从这两件事,我们从开始的不理解,后来“我们”默认并理解了母亲的做法。表现了母亲与人为善、信任他人的高尚品德。结构上前后照应。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心。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1)根据题目要求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是“借钱”的过程。从“拎”“抽”“塞”等动词分析,运用了动作描写。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母亲热情爽快地相信他人、帮助他人时的情景,表现了母亲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2)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作用。“糊涂”原指“头脑不清;不明事理”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母亲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表现了母亲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4.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从母亲人格魅力的影响角度回答即可。“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母亲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影响到的人,都来安慰母亲。也就是说,她相信别人,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得到了回报。为下文我们理解“相信(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做了铺垫。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从文中开头“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结合第一件事: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会还钱的。”分析,母亲对别人的相信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结合第二件事:“每一个中秋母亲都让子女去给人家送汤圆,她相信自己和他人的心都是诚的”分析可以看出母亲的“相信”是一种信任他人,帮助他人要真心诚意,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故母亲的相信含义是:一是要相信别人:他们有时真的有难处,人都是有良心的。二是要相信自己,帮助他人要真心诚意,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是一种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12、1.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旧书;⑤在月光下读书。(答出任意四个即可)2.动作描写,运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3.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4.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2.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这句话通过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4.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为: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发人深思,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情感等。“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①想到②邀请2.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3.为人不能太吝啬,要有远见。【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意”是“想到”;“延”是古今异义词,“邀请”的意思。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要根据句意来句读。这句话的句意是: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记叙了个性吝啬的迂公,篱笆破了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修了之后还说白白浪费钱。意在告诫人们做人不能太吝啬。讽刺了那些缺乏远见、吝啬、不思进取的人。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叫他迂公,他的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漏得像水柱,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一边大叫一边辱骂,妻子责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当我丈夫?凭什么当父亲?”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14、1.(1)河岸(2)靠近2.D3.(1)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2)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从河中取水。4.示例1: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理推断。示例2: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5.示例1:门前流水尚能西示例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两文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年代:清参考译文:(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知道古时称雍州土地厚实水很深,那是明白透彻不荒谬。徐蒸远曾经过问过这件事。他也曾不无感慨地对我说:这位官员可是一位能推究事理的人啊。当时,徐蒸远还说过他的名字,可惜(如今)我忘记了,后来,乌鲁木齐修筑城邑的时候,借鉴伊犁城无水(凿井)的经验,于是就选择了渡口为城址,以此来靠近流水。我作了有关于这个地方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录了这里真实的情况。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干”,河岸。(2)句意:于是就选择了渡口为城址,以此来靠近流水。“就”,靠近。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长/修养;B.名字/出名;C.代词,它的/反问语气词,难道;D.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抵押借款简易合同示例
- 个人抵押贷款合同季度范本
- 临街店铺购买合同范本
- 二次供水设备采购合同
- 专业服装管理软件经销合同书
- 上海市股权转让合同标准范本
- 二手房销售代理合同协议
- 中外合作种植战略合作合同
-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数据保密合同
- 返聘人员协议书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癫痫病人的护理(课件)
- 企业资产管理培训
- 2024年WPS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350题(含答案)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医院培训课件:《如何撰写护理科研标书》
- 风车的原理小班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