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24学时1.5学分

一、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本课程讲述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交换、信令、路由等基本概念及话务基本理论,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程控交换设备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维护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包括交换和通信网的概念,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技术,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程控交换设备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信令的基本概念和No.7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和帧中继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ATM交换原理、TCP/IP协议及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软交换技术等基本内容。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理解交换在通信网中的重要作用、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技术、数字程控交换原理。根据技术出现的过程,形成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课程教学目标2:理解信令的概念、信令网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掌握七号信令的工作原理。将理论和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学目标3:理解ATM交换原理、TCP/IP协议、NGN以及软交换等基本技术。形成类比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教学目标毕业要求12345678教学目标1

MH

LMML教学目标2

MH

LMML教学目标3

MH

LMML二、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同学们能够识记现代交换技术的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涵义,并且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的掌握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表述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能应用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释常见交换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三、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交换的基本概念、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特点、基本话务理论,电话交换机基本结构、基本原理,信令概念、分类及在通信网中的作用;难点是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特点,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基本原理以及特点。五、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六、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概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交换与通信网;(2)

交换方式;(3)

交换与路由;(4)

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交换的各种概念;(2)

难点是各种交换方式及其主要特点。第二章

电路交换(4学时)1.教学内容(1)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2)

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3)

数字交换网络及工作原理;(4)

数字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5)

呼叫处理原理。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数字交换网络及工作原理;(2)

难点是数字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第三章

信令系统(4学时)1.教学内容(1)

概述;(2)

随路信令;(3)

公路信令;(4)

电话用户部分;(5)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信令网的组成及信令点编码方法;(2)

难点是PCM基本过程。第四章

分组交换(4学时)1.教学内容(1)

概述;(2)

分组交换原理;(3)

X.25建议;(4)

帧中继技术。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分组交换无连接的概念;(2)

难点是帧中继技术。第五章

ATM与IP交换技术(6学时)1.教学内容(1)

ATM交换技术;(2)

智能网概念模型;(3)

固定智能网;(4)

移动智能网;(5)

智能网与下一代网络。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智能网概念模型;(2)

难点是固定智能网结构、移动智能网结构、典型智能网业务。第六章

软交换(4学时)1.教学内容(1)

下一代网络概述;(2)

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结构;(3)

软交换组网设备;(4)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5)

软交换组网技术;(6)

软交换的发展与应用。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结构;(2)

难点是软交换的主要协议。七、学时分配章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一概论20二电路交换40三信令系统40四分组交换40五ATM与IP交换技术60六软交换40总计

240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构成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一版),师向群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2]《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三版),罗国明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3]《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二版),陈永彬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4]《DigitalCommunications:ADiscrete-TimeApproach》,MichaelRice,科学出版社,2011年;[5]《现代交换原理》(第一版),张毅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6]《现代交换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