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_第1页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_第2页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_第3页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_第4页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填报范围: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教育法有关实施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中学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乡村:是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学校举办者:是指学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学校(机构)提供必要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一贯制学校举办者包括:教育部门、其他部门、地方企业、民办。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其他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级金融机构、经济实体等,如:财政、卫生、农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地方企业:是指利用企业拨款(企业对学校的拨款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机构)的地方国有企业,如钢铁、石油等企业。民办:是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学校(机构)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学制规定规定年制: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定年限,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修业年限制度,包括小学五年制、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初中四年制。规定入学年龄: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依据《义务教育法》,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入学年龄。小学规定入学年龄一般为6.7周岁,初中规定入学年龄一般为11.12.13周岁。二、填报说明.学校(机构)标识码按照教育部编制的10位学校(机构)标识码填报。.学校(机构)地址名称、代码:名称填写学校(机构)登记注册的详细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门牌号;代码填写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代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名称为属地管理的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代码为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的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的属地管理部门为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名称填写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代码填写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的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省、地、县6位代码,后6位为0。.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5.邮政编码、办公电话、传真电话、校(园)长、填表人不能为空。.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经度表示形式:经度.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01/201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80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学校(机构)标识码学校(机构)名称(章)学校(机构)英文名称续学校(机构)地址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城区镇区乡村续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规定年制规定入学年龄名称小学小学代码初中初中续邮政编码校园(局域)网域名校(园)长(签章)填表人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办公电话单位电子信箱传真电话士直表人电子信箱°/〃°/〃续附设班类型附设幼儿班附设小学班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附设特教班附设中职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仪器设备配备达标情况:是指学校各项仪器设备是否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标准。包括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是否达标。.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校园网:是指在校园内为教学、管理等实现宽带互联,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含通过城域网形成的逻辑校园网)。二、填报说明.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2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通电:是指学校可获得定期或随时可用的电力来源(例如电网/电源连接,风能,水,太阳能和燃料动力发电机等)。.接入互联网: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填报“是”,同时填报接入互联网方式(1.拨号、2.ADSL、3.光纤、4.无线、5.其它)(通过城域网形成逻辑校园网的,填报“光纤”)。.接入互联网方式:1.拨号:是指电话线拨号接入(PSTN)和ISDN(一线通);PSTN是通过电话线及自带调制解调器(MODEM)的PC完成接入,最高的速率为56kbps;ISDN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用户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ISDN的极限带宽为128kbps。2.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速率为1Mbps〜8Mbps,VDSL是ADSL的快速版本,VDSL短距离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ps。3.光纤: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接入系统总的传输容量为155Mbps。4.无线:是一种有线接入的延伸技术,使用无线射频(RF)技术越空收发数据,带宽总容量为600Mbps,用户共享带宽。5.其他:一般包括DDN(主干网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等,用户端多使用普通电缆和双绞线)、(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利用现成的有线电视(CATV)网进行数据传输)、LAN(是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综合布线)等。.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填写学校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对外出口带宽之和。网络出口包括中国电信出口、中国网通出口、教育科研网出口等。对于建立校园网的,填写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通过城域网形成逻辑校园网的,按学校接入城域网带宽填报);对于没有建立校园网但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按学校连接互联网的带宽之和填报;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的填报单位为(Mbps),换算时,按1M=1024K,1G=1024M计算。.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2省(自治区)填报本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是指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要求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各评价指标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一89分为良好,60分一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网管供水:即通常说的自来水,指市政供水部门通过管网将水输送至学校内。.自备水源:是指利用学校内的水窖、手压井、引泉水、大口井和机井等提供学校日常所需的饮用水。.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必须及时清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包含如下类型:①三格化粪池厕所,②粪尿分集式厕所,③三联沼气式厕所,④水冲式厕所(完整下水道水冲式)等。.洗手设施:学校在公共区域设置的能够方便学生使用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设施。.安全保卫人员:包括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校内职工、临时工、外聘保安公司等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在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设立了心理辅导室的学校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职是指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不兼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政府购买学位数:是指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地方各级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办学校购买的用以安排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学位的数量。填报时,以财政实际支付的人数为准。本指标为民办的普通中、小学填报。15.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1.表内关系行21=行22+行23+行24+行25[基础基H2].(行31)<=[基础基H2].(行30)2.表间关系[基础基H2].(行26)<=[基础基422].(行01,[基础基H2].(行27)<=[基础基422].(行10,[基础基H2].(行28)<=[基础基422].(行18,列1)列1)列1)[基础基H2].(行30)<=[基础基412].(行1,列2)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项目编号内容备注项目编号乡镇中心幼儿园01是、否幼儿园数据核查结果说明及建议37乡镇中心小学02是、否小学附属学校(园)03是、否幼儿园、中、小学附属于高校(机构)名称04幼儿园、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05是、否中、小学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06是、否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是否达标07是、否中、小学美术器材配备是否达标08是、否中、小学数学自然实验仪器是否达标(小学)09是、否小学理科实验仪器是否达标(中学)10是、否中学是否通电11是、否幼儿园、中、小学、特教建立校园网12是、否中、小学接入互联网13是(1.拨号、2.ADSL、4.无线、5.其它)、否3.光纤、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4(Mbps)中、小学校医院(卫生室)15有、无中、小学专职校医16有、无中、小学专职保健人员17有、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18有、无幼儿园、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语言19幼儿园、中、小学上学年体检学生数20人中、小学上学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人数21人中、小学优秀22人中、小学良好23人中、小学及格24人中、小学不及格25人中、小学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小学)26人小学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初中)27人初中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高中)28人高中安全保卫人员29人幼儿园、中、小学、特教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0人中、小学其中:专职31人中、小学学校供水方式1.自备水源2.网管供水3.无水源32幼儿园、中、小学、特教学校厕所情况1.卫生厕所2.非卫生厕所3.无厕所33幼儿园、中、小学、特教洗手设施:1.有水和肥皂2.只有水3.既没有水也没有肥皂34幼儿园、中、小学、特教政府购买学位数35个中、小学(民办学校)其中:用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位数36个中、小学(民办学校)基础基212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一、指标解释.教学班:是指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复式班:是指几个年级的学生组成的实施不同年级教学计划的一个教学班。.班额:是指教学班学生的规模。二、填报说明.复式班:统计时复式班只作一个班统计。2.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二、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3+列4+列5+列6+列7+列8行01=行03+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行09+行10+行11+行12行01〉=行02基础基213中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一、指标解释.教学班:是指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额:是指教学班学生的规模。二、填报说明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7列2=列3+列4+列5+列6列7=列8+列9+列10行01=行03+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行09+行10+行11+行12行01〉=行02基础基212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 , 单位:个编号合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复式班甲乙12345678总计01其中:五年制02班额25人及以下0326-30人0431-35人0536-40人0641-45人0746-50人0851-55人0956-60人1061-65人1166人及以上12基础基213中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 单位:个编号合计初中高中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甲乙12345678910总计01其中:四年制初中02班额25人及以下0326-30人0431-35人0536-40人0641-45人0746-50人0851-55人0956-60人1061-65人1166人及以上12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一、指标解释.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度具有学籍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数。.招生数:是指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在校生数:是指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预计毕业生数:是指学历教育中本学年内即将毕业的在校生数。.复式班:是指几个年级的学生组成的实施不同年级教学计划的一个教学班。.重读生: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包括已经毕业补习重读的学生。.寄宿生: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学生。.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规定。.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将其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送教上门”的学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方式,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的学生。二、填报说明.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的残疾人。.随迁子女:本指标只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其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合法凭证,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小学班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1.表内关系行01>=行04(行01,列2)+(行06,列6)=(行01,列6)列4=列6+列7+列8+列9+列U10+列11行01>=行05(行02,列2)+(行07,列6)=(行02,列6)(行01,歹U2)=(行28,列2)+(行29,列2)…+(行38,列2)行01>行06(行01,列4)-(行01,列5)>=(行03,列4)-(行03,列5)(行01,{歹U4至列11})=(行28,{歹U4至列11})+(行29,行06>=行07(行01,列4)-(行01,列5)>=(行04,列4)-(行04,歹U5){列4至列11})+•••+(行38,{列4至列11})行01>=行08(行01,列4)-(行01,列5)>=(行05,列4)-(行05,列5)行09=行10+行11行01>=行09(行01,列4)-(行01,列5)>=(行08,列4)-(行08,歹U5)行12=行13+行14行01>=行12(行01,列2)-(行01,列3)>=(行03,列2)-(行03,列3)行17=行21+行22+行23+行24+行25+行26+行27行01>=行15(行01,列2)-(行01,列3)>=(行04,列2)-(行04,列3)歹吃>=列3行01>=行16(行01,列2)-(行01,列3)>=(行05,列2)-(行05,列3)歹U4>=列5行01>=行17(行02,列6)-(行02,列2)>=(行07,列6)歹U4>=列12行09>=行12(行03,列6)-(行03,列2)<=(行06,列6)歹U4>=列1行10>=行13(行01,列12)-(行01,列11)<=(行01,列10)歹U4>=列2行11>=行14(行02,列12)-(行02,列11)<=(行02,列10)歹U6>=列2行17>=行18(行03,列12)-(行03,列11)<=(行03,列10)行01>=行02行17>=行19(行04,列12)-(行04,列11)<=(行04,列10)行01>=行03行17>=行20(行07,列12)-(行07,列11)<=(行07,列10)(行(行17,列12)-(行17,歹U11)<=(行17,列10)(行01,列U11)+(行04,列10)=(行01,列12)(行02,列4)=(行01,列5)(行04,列10)=(行04,列U12)(行18,列4)=(行17,列5)(行07,列4)=(行06,列5)如果是城区学校:(行15,歹也~列12)为空2.表间关系[基础基312].(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1,列8)[基础基312].(行01,列2)=[基础基331].(行01,列3)[基础基312].(行01,列4)=[基础基331].(行01,歹U15)[基础基312].(行02,列1)=[基础基331].(行02,列8)[基础基312].(行02,列2)=[基础基331].(行02,列3)[基础基312].(行02,列4)=[基础基331].(行02,列15)[基础基312].(行03,列1)=[基础基331].(行03,列8)[基础基312].(行03,列2)=[基础基331].(行03,列3)[基础基312].(行03,列4)=[基础基331].(行03,列15)[基础基312].(行01,列6)>=[基础基331].(行01,列3)[基础基312].(行02,列6)>=[基础基331].(行02,列3)[基础基312].(行03,列6)>=[基础基331].(行03,列3)编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预计毕业生数计其中:受过学前教育合计其中: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甲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01女02少数民族03总计中五年制04复式班05重读生06 其中:女07一,一I-一—__寄宿生08随迁子女09其中:外省迁入10本省外县迁入1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了女12苴中•外省迁入13本省外县迁入14农村留守儿童15法里上门16总计中随班就读小计17女18少和民族19寄宿生20视力残疾21听力残疾22言语残疾23肢体残疾24智力残疾25精神残疾26多重残疾275岁及以下28一一—6岁29--一〜――7岁308岁319岁32一、一10岁33―一―一―一11岁34一、一 -12岁35一一、—- 13岁36一~~~^一一j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单位:人

14岁37――一15岁及以上38 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一、指标解释.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度具有学籍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数。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一、指标解释.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度具有学籍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数。.招生数:是指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在校生数:是指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预计毕业生数:是指学历教育中本学年内即将毕业的在校生数。.重读生: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包括已经毕业补习重读的学生。.寄宿生: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学生。.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3=列5+列6+列7+列8(行01,{列2至列8})=(行27,{列2至列8})+(行28,{列2至列8})+•••+(行35,{列2至列8})行08=行09+行10行11=行12+行13行16=行20+行21+行22+行23+行24+行25+行26歹U3>=列4 列U3>=列9列3>=列2行01>=行02行01>=行03行01>=行04行01>行05行05>=行06行01>=行07行01>=行08行01>=行11行01>=行14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规定。.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将其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送教上门”的学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远行01>=行15行01>=行16行08>=行11行09>=行12行10>=行13行16>=行17行16>=行18行16>=行19(行01,列2)+(行05,列5)=(行01,列5)(行02,列2)+(行06,列5)=(行02,列5)(行01,列7)+(行01,列8)-(行04,列7)=(行01,列9)(行02,列3)=(行01,列4)(行17,列3)=(行16,列4)(行06,列3)=(行05,列4)(行04,列8)=(行04,列9)(行01,列8)=(行04,列8)(行01,列9)-(行01,列8)<=(行01,列7)(行02,列9)-(行02,列8)<=(行02,列7)程教育方式,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的学生。二、填报说明.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的残疾人。.随迁子女:本指标只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其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合法凭证,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填报本表。(行03,列9)-(行03,列8)<=(行03,列7)(行04,列9)-(行04,列8)<=(行04,列7)(行07,列9)-(行07,列8)<=(行07,列7)(行16,列9)-(行16,列8)<=(行16,列7)如果是城区学校:(行14,列1〜列9)为空2.表间关系[基础基313].(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4,列8)[基础基313].(行01,列2)=[基础基331].(行04,列3)[基础基313].(行01,列3)=[基础基331].(行04,歹U15)[基础基313].(行02,列1)=[基础基331].(行05,列8)[基础基313].(行02,列2)=[基础基331].(行05,列3)[基础基313].(行02,列3)=[基础基331].(行05,列15)[基础基313].(行03,列1)=[基础基331].(行06,列8)[基础基313].(行03,列2)=[基础基331].(行06,列3)[基础基313].(行03,列3)=[基础基331].(行06,列15)[基础基313].(行01,列5)>=[基础基331].(行04,列3)[基础基313].(行02,列5)>=[基础基331].(行05,列3)[基础基313].(行03,列5)>=[基础基331].(行06,列3)编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预计毕业生数合计其中: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甲乙123456789总计01女02少数民族03四年制04重读生05其中:女06寄宿生07总随迁子女08其中:外省迁入09计rh本省外县迁入10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1其中:外省迁入12本省外县迁入13农村留守儿童14送教上门15小计16女17总少数民族18计寄宿生19中:视力残疾20随听力残疾21班言语残疾22就肢体残疾23读智力残疾24精神残疾25多重残疾2610岁及以下2711岁2812岁29一13岁3014岁3115岁3216岁3317岁34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单位:人

18岁及以上35基础基314普通高中学生数一、指标解释.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度具有学籍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数。.招生数:是指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在校生数:是指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预计毕业生数:是指学历教育中本学年内即将毕业的在校生数。.重读生: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包括已经毕业补习重读的学生。.寄宿生: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学生。.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规定。.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二、填报说明.随迁子女:本指标只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其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合法凭证,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3=列5+列6+列7(行01,{列2至列7})=(行11,{列2至列7})+(行12,{列2至列7})+…+(行19,列2{列2至列7})行08=行09+行10歹U3>=列4列3>=列8列3>=列1列3>=列2行01>=行02行01>=行03行01>=行04行04>=行05行01>=行06行01>=行07行01>=行08(行02,列3)=(行01,列4)(行01,列7)=(行01,列8)(行(行01,列7)=(行01,列8)(行02,列7)=(行02,列8)(行03,列7)=(行03,列8)(行06,列7)=(行06,列8)(行07,列7)=(行07,列8)(行01,列3)-(行01,列4)>=(行03,列3)-(行03,列4)(行01,列3)-(行01,列4)>=(行06,列3)-(行06,列4)2.表间关系[基础基314].(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7,列8)[基础基314].(行01,列2)=[基础基331].(行07,列3)[基础基314].(行01,列3)=[基础基331].(行07,歹U15)[基础基314].(行02,列1)=[基础基331].(行08,列8)[基础基314].(行02,列2)=[基础基331].(行08,列3)[基础基314].(行02,列3)=[基础基331].(行08,歹U15)[基础基314].(行03,列1)=[基础基331].(行09,列8)[基础基314].(行03,列2)=[基础基331].(行09,列3)[基础基314].(行03,列3)=[基础基331].(行09,歹U15)[基础基314].(行01,列5)>=[基础基331].(行07,列3)[基础基314].(行02,列5)>=[基础基331].(行08,列3)[基础基314].(行03,列5)>=[基础基331].(行09,列3)编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预计毕业生数合计其中: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甲乙12345678总计01女02少数民族03总计中重读生04其中:女05寄宿生06残疾人07随迁子女08其中:外省迁入09本省外县迁入1014岁及以下11一一15岁1216岁1317岁1418岁1519岁1620岁1721岁1822岁及以上19基础基314普通高中学生数单位:人基础基331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一、指标解释.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度具有学籍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数。.招生数:是指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取得结业证书.结业生数:在学历教育中是指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和实践环节,但因个别课程或者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而未达到毕业要求,未取得毕业证书,取得结业证书生在非学历教育(如培训、进修等)中是指完成学业,考核合格,可取得培训结业证明的学生.休学:是指因身体状况需要,经学校同意暂时离开学校,学校保留其学籍的学生。.复学:是指因故休学的学生,休学期满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退学:是指因故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转学:是指经学校同意,因故由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包括转入和转出。二、填报说明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二、填报说明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2=列3+列4+列5+列6列7=列8+列9+歹U10+歹U11+歹U12+歹U13+列14列15=列1+列2-列7行01>=行02行01>=行03行04>=行05行04>=行06行07>=行08行07>=行09.表间关系[基础基331].(行01,列12)=[基础基332].(行04,列1)[基础基331].(行04,列12)=[基础基332].(行07,列1)[基础基331].(行07,列12)=[基础基332].(行10,列1)[基础基312].(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1,列8)[基础基312].(行01,列2)=[基础基331].(行01,列3)[基础基312].(行01,列4)=[基础基331].(行01,列15)[基础基312].(行02,列1)=[基础基331].(行02,列8)[基础基312].(行02,列2)=[基础基331].(行02,列3)[基础基312].(行02,列4)=[基础基331].(行02,列15)[基础基312].(行03,列1)=[基础基331].(行03,列8)[基础基312].(行03,列2)=[基础基331].(行03,列3)[基础基312].(行03,列4)=[基础基331].(行03,列15)[基础基312].(行01,歹U6)>=[基础基331].(行01,列3)[基础基312].(行02,列6)>=[基础基331].(行02,列3)[基础基312].(行03,列6)>=[基础基331].(行03,列3)[基础基313].(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4,列8)[基础基313].(行01,列2)=[基础基331].(行04,列3)[基础基313].(行01,列3)=[基础基331].(行04,歹U15)[基础基313].(行02,列1)=[基础基331].(行05,列8)[基础基313].(行02,列2)=[基础基331].(行05,列3)[基础基313].(行02,列3)=[基础基331].(行05,歹U15)[基础基313].(行03,列1)=[基础基331].(行06,列8)[基础基313].(行03,列2)=[基础基331].(行06,列3)[基础基313].(行03,列3)=[基础基331].(行06,歹U15)[基础基313].(行01,列5)>=[基础基331].(行04,列3)[基础基313].(行02,列5)>=[基础基331].(行05,列3)[基础基313].(行03,列5)>=[基础基331].(行06,列3)[基础基314].(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7,列8)[基础基314].(行01,列2)=[基础基331].(行07,列3)[基础基314].(行01,列3)=[基础基331].(行07,歹U15)[基础基314].(行02,列1)=[基础基331].(行08,列8)[基础基314].(行02,列2)=[基础基331].(行08,列3)[基础基314].(行02,列3)=[基础基331].(行08,列15)[基础基314].(行03,列1)=[基础基331].(行09,列8)[基础基314].(行03,列2)=[基础基331].(行09,列3)[基础基314].(行03,列3)=[基础基331].(行09,列15)[基础基314].(行01,列5)>=[基础基331].(行07,列3)[基础基314].(行02,列5)>=[基础基331].(行08,列3)[基础基314].(行03,列5)>=[基础基331].(行09,列3)基础基332在校生柳亡的主要原因一、填报说明.打架斗殴: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造成的死亡。.校园伤害:是指由于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伤害造成的死亡。.刑事案件:是指由于外来人员入侵,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实施犯罪造成的死亡。.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二、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3+列4+...+歹U23+列24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行09行10=行11+行12.表间关系[基础基331].(行01,列12)=[基础基332].(行04,列1)[基础基331].(行04,列12)=[基础基332].(行07,列1)[基础基331].(行07,列12)=[基础基332].(行10,列1)基础基333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退学主要原因一、填报说明.失能:是指因身体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丧失学习能力,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家庭:是指因家庭贫困或家长意志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厌学:是指受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影响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造成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路途遥远:是指因居住地据学校路程太远或途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填报本表。二、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3+列4+列5+列6+列7行01>=行02行01>=行03行04>=行05行04>=行06行07>=行08行07>=行09.表间关系[基础基331].(行01,列11)=[基础基333].(行01,列1)[基础基331].(行04,列11)=[基础基333].(行04,列1)[基础基331].(行07,列11)=[基础基333].(行07,列1)

基础基332在校生「死亡编的主要合计原因事故灾难类社会安全类自然灾害类单位:人其他溺水交通拥挤踩踏房屋倒塌坠楼坠岸中毒爆炸火灾打架斗殴校园伤害刑事案件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暴雨冰雹/二雪灾龙卷风自杀猝死传染病其他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小学04校园内05校园外06初中07校园内08校园外09高中10校园内11校园外12基础基333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退学主要原因编合计失能家庭 ,厌学路途遥远出国其他甲乙1234567小学01女02少数民族03初中04女05少数民族06高中07女08少数民族09基础基341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一、指标解释1.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二、填报说明.外国籍学生:是指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机构)注册接受基础教育的外国籍儿童少年。(该指标数据不计入在校生数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行03>=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2.表间关系[基础基341].(行03,列2)〜[基础基341].(行03,列4)<=[基础基312].(行01,列4)[基础基341].(行04,列2)〜[基础基341].(行04,列4)<=[基础基312].(行02,列4)[基础基341].(行05,列2)〜[基础基341].(行05,列4)<=[基础基313].(行01,列3)[基础基341].(行06,列2)〜[基础基341].(行06,列4)<=[基础基313].(行02,列3)[基础基341].(行07,列1)〜[基础基341].(行07,列4)<=[基础基314].(行01,列3)[基础基341].(行08,列1)〜[基础基341].(行08,列4)<=[基础基314].(行02,列3)编号在校生数中另有:外国籍学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华侨港澳台甲乙12345小学03女04~初中05女06高中07女08基础基341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单位:人基础基412中小学教职工一、指标解释.教职工数: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全职工作,并由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支付工资的编制或聘任制人员数。编制人员:是根据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关系和档案均在学校的人员。聘任制人员: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机构)招聘录用的长期、全时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在学校但档案不在学校。基础教育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校办企业职工。.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行政人员:是指专职从事学校行政和教学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教辅人员:是指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包括图书馆的管理员、资料室的资料员,电化教育馆人员,实验室实验员以及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绘图、摄影、仪器修理、模型制作等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是指从事后勤保障工作的工人和勤杂人员,不包括由校办工厂、农场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代课教师:是指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因专任教师缺编或专任教师因产、病假等原因,聘请代课一年以上的教师。.兼任教师:是指基础教育学校(机构)聘请校外具有教师资格、聘期在一年以上、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二、填报说明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3+列4+列5+列6行01>=行02行01>=行03.表间关系[基础基412].(行01,列2)=[基础基422].(行01,列1)+[基础基422].(行10,列1)+[基础基422].(行18,列1)[基础基412].(行02,列2)=[基础基422].(行02,列1)+[基础基422].(行11,列1)+[基础基422].(行19,列1)[基础基412].(行03,列2)=[基础基422].(行03,列1)+[基础基422].(行12,列2)+[基础基422].(行20,列2)[基础基412].(行02,列2)=[基础基422].(行01,列2)+[基础基422].(行10,列2)+[基础基422].(行18,列2)[基础基412].(行01,列2)=[基础基423].(行01,列1)+[基础基424].(行02,列1)+[基础基424].(行10,列1)[基础基412].(行02,列2)=[基础基423].(行01,列2)+[基础基424].(行03,列1)+[基础基424].(行11,列1)[基础基412].(行03,列2)=[基础基423].(行03,列1)+[基础基424].(行04,列1)+[基础基424].(行12,列1)[基础基412].(行01,列2)=[基础基431].(行01,列13)+[基础基431].(行03,列13)+[基础基431].(行05,列13)[基础基412].(行02,列2)=[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31].(行06,列13)基础基412中小学教职工 单位:人编号教四工数代课教师兼任教师合计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校办企业职工申乙1234578总计01女02少数民族03编制人员04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一、指标解释.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是指按照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正式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职务。小学包括: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中学包括: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未定职级”是指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二、填报说明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3+列4+列5+列6+列7+列8+列9+列10+列11歹U1>=列2行01=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行09行01>=行02行01>=行03行10=行13+行14+行15+行16+行17行10>=行11行10>=行12行18=行21+行22+行23+行24+行25行18>=行19行18>=行20(行01,列2)=(行02,列1)(行10,列2)=(行11,列1)(行18,列2)=(行19,列1).表间关系[基础基422].(行01,列1)=[基础基423].(行01,列1)[基础基422].(行01,列2)=[基础基423].(行01,列2)[基础基422].(行02,列1)=[基础基423].(行02,列1)[基础基422].(行03,列1)=[基础基423].(行03,列1)[基础基422].(行03,列2)=[基础基423].(行03,列2)[基础基422].(行01,列1)=[基础基431].(行01,列13)[基础基422].(行01,列2)=[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22].(行02,列1)=[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22].(行09,列1)>=[基础基431].(行01,列3)[基础基422].(行09,列2)>=[基础基431].(行02,列3)[基础基422].(行09,列1)-[基础基422].(行09,列2)>=[基础基431].(行01,列3)-[基础基431].(行02,列3)[基础基422].(行17,列1)-[基础基422].(行17,歹吃)>=[基础基431].(行03,列3)-[基础基431].(行04,列3)[基础基422].(行25,列1)-[基础基422].(行25,列2)>=[基础基431].(行05,列3)-[基础基431].(行06,列3)

编号合计其中:女24岁及以下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岁及以上甲乙1234567891011小学01女02少数民族03中学高级04小学高级05小学一级06小学二级07小学三级08未定职级09初中10女11少数民族12中学高级13中学一级14中学二级15中学三级16未定职级17高中18女19少数民族20中学高级21中学一级22中学二级23中学三级24未定职级25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单位:人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一、指标解释高中阶段毕业:是指获得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文凭。二、填报说明.本学年不授课专任教师:是指本学年内未承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3+列4+列5+列6+歹U10+歹U11+歹U12+歹U13+歹U14+歹U15+歹U18+列19歹U1>=列2歹U6>=列7+列8+列9列15>=列16+列17行01=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行01>=行02行01>=行03(行01,列2)=(行02,列1)2.表间关系[基础基422].(行01,列1)=[基础基423].(行01,列1)[基础基422].(行01,列2)=[基础基423].(行01,列2)[基础基422].(行02,列1)=[基础基423].(行02,列1)[基础基422].(行03,列1)=[基础基423].(行03,列1)[基础基422].(行03,列2)=[基础基423].(行03,列2)[基础基423].(行01,列1)=[基础基431].(行01,列13)[基础基423].(行02,列1)=[基础基431].(行02,列13)

编合计其中:女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学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其他本学年不授课专任教师计其中计其中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英语日语俄语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总计01女02少数民族03研究生毕业04本科毕业05专科毕业06高中阶段毕业07高中阶段以下毕业08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单位:人基础基424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一、指标解释高中阶段毕业:是指获得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文凭。二、填报说明.本学年不授课专任教师:是指本学年内未承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3+列4+列5+列6+列10+列11+列12+列13+列14+列15+列16+列17+列18+列19+列20+列21+列22+列23+列26+列27歹U1>=列2歹U6>=列7+列8+列9列23>=列24+列25行01=行02+行10行02=行05+行06+行07+行08+行09行10=行13+行14+行15+行16+行17行01>=行02行01>=行03行10>=行11行10>=行12(行02,列2)=(行03,列1)(行10,列2)=(行11,列1)2.表间关系[基础基422].(行10,列1)=[基础基424].(行02,列1)[基础基422].(行10,列2)=[基础基424].(行02,列2)[基础基422].(行11,列1)=[基础基424].(行03,列1)[基础基422].(行12,列1)=[基础基424].(行04,列1)[基础基422].(行12,列2)=[基础基424].(行04,列2)[基础基422].(行18,列1)=[基础基424].(行10,列1)[基础基422].(行18,列2)=[基础基424].(行10,列2)[基础基422].(行19,列1)=[基础基424].(行11,列1)[基础基422].(行20,列1)=[基础基424].(行12,列1)[基础基422].(行20,列2)=[基础基424].(行12,列2)[基础基424].(行02,列1)=[基础基431].(行03,列13)[基础基424].(行02,列2)=[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24].(行03,列1)=[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24].(行10,列1)=[基础基431].(行05,列13)[基础基424].(行11,列1)=[基础基431].(行06,列13)[基础基424].(行10,列2)=[基础基431].(行06,列13)

基础基424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单位:人思想品德(政治)外语综合实践活动本学编其中:其中历史信息技术通用体育其中年不合计语文数学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与社地理历史技术与健艺术音乐美术计信息技术劳动其他授课语俄语会康与技术专任教师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总计01初中02女03XX.少数民族04研究生毕业05、、、本科毕业06专科毕业07高中阶段毕业08高中阶段以下毕业09高中10女11少数民族12研究生毕业13X本科毕业14专科毕业15J、高中阶段毕业16高中阶段以下毕业17'、、、、、、,减少教师中“校内变动”是指校内专任教师调整为非专任教师;“校内变动”还包括同一[减少教师中“校内变动”是指校内专任教师调整为非专任教师;“校内变动”还包括同一[基础基422].(行02,列1)=[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22].(行10,列1)=[基础基431].(行03,列13)[基础基422].(行10,列2)=[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22].(行11,列1)=[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22].(行18,列1)=[基础基431].(行05,列13)[基础基422].(行18,列2)=[基础基431].(行06,列13)[基础基422].(行19,列1)=[基础基431].(行06,列13)[基础基422].(行01,列1)=[基础基431].(行01,列13)[基础基422].(行02,列1)=[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24].(行02,列1)=[基础基431].(行03,列13)[基础基424].(行02,列2)=[基础基431].(行04,歹U13)[基础基424].(行03,列1)=[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24].(行10,列1)=[基础基431].(行05,列13)[基础基424].(行11,列1)=[基础基431].(行06,列13)[基础基424].(行10,列2)=[基础基431].(行06,歹U13)基础基431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一、指标解释录用毕业生:是指学校新增专任教师中录用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二、填报说明.校内变动:增加教师中“校内变动”是指校内具有教师资格的非专任教师调整为专任教师;所学校内不同学段之间专任教师的调整,如: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段和初中段之间的调整。.自然减员:是指退休及因故死亡的专任教师。.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2=列3+列5+列6+列7列8=列9+列U10+歹U11+列12歹心3=列1+列2-列8歹U3>=列4行01>=行02行03>=行04行05>=行062.表间关系[基础基412].(行01,列2)=[基础基431].(行01,列13)+[基础基431].(行03,列13)+[基础基431].(行05,列13)[基础基412].(行02,列2)=[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31].(行04,列13)+[基础基431].(行06,列13)[基础基422].(行01,列1)=[基础基431].(行01,列13)[基础基422].(行01,列2)=[基础基431].(行02,列13)基础基4411教职工其他情况一、填报说明.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填报本表。二、校验关系.表内关系行01>=行02.表间关系[基础基4411].(行01,列1)〜[基础基441].(行01,列4)<=[基础基411].(行01,列1)+[基础基412].(行01,列1)+[基础基413].(行01,列1)[基础基4411].(行02,列1)〜[基础基441].(行02,列4)<=[基础基411].(行02,列1)+[基础基412].(行02,列1)+[基础基413].(行02,列1)+

编上学年初报表专任教师数增加教师数减少教师数本学年初报表专任教师数合计录用毕业生调入校内变动其他合计自然减员调出校内变动其他计其中:师范生甲乙12345678910111213小学01女02初中03女04高中05女06基础基431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单位:人基础基4411教职工二其他党况 单位:人编号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华侨甲乙1234总计01女02基础基4412专任教师其他情况一、填报说明.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填报本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分开填报。二、校验关系.表内关系行01>=行02 行03>=行04行05>=行06 行07>=行08行09>=行10.表间关系[基础基4412].(行03,列1)~[基础基4412].(行03,列4)<=[基础基423].(行01,列1)[基础基4412].(行04,列1)~[基础基4412].(行04,列4)<=[基础基423].(行02,列1)[基础基4412].(行05,列1)~[基础基4412].(行05,列4)<=[基础基424].(行02,列1)[基础基4412].(行06,列1)~[基础基4412].(行06,列4)<=[基础基424].(行03,列1)[基础基4412].(行07,列1)~[基础基4412].(行07,列4)<=[基础基424].(行10,列1)[基础基4412].(行08,列1)~[基础基4412].(行08,列4)<=[基础基424].(行11,列1)基础基442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一、填报说明.教师进修培训:统计上学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或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数。一般由中央部委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国家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省级,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地市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归类为县级,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认定为校级。.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二、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8列2=列3+列4+列5+列6+列7行01=行03+行04+行05+行06+行07行01>=行02行08=行10+行11+行12+行13+行14行08>=行09行15=行17+行18+行19+行20+行21行15>=行16行22=行24+行25+行26+行27+行28行22>=行23

基础基4412专任教(1用其他J情况 单位:人编号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华侨甲乙1234小学03女04初中05女06高中07女08基础基442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 单位:人次编合计国内国(境)外计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校级甲乙12345678小学08女09一个月以内10一个月至三个月以内11三个月至半年以内12半年至一年以内13一年及以上14初中15女16一个月以内17一个月至三个月以内18三个月至半年以内19半年至一年以内20一年及以上21高中22女23一个月以内24一个月至三个月以内25三个月至半年以内26半年至一年以内27一年及以上28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一、指标解释.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用于办学并可长期(一年以上)占有或使用校舍的建筑面积。.危房: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生活用房:是指学校(教学点)可长期(一年以上)占有或使用校舍的建筑面积中用于教职工和学生生活服务的用房。不包括房改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的产权房屋面积。.教师周转宿舍:是指使用财政性经费或学校筹集资金建设的用于教师周转使用的成套公有住房。.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框架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砖混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木、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建造的房屋称为砌体结构房屋,也称为混合结构或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土、石或砌块砌体建造,楼盖和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采用木结构的房屋,称为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是指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土建造(如夯土墙、土坯墙等),楼盖和屋盖采用木结构的房屋,称为土木结构。二、填报说明.校舍建筑面积:本指标包括政府、集体、个人专为办学提供的校舍和学校为办学租借的校舍,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校舍、临时搭建棚舍。.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当年新增:是指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中当年新增。三、校验关系.表内关系列1=列2+列3+列4+列5歹U1>=列6行01>=行02行01>=行03行01>=行04行01=行04+行11+行13+行20行04=行05+行06+行07+行08+行09+行10行13=行14+行16+行17+行18+行19行11>=行12行14>=行152.表间关系[基础基512].(行01,列1)〈[基础基522].(行01,列1)

编号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中:租借面积合计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计租借公办的基础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甲乙1234567总计01其危房02''' 中当年新增校舍03一、教学及辅助用房04教室05实验室06图书室07微机室08语音室09体育馆10二、行政办公用房11其中:教师办公室12三、生活用房13教工宿舍14其中:教师周转宿舍15学生宿舍16食堂17厕所18其他19四、其他用房20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单位:平方米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一、指标解释.占地面积:是指学校校园内的土地面积,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厂等土地面积。.绿化用地面积:是指学校占地面积中集中用于种植花草、树木以及天然林的土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图书:是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计算机数: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和智能电视、平板电脑(Pad)的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即口。,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及可联网的智能电视。.教学用平板电脑:即PAD,指显示屏在7英寸以上智能PAD。.教室:是指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普通教室:是指学校设置每班一间、相对固定的教学用房间。.网络多媒体教室: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生展示功能的教室。可为专用教室,也可在普通教室中配置相关设备实现相关功能。.固定资产总值: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的总值。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是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二、填报说明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表内关系列表内关系列1>列2列1>列3列5>=列6列6>=列7列8>=列9列8>=列10列9>=列n列10>=列11列12>=列13列13>=列14编号占地面积(平方米)图书(册)计算机数(台)教室(间)教室中:普通教室(间)固定资产总值(万元)计其中计其中:教学用计算机计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计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计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绿化用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计其中:平板电脑计其中:实验设备甲乙1234567891011121314总计01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单位:基础基531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一、指标解释1.数字资源量:是指学校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本校原生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和音视频资源量。二、填报说明.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专任教师:是指上学年度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专任教师人次。包括计算机技能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等。.信息化工作人员数:是指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专兼职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教职工数。不含兼职学生。.数字资源量:数字资源划分为四种类型:电子图书(包括与图书类似的出版物,如研究报告、会议录、标准等)电子期刊(包括与期刊类似的连续出版物);学位论文(包括本校原生的和付费的学位论文)、音视频(包括自建的和付费的音视频资料)。试用的数字资源和免费使用的数字资源、随纸本书刊所配的光盘以及非书资料不作为数字资源计量。电子图书(册):指统计纳入馆藏目录可供使用数据库中所包含全文电子图书和按单册挑选订购的电子图书的数量;电子图书1种算1册,不同数据库包含的同种书分别计算。电子期刊(册):指统计纳入馆藏目录可供使用数据库中所包含全文电子期刊和按单册挑选订购的电子期刊的数量;中文电子期刊每种每年算1册,外文电子期刊每种每年算2册,不同数据库包含的同种期刊分别计算。学位论文(册):指统计纳入馆藏目录可供使用数据库中所包含全文学位论文的数量;每种算1册,不同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