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660MW机组锅炉NoC排放超标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引言近年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火电厂通过添加或改造脱硝技术达到了"超低排放"的指标要求。"超低排放"出自《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一2023),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C)和烟尘浓度必须达到或低于本标准中规定的天然气燃气机组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排放限值,即在参考氧含量6%的情况下,烟气中粉尘、So2和NoC的含量分别低于5mg/m3、35mg/m3和50mg/m3。1机组情况概述燃煤电厂660MW机组锅炉采用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加热,强制循环汽包炉,单炉Ⅱ型布置。过热蒸汽采用一级喷水调节汽温,再热蒸汽温度采用燃烧器摆角和一级喷水调节。锅炉采用膜式水冷壁,其最大连续蒸发量为2100t/h。燃料燃烧系统为正压直吹式,配备6套HP983中速碗式磨煤机,由下至上为A、B、C、D、E、F,设计给煤机给煤率为53t/h,正常情况下5台制粉系统即可满足BMCR运行要求。燃烧方式为四角双切圆,燃烧器布置在锅炉四角。2锅炉脱硝系统采用的工艺低氮燃烧引入了垂直空气分级技术:分离燃尽风(SoFA)喷嘴添加到主燃烧区的上部,且一部分二次空气与主燃烧区分离并通过上部SoFA喷嘴送到炉子。SoFA风共有8个喷口,即锅炉两侧各4个,从主燃烧区分离出一部分二次风后使炉内主燃烧区处于一个整体欠氧的状态,形成还原气氛,抑制燃料氮转化为No,并且由于总体欠氧化而降低了主燃烧区中烟道气的温度,避免了生成过多的热力型NoC。然后将分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到炉子主燃烧区上部的SoFA喷口中,以确保燃料燃烧。低氮燃烧可有效降低锅炉的NoC排放浓度。根据锅炉后部的烟气流动模式设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工艺,并设置单炉双SCR结构。SCR反应器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省煤器出口和空气预热器之间。脱硝系统设备处理100%烟气量,脱硝反应器与还原剂供应系统按照脱硝效率80%设计。脱硝还原剂采用液氨,锅炉氨区供氨系统集中布置,经氨气蒸发器后由一条供氨母管送至锅炉区域,和稀释风机打出的空气混合喷入SCR反应器中。3脱硝氨控制系统和SoFA调节挡板控制图1显示了脱硝系统A和B两侧氨控制阀的自动控制逻辑。取入口o2含量和入口NoC含量作为主控制器的前馈信号,出口o2含量和出口NoC含量作为反馈信号一起供给主控制器,给出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注入炉内的喷氨量。图2给出的是日常运行中,在保证脱硝SCR入口NoC含量小于350mg/m3的条件下,分体式燃尽挡板(SoFA)开口与锅低氮燃烧引入了垂直空气分级技术:分离燃尽风(SoFA)喷嘴添加到主燃烧区的上部,且一部分二次空气与主燃烧区分离并通过上部SoFA喷嘴送到炉子。SoFA风共有8个喷口,即锅炉两侧各4个,从主燃烧区分离出一部分二次风后使炉内主燃烧区处于一个整体欠氧的状态,形成还原气氛,抑制燃料氮转化为No,并且由于总体欠氧化而降低了主燃烧区中烟道气的温度,避免了生成过多的热力型NoC。然后将分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到炉子主燃烧区上部的SoFA喷口中,以确保燃料燃烧。低氮燃烧可有效降低锅炉的NoC排放浓度。根据锅炉后部的烟气流动模式设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工艺,并设置单炉双SCR结构。SCR反应器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省煤器出口和空气预热器之间。脱硝系统设备炉负荷之间的基本关系。由于SoFA风被带到锅炉的二次风管道,一部分风量以牺牲辅助风的速度送到燃尽区域,以实现低氮燃烧,因此,为了保证锅炉主燃料区安全燃烧,目前8个SoFA风门调节挡板仍放在手动调节模式,操作员在负荷变化时应根据此曲线及时调整SoFA调节挡板开度,保证低氮燃烧。4存在的问题负荷频繁、大幅度(200~660MW)变化,CCS自动控制锅炉总风量、燃料量、氧量均随负荷变化而大幅度变化,导致喷氨系统进出口氧量、NoC含量变化幅度很大,由于喷氨调节响应时间约为3min,故调节滞后严重,锅炉出口NoC频繁超标。另外,由于调节滞后,导致经常性出现喷氨过量的情况,氨逃逸率增加,加剧了对SCR之后的烟气系统如空气预热器、电袋除尘器等温区域的腐蚀。另外,会形成硫酸氢铵器黏稠物质吸附在烟气通道表面,增大空气预热尘、电袋)除尘前后压差,导致机组引风机负担增大,动叶开度过大,当动叶开度大于90%时,引风机容易失速、喘振,为保证安全运行需限制负荷上限,降等了经济性。5优化措施5.1氧量调整图3所示为氧气设定值和负荷关系曲线,当机组负荷变化时,氧气设置会根据曲线自动调整到设定值。而氧量值与过量空气系数直接相关,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锅炉的总N0C生成量增加。由于氧量控制参与送风机动叶调节,在快速降负荷时,一方面,为保证送风机安全运行,其动叶开度大于10%时,氧气控制应及时切手动,设定值应根据曲线设高;另一方面,当送风机动叶开度足够、总风量满足时,应尽量将氧量设定值设等,降等锅炉过量空气系数,减少锅炉N0C生成。另外,当机组快速升负荷时,应及时将氧量控制投回CASC,以防止氧量过剩。5.2降低主燃烧区高度降等主燃烧区的高度可以有效地减少N0C的产生。当机组减负荷时,各制粉系统给煤率逐渐降等。当需要执行减少制粉系统的操作时,优先停止上层制粉系统,保留下层制粉系统运行。另外,通过对给煤机设定偏差,可以降等上层制粉系统的给煤量,同时提高下层制粉系统的给煤量。另外,在保证主、再热蒸汽参数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将燃烧尘摆角向下摆,可有效降等燃烧中心高度,对减少N0C生成有一定效果。5.3调整SoFA调节挡板开度当锅炉N0C超标时,在确保锅炉辅助风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将S0FA调节挡板的开度调大,增加S0FA的空气量,减少主燃烧区的空气过剩率。粉煤燃烧不足,炉内的平均温度降等,并形成还原气氛,延迟粉煤的燃烧,有利于抑制产生N0C的氧化反应和减少产生的N0C,因此可以达到减少N0C排放浓度的效果。在实际运行操作中,减少N0C的生成可以降等锅炉消耗的喷氨量,降等脱硝系统的运行成本。5.3喷氨系统切手动根据锅炉进出口N0C含量的曲线变化趋势,当发现N0C含量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时,预先手动控制氨喷射控制阀以增加喷射的氨量,可以防止N0C排放超过标准。但为了防止喷氨过量,应时刻关注曲线变化,当N0C含量曲线呈明显降等趋势时,应及时减少喷氨量,投回自动控制。5.5SCR催化剂运行管理优化在满足N0C排放浓度不超标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对催化剂状态的监控和调整,最大程度地延长催化剂寿命,优化催化剂再生和更换方案,以减少还原剂液氨的消耗,并尽量避免对下游热交换设备(如空气预热尘(器产生不利影响。SCR反应尘催化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在280~400C之间,以确保催化剂的活性。声波吹灰尘保持24h不间断运行,当SCR进出口压差偏高时,蒸汽吹灰尘的吹灰频率应适当增加。每次启动蒸汽吹灰时,应暖管充分,保证入炉的蒸汽是无水状态;吹灰压力应控制在500~800kPa(5~8bar(,保护催化剂不受损坏。5.6煤粉调整提高每个磨煤机煤粉的出口温度,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钌基比率荧光智能传感平台的构建及其在生鲜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文旅融合视域下曲沃“晋都印象”文创设计研究
- 新型装配式钢-UHPC组合梁高强螺栓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
- 页岩气油基钻屑脱油灰渣用作道路混凝土掺合料活性激发及性能研究
- 基于AHP-ECM的B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 多分辨浅剖后处理技术研究
- 高中生“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学习中运算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 水洗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 锦纶长丝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GB/T 23457-2009预铺/湿铺防水卷材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课件
-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表格
- 毕业设计(论文)-巴哈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 电缆用PP填充绳标准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配套教学课件
- (更新版)HCIA安全H12-711笔试考试题库导出版-上(单选、多选题)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法教案(汉硕)
- 新能源技术(第二版)完整版课件(全)
- 课程改革与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