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鲁津京琼)总复习配套讲义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16讲_第1页
高考(鲁津京琼)总复习配套讲义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16讲_第2页
高考(鲁津京琼)总复习配套讲义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16讲_第3页
高考(鲁津京琼)总复习配套讲义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16讲_第4页
高考(鲁津京琼)总复习配套讲义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16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平3-4]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易误辨析]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气候要素吗?提示不是。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标志),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2.案例:我国东部地区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2)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3)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4)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5)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3.表现整体性的表现意义要素和环境一致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要素间相互制约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易误辨析]2.自然环境整体的功能等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吗?提示否。自然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考点一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例1】(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高山地区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径流量增多,但这指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河流水量变化状况,该题表示的是多年变化情况,学生盲目利用原理易错选B项。[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1936~2015年期间”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第(2)题,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第三步,筛选答案:(1)D(2)D掌握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是理解的关键,结合实例分析如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2018·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 B.⑦C.⑥ 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考点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2】(2017·天津文综)读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上图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尝试自解][错因诊断]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把握不清。[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图中矿泉水源地主要来自河流的上游。第二步,思维路径:若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可能会直接破坏水资源,减少河流流量,降低地下水位,且会减少湿地面积,破坏植被等。第三步,写出答案: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案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深居内陆的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而由于气候干旱,使得这里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温带荒漠带的突出特征,形成温带荒漠景观。案例(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影响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1):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案例(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可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如下图所示: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案例(2):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3.(2014·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低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1.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人们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炼塘”这种做法可能会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造成哪些影响?答案对湿地: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对地下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对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降低。1.(2018·福建厦门第一学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1)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2)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草本植物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土壤水分增加。第(2)题,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所以有机质来源量减少。答案(1)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2)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调查发现,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答案乙地区有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饮水水源充足);靠近河、湖地带,植被生长良好(食物来源丰富);距离人口稠密区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优越)。2.(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生活都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源,在堪察加半岛上,空间狭小,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漫长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食物来源不足,限制了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数量。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主观题增分策略(九)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角度一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二以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17·武汉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中阴影区过度灌溉对河流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2分)[样卷评析][标准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过度灌溉导致下游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量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强,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生态系统破坏。先确定变化的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最后通过整体性原理,对地理事物的演化进行分析。命题方向满分属于与思路自然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主导要素的变化由这一个要素的变化分析其他要素的变化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文、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解析分析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时可按下列思路思考: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泥沙减少→三角洲位置后退。答案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植被和土壤热点一植被1.植被的含义eq\x(植被)=eq\x(区域(水域和陆地))+eq\x(植物群落←植物)2.主要植被及其植物的形态特征类型植物及其形态特征森林多年生乔本植物为主,树型较高大,树冠呈伞状灌丛散布的耐旱灌木为主,植株多簇生,无明显主干草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冬季或干季大都枯萎荒漠植物稀少,叶子退化为刺,根深而叶稀疏池塘水生植物,叶子柔软而透明,带有通气组织3.主要陆地植被类型及分布森林主要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草原植被包括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和草甸等。荒漠包括热带、亚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其分布如下图所示:4.我国主要陆地植被类型及分布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区域,如下图。5.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被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eq\b\lc\{(\a\vs4\al\co1(气候\b\lc\{(\a\vs4\al\co1(热量\b\lc\{(\a\vs4\al\co1(热量充足的地区:植被常绿,热量不足的地区:植被落叶或针叶)),降水\b\lc\{(\a\vs4\al\co1(降水丰富的地区:形成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土壤\b\lc\{(\a\vs4\al\co1(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则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地形:海拔不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不同))(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的主要功能: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防沙,减轻灾害。(2018·山东莱芜上学期期中)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C.苔原 D.冰原2.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3.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A.热量 B.地形C.水分 D.土壤解析第1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正确。第2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C正确。第3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暖流流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正确。答案热点二土壤1.土壤的组成及分层(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组成理想土壤组成的体积百分数(3)土壤的分层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坡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坡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4.土坡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5.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6.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坡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第5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据此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据此选B。第6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回答1~2题。1.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 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 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第2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3~4题。3.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如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关于此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第3题,由题意和图示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是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第4题,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强,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2017·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6.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解析第5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第6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答案(2019·湖南常德上学期期末)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7~8题。7.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8.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A.③②①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②③①解析第7题,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D对。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A、B、C错。第8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A对。答案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9.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0.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解析第10题,根据甲图信息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图示表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选C。第10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因此,本题选D。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18·广东惠州三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6分)(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4分)(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6分)(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4分)解析第(1)题,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是温带雨林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原生态森林保护的好。第(2)题,林间湿生苔藓是阴湿环境下的生物;当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第(3)题,植被类型与当地的气候有关,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树种为主,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雨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理分布差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以内、且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之间、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第(4)题,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业性砍伐而破坏严重,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进行;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以减少商业性的开发;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森林区经济发展。答案(1)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