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州中学2023-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重庆市南州中学2023-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重庆市南州中学2023-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重庆市南州中学2023-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重庆市南州中学2023-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页重庆市南州中学2023——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半期试题(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75分〕1、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权臣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从上述材料能解读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信息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商王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商王的权威在逐渐减弱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绩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维系宗法制度的纽带是()A.地域关系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D.财产关系4、周礼规定了贵族宴饮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种规定直接表达出分封制的特点是()A.等级森严B.财产平等C.家庭和谐D.皇权至上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句出自班固?汉书?的话,说明了秦统一的意义是()A.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诸侯国的统治C.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根底D.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7、“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8、?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9、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0、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表达:“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那么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11、如图:中国古代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说法,这里的“举〞是指〔〕A.战国时的“毛遂自举〞B.汉朝的察举制C.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以来的科举制12、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表达,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14、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15、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开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1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产,不见烟火冲天。〞这幅对联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现象是()A.列强鱼肉乡里,烧杀抢掠B.吸烟普及乡里民间C.吸食鸦片对中国的危害D.破产农民揭竿而起1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以下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A.抵抗西方资本主义B.维护封建经济C.反对封建统治D.反对外来侵略18、近代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A.长江流域B.东南沿海C.沿海地区D.西北地区19、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在中国最先取得的权益有: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设立工厂④“片面最惠国待遇〞=5\*GB3⑤军舰“巡查贸易〞=6\*GB3⑥传教A.①②④B.②③=6\*GB3⑥C.②④⑤D.②=5\*GB3⑤=6\*GB3⑥20、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21、?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要求的是()A.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B.赔偿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等五个通商口岸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2、第一个瓜分中国的列强是()A.英B.俄C.德D.日23、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有()A.邱逢甲、徐骧、刘步蟾B.邱逢甲、徐骧、邓世昌C.邱逢甲、徐骧、刘永福D.邱逢甲、徐骧、曾纪泽24、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5、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Linevitch(李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6、“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分,……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C.蒋介石?1936年日记?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27、“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28、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士兵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29、太平天国同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攻克武汉三镇D.定都天京30、?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公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表达在()。A.主张奖励创造,实行专利制度B.主张效法西方,在中国开展资本主义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了思想上的启蒙D.主张在平等根底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二、非选择题(25分)31.120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以战败而告终。69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日本在战前派出大量的特务深入我国境内,对我国的交通,生产,军事设备进行侦查,掌握了大量关于我们的谍报,比方每个省能提供几多兵员,那边有乡村,乃至连一口井一个树在舆图上都标得很清晰。材料2: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材料3: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预,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材料4:材料5: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对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