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基因突变遗传学_第1页
(6.1)-基因突变遗传学_第2页
(6.1)-基因突变遗传学_第3页
(6.1)-基因突变遗传学_第4页
(6.1)-基因突变遗传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突变第一讲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

基因突变是摩尔根于1910年首先肯定的现象

在大量红眼果绳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突变果绳。

动、植物以及细菌、病毒中广泛存在基因突变的现象。水稻株高突变体水稻分蘖突变体狭义

基因突变

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广义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例如,高秆基因D

矮秆基因d

突变体(型):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突变频率:突变体出现的频率突变率: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基因突变第二讲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

主讲教师:江海洋

一、基因突变的时期

→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即体细胞和性细胞都能发生突变→性细胞的突变频率比体细胞的高→性细胞发生的突变可通过受精过程直接传递给后代;而体细胞则不能,要保留体细胞的突变,需将它从母体上及时地分割下来加以无性繁殖,或者设法让它产生性细胞,再通过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芽变”基因突变通常是独立发生的,某一基因位点的这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其它等位基因:

AA→Aaaa→Aa在体细胞中,如果隐性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当代就会表现出来,同原来性状并存,形成镶嵌现象或称嵌合体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1、重演性和可逆性

重演性: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基因突变是可逆的:正突变uAa

反突变v在多数情况下,即u>v2、多方向性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可以多方向发生。例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a,也可以突变为a1、a2、a3、……等

AA×a1a1a1a1×a2a2

↓Aa1a1a2

↓↓1AA:2Aa1:1a1a11a1a1:2a1a2:1a2a2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个等位基因例1人的ABO血型就是由IA、IB、i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例2普通烟草为自花授粉植物;在烟草属中有两个野生种(N.forgationa

和N.alata)表现为自交不亲和性,在这些烟草中发现15个自交不亲和的复等位基因S1、S2、S3、S4等,控制自花授粉的不结实性。具有某一基因的花粉不能在具有同一基因的柱头上萌发,好象同一基因之间存在一种桔抗作用。图10-1烟草自交不亲和性和异交可孕

3、有害性和有利性→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甚至导致死亡,这种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致死突变最初是在小鼠的毛色遗传中发现的。在黑色鼠中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但从未获得纯合的黄色个体,具有纯合致死的效应:

a(黑)→

AY(黄)AYAY纯合致死黄色鼠×黄色鼠黄色鼠×黑色鼠

Aya│AYaAYa│aa

↙↘

↙↘1AYAY:2AYa:1aalAYa:1aa(死亡)黄色黑色黄色黑色

绿株

WW↓突变绿株

Ww↓1WW:2Ww:1ww3绿苗

:1白苗(死亡)→大多数致死突变为隐性致死;也有少数为显性致死,显性致死突变在杂合状态下即可死亡

→致死突变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形成为伴性致死→有些基因仅控制一些次要性状,即使发生突变,也不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这类突变称为中性突变→少数突变不仅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无害,反而对它本身有利,例如抗病性,优质,早熟性等→有利突变

4、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根据一个物种或属内具有的变异类型,就能预见到近缘的其他物种或属也同样存在相似的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第三讲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主讲教师:江海洋

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

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ddDD↓突变↓突变M1DdDd↓↓M21DD2Dd1dd1DD2Dd1dd↓↓M3

DD1DD:2Dd:1dddd显性突变表现的早而纯合的慢,隐性突变表现的晚而纯合的快

①.无性繁殖作物:显性突变即能表现,可用无性繁殖法

加以固定;隐性突变则长期潜伏。

②.有性繁殖作物:

自花授粉作物突变性状即可分离出来。

异花授粉作物自然状态,一般长期潜伏。

出现纯合突变体。

突变性状表现因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而异:二、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大突变:有些突变效应表现明显,容易识别。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突变大都属于大突变,例如,豌豆籽粒的圆形和皱形,玉米籽粒的糯性和非糯性等。微突变:有些突变效应表现微小,较难察觉。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突变大都属于微突变,例如,玉米的长果穗和短果穗,小麦的大粒和小粒等。在微突变中出现的有利突变率高于大突变,所以在育种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微突变的分析和选择。

基因突变第四讲基因突变的鉴定

主讲教师:江海洋

鉴定:(1)变异是否属于真实的基因突变

(2)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3)突变频率一、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这种变异体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因土壤瘠薄或遭受病虫为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

1、是否是真正的突变→将变异体与原始亲本一起,种植在土壤和栽培条件基本均匀一致的条件下,仔细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若变异体跟原始亲本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遗传的变异→若变异体与原始亲本不同,仍然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的,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2、显、隐性的鉴定原高秆×突变体矮秆原高秆×突变体矮

↓↓F1

高秆①全矮秆↓

②高秆、矮秆分离↓↓↓F2

高秆、矮秆不分离高矮分离

显性突变隐性突变3、突变频率的测定①利用花粉直感现象

X♀susu×SuSu♂↓2/20000为甜粒②一般测定突变率的方法是根据M2出现的突变体占观察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的。如,在M2的10万个观察个体数中出现5个突变体,表示突变频率为0.5/10000

稻、麦等谷类作物有分蘖存在,经过种子处理后生长的植株,其体细胞突变往往只发生于一个分蘖的幼芽或幼穗原始体,因而只影响一个穗子,甚至其中少数籽粒,应分株、分穗收获,应以单穗或籽粒作为估算单位二、生化突变的鉴定

1、红色面包霉的生化突变型

突变型a:提供精氨酸才能正常生长,否则就不能合成蛋白质。这说明它丧失了合成精氨酸的能力。突变型c:在有精氨酸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但不给精氨酸而只给瓜氨酸也能生长。这说明它能利用瓜氨酸合成精氨酸。突变型o:在有精氨酸或瓜氨酸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但不给这两种物质,而只给鸟氨酸也能生长。这说明它能利用鸟氨酸最终合成精氨酸。2、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的鉴定方法

三、动物基因突变的鉴定动物基因突变的鉴定应用交配的方法来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检出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易鉴定,主要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

○━━┳━━■━━━━━○

┏┯┯┯┯┯┓┏┯━━━┯┯┯┯┓

○━━━━■●□●□○●■■━━━○□●□●●

┏┓┏┯┯┓●●○●□○图10-4一个上睑下垂显性突变的家系分析

基因突变第五讲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主讲教师:江海洋

一、突变的分子机制→基因相当于染色体上的一点称为位点

(locus)→位点内每个核苷酸对所在位置称为座位(site)→突变就是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这种由突变子的改变而引起的突变称为真正的点突变→一个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可以形成许多等位基因,从而形成复等位基因

分子结构改变:碱基替换和倒位突变方式移码:碱基的缺失、插入

…GAAGAAGAAGAA…↓

…GGAAGAAGAAGAA…二、突变的修复1、DNA的防护机制

①密码简并性;②回复突变;③抑制;

④致死突变;⑤多倍体

2、DNA的修复对DNA修复作用研究比较清楚的典型例证,是紫外线照射细菌后产生的切割—修复功能。

①光修复②暗修复(切除修复)

③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在切割和修补过程中,特别是新补上的核苷酸片段,有时会造成差错,差错的核苷酸会引起突变。实际上由UV照射引起的这类突变,并不是二聚体本身引起,常常是修补过程中的差错形成的④SOS修复

SOS修复属于后复制修复体系。

SOS反应是DNA受到损伤或DNA复制受阻时的一种诱导反应。

SOS反应发生时,可造成损伤修复功能的增强。

基因突变第六讲基因突变的诱发

主讲教师:江海洋

自发突变:频率很低基因突变诱发突变:频率提高一、物理因素诱变1、电离辐射粒子辐射-、、中子电磁辐射-γ、X电离作用→基因分子结构改组→基因突变辐射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的物质所吸收的能量数值。基因突变频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但不受辐射强度的影响地下部形态特征的鉴定

CKMutant2、非电离辐射

UV,形成二聚体

紫外线诱变的最有效的波长为260nm左右,而这个波长正是DNA所吸收的紫外线波长

二、化学因素诱变电离辐射的诱变作用是随机的,是不存在特异性的。化学药物的诱变作用与电离辐射不同,某些化学药物的诱变作用有特异性:

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

1、碱基类似物能替换DNA分子中原有碱基的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2—氨基嘌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