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分析_第1页
中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分析_第2页
中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分析_第3页
中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分析_第4页
中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分析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我国丙类传染病的发病人数为37.81万人,死亡人数为9人;2019年1-11月,我国丙类传染病的发病人数为573.29人,死亡人数为334人,其中,1月份是丙类传染病发病高期,发病人数达84.46万人。2019年1-11月我国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一、流行性感冒发病数情况

2019年12月,我国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达1199771例,死亡病例达16例。2020年1月,我国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达986543例,死亡病例达108例。2015-2020年1月中国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走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

腮腺炎主要是由于流腮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由于腮腺炎具有传染性,感染的患者均是该疾病的传染源,因此我国关于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患儿会出现头痛、低热的非特异性症状,主要特征一般为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的肿胀、疼痛;但腮腺炎是可进行预防的传染疾病,接种含有流腮成分的疫苗是临床预防的最佳措施。

2019年11月,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人数为2.77万人,2019年1-11月,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人数为27.55万人,死亡人数为零,其中,6月份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期,发病人数达3.79万人。2019年1-11月我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数据显示流行性腮腺炎男性患病占比52.22%,女性占比47.78%。其中在6-10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达到40.00%,其次为1-5岁患病为30.67%,>20岁患病率最低2.67%。在不同月份上的发病率上,1-4春季发病率最高达到41.78%,11-12月冬季其次达到22.00%,最低为9-10月为8.89%。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上,其中小儿内科占据最高达到82.22%,其次为发热门诊5.56%,其他科室与口腔科占据最少,为0.07%、1.11%。流行性腮腺炎男女发病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流行性腮腺炎各年龄段发病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流行性腮腺炎各季节发病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上,其中小儿内科占据最高达到82.22%,其次为发热门诊5.56%,其他科室与口腔科占据最少,为0.07%、1.11%。流行性腮腺炎在不同科室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三、风疹发病情况分析

近一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RubellaVirus,RV)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渠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较多,感染后通常病情轻微。区别于“风疹团”,后者为理化刺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一年以来,国内风疹发病水平出现“高峰”。2019年中国风疹基因型主要是1E和2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感染人群及胎儿的致病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疫情不局限在某个特定地方或区域。

2018年和2019年呈现回升态势,全国多数省份报告风疹病例数增加,但整体仍未超过2011年发病水平。发病人数的回升对于孕产妇的风险值得关注。中国多数地区风疹发病水平较以往出现大幅上升,发病以成人为主,育龄期女性可酌情接种疫苗。

中国自2011年风疹“爆发”以后,此后6年间全国风疹病数量持续下降,月份间波动逐渐缓,到2017年月平均发病数为270余人。中国疾控中心提到,2017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达历史最低水平。

然而,2018年到2019年,风疹发病数开始“回升”。卫健委疾控局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前10月累计发病人数已经达3万,4月到6月是各地风疹高发时期,发病人数分别是7471、9095和6029,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83%、1087%和1299%。2019年11月,我国风疹的发病人数为952人,死亡人数为零;2019年1-11月,我国风疹的发病人数为32433人,死亡人数为1人,其中,5月份是风疹发病高期,发病人数达9095人。2019年我国风疹发病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情况分析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俗称"红眼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24型(CoxA24)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部疾病,其类型较多,发病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具有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播快等特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简单而广泛,一般接触即可传染,多发于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其主要体征为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方式简单,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我国传染病管理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丙类传染病范围,但由于该病目前仍无疫苗预防,全国基本呈自然流行状况。

2019年11月,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人数为3206人,死亡人数为零;2019年1-11月,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人数为38655人,死亡人数为1人,其中,7月份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高期,发病人数达5265人。2019年1-11月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数及死亡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五、麻风病发病情况分析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它可导致肢体残疾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多定植于体表,可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等,若延误诊疗则可造成永久性肢体畸形和功能损伤。中国麻风病主要以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等西南部和中南部地区为集中区域。

麻风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五级分类法,麻风症状主要分为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和瘤型麻风。麻风反应是由于免疫平衡紊乱所引起的一种机体对ML抗原产生的急性超敏反应,根据超敏反应的性质,临床上通常将麻风反应分为I型、Ⅱ型和混合型反应。

2019年11月,我国麻风病的发病人数为37人,死亡人数为零;2019年1-11月,我国麻风病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