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1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2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3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4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形成。下图为某河段的河漫滩形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河漫滩地貌形成有关的是0

A.河流流量大B.位于北半球C.地形平坦D.地壳上升

(2)图中四地适合建设码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B

【提示】

流水地貌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考查了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本题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横向迁移”说明河道侧向侵蚀,一般发生在地形平坦的河段。

故选C。

(2)凹岸受水流侵蚀作用强,水域深,适合建码头。

故选B。

2、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

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0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2)B.③@C.①(2)③D.①(2)③④

答案:

C

C

2

【提示】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喀斯特地貌

解析:

(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解答】

(1)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它是流水溶蚀作用的产物。

故选C。

(2)岩石的透水性越强,越容易受流水的溶蚀,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故①正确。气候越湿润,水源越充

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越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故②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

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化学反

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③正确。通常的喀斯特地貌(也就是石灰岩地貌)与生物活动关系不大,但

也不是绝对无关,特别是在溶洞内部,很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活动有关,如形成喀斯

特地貌,主要涉及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释放,而二氧化碳的溶解与释放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故④错误。综上所

述,故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C。

故选C。

3、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问

题。

3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0

A.喷出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

答案:

C

B

【提示】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

喀斯特地貌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碳酸钙是石灰岩的组成部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

(2)钙华梯田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普遍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

区。故8正确。

4、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

题。

4

(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0

A.褶皱B.向斜C.断层D.地垒

(2)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答案:

C

B

【提示】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流水地貌

解析:

(1)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全长300多千米,

号称“八百里秦川”。

(2)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三大平原。此外,

还有一些规模较小、零星分布的平原,如渭河平原、成都平原、河套平原等。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开发程度较高,既是主要的农业区,也是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

【解答】

5

(1)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形成的。

故选C。

(2)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全长300多千米,

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加之河渠纵横,灌溉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

的农作区,盛产小麦、棉花等。

故选Bo

5、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泠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和风力作用

答案:

D

【提示】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风沙地貌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洛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其含义是先有水的荡蚀,后有风的吹蚀,其形状似龙。从描述中的

6

“泠”“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D正确。

故选D。

6、下图为某河流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D.河漫滩平原

答案:

A

C

【提示】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流水地貌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7

(1)由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该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位于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

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故选Ao

(2)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处河流携带的泥沙容易堆积形成三角洲。

故选C。

7、2016年9月25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困”中建成启用。如图

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大窝困”附近的岩石类型是0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答案:

C

B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解析:

(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

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

8

(2)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

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解答】

(1)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石灰岩上,因此“大窝困”附近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

故选C。

(2)读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顺序正确的是②®④③。

故选Bo

8、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山东省2020年底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位列全国第四位。下图示意

1953-2020年山东省全省常住人口和年均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EsawiiAn--年均增长率I-

UI.M--

•纹1.58.8-I0

Y9

KIV1.6-I0史

J81爵

&,40丰

n.I

Y要

,20我

41.1.00号

z舱l

-0.80

-0.黑60

//

/0.00

(1)自1953年以来山东省常住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先增长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长C.持续增长D.持续减少

(2)山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面临的问题是()

A.人均耕地面积增加B.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C,城市住房压力减轻D.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答案:

C

9

D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读图可知,自1953年以来,山东省常住人口的变化特点呈持续增长态势,且1982年前增速较大,1982

年后增速减缓,故选项C正确。

(2)随着山东省常住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各个年龄段人口基本上都呈增长趋势,尤其老年人口增长可能较

多,这给社会养老带来巨大的压力,故选项D正确。

9、读四川省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回答下列小题。

总人口()-14岁人15—64岁人65岁以上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万人)口(万人)口(万人)口(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

第六次人口

5796.6481(1.64083.1

普查数据SO41.81364.4880.83231.23958.7

第七次人口

普查数据8367.51347.15603.61416.84746.63620.942294138.5

(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A.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B.新增人口均来自于自然增长

C.城镇人口占比超过乡村人口占比

D.男女性别失调更为严重

(2)巴中市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9.67%,远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10

A.巴中市环境质量好,平均寿命长

B.巴中市医疗卫生水平高,死亡率低

C.巴中市相较于全省而言,出生率较低

D.巴中市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

答案:

C

D

【提示】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增长的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解答】

(1)由表可知,0-14岁人口的数量下降,而总人口数量上升,人口比重下降,A错误;

第七次普查时城镇人口占比超过乡村人口占比,C正确;

男女性别比例较上次更为协调,D错误;

由图中信息无法得出新增人口全部来自自然增长,B错误。

故选C。

(2)巴中市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说明该地区青壮年人口占比相对于四川其他地区少,与环境质量没有关系,A

错误;

医疗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在社会的占比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11

出生率较低对老年人口占比影响较小,C错误;

四川是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大省,该地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大量青壮年外流,导致老年人口占比高,D正确。

故选D。

10、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乡不“背井”的劳动者。人口城乡两栖,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

的两栖。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户籍藩篱的逐步打破以及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产权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城里人

下乡的两栖状态。人口城乡两栖是我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两栖”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力是0

A.快速工业化B.农村经济振兴

C服务业的发展D.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2)城乡两栖人口现象的出现,对农村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劳动力短缺B.消费需求旺盛

C.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D.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多元化

答案:

A

C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2

【解答】

(1)由题中材料可知,人口城乡两栖,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的两栖,主要是因为快速工业化,城市就业就会

多,吸引了大批劳动力进城打工,A正确。

故选A。

(2)城乡两栖的劳动力工作在城市,故会导致农村的劳动力短缺,故A对,不符合题意;

人口进城打工,农村的人口相对减少,故消费需求减少,故B错,符合题意;

农村的劳动人口减少,为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应该推广农业机械化,故C对,不符合题意;

据材料“户籍藩篱的逐步打破以及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产权改革的推进"可知,可以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类型的改

变,故有利于农村产业多元化,故D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近年来,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到原户籍所在省区,推动了当地城镇化进程,出现了"回流人口城镇化”

现象。研究表明,县级中心城市是回流人口的主要集聚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省区中,回流人口城镇化最明显的是0

A.浙江B.西藏C.吉林D.江西

(2)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回流影响最小的是()

A.生活成本B.产业转移C.教育质量D.家庭情感

(3)与乡镇相比,县级中心城市吸引回流人口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态环境更优②距离家庭更近③就业机会更多④公共服务更好

A.①®B.③④C.①@D,②@

答案:

D

C

13

B

【提示】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

(3)略。

12、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濒长江,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下图为2010—2019年

南通市常住人口和净流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通市人口大量流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产生留守儿童问题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快城市化进程D.提高城市等级

(2)近年来南通市人口净流出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是()

14

A.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吸弓I力增大

B.南通市居民养老负担加重,外出减少

C.南通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南通市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降低

答案:

A

C

【提示】

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1)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年人口和儿童留守乡村,会产生“留守儿童’’问

题,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等级是对人口流入地的影响。

故选A。

(2)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吸弓I力增大,会使南通人口流出增多,A错误;南通市居民养老负担加重,是人口

流出增多的结果,B错误;南通市人口净流出减少,表明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

岗位和更高的收入,人们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打工,C正确;南通市的城市地位和辐射力降低,会使人口大量流

出,D错误。

故选C。

15

13、读马达加斯加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45°50°

(1)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原因是0

A.大陆分裂B.海底火山喷发

C.珊瑚虫遗体堆积D.河流冲积

(2)马达加斯加()

A.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B.西部地形崎岖

C.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较大D.地形以平原为主

(3)推测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最稠密的是()

A.甲B.乙C.丙D.T

答案:

A

C

C

【提示】

16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气候类型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

(1)主要考查了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原因。

(2)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等高线判读。

(3)主要考查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

(1)马达加斯加是由大陆分裂,陆地沉降,经过长期的独立发展进化形成的,A正确;

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是火山物质堆积形成的,马达加斯加岛不是,B错误;

马达加斯加岛不是珊瑚礁岛,C错误;

河口泥沙堆积形成的岛屿地形较为平坦,D错误。

故选Ao

(2)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

西部等高线相对较稀疏,地形较为平坦,B错误;

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与西部热带草原气候自然环境差异较大,C正确;

由图中等高线得知,马达加斯加岛以山地为主,D错误。

故选C。

(3)甲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且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宜居住,A错;

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B错;

丙地为热带高原,温和凉爽,土地肥沃,适宜居住,C对;

丁地为全岛最炎热的半荒漠地区,D错。

17

故选c。

14、下图为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0

3732(

x5x)附

(3oo

Y左T

R3)0oo3

O.生

25oo

)xx)H-)O.

辕0)

2奈O.

DooO2袈

5契

Y1>00芨

©

00骐

1O集1Y

5史

Y

20152020(礴)2025(®®)

人均粮食消费(王定年)□AiW®(hmz)

人口(万人)-可承我人口数(万人)

(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减少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D.耕地总量增加

(2)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降低消费水平B.限制对外开放C.鼓励人口外迁D.发展地方经济

答案:

C

D

【提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

(1)本题考查了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答】

(1)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

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加大,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

18

故选c。

(2)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D

对。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A错。限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

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鼓励人口外迁不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理念,C错。

故选A。

15、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8月初,有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1)~(2)题。

水檎环示意困正马舁姝株火文石

(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0

A.④增加B.②增加C,③减少D.①增多

(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D.大气反射减弱

答案:

D

B

【提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9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

蒸腾等。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回

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

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

【解答】

读图可知,①0恁迎)分别为地表径流、植物蒸腾、海水蒸发、大气降水,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后,植物蒸腾减少,

由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D正确B错;

对海水蒸发无影响,C错;

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且能通过蒸发释放到大气中,雨林蒸腾作用旺盛,为大气降水

提供充足的水汽,产生大量的降水,热带雨林减少,大气降水会减少,A错;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森林大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引起全球气

候变暖。

16、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

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3a3.;43孕3孕3.却盐度/%

(1)图中①3曲线依次代表0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1

B.江淮平原一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一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

C

B

D

【提示】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

(2)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

(3)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重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

(1)据材料,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6)曲线代表叶绿素含量。地处长江口外水域,

由于长江汇入淡水,海水表层盐度低,但随着深度加深,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逐渐减小,盐度逐渐增大,到一

定深度后也逐渐稳定在一定数值,②曲线代表盐度曲线。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

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③

曲线代表温度曲线。

故选C。

(2)分析可得,①曲线代表叶绿素含量,②曲线代表盐度曲线,也)曲线代表温度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A错;

22

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B对;

水深15米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C错;

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D错。

故选Bo

(3)根据材料可知,③曲线为温度曲线,表层水温为17C。,该地为长江口外水域,所以推测为春季或秋季,

A表示的是冬季,B表示的是初春,气温还偏低,C表示的是夏季,D表示的是秋季。

故选Do

1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Th—>gB.e-f-)'!­)—^C.La—bTdD.dTaTb—c

(2)水循环中的()

A.a环节动力根本来源是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23

答案:

D

C

【提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

(1)海陆间水循环至少包括海上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降水,径流等这几个环节,图中d表示海上水

汽蒸发,a表示

水汽输送,b表示陆地上降水,c表示径流,D正确。

故选D.

(2)a表示水汽输送,其动力来自于风,但根本来源来自于太阳能,A错误。

b表示陆地上降水,主要环节不一定在夏季,此题中没有明确说是哪个区域,如果是地中海气候区,那么主要

在冬季,如果是季

风气候区就是在夏季,如果是热带雨林地区就是全年,B错误。

c表示径流,能塑造各种地表形态,比如说流水沉积形成三角洲、冲积扇等,C正确。

d表示蒸发,D错误。

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内蒙古河套灌区(如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随着弓I黄水量的减少,

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

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埔。据此完成(1)~(3)题。

24

107°108°109°

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0

A.1-2月B.5-6月C.7-8月D.10-11月

答案:

D

【提示】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析:

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的特征。,

【解答】

结合盐碱化土地的特征可知,定期从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作用,且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埔,所以浇灌耕地

的时间应为秋季。

19、读图,完成下列小题0

25

(1)水循环对图中湖泊、水库的影响是0

A.使水量不断增加B.使水体不断更新

C.使水量不断减少D.使下渗量增加

(2)水循环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有()

A.将部分太阳能转化为水能

B.使高原被侵蚀为山地丘陵

C.将陆地的泥沙输入海洋

D.海水的蒸发使陆地面积增加

答案:

B

A

【提示】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解答】

26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可以使湖泊和水库的水循环流动,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水体不断更新。

故选Bo

(2)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水循环可将部分太阳能转化为水能,人们可以对水能进行开发利用。

故选A。

20、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一种排水体制(如下图所

示)。而雨污合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的一种排水体制。据此

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城市将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后0

A.增加了河流的年径流量B.加快了水循环速度

C.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D.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

(2)相对于雨污合流,雨污分流的好处是()

A.降低了水源的利用率B.加剧了城市内涝

C.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D.加重了污水处理厂负担

答案:

B

27

【提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

(1)本题考查城市将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的影响。

(2)本题考查雨污分流的好处。

【解答】

(1)城市将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后,雨水可以直接汇流排出,污水处理量减小,处理速度加快,从而增进

水循环速度。将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是对城市水体的治理,不会影响到河流的年径流量,由于是管道的分流,

对地表水的下渗、地表水的蒸发几乎没有影响。

故选Bo

(2)相对于雨污合流,雨污分流只处理污水,减轻了污水处理厂负担,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更具有针对性,

提高了水源的利用率;该方式使水循环加速,可以减缓城市内涝。

故选C。

21、亚速海平均深度为8m,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洋生物丰富但分布不均,风浪大。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

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亚速海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0

28

A.顿河河口B.刻赤海峡C.库班河河口D.锡瓦什湾

(2)冬季,亚速海风浪最大的海域是()

A.顿河河口B.库班河河口C.亚速海中部D.刻赤海峡

答案:

D

D

【提示】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封闭程度等。从图中可看

出顿河河口和库班河河口,由于淡水的汇入,盐度低,AC错误;由于亚速海深度浅,故由刻赤海峡流入亚速

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水量少,使得刻赤海峡附近海水盐度升高不明显,锡瓦什湾海域封闭,且受周围陆地的影响,

蒸发量大,盐度高,相比较而言,锡瓦什湾盐度最高,D正确,B错误。

故选D。

(2)由图示信息可得,亚速海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盛行强大的偏北风,由于刻赤海峡狭管效应,

使得风浪最大,D正确。

故选D。

22、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1)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0

A.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渗透量大

B.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海水淡化量大

(2)该海域内盐度分布规律表明()

A.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

B.北回归线处降水季节变化大

C.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

D.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答案:

B

A

【提示】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30

解析:

(1)从图示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海域为红海。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红海东

岸是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区,西岸是撒哈拉大沙漠,四周几乎没有淡水注入;海域较为封闭,与其他海域海水

交换较少;海水淡化对该海域盐度影响很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南部与印度洋相连,且印度洋盐度低于红海。从等盐度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

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很明显是与印度洋盐度较低的海水交换的结果。故A正确。

北回归线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季节变化不大,B错误;

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与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无关,C错误;

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与沿岸地区人口稠密无关,D错误;

故选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

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

的阳光。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

(2)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31

C.生产能源D.生活能源

(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

D

A

B

【提示】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

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射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

Do

(2)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万物生长靠太阳”

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

(3)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能量较分散;上海经济发达,但能源蕴

藏量较少,常规能源短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2020年10月14日国家天文台通报: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该期间无明显太阳耀斑发生,曰面

上无可视黑子,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①2X3

代表太阳大气层的三个圈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过去24小时中()

A.①层的太阳耀斑不明显B.②层的日冕物质抛射剧烈

C.②层的日珥活动较弱D.③层的太阳黑子较少

(2)“白太阳”现象持续发生期间()

A.极地地区均可观测到“极光”现象

B.地球发生磁暴的频率较高

C.太阳活动对海底光缆通信干扰较少

D.全球的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答案:

C

33

c

【提示】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答】

(1)读图可知,①层为光球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

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白太阳”的出现表示太阳活动较弱,太阳活动对海底光缆通信干扰较少,C正确;

极圈内在夜晚才能观测到极光现象,A错误;

该时期太阳活动较弱,地球发生磁暴的频率较低,B错误;

该时期太阳活动较弱,全球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D错误。

故选C。

25、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题。

(1)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是()

34

A.与气压变化一致B.与气温变化一致

C.早晚太阳辐射强度大D.正午前后达最大值

(2)与第1天相比,第2天()

A.昼夜温差大B.太阳辐射强

C.大气保温作用弱D.晴天概率小

答案:

D

D

【提示】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由图可知,该地太阳辐射最大值在12时左右,即正午前后,D正确。太阳辐射强度与气压变化一般不一

致。气温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不仅仅取决于太阳辐射。早晚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小,A、B、C错误。

故选D。

(2)由图可知,与第1天相比,第2天太阳辐射量较小,应该是受到了阴雨天气的影响,晴天概率小,D正

确。阴天昼夜温差较小,A错误。太阳辐射较弱,B错误。大气保温作用较强,C错误。

故选D。

35

26、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L

恐龙化石

弋次:;::决法:::W::WW:::::::::£:W

-1•三叶虫化石一

(1)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2)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答案:

D

B

【提示】

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

36

地层与化石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

之间,C错误;在前寒武纪生物稀少,化石缺失,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D正确。故选D。

(2)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

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在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

生代,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27、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器“羲和号”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平

均高度517千米的预定轨道,其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列小

题。

(1)在轨运行的“羲和号”0

A.脱离了地月系B.属于河外星系C.属于类地行星D.是地球的卫星

(2)在轨运行的“羲和号”所在的大气层()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有若干电离层

C.气温随高度变化较小D.存在较厚的臭氧层

答案:

D

B

【提示】

37

天体及天体系统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28、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

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距地面约380km。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

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天体的数量为()

①发射场上空的云②天和核心舱③外太空的陨石④舱内的航天员

A.1B.2C.3D.4

(2)“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将会()

A.经历云雨天气B.看到民航飞机

C.脱离大气圈D.面临失重、强辐射等威胁

答案:

A

B

【提示】

38

天体及天体系统

宇宙探测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

29、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0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

做的调整是0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0X2)B.O3C.0@D.(2)@

39

答案:

B

A

【提示】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1)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答】

(1)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

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

故选Bo

(2)该题设计的目的是从“排泄雨水”的角度分析,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北京属于温带

季风气候,降水量较浙江少。因此浙江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的角度有利于排泄雨水,①正确;或者飞

檐翘起的角度不变,缩短飞檐,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泄,②正确。

故选A。

30、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

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

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40

(1)当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0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近B.有生命存在

C.有昼夜交替D.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3)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答案:

A

A

B

【提示】

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

【解答】

41

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3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

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答案:华北

解析:

32、我国主体功能区类型:我国主体功能区主要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o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答案:重点开发区域

解析:

33、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

)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一波,判断的依据是—o

⑵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界面,地震波的变化是一.E表示

42

(3)F表示—界面,该处地震波的变化是说明F面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态。

答案:横波传播速度较慢,遇到外核液态物质消失莫霍面都加快地幔古登堡面横波消失,

纵波减速液态

解析:

本试题考察了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上方横轴表示地震波波速,图内两条曲线分

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的,无法通过液体和气体为横波,波速较快的,任何介

质均可通过的为纵波。

⑵D所表示的界面处于地下33KM处,地震波波速均增大,故可确定D界面位莫霍界面。E表示为地幔。

⑶F所表示的界面处于地下2900KM,发现该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锐减,可确定F界面为古登堡界面。F界

面横波不能通过,则说明古登堡界面下是非固态,纵波锐减,纵波波速与通过的介质的密度成正比,则说明古

登堡界面下是非气态,非固态,非气态,则为液态。

34、人类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策略

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_,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

的利用方案。

答案:综合权衡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解析:

35、城市体系

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_____,其在区域城市体

系中地位______o

答案:越大越高

43

解析:

36、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B—F—o

⑵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o小行星带位于一和—轨道之间(填写字母)。

⑶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方向的一性,轨道的—性和近圆性。

(4)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环境条件和自身

条件。按因果关系把下列序号填在方框中。

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④液态水⑤太阳连续日照时间

不长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ABC

DEF

答案:(1)水星土星

44

(2)EFDE

⑶同向共面

⑷⑥

⑦④⑧②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信息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地理实践力。难度不

大,主要运用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为水星;F为土星;

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火星和木星,位于小行星带两侧,为E、F;

八大行星都是绕太阳自西向东,呈逆时针公转的,因此方向具有同向性;轨道近似于一个椭圆,且偏心角较小,

几乎位于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特征。

(4)

地球上有生命,是具备水、温度、大气等、三个自身条件和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两个外部条件。而温度与日

地距离有关;大气与地球的质量体积有关。

小提示:

37、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o

答案:35%o

解析

45

38、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沿破裂带上升,岩石圈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