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郏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郏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郏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郏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郏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驰骋(chěng)

肩扛(káng)

颠簸(bǒ)

怒不可遏(è)B.潺潺(chán)

霎时(shà)

蠕动(rú)

目眩神迷(xuàn)C.演绎(yì)

眺望(tiào)

皑皑(ái)

气喘吁吁(yú)D.迂回(yū)

穹顶(qióng)

俯瞰(kàn)

纷至沓来(tà)2、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颜勤礼碑》中的一部分,对这一书法作品的点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楷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B.楷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C.行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D.行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B.在教育系统新春茶话会上,市局领导与教师代表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C.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D.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则孤陋而寡闻。

(2)________,只见一斑。

(3)________,相伴过年华。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6)白居易的《池鹤》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用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从侧面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B.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C.具答之

具:同“俱”,都D.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2.以下对“林尽水源”一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桃花林尽头,出现了水源。B.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C.桃林消失不见了,只见有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D.桃花林和流水都消失不见了。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对桃花源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都有不少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开了一个人人劳动、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祖父和他的牛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牛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1.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三件事。段落内容概括②③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④⑤⑥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说说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

3.如果将第④段中画线句改为“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4.下面是一处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叙事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从写法角度简要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六、语言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