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全省一等奖_第1页
位置 全省一等奖_第2页
位置 全省一等奖_第3页
位置 全省一等奖_第4页
位置 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位置》教学设计张芳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小学电话Q:4736497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9-10页。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在本课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教学难点:体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二、学情分析上下、前后、左右是反映物体空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如掌握“上、下”“前、后”还是比较好,而对于左右学生容易在判断平面图形时混淆。“左、右”的教学内容是在“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之后。三、教学目标1、注重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比较准确的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4、利用课堂的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及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1、感知“前后”,建立“前后”的空间感(1)出示:小汽车和公交车(一对一的关系)图上有哪些交通工具,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规范表述:小汽车在公交车的前面,公交车在小汽车的后面。增加货车:小汽车、公交车、货车(一对多的关系)师: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货车在公交车的后面,公交车在货车的前面。师:货车的前面只有公交车吗?生:货车的前面有公交车和小汽车。师:货车的前面有公交车和小汽车,我们就说小汽车、公交车在货车的前面。还可以怎么说?生:公交车、货车在小汽车的后面。生:小汽车在公交车、货车的前面,货车在小汽车、公交车的后面,问:为什么说公交车在后面,又可以说公交车在前面呢?小结:和小汽车来比,公交车在小汽车的后面;和货车比,公交车在货车的前面。比的标准不一样,位置也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具体说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要讲清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3)增加摩托车。小汽车、公交车、货车、行人。(多对多的关系)(课件出示:)摩托车会在哪呢?预设1:把摩托车放在小汽车的后面。预设2:把摩托车放在小汽车和公交车的后面。预设3:把摩托车放在小汽车、公交车和货车的后面。师:下面你们说,我来贴。预设1:把摩托车放在小汽车的前面。也就是小汽车、公交车和货车的最前面。预设2:把摩托车放在小汽车的后面,公交车的前面。预设3:把摩托车放在公交车的后面,货车的前面。(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请你用“前后”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同桌交流。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到了一辆车在另一辆车的前面或后面,也说到了一辆车在多辆车的前面或后面,还说到了多辆车在多辆车的前面或后面。(5)练习巩固在我们教室里也有“前后”呢?找找看,你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谁?指一生说,你的前面还有谁呢?拓展到老师、黑板。2、感知“上下”,建立“上下”的空间感(1)生活中,除了有“前后”的位置关系,(板书:前后)还有什么位置关系呢?生:上下。生:左右。(板书:上下、左右)(1)出示:冰箱图。冰箱里也有好几层呢,有什么呢?从上往下依次是:鸡蛋、苹果、面包和牛奶、青菜。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和同桌一起,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2)汇报并及时小结。3、感知“左右”,建立“左右”的空间感(1)通过双手活动体验“左右”师: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左右”。你知道你的右手是哪一只吗?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吧。那另一只手是……,对是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想想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左手在干什么呢?(让学生边说边比划)同学们的小手可真能干,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的力量可大了。大家再找找,在我们身上这样左、右的好朋友吗?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左右耳朵、左右眼睛……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口令做动作:摸摸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左眼眨三下。(加大难度)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肩。(2)左右的相对性下面我也请一个同学来摸摸张老师的右耳,拍拍张老师的右肩。(背对着学生,指一生上台)他摸对了吗?他拍对了吗?、再请一个同学来握握张老师的右手。(面对着学生)他握对了吗?预设1:学生握的左手。预设2:学生握的右手。老师转过身让学生辨别,达成共识。(面向学生)举起右手,你发现张老师的右手在你们的哪一边?为什么。讨论得出:因为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看上去不一样。请你也伸出右手和你的同桌握握手,看是不是这样。小结:当我们面对面对,站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左右也是相反的。不同,顺序也不同。(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板书:位置)。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看(课件出示)口答:用“上、下”、“前、后”、“左、右”填空(1)为了安全,我们上下楼梯时都是靠()边行走。(2)坐公交车时,我们一般都是从()门上车,从()门下车。2、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我来考考大家,请完成练习纸上的习题。在()里填上序号。(1)的右边是(),左边是(),上面是(),下面是()。(2)的右边是()。(3)在()的下面,在()的上面。(4)在()的左边,在()的右边。(5)()在()的()边。(四)拓展延伸今天我们通过辨认前后、上下和左右来找位置。今天我发现这个小朋友听课非常认真(第6组第3个),那我就来请你和我一起来考考旁边的同学,看他们学得怎么样,请听清楚。请他前面的同学起立,请他后面的同学起来,请他左边的同学起立,请他右边的同学起立。那(指着右前方)这些同学既不在他的右边,也不在他的前面,那在他的什么位置呢?生:斜边。像这样在他右边和前面的中间,我们就说是他的右前方。那这里是……左前方。这里呢?左后方。这呢?右后方。关于位置的知识,我们以后会进一步学习,今天的学习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位置前后上下左右五、教学反思(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能“悟数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即使“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对学生来说稍为薄弱的,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但一年级的孩子能从自身出发,辨别“左、右”。因此教学时,老师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把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作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在学情了解时,我们发现,这一部分知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甚至不少的孩子能很清楚的分辨从自身出发的“上下”、“前后”、“左右”,因此,课堂上,我们深入挖掘教材,除了教材上呈现的“一对一”的位置关系,还出示“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课堂上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权,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见解;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二)、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激励学生想“学数学”。孩子对位置关系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先后规律,即先上下、后前后、最后是左右。这是由方位本身的复杂性和孩子思维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思维的相对性决定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上、下”、“前、后”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教学中,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前、后”位置关系的可变,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而对于“上、下”的位置关系,则是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组织学生观察、交流、正确描述“下、下”的位置关系,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三)、创设现实情境,促使学生会“用数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对于一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体验。比如,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又如利用教室里的场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举右手,让学生来辨析老师的右手在你们的哪一边,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去思考,当面对面时,站的位置是相反的,左右也是相反的,从而领悟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才能想象自己处在那人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本课整个教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在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练习题的设计,除了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综合,第5小题设计成开放性习题,让生自己填()在()的()边,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学生的练习中出现了有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关系,更有多对多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六、案例研讨1、如何确实本节课教学的层次?本课以前后为例题,由于前后和上下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在学习前后的时候主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要求能说清楚谁在谁的前(后)面。由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到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学生的表达也由单一的谁在谁的前(后)面丰富到几个物体和一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以及几个物体和几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在学习上下的时候老师直接提供四层的物品,让学生自己来说,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的表达非常丰富。本节课的难点是左右,学生在学前虽然对左右有所接触,但根据学情调查,仍有很多孩子分不清左右。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左右的教学上,层层深入,先在孩子由左右手的区分到身上各部分左右的区分,通过游戏巩固以身身为中心的左右,再到平面图上的左右,让孩子认识到平面图上的左右是以自己的左右为参照点来进行区分的。在认识完前后、上下、左右后,老师安排了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把位置关系拓展到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为以后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打基础。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要求?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认识的难度,现在的新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以自身为中心来区分左右,不要求考虑左右的相对性问题,也没有安排脱离以“活动者”为参照点来判断左右的习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有效碰到要判断相对的左右。因此在这节课中,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来让学生感受左右的相对性。如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和同桌用右手握握手,摸摸老师的右手……学生按口令活动,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左右的相对性。但是为了紧扣教材要求,老师也没有过多强调左右的相对性,也没有安排更多的练习来增加教学难度,只让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有一定的感受。而把教学左右的重点放在了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附:张芳:女,中共党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