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_第1页
2021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_第2页
2021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_第3页
2021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_第4页
2021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晨鸟教育第二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这反映了农业工具的发展特点()A.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B.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C.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D.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农业工具“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更适合这种小型化的家庭作业,故A项正确。家庭纺织不是使用农业工具,故排除B。项自给自足的生产不光是家庭农业,还有家庭手工业,而且材料是强调生产的小型化,不是“自给自足”,故排除C。项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需要大型、高效的生产工具,故排除D。项2.下面是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出土地其他起土农具犁具点铲范约6件,锄范约6件大铲范约6件,陕西—铧冠范约4山东件锄范约2件续表出土地其他起土农犁具点具锄范(数未详)山东犁范铧冠范模约50锤范(数未河南河北件—详)锄范8件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和表格中的犁具和其他起土农具的名称和数量可以看出,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Earlybird晨鸟教育3.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选史料史论项A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B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C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之。”续表选项史料史论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D达到极点繁荣答案B解析“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不能体功”,可以说明现棉纺织技术,故A项错误;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古罗马和宋代的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4.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答案B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解析两幅图片分别是男子耕耘、女子纺织,因此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就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A.注重技术传承B.严格制作工序C.保证产品质量D.强化市场垄断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官营手工业注重技术培训而不是技术传承,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因此官营手工业作坊注重对生产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官营手工业对技术市场的垄断,故D项错误。Earlybird晨鸟教育6.1820年到1860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使英国棉织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运输工具革新C.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答案C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解析从材料中“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可知,由于大量使用机器,工厂棉制品数量急剧增多,因此答案选C项。7.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A.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C.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而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说明洋务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其长远发展,故选D项。8.据初步统计,1913—1921年,中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9.7%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原料供应不足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D.地区分布失衡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22.7%集中在哈尔滨”“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41.8%集中在上海”等信息可得出民族工业地区分布失衡的特点,故D项正确。9.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英里的运河,曼彻斯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A.运河交通的优势B.煤炭市场需求增大C.工业革命的发展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英里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可知,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运河的开凿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10.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答案A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16年”“1831—1841年”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工厂集中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Earlybird晨鸟教育进而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得到大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应上升,故D项错误。11.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新发展最重要的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苏联()A.科技发展受到冷战制约B.经济体制决定了技术革命C.“新经济体制”收效甚微D.科技进步依赖重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美国认为苏联在新科技革命方面落后于美国,可推知这是美苏冷战中综合国力占优势的美国的一种自信的反映,故A项正确。经济体制会影响技术革命,“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题干与推崇市场的“新经济体制”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科技进步并不一定依赖重工业,故D项错误。12.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B.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C.给从事单纯重复劳动者带来失业风险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人工智能可以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某些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从而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的作用,故A项正确。13.某同学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了以下资料:“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运输机械的革命”“互联网与虚拟生活”“科学与人类的未来”。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A.蒸汽时代的开始B.电气时代的变迁C.信息时代的来临D.科技发展的历程答案D解析“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指的是“蒸汽时代”的开始,“运输机械的革命”指的是运输领域的革新,“互联网与虚拟生活”指的是“信息时代”的来临,它们都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历程,故D项正确。14.下图为美国某时期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次较长周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其中造成第三次超长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原因是()Earlybird晨鸟教育A.现代科技进步的推动B.实行“新经济”发展模式C.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美国第三次超长增长周期是在1991—2000年,最主要的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项。15.下表为1996年和2016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变化比重统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亚洲之世界新亚洲新外的时间兴市场兴市场新兴市场199642.27%15.69%26.58%201658.11%31.62%26.49%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B.南北间差距日益缩小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D.世界多极化经已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2016年与1996年相比,世界新兴市场及亚洲新兴市场GDP份额均有所增加,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1996年以来,南北差距日益扩大,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但尚未形成,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唐)白居易《朱陈村》材料四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Earlybird晨鸟教育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及最早出现的时间。(6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其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人类经历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6分)(4)根据材料,分工析业文明形成的显著特点。(7分)参考答案(1)方式: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时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3)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4)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的征服,先进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近代早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期1850年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前后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续表20世纪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初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科学技术推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阐述: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然需求。古代社会由于科技落后,通信只能采取比较落后、原始、效率低下的方式进行。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下,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网络等促使现代通信技术迎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