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首诗歌一网打尽多个考点之《望蓟门》(一)诗歌鉴赏,鉴赏什么?1、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四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具体而言,侧重于考查考生是否读懂诗歌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表现了什么,是怎么表现的。2、考查这首诗歌在该诗人所有作品中乃至整个诗歌史上所表现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二)如何读懂诗歌?1、无论是诗歌还是其它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本身的内容来表现主旨。具体到诗歌而言,即通过写人、事、景、物、典、古,表现某种情感。2、注释都有用,注释都要用。3、根据选项理解诗歌。(三)分析题干:
一定要分析题干问的到底是什么(四)规范答题:本题共6分,一般答案有三条,但是你不能保证你的答案全吻合,所以一定要答够四条,每条答两行。要分点作答;每条要先概括,后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③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④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⑤投笔吏:东汉班超早先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⑥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后常被用来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缨:绳。【赏析】“燕台一望客心惊”,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军容之整肃,令人震惊。往远处望,“万里寒光生积雪”,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又是多少天的积雪,更是连绵千万里的雪;雪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心神震慑,托出“惊”字。再向高处望,“三边曙色动危旌”,只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写汉将进攻的态势。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蓟城带山襟海,天生是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防守的形势是那么稳如磐石。一攻一守,紧张的形势与防守的严密让人震撼。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中“少小虽非投笔吏”中用的第一个典故是班超“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诗人虽则和班超身份以及人生经历不同,但是跟班超一样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诗句中“论功还欲请长缨”中用的第二个典故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愿意像终军一样为国效力,建立功勋。祖咏用了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向汉武帝请缨,诗人借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很明白,更有抗击敌人为国尽忠的豪气顿生之感。【参考译文】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考题一:情感题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望蓟门而“心惊”,以一个“惊”字引领全诗。“惊”可见诗人心中的震撼,那汉将营中的喧天笳鼓,异常热烈的气氛让诗人不由激情满怀。B.颔联应作“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曙色危旌动”理解,写景静中见动、远近交互,积雪、危旌暗含雪白旗红的映衬,突出了昂扬雄壮的气氛特点。C.蓟门有海山相拥,进可攻,退可守,足见军事重镇的地位。对此,诗人心中有“惊”,也有“不惊”,“惊”与“不惊”都从蓟门的地理形势中来。D.诗的尾联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都用到了班超投笔、终军请缨的典故,不同的是王勃以前人自况,本诗以古人自勉。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考题一参考答案:14.A【解析】“以一个‘惊’字引领全诗”说法不正确,尾联不在其列;“汉将营中的喧天笳鼓,异常热烈的气氛”不妥,军中击笳鸣鼓,说明正在操练,体现的是军纪严明。15.(6分)①军容严整引自豪。军中击笳鸣鼓,操练正紧;旌旗高悬,庄严肃整。守军军容让人骄傲。②御敌制胜有自信。战地烽火一直延伸至胡地,蓟门坐海拥山,地形稳固,叫人充满自信。③报国建功见豪情。虽然并非早有班超投笔那样的抱负,如今却愿像终军一样卫国杀敌,建功立业。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激情。
考题二:原因分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B.本诗前三联均是远望之景,意象雄浑阔大,表现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C.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写事,既体现了“战”,又写出了“守”,内涵丰富。D.尾联运用班超、终军两人的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15.客心因何而惊?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考题二参考答案:14.选A.“欢快的气氛”有误,“笳鼓”来自“汉将营”,表现的是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且首句就写了“客心惊”,故应是紧张的气氛。
15.
①首联:军营中吹笳击鼓,号令严明,军旗高扬,军容严整,令诗人内心震惊。②颔联:连绵万里的积雪以及积雪所反射的寒光,显示了环境的恶劣,让人心惊。③颈联:战场上升腾的狼烟遮蔽了胡地的月光,紧张的形势令人心惊,但蓟门有渤海、燕山的拱卫,防守严密,更让人震撼。
考题三:诗歌风格考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惊”字,写出诗人离开燕地、初到边塞的特有感受,领起下面对边关景象的描写。B.二句描写军营吹笳击鼓、喧声震天的景象,渲染肃穆氛围,从侧面表现诗人内心的震撼。C.颔联以静衬动,用积雪所映出的寒光衬托在曙色中高扬的军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D.颈联先以沙场烽火连天极写边塞军情紧急,再以山海环伺蓟城来突出军营环境之险恶。E.诗歌紧扣“望”字来经营全篇,前三联描写望之景,最后一联抒发望之感;结构严整。15.这首诗与大唐豪迈恢弘气度颇为契合,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6.《批点唐诗正声》言:“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考题三参考答案:
14、AD(A诗人是来到燕地,不是离开燕地;D以山海拱卫,表现军营坚如磐石,而非环境险恶)15、①语言铿锵豪迈,应和大唐正声。“喧”“动”“拥”等动词力度强劲,与大意象配合,造成磅礴气势,奏响大唐强音。②意境雄浑壮阔,契合大唐格局。意象、景象雄大开阔,意境雄浑壮阔;张开大唐恢弘格局。③情怀慷慨激昂,彰显大唐气度。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两个典故抒发诗人感奋投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彰显大唐豪迈气度。
16.①本诗形象地描写了边关雄浑壮美的场景,气势昂扬。如:“万里寒光”、“沙场烽火”、“海畔云山”等词句不仅展现出边关要塞的雄浑壮美,也表现出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声声萧鼓、猎猎旌旗则展现出赫赫军威,令人心灵震撼。②本诗尾联用典,作者借投笔从戎、终军请缨抒发了诗人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答:①写景的角度:整首诗景色壮丽辽阔。积雪万里,曙光初露,旌旗飘扬,烽火连天,整幅画面雄阔奇丽。②情感的角度:诗歌抒发了立功报国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
考题四:诗眼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指燕地。“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客”指远道而来的诗人自己。B.“萧鼓”一句与《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讽刺将士在营帐中寻欢作乐。C.“海畔”一句突出了蓟门关独有的地理优势,一个“拥”字形象地写出了蓟门关被大海、高山环绕的情状,极富感染力。D.全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着力勾画边关的山川景象;紧扣一个“惊”字,抒望中所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14.(3分)B(解析:“萧鼓”一句,写汉家大将营中,将士们吹笳击鼓,喧声重叠。主要表现了边防军队意气昂扬,军威赫然的情状。)
考题五:写景方法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客心惊”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15.《唐诗分类绳尺》言此诗“善状物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分析:即“是如何写景的?”考题五参考答案:14.C。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说自己少年时没有选择投军,并不是班超般的人物。愿望是建功立业,并不一定是从军。15.
①视听结合。既写了看到的积雪、旌旗、烽火、云山等,又写了听到的笳鼓声。②动静结合。旌旗飘飘、烽火连天是动景,积雪寒光、海畔云山是静景。③俯仰结合。诗人登台远望,既俯视下方的军营、积雪,又仰望天上的明月,远处的云山。(每点2分)
考题六:用典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15.尾联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考题六参考答案:14.B【解析】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中“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错误,依据第二句诗“笳鼓喧喧汉将营”意思是“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吹笳击鼓,喧声重叠”说明军营士气高昂。15.(1)班超投笔从戎
终军向汉武帝请缨的典故。(2)诗人虽则和班超身份以及人生经历不同,但是跟班超一样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愿意像终军一样为国效力,建立功勋。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抗击敌人为国尽忠的豪情。
考题七:分析诗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初至边塞的独特感受。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是险要的关塞D.尾联用典,诗人表明自己不想学投笔从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15、《汇编唐诗十集》评价此诗“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考题七参考答案:
14.D【解析】尾联两句集中抒发情志,诗人表明自己虽然青年时代不是投笔从戎的班超,但是今天论起卫国戍疆的功业,还是愿意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15、参考答案:①感情基调高昂有力,通过军营中激昂的笳鼓声与高高飘扬的战旗反映出将士们昂扬的斗志;②语言风格豪放雄壮,运用“万里”“三边”“连胡月”“动曙色”的等大词眼夸张又形象地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③抒发的情感豪迈昂扬,尾联用班超、终军的典故抒发诗人主动请缨,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是一首洋溢盛唐气象、慷慨豪壮的爱国诗歌。
考题八:诗眼14.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3分)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15、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光电疗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 采购计划立项报告范文
- 2025年稻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框架合同
- 2025年度出租数据中心并协助注册数据中心运营公司合同范本
- 中国国学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5年中国豪华住户配电箱体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商业健身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不锈钢、镍纤维及纤维毡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银行保险理财沙龙》课件
-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怎么做-怎么教-
- 酒店公共区域清洁培训
- Lesson-1.-spring-festival(双语课件-春节)
- 客服呼叫质检述职报告
- 高级持续威胁检测方法
- 2024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小学校食堂建设与设备配置规范
- 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读书分享
- 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