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三8月大考作文讲评2019.9.4_第1页
2 高三8月大考作文讲评2019.9.4_第2页
2 高三8月大考作文讲评2019.9.4_第3页
2 高三8月大考作文讲评2019.9.4_第4页
2 高三8月大考作文讲评2019.9.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写作指导(二)2019.9.48月大考作文讲评——兼论“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型特点。

2、掌握“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高考两种意识

1、答题者意识2、

命题者意识一、题型特点“组合延伸类”作文题型特点“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指由一组关键词、名(诗)句,或几则(带有时间节点)生活事件组成的材料作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材料类型多样。可以是一组关键词(如2017年全国1卷),也开始是一组名句(如2017年全国2卷),还可以是一组生活事件(如2018年全国1、2卷)。

2、任务针对材料提出。组合材料后往往有对材料的概述、解释或说明。并要求组合这些材料或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到三个关键词进行组合,构思立意。

3、材料内涵存在关联性。(1)相向关系,几则材料内涵存在共同点;(2)相反关系,几则材料内涵存在对比性;(3)相补关系,几则材料内涵存在互补点;(4)递进关系,几则材料内涵构成递进关系。二、技巧点拨审题步骤

1、逐个分析,明辨内涵。“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作文,首先要对材料提供的诗句、关键词、时间节点性事件进行逐个分析,并理解材料内涵。

2、整体关照,找出关联。要在分析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找出各则材料内涵关联性。

3、确定关系,组合立意。依据材料内涵关系,选择角度,确定立意。立意方法

1、正向组合法。即找到材料内涵相同或相通之处,依据相同点确定立意。

2、逆向组合法。即找到材料内涵相反或相对之处,依据不同点确定立意。

3、互补组合法。即原材料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代表一个角度(层面)。这时,综合各个角度(层面),确定上位概念,整体立意。

4、递进组合法。即原材料内涵是个层层推进的关系。这时,明确内涵层级,逐层递推,综合立意。[示例分析]:请见《高分作文学案》P3“巩固训练”部分。三、大考作文评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他们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命题分析

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近年来语文高考命题的核心导向。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知识经济,这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本次作文题,立足于“智育”这一发展点,用三则材料构建“正确读书”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年学子探讨培养“好学”、“会学”的理念,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二)材料分析

1、材料类型:“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2、材料解读

材料一:侧重“践行常识”;

材料二:侧重“不断进取”;

材料三:侧重“知行合一”。

3、内涵关系:三则材料在内涵上构成“互补”关系。(三)立意分析依据材料内涵的“互补”关系,采用“互补组合法”立意,即综合三个角度(层面),确定上位概念范围,整体立意:围绕“知与行”(“学习与实践”、“科学求知”)这一范围加以整体立意,从以下角度展开写作:

①可以从材料一“常识”的角度展开论述,重视“基础”的重要性,而将“进取”和“行动”都视为“常识”的一部分,提倡对“常识”的体悟与践行;

②可以从材料二“进取”的角度展开论述,重视“努力”的重要性,而将“常识”“行动”都视为“进取”的具体的表现,提倡对“进取”这一内在精神的挖掘与树立;

③可以从材料三“行动”的角度展开论述,重视“务实”的重要性,而将“常识”“进取”视为“行动”的一部分,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四)任务(要求)分析

依据本次材料作文“要求”(显性),共须完成“四项任务”(隐性):①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显性要求)

【解读】:暗示立意要结合全部三则材料,立意须立足于材料内在联系,并侧重自己的联想与思考。(隐性任务)②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显性要求)

【解读】:暗示要注意发言稿的文体,写作要有针对性,注意情境是班会,角色(身份)是学生,对象(读者)是同班学生。(隐性任务:文体意识+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对象意识)

③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显性要求)【解读】:暗示立意不能脱离三则材料,自选最佳角度,不能缺少标题,不能套作,不能少了字数。(隐性任务)

(五)评分标准

1、题意判断依据:写作内容与写作方向(主题)【写作内容】:紧扣“常识”、“进取”、“实践”三个关键词,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任一材料内涵为主,同时融合其余材料加以写作。

【写作方向】:知与行(学习与实践、科学求知)2、四大写作指令(任务)①内容指令:立意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关系②文体(情境)指令:班会发言③作者指令:角色(身份)是学生④读者指令:对象(读者)是同学

※写作缺少其一,则视为没有完成任务,评分在二类以下给分。题意内容分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一类上57-60

深入论述“常识”“进取”“行动”等三个概念的关系,深入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善于联系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实际分析说理。交流意识强,情境是班会发言(不要求形式),角色(身份)是学生,对象(读者)是同学。一类中

54-56

能比较深入论述“常识”“进取”“行动”等三个概念的关系,能够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善于联系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实际分析说理。交流意识强,情境是班会发言(不要求形式),角色(身份)是学生,对象(读者)是同学。一类下48-53

“常识”“进取”“行动”这三个概念并列呈现,未能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统一性(或者:主要探讨其中两个概念并同时兼顾另外一个概念),能够挖掘出材料的内涵,能够联系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实际分析说理。交流意识较强,情境是班会发言(不要求形式),角色(身份)是学生,对象(读者)是同学。3、评分操作题意内容分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二类上45-47结合三则材料,能挖掘材料内涵并有一定的联想和思考,并列呈现,未能探讨三者之间的统一性。有交流意识,情境是班会发言(不要求形式),符合材料要求的身份和对象。或者:结合某两则材料,如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一与材料三的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二及材料三的内容及含意,能挖掘材料内涵,并且能论述所选两则材料的关系。有交流意识,情境是班会发言(不要求形式),符合材料要求的身份和对象。二类中

41-44结合三则材料,能挖掘材料内涵但较浅,有一定的联想和思考,三者并列呈现,交流意识不强,有身份和对象,但不符合材料要求的身份和对象。如:是学生但不是同学。或者:结合某两则材料,如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一与材料三的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二及材料三的内容及含意,能一定程度挖掘材料内涵,能点到所选两则材料关系。交流意识不强,有身份和对象,但不符合材料要求的身份和对象。如:是学生但不是同学。题意内容分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二类下36-40结合三则材料,但只是对三则材料的拓展,不怎么联想和思考。或者:结合某两则材料,如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一与材料三的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二及材料三的内容及含意,能一定程度挖掘材料内涵但较浅,未能点明所选两则材料的关系。交流意识较弱,不是材料中要求的身份和对象。如“大家好”,“大家”就不一定是学生,更看不出是否是同班同学。如只是开头有“同学们好”,结尾有“谢谢大家”,但文章主体部分没有交流意识。题意内容分文章特征基本符合题意三类25-35只围绕三则材料中的某一则材料展开论述,没有兼顾其他材料。不太符合发言稿要求,没有交流意识。或者,套作。偏离题意四类0-24

完全脱离材料的基本含意,只是扣住材料中的若干非关键、非核心的词语展开论述。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10分。(六)写作指导:优秀作文五大基本特征五大基本特征表达明确多次点题主题升华标题简洁结构清晰表达生动卷面美观首段入题引关键词特征一:表述明确阅卷时间短,任务重,表述明确的文章更受老师青睐。这里推荐两招:①标题简洁

目的:让老师根据你的标题,快速判断立意。

操作:先把文章的中心意思写成一小段或一句话,然后再压缩成一个标题(一般采用“观点式标题”)。如果能巧妙嵌入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更能有效加分。(六)写作指导:优秀作文三大基本特征优秀标题:一步一脚印,一寸一欢喜学无止境,实践出真知始于基础,续以行动知识——善学者进,善用者成学习=基础+进步+实践学习的“三味真火”乐于求知,勤于行知问题标题:从盛开中来,到土壤中去(“盛开”和“土壤”比喻什么?要费一番笔墨才能讲清楚)短暂的永恒(孩子,你要研究哲学吗?)思者常新,行者长至(旁逸了,这题跟“思考”关系不大)粝尽甘来,纷华不染(用在这篇作文上,老师表示看不懂)启示:很多学生考场上总想着拟一个“靓标题”让老师一见倾心,这种想法有风险,不如老老实实用一个明确扣题的标题。②结构清晰

操作:把观点句置于段首。目的:让阅卷老师纵向浏览时能快速把握文章的结构。切记:

其一,观点句尽量不要使用三句相同的句式,甚至相同的字数、词语,那样就会显得呆板,且容易被老师判为套路化。试比较以下观点句表达优劣:“重视基础,关注常识”;“重视学习,关注积累”;“重视求知,关注实践”。“重视基础,关注常识”;“学不可以已,一寸一欢喜”;“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其二,观点句不一定是三句,也可以是两句。不一定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因果等其他逻辑关系。其三,观点句如果字数在两行以内,放在段首;如果两行以上,建议独立成段。置于段首的也可以是过渡句或其他显示文章脉络的句子。特征二:多次点题这里的“题目”,既包括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也包括具体的要求。作文好题的标准之一是“防套性”,命题老师往往添加情境是为了防止考生宿构、套作(如15年要求给事件相关方写信;16年给一幅漫画,考生要先进行图文转换;17年要求组合关键词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18年要求给2035年的青年写信,想象装入“时光瓶”)。考生行文中多次联系题目,就是对这种“防套作”的最好回应,就是在处处告诉老师:您看,我写的就是这道题。这里介绍两种方法:①首段入题

A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知识”。著名企业家四个小时的演讲中所说全为普通的常识,这足以体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胡适“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道出了“积累”的意义。在我看来,我们在学习知识时,应重视基础,勤于积累,乐于实践,用知识为我们的人生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B同学们,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立方土之寸,成伟大人生”。每个人都要经历从牙牙学语到独立攀援,回顾自己的往昔,有的人感觉走过人生数载,我收获到了什么?是的,成长之微在于细,从依赖到独立是成长,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从今天到明天是时光的流逝。

点评:A则开篇成功完成了题目规定的任务:在班会上针对这三则材料发言。因此好于B则。

启示:有的学生认为首段联系题目会影响文采,而选择引用诗句开篇,这样也未尝不可,但要在第二段及时联系题目,超过三段看不到与题目有关的文字是失败的。②多次提及材料关键词语

材料里的关键词语,或近义词等表达其内涵的关键词。(后附例文)特征三:内容上适当升华在当前“立德树人”的高考背景下,立意上的大格局是考场作文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这道题目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只写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少数在文末升华,彰显家国情怀的作文得分明显高出很多。下面是一篇52分作文的最后几段:

学习知识应运用于实践,奉献于国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争做总书记口中的“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谨记“知行合一”,不仅奋力地吮吸知识的甘露,更要将所得付诸实践,勇于承担,甘于奉献,向科学研究室里的工作人员学习,不辞辛劳,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伟大的强国之路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所以我们因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断积累的同时,应用于实践中,用知识为我们的祖国蓝图增光添彩,为我们的人生递上满意的答卷。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特别提醒:这样的文字在文中不宜过多,如果通篇全是,就会显得宏大而不接地气,适得其反。特征四:表达上多些语文味

这次阅卷,很多老师感觉高分打不上去,一个很大原因是文章语言枯燥,内容空泛,千篇一律。这里推荐一种好用的方法:使用排例,增加文采,丰富内容例:

真知无涯,以有涯之生命寻觅无涯之真知,方能充盈自我。置身于知识的汪洋大海,可曾看见众人激起的波澜?你看,那是古生物学家张弥曼日复一日的耕耘,点亮了古生物学界的灯塔;那是叶嘉莹笔耕不辍的付出,激起了人们沉睡朦胧的诗心;你看,那是雷海为于外卖余暇的朗诵,道出了他对古诗词热忱的爱。真知无涯,大可取其一瓢,以有涯之生命寻觅其中的精华,既充盈自我,也可丰富世界。特征五:卷面尽量美观(易辨识)—良心话!①一篇作文即使有恰当的标题,有清晰的结构,有高远的立意,有斐然的文采,但如果字丑,就会毁所有!考场作文卷面的第一要务是书写工整、清晰。让阅卷老师目光所及之处,无需耗时“翻译”而语意尽收。②值得注意的是,书法艺术之美不等于考场作文的书写优势,有些擅长行书或行草的学生,作文卷面并不受老师青睐,是因为辨识起来太费劲。③对于一向“字”卑的同学来说,如果作文时有意识的尽量把字写工整,一样可以拿到“卷面分”。只要足够重视,就会有大改观。④有些学生考场上写着写着感觉有几句内容不好,就在原句上划线删除或在行间添加句子,这都是影响卷面的。建议不要动,继续写,在后续的句子里做更恰当的表述即可。如果实在要删除,建议使用短线,将影响控制到最小,不致于影响辨识扫描图像。⑤考场低分作文各有各的不同,高分都是相似的。以上所说都是应试的“常识”,虽是常识,如果能如这次作文材料所言“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就可以拿高分。(七)例文例文1:铸牢基础,投身实践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当清晨的霞光跃进窗中,你是否又开始了信心十足地规划新一天?然而,又有多少计划仅停留在纸上,又有多少常识被我们抛至脑后呢?海涅曾说过:“人类的新纪元是今天。”各位同学,愈是紧急时刻,我们愈不能迷失方向。无论何时,铸牢基础是关键,投身实践是根本。“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古往今来,圣贤们孜孜不倦地向我们传播夯实基础之必要。但你是否做得到呢?长城不是一日筑成的,罗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渴望终南捷径,最终不会老大伤悲。幸运的是,生逢这个万物互联的年代,总有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人心。于漪老师秉持“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观念,一生只做教书育人一件事。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工匠精神。章丘铁锅,非一日炼成,“老字号”招牌,非一日形成。马克思说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点滴积累,何来量变?没有量变,何来质变?在浮躁现下,有多少年轻人只求新奇事物,而对普通常识不屑一顾?但为何诺贝尔奖却又一次次钟情基础理论?同学们,勿让骄躁阻挡前行的路,在仰望星辰大海之际,别忘了驻足捡起脚下的知识。正如胡适所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铸牢基础,方可提升自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是习近平主席给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你是否践行了呢?回想十一年前,理论界的一声炮响惊醒了中华儿女。胡福明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将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倘若没有袁隆平在土地上的实践,中国人民又怎么摆脱贫困与饥荒交织的不堪岁月?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很多人却不幸地与纸上谈兵的赵括同伍。梁晓声在《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中提到:“当下青年人心怀大梦却懒于实干。”同学们,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才可发挥其应有价值。在畅游祖国大好河山时,你是否想起了学过的地理知识?同学们,我们的知识不单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落实到实践中,助我们行稳致远。三月的暖阳抚慰了苍生,不知不觉间,我的发言也即将结束。同学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让我们共同进步,在铸牢基础中充实自己,在投身实践中拥抱成功!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行远自迩,嘉学雅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正处在最精彩、最美好、最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