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法下VIE模式的合法性研究,民法论文_第1页
我国现行法下VIE模式的合法性研究,民法论文_第2页
我国现行法下VIE模式的合法性研究,民法论文_第3页
我国现行法下VIE模式的合法性研究,民法论文_第4页
我国现行法下VIE模式的合法性研究,民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现行法下VIE模式的合法性研究,民法论文VIE是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InterestEnti-ty〕的英文缩写,也是境外公司上市业务中经常牵涉到的一个概念。最近几年支付宝和沃尔玛并购一号店等案件,使得这一概念获得日益广泛的关注。VIE形式的产生源于我们国家对部分行业的外资准入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邮政、教育属于限制或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在我们国家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实现方便高效地上市,很多公司会选择将位于开曼群岛等地设立的壳公司作为其上市主体,但上市集团的主营业务均位于中国境内,该主营业务公司通常作为壳公司的子公司存在。此时,由于位于中国境内的主营业务公司的股东是境外的壳公司,该子公司的性质实际上外商投资企业,这时该子公司所经营行业与其所享有的外商投资将可能与我们国家关于外资准入方面的规定发生冲突。为了能够顺利上市并且维持在中国境内的经营业务,且不违背我们国家关于外商投资的规定,VIE形式应运而生。在该形式下,创始股东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内资公司,即VIE公司,该外商独资企业与内资的VIE公司签订一系列的协议,成为该VIE公司的实际收益人和控制人,通过VIE公司实现对本来限制或禁止外商准入的行业的经营,进而躲避(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VIE形式的基本架构和运行形式如以下图所示:当前公认的我们国家最早使用VIE协议的案例为新浪公司境外上市时所采取的形式,因而众多典型的VIE形式又被成为新浪形式。[1]VIE形式是在一系列合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实现对本来限制或禁止外商准入的行业的经营,一般包括:〔1〕贷款协议:即境内的外商投资公司贷款给VIE公司,为其提供资金需求;〔2〕资产运营协议:即由境内的外商投资公司本质控制VIE公司的资产和运营;〔3〕投票权协议:境内的外商投资公司享有VIE公司的投票权,能够有效介入到公司的实际决策中来。根据不同的情况,VIE形式下包含不同的协议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合同,这一全内资的VIE合同本质上等同于外商投资公司的子公司,进而在不与我们国家法律政策发生正面冲突的情况下,获得对相关行业的经营控制权,并能从中赢利。〔二〕VIE形式的性质如上文所述,VIE形式是建立在一系列合同基础上的。这一系列协议的订立的目的通常并不是本质商业需要,而在于借助合同约定之方式,迂回实现类似股权投资关系的效果。[2]因而,VIE形式的本质是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达成的合意,区别于股权投资下的股权权益。尽管VIE形式旨在实现本由VIE公司股东享有的权利转移到外商投资企业,最大程度赋予该外商独资企业对VIE公司的经营控制权,但该经营控制权是VIE形式下创设的权利,是一种债权权利,也就意味着,该种权利的实现取决于VIE形式下债务人对合同的履行,VIE形式的合同性质也将成为认定该形式法律效力的关键。二、我们国家现行法下VIE形式的合法性争论我们国家尚未存在专门针对VIE形式的法律规定,尽管我们国家存在相关产业的外资准入的限制或禁止规定,但从法规文本上看,外商投资产业机制均是以外资股权投资为形式设计和运行的,对于外资以合同权益的方式投资于境内产业并没有明文的规定。[3]所以VIE形式才有运作和发展的可能性,但也正因如此,其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这种状态所带来的问题。自新浪2000年通过VIE形式上市以来,监管机构对VIE形式的态度一直含糊不清,近15年来,也有很多企业通过VIE形式实现海外上市,包括群众耳熟能详的企业,如:网易、搜狐、百度等。这十几年间我们国家并未发布与VIE形式效力相关的权威性规定〔尽管有一些规范性文件的存在,但这些文件不能作为认定VIE形式的效力的根据,下文将详细阐述〕,也没有施行针对VIE形式涉嫌违法的执法性活动,VIE形式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甚至能够讲,其得到了一种默示的许可.但近两年来支付宝事件、宝生钢铁事件使得公众对VIE形式的稳定性以及其在中国法律框架之下的合法性发生质疑,甚至有部门直接以为VIE形式违背了中国现行的针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政策,并损害公共利益。[4]尽管到当前为止,还没有能够据以引用来直接判定VIE协议无效的法律根据,但实践中存在被审讯机关宣告无效的风险,这一风险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华而不实最直接的具体表现出是能否适用合同法52条认定VIE形式无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迫性规定。在关于VIE构造有效性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与第二、三、四款,即VIE协议能否会因以合法形式掩盖合法目的、违背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利益而被认定为无效。正如前文所述,VIE构造是通过一系列协议构建起来的,就单个协议而言,其无疑具备完好的法律效力,但各个协议综合起来是为了躲避我们国家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的外资准入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因此有人以为VIE构造突破了这种行业限制,会对国家利益造成危害。并且在质疑VIE有效性的声音中,有人指出商务部10号文规定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的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当事人不得以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或其他方式躲避前述要求,因而VIE协议违背了法律法规的强迫性规定,应被断定为无效合同。基于上述分析,支持VIE构造无效的观点以为,组成VIE构造的协议每一份独立存在并不能判定其具有非法目的,但VIE协议是作为整体发挥作用的,VIE构造的本质是通过看似合法的一系列协议掩盖其违背法律规定、损害国家利益的非法目的,根据合同法52条的规定应当认定无效。诚然,上述理由看似合理,但这是建立在对合同法52条和VIE形式性质的偏差理解之上的,深切进入分析即可发现VIE形式不会因合同法52条而无效,合同法52条下的法律风险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三、VIE形式的合法性分析〔一〕脱法行为理论的限缩性解释对于VIE形式合法性的主要质疑源自于合同法52条第3款,即该形式能否会因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在实践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于2018年和2018年以该条款为由,对两起牵涉VIE形式的案件裁决无效。[5]这两项裁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实践中以为VIE形式必然由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我们国家(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均有关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其本质意义大约可等同于学理上所谓的脱法行为.[2]〔P225〕史尚宽先生以为脱法行为是将强行法规所禁止之事项,欲依其他方式方法达成之行为。[6]首先,从定义出发讨论,脱法行为的前提在于其违背了强行法的禁止事项,史尚宽先生以为强行法分为效力性规定和取缔性规定,效力性规定在于否认违背行为的法律价值,取缔性规定在于否认违背行为的事实价值,进而其推出违背取缔性规定的行为不因违背强行法而发生法律意义上的无效。我们国家法律理论界也汲取采纳了这一观点,区别对待违背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的行为。关于脱法行为所躲避的法律规范,即强行法规所禁止之事项中的强行法也应作此区分,正如上文所言,我们国家尚无能够据以引用来直接判定VIE协议无效的法律根据,更无从谈起该法律是作为效力性规定还是管理性规定存在的,实践中持反对声音的学者们以为,这里所躲避的非法目的是由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这一逻辑能否成立,将在下文详细讨论,此处不赘述。其次,即便我们成认VIE形式违背了所谓的法律、行政法规,欲躲避之以达成非法目的,能否就必须认定为无效呢?史尚宽先生以为脱法行为能否无效,应该分别考察。在以保卫经济的弱者为唯一目的之法规,以其违背之行为为无效之要求甚强,以经济安全为主要目的之法观.以其违背之行为为无效之要求甚微。可见,在这里史先生以为我们应对脱法行为欲达成的非法目的加以分类,假如某一行为违背了以经济安全为主要目的的法规,该行为被认定为无效的可能性较小。王泽鉴先生也指出脱法行为的无效或基于其所违背规范的明示规定,或基于其所违背法规意旨的解释,或基于禁止规定联合第七十一条规定的类推适用.一个独立的脱法行为理论是不存在的。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我们能够得知并非所有的脱法行为均应认定为无效,在解释上,要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进行限缩性解释[2]〔P226〕,在判定脱法行为的效力时,尤其要注意考察该行为所躲避的法律规范的目的,还应该结合整个行为的事实背景,用全面、联络、辩证的态度来认定该行为能否有效。因而,在尚无对VIE形式法律效力规定的强行法背景下,叫嚣直接以合同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认定VIE形式无效的行为是对脱法行为理论的误解,即便我们在逻辑上让步,成认VIE形式可能会和某些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精神存有冲突,但一刀切地认定VIE形式无效而无视规定本身的目的和VIE形式所保卫的利益价值,是对脱法行为理论形而上的理解,也不符合我们国家现前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二〕VIE形式不因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迫性规定而无效对于合同法第52条第5款的规定,VIE形式无效讲的学者们以为一是能够直接援引作为认定VIE形式无效的根据,二是能够结合52条第3款,作为认定非法目的存在的标准。首先,VIE形式的争论根本源头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于某些行业外商准入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但其并未明确禁止境外公司通过协议控制的形式控制境内公司实现相关行业的经营。现前阶段,我们国家确有将VIE形式纳入监管范围的法规及规章,如(关于加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通知〕禁止以任何形式为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非法经营电信业务提供资源、场地、设施等条件,这里的任何形式能够解释为包括VIE形式。当前,我们国家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及协议形式的仅为商务部53号文,即(商务部施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第九条指出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本质躲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这是协议控制初次作为特定用于出在我们国家的监管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也是当前为止唯逐一次明文禁止通过VIE形式躲避安全审查。其次,2018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下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指导意见〕中第五点意见规定:注意区分效力性强迫规定和管理性强迫规定。违背效力性强迫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背管理性强迫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详细情形认定其效力.因而,VIE形式必须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迫性规定才能认定为无效。综观我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现在状况,根本未存在对协议控制的规定,即便有上文提及的规范性文件作为参考认定VIE形式的效力,但只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制定的行政法规才能够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效力性强迫性法律法规,现前阶段将VIE形式纳入监管范围的法律规定中,(关于加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通知〕、(商务部施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等均只属于部门规章,并非法律和行政法规。[7]因而,我们国家尚无明文规定VIE形式效力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现前阶段对VIE形式进行规制和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均不属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效力阶层,所以不能直接适用合同法52条第5款认定VIE形式无效,其也不能作为认定52条第3款非法目的存在的标准。〔三〕国家、社会利益的再考虑通常在要求认定行为无效时,国内的学者们都会上升到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角度,痛斥该行为冒天下之大不韪.国家和社会利益作为兜底条款,是基于滞后性,会出现一些立法者当初无法预见的事项,通过兜底条款的解释和适用进而减少法律漏洞,但在实践中,国家和社会利益条款存在滥用之殇。VIE形式产生于中国民营企业在境内的融资难、上市难、制度环境发展不完善的背景下,[3]〔P37〕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变通性途径,境内的民营企业实现资金融通并上市,一定意义上,VIE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并激活了市场活力。十分是对于急需资金的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的初期,若不是借助VIE形式,极有可能会在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窘境下夭折,更不会有腾讯、百度这样大型企业活泼踊跃在世界互联网行业的前端。在VIE形式下,境外投资者介入的目的在于实现分红,获取收益,并非为获得经营控制权,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权往往仍在境内创始股东手中。在这里背景下,双方采用VIE形式达成各自的目的,区别于股权投资下的强势股权权益,协议控制下本质上属于合同项下的权益,[8]取决于双方的意思自治,合同权益的范围可由当事人协商确认,所赋予的合同权益可以以收回,由此可见,VIE形式与传统意义上外商投资以获取股权权益的公司有显著区别,这一区别决定了VIE形式中的外资进入比传统外资交易更具安全性和风险的可控性。限制外资准入某些产业一是为了国家安全,二是为了保卫国内的产业,一方面,VIE形式具有相当的风险可控性;另一方面,其活泼踊跃了中国市场,有利地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机械地将VIE形式与传统外资交易形式等同起来,以为其损害了国家、社会利益,不仅仅是对VIE形式的误解,而且会由于固步自封而丧失发展的时机。这可以以理解为何在VIE形式出现十几年来的时间里,监管部门的态度一直处于默许的暗昧状态。在经济发展、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会进一步开放产业限制。对于牵涉国计民生安全的、确有必要明确严禁外资准入的产业,中国人民银行在(非金融企业支付服务办法〕中采用了实际控制人的标准对企业进行甄别,相比境外/境内两分法的简单判定标准更为合理,对于特殊产业VIE形式的合法性问题,采用实际控制人标准,不仅能够给监管者和企业双方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而且也愈加符合我们国家外资产业准入监管的目的[9];对于其他产业,假如限制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国内产业的发展,VIE形式更有利于实现该目的,政策的执行更应以此为目的。可见,VIE形式仅仅仅是在中国制度环境下的无奈之举,这一形式的安全性和风险可控性均在我们国家政策可容忍的限度内,并且就其现前阶段的发展而言,VIE形式并未减损国家和社会利益,反而增进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四、结束语VIE形式是在中华特点制度下产生的,关于其效力,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各有争议,就讨论最多的合同法52条来看,我们至少能够找到合理根据驳斥V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