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概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1.gif)
![环境评价概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2.gif)
![环境评价概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3.gif)
![环境评价概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4.gif)
![环境评价概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62e06be9fee3a0abcb167b02c6f9779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革命后一度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成为人们心目中繁荣的象征!2023/2/231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曾被人们称为“公害列岛”,这是著名的“八大公害”——水俣病事件的恶果!2023/2/232
人们历经漫长的历程,终于认识到环境是有价值的!认识到优良的环境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2023/2/233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第一节环境与环境质量一、环境二、环境质量第二节环境评价 一、环境评价 二、环境评价的发展 三、环境质量评价学第三节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一、环境评价的方法 二、环境评价的程序第四节环境评价的标准 一、环境标准体系二、环境质量标准三、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
2023/2/234第一节环境与环境质量一、环境1、环境的定义
哲学定义: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科学定义: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2023/2/235
工作定义(法定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023/2/2362、环境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3、环境的分类按环境的范围分按环境要素分按性质分按主体分
此外,在医学和生态学中,还有人把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2023/2/2374、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通常就是指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岩石、生物和阳光等。2023/2/2385、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内在本质: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区别: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着眼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后者侧重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后就存在,而生态系统是在生物出现后才存在的。
2023/2/239
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状态分别是环境系统特征的内在和外在表现。
环境结构:环境整体(系统)中各独立组分(要素)间数量的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置关系以及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环境状态:环境结构运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形态。
2023/2/2310二、环境质量1、环境质量的定义: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素质的好坏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
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上述定义不科学,不准确,是把主体对客体的直觉和评论定义为客体的质量,而忽视了环境质量的客观性。叶文虎:“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出的状态。2023/2/23112、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异由量变到质变、速度有快有慢单个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因环境要素间的连锁作用而引起整体变化。自然力导致环境质量的变异(1)空间上
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2)时间上
节律性、非节律性
环境质量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利有弊,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抓主导因子。2023/2/23123、环境质量的价值定义: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主要特点:(1)多维性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健康价值”(生存价值)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文化价值”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经济价值”(发展价值)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生态价值”(2)动态性
2023/2/23134.环境质量的发展价值
环境质量支持并约束着经济发展活动,反过来经济发展活动改变着环境质量.(1)环境质量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2)环境质量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施加了不可忽略的约束(3)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对环境质量的作用2023/2/23145.环境质量的生态价值(1)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向水体排污→水体质量↓(如DO↓)→水生生物生长发育↓→死亡有机体发酵进一步耗氧→水质进一步恶化。(2)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作用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变环境质量的能力。如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变化使DO变化,树木使空气中SO2浓度变化。2023/2/23156.环境质量的生存价值(1)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人类社会在利用自然发展自身的同时又在改造自然。环境一方面支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同时又在改变着人类。环境人类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转换关系。(2)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①物理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气温、湿度、气流(风)和热辐射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②化学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水、食物中的化学污染都影响着人类的健康。③生物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
2023/2/2316第二节环境评价一、环境评价1、定义
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环境评价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广义上讲是对环境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等。2023/2/23172、目的和对象目的:为了能够行动,而为了行动,就要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象:环境质量价值3、本质和特点本质:环境质量价值的反映。特点:(1)环境质量评价随评价主体的变化而变化(2)随道德准则的不同而不同另外,还有综合性和动态性等。2023/2/2318
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内容包括:环境质量(客体)的识别;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主体)需要的分析;人类社会行为。2023/2/2319人类社会行为与需要的分析
最密切的是经济发展行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利用工具去改造劳动对象,生产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种种社会活动。(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行为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认识和分类,如从功能分:生产活动、消费活动、流通活动;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可以分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活动等。1.层次人的行为是在意识、观念的指导下的行为。层次性是最重要的特点。(1)战略层次:具体指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和经济结构的安排,这是人类社会意志在经济活动方面的体现。2023/2/2320
(2)政策层次:具体指产业或行业部门的平面布局即经济结构不能是单一的,各业必须有一个适当的配比。
布置,总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相应的政策,有的政策与管理措施使布局从环境中取得源源不断的支持,有的则使周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如过去很少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布局。(3)技术层次尽管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经济结构布局合理,但总要消耗环境资源,总会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响环境质量。因此必须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切实有效可行的治理措施。2023/2/23212.类型包括产业和行业的划分等等。3.范围:指人类社会行为所涉及到的空间的大小和特征。经济发展活动受环境的影响和影响到的环境在空间上都是有一定边界的。影响范围不同的经济发展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亦不相同.2023/2/2322
4.时序:
指经济发展活动的阶段.筹划阶段:又称规划阶段,重点是环境规划。实施阶段:包括计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重点是环境影响评价。运行阶段:重点是监测与治理。2023/2/2323(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分析1.人类群体健康生存的需要这是第一需要或基本需要。人类生存和繁衍,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环境质量与这一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满足关系,称之为环境质量的生存价值,其满足程度可用来衡量这种价值的大小。2023/2/23242.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需要
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
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称为环境质量的发展价值。有数量方面的有品质方面的还有要素间的组合因此表征和衡量比生存价值要困难得多。2023/2/23253.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环境质量的需要深层次需要,人类社会只有依托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称为环境质量的生态价值不同地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故只能寻找衡量的原则和方法,结合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评定。4.人类意识、观念进步对环境质量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称为文化价值。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涉及世界观、道德观、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抽象的内容迫切性和广泛性还没有足够大探讨和研究阶段2023/2/23264、环境评价的分类(一)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声学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生物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二)按评价参数分卫生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污染物评价、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经济学评价、美学评价等。2023/2/2327(三)按评价区域分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公路、铁路)等。(四)按评价时间分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
2023/2/2328(五)按评价要素分单个环境要素评价多个环境要素评价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六)按评价层次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2023/2/2329二、环境评价的发展
(一)国外发展概况
由于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各地出现许多公害事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质量评价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1.美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开展较早
R.P.Horton1965年提出了质量指数(QI)
R.M.Brown提出了水质质量指数(WQI)
N.L.Nemerow指数。2023/2/2330
1966年Green提出了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白考勃大气污染指数(1970)橡树岭大气指数(1971)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
2.日本:在出现一系列公害事件后,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评价工作。日本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评价与污染控制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提出多种控制方式,例如早期的浓度控制方式,以后的总量控制方式、按变化的排放量分配控制方式等。1972年起,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
3.东欧与前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的评价。2023/2/2331(二)我国发展概况
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体上经过了四个阶段:初步尝试阶段73-79
广泛探索阶段79-89
全面发展阶段90-98
环境影响评价阶段98以后
环境评价队伍环境评价课程评价方法和理论方面探讨研究。主要表现在:2023/2/2332
1、由环境单要素评价发展到区域环境综合评价;
2、由污染环境评价发展到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环境评价;
3、由城市环境评价发展到农业生态环境、海域环境、风景旅游区与自然保护区环境、工业生产区、道路交通区、高科技开发区等多领域的环境评价;
4、由以现状环境评价为主发展到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并增加了经济损益分析、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等新内容;
5、在评价理论和方法上,已不局限于一般的指数评价,还进行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生物学评价、卫生学评价、社会学评价、美学评价等广泛的探索,提出了“污染度“等概念,应用热力学中”熵“的概念分析环境变异。以干扰度和化学平衡理论指导区域环境评价。
2023/2/2333
在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首先作出法律规定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1989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23/2/2334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实施
无论建设项目还是发展规划,都要先环评,后审批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要求政府做环评首次对公众参与环评作出了明确要求。2023/2/2335三、环境质量评价学(一)基本任务1.揭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与环境系统状态之间的客观关系2.探讨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及其标准(二)主要内容1.环境质量概念的实质与表述;2.环境质量在自然力和人类社会行为作用下的变异规律;3.环境质量的价值关系及其表现;4.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标准;5.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应用;6.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检验;7.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支持系统;8.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人类社会行为决策之间的反馈机制。2023/2/2336第三节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型预测法经济分析法运筹学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2023/2/2337(一)指数评价法
1、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
设只有一种污染物作用于环境要素的情况下,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P=C/S(1-1)式中:P为环境质量指数,C为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为该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某一数值或标准。若某一环境要素中有多种污染物,并且这些污染物之间没有明显的激发或抑制作用
P=C1/S1+C2/S2+…+Cn/Sn=ΣCi/Si(1-2)若考虑多种污染物之间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上式可分别乘以修正系数Kn;若考虑各环境要素在环境系统中占的比例不相等,则需要根据环境要素与人类行为发生关系式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其权重。2023/2/2338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1)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以便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进行比较;(2)可为专家评价法提供比较客观的量化的依据;(3)可作为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4)将大量的环境数据归纳为少数有规律的指数表达形式,提高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可比性。
2023/2/23393、指数评价法的主要环节
(1)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2)确定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因子(3)评价标准选择(4)评价指数的选用和综合(5)环境质量分级
2023/2/2340(二)专家评价法
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环境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种方法。
最大特点:某些难以定量化的因素,例如社会政治因素、美学因素等,给予考虑和作出评价,有时还可在却缺乏足够的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作出定性和定量的估计。比较有代表性的专家评价法是特尔斐法。
特点:专家匿名函询,轮回反馈沟通情况,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定量处理。2023/2/2341(三)其它评价方法
1、经济学评价方法
从经济的角度评价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立足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中具有的经济价值。(1)确定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或确定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重要影响;(2)将以上关系或影响加以定量化,如大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使人群发病率增加多少,污水灌溉了农田使农作物减产多少等;(3)对这些量的变化加以估价,尽可能用货币价值表示;(4)进行经济分析。2023/2/23422、模糊综合评价法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有时需要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述。模糊数学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实际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的模糊的问题。2023/2/2343
3、运筹学评价法运筹学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于多因素的变量进行动态评价。这种方法理论性强,对于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质量评价来说,能够从本质上逐步逼近,以求出最优解,最适合于复杂的环境质量系统或区域性评价。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图论为工具建立的数学模型-结构模型;以线性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含有环境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以控制论为指导建立的系统动力模型等2023/2/2344
以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评价工作可按图1-1所示的基本程序进行。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2023/2/2345图1-12023/2/2346
从图1-1可以看出,环境评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工作,即环境调查、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总的工作程序是:调查-监测-评价-综合防治。
调查和监测是评价工作的基础,为评价提供数据和资料信息,包括包括污染源调查、环境背景调查和污染现状调查、生态及人群健康调查,污染源监测与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等。评价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要对评价参数进行选择,确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参数的权系数,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式,对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作出评价结论。
2023/2/2347第四节 环境评价的标准一、环境标准体系1、定义:
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环境标准体系:所有环境标准的总体或集合。2023/2/23482、分类
按内容:环境标准体系包括“五类三级”五类指: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所谓“三级”是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部)标准三级。2023/2/23492023/2/2350
按级别: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按执法性质:法制性(强制性)、自愿性、参考性(后两者也可叫推荐性)按控制对象: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工艺、产品按环境系统:环境管理、规划设计、基础方法2023/2/2351GB:国家强制标准
GB/T:国家推荐标准
GB/Z:国家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GHZ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GWP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GWKB: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2023/2/235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标准
HJ: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HJ/T: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标准国标与国际标准对应关系IDT:等同采用MOD:修改采用NEQ:非等效标准2023/2/2353环境标准主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群健康及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和社会财物不受损害的适宜环境条件是什么?环境质量标准的任务第二、为了实现这些环境条件,又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应控制的限度和数量界限是什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任务
2023/2/2354二、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它是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尺和准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023/2/2355(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或地方、部门)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和数量所做的限量的规定。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其作用在于直接控制污染源,限制其排放的污染物,从而达到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涉及到生产工艺、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条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变化规律等。2023/2/2356
国家排放标准是国家针对不同行业或公用设备制定的通用排放标准,分综合和部门行业两种.
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等。制订地方排放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①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②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2023/2/2357(三)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名词术语、代号、标记方法、标准编排方法、导则等所做的规定。它为各种标准提供了统一的语言,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出版印刷标准》等。(四)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抽样、分析、实验操作规程、误差分析、模拟公式等方法制定的标准。例如《水质采样技术指导》、《水质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等。2023/2/2358(五)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为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没有地方标准,只有国家标准。凡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未作出规定的,执行国家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严于国家排放标准。2023/2/2359二、环境质量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依据和程序
1、制定原则(1)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损害;(2)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3)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4)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关键是合理性原则,即指评价者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据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对环境质量的价值能够作出衡量.
第一层含义:应该是特定时期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反映,即是否反映了这一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合乎规律需要和利益;
第二层含义:必须与特定时期社会的历史地位相适应2023/2/23602、制定的依据(1)以环境质量基准值为依据
(2)以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技术依据;从现实与可能出发。(3)以国家环境法为法律依据.
“基准”指环境中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与受它作用的不同对象产生的反应关系的表述,一般以浓度(或剂量)—时间—效应关系表示。环境质量基准是环境中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对人体、生物及建筑设施的危害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污染物剂量—接触时间和环境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关于这种相关性的系统资料称为环境基准。
2023/2/2361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基准的关系:●基准是单一学科的研究成果,表述的是某种污染物在单一环境要素中的存量与单一效应之间的关系,而标准则是在多个学科研究得到的基准基础上表述环境污染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等多种效应之间的综合关系;●基准是纯粹的科学研究结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标准是将基准与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对环境的需要综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平衡的结果,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颁布,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基准无时间性,而标准有明显的时间性。总之,基准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是标准的基础和核心,而标准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基准值决定了标准的基本水平,也决定了环境质量应控制的基本水平。其关系有三种:标准<基准标准=基准标准>基准
2023/2/2362
Notice: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同本标准的目的相一致的基准资料为依据;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渔业水质标准》三个标准目的不同,对铜的要求分别为1.0、0.1、0.01mg/L。
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长期、慢性、低浓度的基准资料为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必须选用中毒途径一致的基准资料.中毒途径不同,结果不同。
2023/2/23633.制定的主要步骤(1)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确定基准值;(2)从环境基准出发,通过社会—经济—技术的评定,确定环境质量远期理想目标和近期规划目标;(3)统一名词术语和分析方法;(4)具体确定各种情况下各类项目的环境质量标准值.4.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程序(1)组成标准编制组,制定编制工作计划;(2)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包括:环境基准的调查研究、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监测方法研究、技术经济调查;
2023/2/2364(3)费用效益分析
环境质量标准应有如下收益:使人群死亡率和患病率降低,这是最大的收益;使土壤、河流、湖泊等地面水受害减小,农、林、牧、渔业产品和其它生物产量、质量提高获得的收益;使人民和社会财物,如房屋、设备、各种构筑物、文化设施等腐蚀损坏减少所获得的效益;使工业产品产量质量提高的效益;使能源、资源、各种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三废”损失减小的收益等等;
2023/2/2365环境质量标准要考虑如下的费用负担:调整生产规模和布局的投资;改革工艺更新设备的投资;政府机关经费、科学研究经费、监测网络投资及运转费等。注意:即使作出实际的“费用——效益”图,取得了经济最佳点,也不一定与环境质量目标吻合,需进行协调。(4)初步拟定分级标准值:(5)可行性调查验证。2023/2/2366(二)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地段、河段也有不同的功能,因而对环境质量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在环境质量标准中,根据区域或河流的社会功能,将标准值分为若干个级别。例如,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值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对一类区的要求,即对国家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