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1页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2页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3页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4页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793)《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认知2、 认知失真3、 归因4、 情绪、情感5、自我防卫6、否认7、 投射8、 理性化9、 焦虑10、 抑郁11、意志12、 不良的意志品质13、 消退14、 人格15、 人格障碍16、 性格17、 气质18、 自我19、 自我意识20、 近因效应21、 晕轮效应22、 刻版印象23、 爱情二、简答题1、 颜世富提出的12条心理健康的标准2、 简述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论3、 当代中学生主要的认知失真4、 认知失真的特征5、 三栏目技术的具体做法6、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7、 常见的归因错误与偏差8、 自我防卫的种类9、 焦虑的种类10、 引起抑郁的原因11、 常见的意志障碍12、 简要描述意志品质的四个特征13、 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14、 健全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15、 人格障碍的类型16、 气质的定义及对定义的理解17、 如何理解意识18、 自我认知的三个方面19、 自我控制的四个环节20、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21、 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至少应该具备哪些特点22、 成熟自我的特点23、 人际关系的种类24、 健康交往的基本原则25、 爱情的特点26、 爱情的三角理论三、论述题1、 请举例说明三栏目技术与寻根术的具体做法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强化理论建立适当行为、消除不良行为。3、 不良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4、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5、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0793)《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2、 指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3、 归因,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也称归因过程。4、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着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5、 自我防卫(又可叫做防御机制)是指自我使用来对抗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所引发的焦虑,以降低心理冲突的方式。6、 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7、 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8、 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9、因为个体主观上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不安的状态,同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10、 抑郁是一种因为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11、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12、 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自制力。每个方面的属性都不能太强或太弱,否则将表现为不良的意志品质。13、 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做出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行为反应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14、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行为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性特征。15、 人格障碍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16、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7、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18、 在心理学上,自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主要包括作为认识对象的我和作为行为主宰的我。19、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意识,或者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20、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21、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22、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23、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二、简答题智力正常;有安全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健全;适应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和谐;睡眠正常;生活习惯良好;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能够面对现实,乐于工作、学习、社交;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一理论特别强调认知的重要性。其要点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这一理论可称为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对诱发性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看法、解释,C是指情绪、行为反应。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因此,改变信念才能改变情绪及行为反应。(1)极端思维。包括各种各样的绝对化、极端化思维,不全则无,非黑即白。心理过滤。由认知的选择性而带来的心理过滤,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他们看到的常常是他们想看的。瞎猜测。瞎猜测即把想象与主观推测当事实,主观臆断,想当然。虚拟陈述、隐藏的假定。许多现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后就成为一种“成见”一种“图式”,一种“刻板影响”,一种“虚拟陈述”影响认知加工。情绪推理。所谓情绪推理,是指将感性当理性,凡是跟着感觉走人格化。这是一种使外在事件与个人发生关系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1)认知失真的根源在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不合理认知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便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认知失真还具有自我保护功能:歪曲显示可以缓解内心焦虑,求得心理平衡。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就越容易失真。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认知容易失真。将一张纸一分为三,从左至右分别写上随想、认知失真、合理信念。当有了心理困惑或解不开的结时,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将你当时头脑中出现的随想通通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对每一种随想进行分析,将其与认知失真表进行对照,找出你的认知失真练习对失真的思想进行无情的反击,以更客观的思想取代失真的思想所谓相应推断,是指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是外显行为的原因。在做相应推断的时候,我们要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的严重性、社会赞许性、非共同性效应、选择自由性。7、(1)基本归因偏差又称为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境的作用。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行动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观察者则刚好相反。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8、 (1)压抑。指的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把引起焦虑的事物、痛苦或不舒服的东西从意识中去除。(2) 投射。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3) 否认。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4) 合理化。合理化是指用一种个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减少对自己的威胁。(5) 替代。替代是指将本我冲动由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对象或不可获得的对象上,转移到一个可获得的对象上。(6) 理性化。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7) 幽默。采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尴尬,自我解嘲,用轻松的方式坦然承认错误。(8) 升华。升华是指将受挫的动机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提升表达,即改变本我的冲动,转向其他渠道释放。9、 一般可以将焦虑分为:反应性焦虑与神经质焦虑。反应性焦虑是一种暂时而波动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可以知觉到的外在危机引起的,具有客观性、情境性与意识性,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种体验。反应性焦虑常常会不治而愈,随着情景的变化而消失。神经质焦虑是因为长期的焦虑体验的累积,在人格特质中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成分,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格特质。10、 一般而言,引起抑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绪的因素。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第三种是药源性的,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服药。11、 意志过强:意志有病态的增强,表现出反常的积极与执着。在意志活动上表现为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并不断改变目的或集中一切力量做正常人认为无意义、无价值的事。意志减退:意志消沉,动力不足,常伴随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在意志活动上表现为活动减少,勉强活动却不能持久。意志缺乏: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动机和兴趣,不能主动的做任何事情,伴随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在意志活动上表现为没有行为目的,没有决断能力,生活极端懒散,不能自理,严重时连生存本能也缺乏要求,无自知力。12、 自觉性:能明确地、深刻地认识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该项目的意志品质果断性:善于迅速判明情况,适时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并坚决地付诸行动的意志品质。坚韧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到底以达到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自制性:一个人自觉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意志品质。13、 (1)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是婴幼儿接触和认识社会的桥梁,父母在抚养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还提供了心理的需要。(2) 同伴的影响。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大。除父母和家庭成员之外,与儿童交往最多的可能是同伴,包括幼儿园的朋友、学校的同学、邻居的小孩、团体中的成员等。(3) 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学校生活是大多数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人们不仅从学校获得文化知识,还获得了社会知识,促进了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4) 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因素。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社会相互影响(5) 生活事件和大众传播媒体等因素。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其人格的形成。14、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全人格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宁静的心境。第三,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15、 人格障碍有三大类群。第一类以行为怪僻、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性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16、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气质:第一,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第二,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人格特征。第三,气质是高度稳定的人格特征。17、 迄今为止,对于意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一是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 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2)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3)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18、 其一,生理自我,也就是你对自身这样一个生物个体的基本认识。其二,社会自我,指对自身社会性要素的认识。“社会自我”包含了你的各种社会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相应的各种社会角色、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定位。其三,心理自我,就是对自身心理状况的了解,包括对自己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价值观、理想)及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的全面认识。这三方面的综合了解才是完整的“自我认知”。19、 第一,主体意识到社会要求,并力求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其准则,从而激发起自我控制的动机。第二,从知识库中检索与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以及自己主观世界有关的知识,同时正确的评价自己运用这些知识的可能性。第三,制定能够完善和提高自己行动的相应计划和程序。第四,在行动中运用诸如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督察、自我命令等各种激励手段。20、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从儿童出生后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意识,是对自身与外界相区别的意识,包括对他物的占有感、对他人的支配感与对自身的爱护感及满足感。这个阶段称为生理自我阶段。(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至青春期)从三岁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的兴趣的中心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个体通过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这个阶段也称作社会自我时期。(三) 自我意识的成熟(青春期到成人)从十四五岁到成年,在大约十年期间,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使个体进入心理自我时期。21、 (1)恰当的自我认识在不同的阶段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对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认识。(2) 真实的自我体验不能断然说有某一种自我体验就是心理健康的,没有某一种就是不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自我体验首先应是真实的,喜、怒、哀、乐皆自然。(3) 合理的自我控制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自我控制方式,也有不同的自我控制程度,心理健康的自我控制就是恰当自我展示,包括有符合年龄要求的行动导向和情感宣泄。22、 (一)自我同一感达到了“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的同一,“我”就是“我”,一个完整的我。所有关于“我”的认知、体验与控制都是身心合一的体现。(二) 现实责任感能将自身的愿望与社会责任相互协调,走出不符合年龄的自我中心和盲从状态,体验到你的行为与结果间的“自我”的直接责任。(三) 主动控制感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愿意为此负责,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的力量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相信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可以由“自我”控制,相信“自我”是一个不断发展、可以发展的过程。23、 在人际交往中,按个人带有的动机和目的,可将人际关系分成三大类:(1) 出于包容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个体希望被他人信任和接受,建立起彼此亲密和谐的关系,行为特征表现为主动的交往、沟通、相容、参与等。(2) 出于控制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个体需要保持自身的权利和威望而与他人建立、保持良好的关系,主要行为特征有影响、控制、支配、领导等。(3)出于感情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个体希望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而形成的关系,行为特征表现为喜欢、友善、同情、亲密、热心等。24、 (一)尊重原则我们在交往中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二) 真诚原则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三) 宽容原则宽容原则表现为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以德报怨。(四) 互利原则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系因此能继续发展。(五) 谦逊原则谦逊是一种美德。谦虚好学者,人们总是乐于与之交往(六) 理解原则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条件。(七) 诚信原则人际交往中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既要相信对方,也要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25、 (1)相异性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含同性恋。(2) 成熟性爱情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3) 高级性爱情是一种高级体验,不是低级情绪(4) 生理性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5) 利他性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26、 爱情三角理论是由斯腾伯格(R.Sternberg,1986)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应含有三要素: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亲密:是指彼此依附亲近的感觉,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指在爱情关系中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驱动力,是爱情的动机成分。承诺:是指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是爱情的认知成分,是最理性的成分。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面积越大,代表爱情的程度越深。若三角形的形状越不像正三角形,则表示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被特别凸显,这种爱情越不均衡。三、论述题1、根据三栏目技术与寻根术的具体做法,以实际的例子表现。2、根据“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对行为的奖励,他们将使行为重复或增加;正惩罚与负惩罚实际上都是对行为的惩罚,他们将使行为减少或消除。”这一要点以实际的例子说明。3、(1)盲目性与独断性是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盲目性是指盲目的接受别人的影响,没有自己的追求目标和独立见解,对情况的变化缺乏判断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行动被动,易受暗示,盲从权威,随波逐流。独断型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确立目标,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拒绝别人建设性的意见,固执己见,一意孤行。⑵优柔寡断与冒失武断是与果断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优柔寡断表现为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畏首畏尾、举棋不定、踌躇不前、三思不行、患得患失、拖沓磨蹭。冒失武断是对事物特点及发展情况不做细致分析、周密思考而匆忙决定,表现为轻举妄动、懒于思考、鲁莽行事。⑶动摇和顽固执拗是与坚韧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动摇表现在没有韧性,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的阻碍或诱惑的吸引就怀疑既定的目的,不加分析地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具有动摇性的人做事容易见异思迁、朝三暮四、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顽固执拗表现在处事死板、不知变通,事实已证明方案不合理、目标无法实现,仍执迷不悟、钻牛角尖。⑷任性和机械死板是与自制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任性表现为自由散漫、任意放纵,“管不住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感情用事,对行为的自我约束力差。机械刻板表现为作茧自缚,谨小慎微,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一点自主性,过分压抑自我,过度顺应外界环境。3、区别:气质和性格同属于人格,但各有侧重。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