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人民教育出版社朱于国叶圣陶先生在1979年的一封书信中谈到语文教育问题,认为应该“切实研究,得到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对语文教材编者而言,研究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最终是要形成教材的框架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教材体系,将诸种内容要素加以适当的结构组合和序列安排,一直是语文教材编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中,阅读体系的构建又需置于首位。因为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诸种实践中,阅读是最重要的部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母语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创新设计,构建了全新的阅读编写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两个要点:第一,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第二,构建“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本文拟就后者的设计思想、内容要点作一点解析,以便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精髓。一阅读体系构建中编者重点思考的三个问题1.如何体现“读书为本,读书为要”的编写思想?“读书为本,读书为要”,就是抓住读书这个核心,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一文中,系统阐述了“读书为要”的思想。他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认识到:“整体而言,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是不好的,年级越高,情况越糟。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试想,不读书,或者读书少,怎么可能学好语文?怎么可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但事情往往就是如此悖谬……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效果始终低下的病根。”为此他提出,“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才能把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带起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带起来。现在重新提出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去改进语文教学。这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回到朴素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多读书’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温儒敏先生“读书为要”的思想,还体现在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上。在《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一文中,他开宗明义:“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偏重课堂上围绕课文的教学,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同样重要的,就是课外阅读的教学。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只能是半截子的,不完整的。”因此,要“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延伸,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连成一体”;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还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同时,“特别要关注阅读方法与习惯问题”。温儒敏先生对读书问题的相关论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二是要想办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三是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引导。编写组在讨论阅读体系构建的时候,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眼。2.如何扭转教读课与自读课区分不明的局面?区分教读课与自读课两种课型,使之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这种设计由来已久;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型的区分并未落到实处。温儒敏先生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如今的阅读课往往混淆了精读与略读,几乎全都设计成精读精讲。而且程式相对固定,不管什么课,都要讲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等,抠得很细,加上几乎全都是以分析性的精讲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精读课独揽全盘的做法有很大的弊病,的确太死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由此尖锐指出,“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和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有多方面原因,课型混淆,模式僵化,扼杀读书的兴趣是问题之一”,这种状况“应当改一改”。教学的现状,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两种课型的功能认识不足,思想未能解放,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过去教材在两类课文的区分上设计不够精细,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足够的自读空间,也未提供充足的学习辅助。这也是新教材在设计阅读体系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3.如何突破教材的封闭性,凸显开放性格局?文选型语文教材有一个天然的不足,就是开放性不够。文章按照一定标准选入教材,分布到各册、各单元,一经印刷就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封闭性的格局,课文无法进行扩充,也无法真正按照学生的需求选择。无论教材选入多少文章,都是有限的一百来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阅读篇目,以弥补这一不足,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课文上,无暇也无力提供更多的拓展篇目。因此,在教材审查和试教试用中,编者得到最多的建议就是“应将某某作家某某文章选进教材”,但只能遗憾地回复教材容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家的愿望。这都是教材的封闭性造成的。基于网络,由教材编者、一线教师、学生共建的数字化教材,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案;但在现阶段,如何在纸质的文选型教材中容纳更多文章,提供更多选择,是摆在语文教材编者面前的迫切任务。二“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设计要点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教材编写组反复斟酌,反复讨论,多次尝试,在内部思想碰撞中,逐步形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计划,并在与审查专家的互动中,逐渐明晰化,最终形成了“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设计思路。这个阅读体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区分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教读课文侧重教师引导下的学习,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目标,可以讲得精、细、全面,旨在给例子,给方法,以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而自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不必面面俱到。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相互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以往的教材对两类课文主要靠练习题的数量来区分。减少自读课文的练习题数量是较为通行的做法;还有一种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增加自读课文的练习题数量以示区别,甚至习题设计更为细致,这在人教版重点学校实验教科书和新疆专用教科书中曾尝试使用。这两种设计思路,因为自读课文都设计有练习题,学生和教师难免会为完成练习而忽视读书,忽视自读。因此,新教材舍弃了这种思路,对两类课文的区分做了更精细化的设计。教读课文,课前有“预习”,课后设置“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的练习,练习题较为复杂、详尽。自读课文,取消了课后练习,代之以随文“批注”和“阅读提示”。文旁设置“旁批”,或点拨阅读门径,或提示阅读重点,或引导深入思考,通过搭建台阶教学生学会自读。文后设置“阅读提示”,抓住文章最精粹的点进行分析,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指南。需要说明的是,旁批中也有一些问题的设计,但不是作为作业供学生解答,而是提醒学生阅读该部分需要注意的关键之处,实际上是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提示和点拨,有的甚至包含着一些隐性的语文知识。2.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使之成为教材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采用“1+X”的方式,在一篇课文后(主要设置在教读课文的“积累拓展”和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有些在“预习”中)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设置一定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阅读、拓展延伸性阅读、回顾总结性阅读和比较阅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积累拓展”第五题: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这道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之后,拓展阅读朱德、宋庆龄和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纪念白求恩的文章。设计意图有二:其一,阅读更多材料,丰富和深化对白求恩的认识,获得人生教益;其二,开阔阅读视野,了解纪念性文章的不同写法,比较老一辈革命家文章的不同风格。这样的设计弥补了教材较为封闭的不足,能够有效拓展教材的容量。一些课外拓展指向整本书阅读,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积累拓展”第五题: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二是设置“名著导读”栏目,精选书目,导向整本书阅读。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重视整本书阅读显得更为重要。名著导读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沉下心来阅读整本书,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被碎片化阅读败坏阅读品位。要求教师将名著导读纳入教学计划,将其作为阅读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当成附件,根据情况选用。教材每册各安排2次名著导读,每次主推1部名著,推荐课外阅读2部。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设计思路是,除介绍某部书的内容、写作特色外,还专门设置“读书方法指导”栏目,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以期收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之效。阅读方法,有精读和跳读、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如何阅读古典小说,如何阅读科普作品,如何阅读纪实作品等。比如精读和跳读,语文七年级上册以《西游记》的阅读为例作了解说: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接下来,教材分别就精读和跳读各自的适用场合作了具体说明。这种阅读方法适合长篇著作的阅读,以往教材较少涉及,新编教材均有所加强。这样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每一本书的阅读,就有了“把握得住的‘干货’”,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有效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借助“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搭建阅读支架,构筑能力阶梯,使学生“由教师扶着走到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这一阅读能力培养的序列指向的是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导游业务的课程设计
- 物电专业学什么课程设计
- 幼儿课程设计得流程
- 2025云南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稀疏矩阵课课程设计
- 电类课程设计心得
- 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 2024年道路照明电气工程安装合同详细描述
- 2024年适用担保贷款合同示范文本版B版
- 游戏音效培训课程设计
- GB/T 35694-2017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
- GB/T 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课件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新整理版】
- 2023届新高考二卷语文点对点攻关训练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 2023-计算机考研408真题及答案
- 福建省宁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垃圾焚烧锅炉系统安装方案
- 应急物资台账新参考模板范本
- 足球裁判规则PPT
- 中药的用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