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及养殖技术_第1页
锯缘青蟹及养殖技术_第2页
锯缘青蟹及养殖技术_第3页
锯缘青蟹及养殖技术_第4页
锯缘青蟹及养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hhh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第一章锯缘青蟹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节生物学概述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Forskal〕〔3-10〕,简称青蟹,俗名叫鲟。广东称膏蟹,台9个侧缘齿呈锯齿状,故由此得名锯缘青蟹。青蟹个体大,肉味甘美,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用蟹,具有很高的养分与商品价值,早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展人工养殖,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一、青蟹的形态特征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园形,外表光滑,中心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色。反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3棘齿,221211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6圆形。二、青蟹的生态习性1.栖息习性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泼,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埋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状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快速后退,在滩面上则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栖息环境条件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5~39°C,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顿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18°C以上时,雌蟹开头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39°C2.6‰~55‰,5‰~33‰,12.8‰~26‰〔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猛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青蟹耐干力量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潮湿,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青蟹的食性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常常消灭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青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青蟹有同类相互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二〕脱壳生长青蟹的生长是不连续的,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111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青蟹一生共脱壳136次,生长蜕壳61〔第13〕6~7小时开头变18~1930%~4070%~100%。3~4其次节自然蟹苗的采捕目前,人工育苗不能充分满足养蟹生产所需苗种。因此,在青蟹生殖季节里,人工采捕自然蟹苗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主要苗种来源。采捕方法体随潮水流入网边,每天凌晨3、4点钟取苗;二是用罟网采捕,假设没有潮流,蟹苗不易入定置网中,所以承受罟网下海牵捕,方法是在黄昏退潮时,由两人下海牵拉罟网折、捕获量比前一种方法要大。蟹苗鉴别采捕上来的大眼幼体,常混杂着其他短尾类的大眼幼体,除了较易区分的海蜘蛛、海和尚、扁蟹、螃蜞(均属当地俗称)外,还有与青蟹大眼幼体形态相像的梭子蟹,其中以远海梭子蟹、底栖短浆蟹为最多。它们的主要区分为:30×2610×26米,底栖短浆蟹则无;底栖短浆蟹第五步足指节不扁平,远海梭子蟹和青蟹则扁平,螃蜞则呈爪状,与其他步足一样瘦长,等大;鳌足以青蟹为最大,尤其指节与掌节显得特别粗大,螃蜞的则与其他步足一样瘦长,等大;远海梭子蟹为黑色,底栖短浆蟹则透亮,青蟹呈淡黄或粉红色且透亮,螃蜞则较透亮;底栖浆蟹的头胸部呈三角形,其额部也略呈扁三角形,远海梭子蟹和青蟹则不呈三角形,螃蜞则近似正六边形。其次章养殖技术第一节技术要点在我国南方的大局部沿海,青蟹一年四季都能养殖,养殖业者依据养殖季节、养殖周期、养殖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规格的苗种。假设按青蟹生长规律,可分成幼蟹的暂养、青蟹养成、青蟹育肥养殖方式的不同,可分别池塘养殖和滩涂围养。养殖过程的技术要点是:苗种选择苗种选择体质强健,无伤残质量好的青蟹苗种,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觉反响灵敏,活力强,不易捕抓。质量差的苗种甲壳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有的腹部和步足为棕红色或铁锈色。步足缺少不得超过3个,游泳足和螯足更不能缺少或损伤,否则会影响青蟹的活动和觅食。假设步足断了一截,就应当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关节处折断,的附肢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再生出来。假设不折除,剩余肢则会流出粘液影响水质,甚至会引起死亡。凡受刺、钩、晒伤的均不宜选用,此类蟹死亡率高,即使幸存者,也需经较长时间才能到达商品蟹。区分病蟹陷,具有弹性。病蟹则呈黄红色或白色,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青蟹腹节内侧基部,常寄生有1~2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松软,特地吸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受寄生后,会影响青蟹的生长和发育,应选择时应把蟹奴剔除掉。青蟹养成的放养密度青蟹养成的放养密度,应依据各地的水温、换水条件、饵料供给状况和治理技术水公平合理确影响效益;合理的放养量,不仅可削减自相残食,提高养成率,且能降低养殖生产本钱。一般当年1.5~3只,即每亩放养1000~20233月,水温较低,可增加放养量50%左右,即每亩要放苗1500~3000只。假设水质条件优越,颖20231000只左右。日常的治理是养蟹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当做好以下工作。适时调整池水水温顺比重过向蟹池投粗海盐,这样可防止蟹胀死。常常换水依据放养密度、饵料残存等状况每3—9天换水一次。换水时,要留意换水前后的池水比重不要相差太大。防逃防逃是人工养蟹的主要工作之一。其次节场地选择地形地貌第一步是要勘察沿岸内湾、河口、海边滩涂的地形地貌,在不同岸带中选择最正确场地和位置。潮区位置高潮区交界处,也可设在高潮区的地段,甚至可在潮上带开拓养殖池。潮流和风浪青蟹池塘所处的海区,潮流要畅通,潮差较大(3~4米以上),以保持海水常年鲜活;浪比较安静,有利堤坝的保养。水质水质清净,适宜的水温、盐度、pH值、透亮度等,有利青蟹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水温青蟹生长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5~31℃;在水温18~25℃时,青蟹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温超越了青蟹的适应范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35℃,低温极限5℃),青蟹不摄食,生长受阻,并消灭不适应病症。盐度:青蟹属于广盐性水生动物,在2.6‰~55‰12.8‰~26‰,1.010~1.02016℃时)。其它水质标准应符合以下标准:pH7.8~8.420~30(COD)4~17.60.488/升。土质凡含沙量少于50%,有足够的粘土颗粒混和的均质土,都是较为抱负的。假设含沙量大于50%80%时,对青蟹的挖穴栖息还是适宜的。生物选择场地时必需调查、了解该地区的饵料生物、敌害生物和竟食性生物状况。第三节池塘养殖池塘的建筑场址选择1~1.5米以上,海水盐度2.6‰~35‰,有淡水注入能随便调整盐度;泥底、泥沙底均可,但以泥沙底养出的青蟹体色最为美观;交通供电要便利,苗种资源丰源,饵料生物充分。同时要避开有工业废水注入的地方和洪水易于爆发的地方。池塘的建筑泥构造。单池的面积700~3500平方米为宜,东西长方形池塘最好。池底有锅形底、斜底、平底三2~31~27∶3102~31∶3,220~30塑料板或网片,砖石水泥池可建筑钢筋水泥反板,向内倾斜60分上中下三块,夏季暴雨过后,可将上层低盐水排出。闸门从外到内分三层,木板闸、竹闸、筛绢网闸。竹闸用来防逃,筛绢网闸(6031.5蟹苗暂养1.5~1.8厘米的小规格幼蟹的过程。暂养池要靠近产苗区,海淡水来源充分,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暂养池一般以砖砌成面积15~2023~51×10-4倍的漂白粉或3×10-4倍的生石灰,进水要经严密的过滤,水位1按每池3万尾放入大眼幼体,池内设置网片等遮避物,池水盐度依捕苗的海区而定。每天早、2~3次,每次1/4,30℃左右。待大眼幼体全部变成幼蟹后,每天除了更换颖海水外,还要渐渐地参加淡水,将盐度降到15‰~20‰,每天淡化幅度不要太大,一般1/10,幼蟹的饵料以鱼、虾、贝肉为主,并在每天下110%。大眼幼体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变态成幼蟹时,成活率为60%~80%,幼蟹到商品苗的成活率40%~60%。幼蟹苗运输要用木箱装运,底层铺湿草,放入蟹苗后,再掩盖一层湿草,将木箱盖好,捆扎即可运输。放养放苗前预备工作放苗前要对池塘进展清池,将敌害生物杀死。然后进水并施肥,生殖根底饵料。放苗前肯定要先试水,将盐度调到最适合的范围内。放苗密度1.510~15/平方米放养。混养量要视混养的鱼、虾密度而定。例如在斑节对虾、青蟹、江篱、遮目鱼混养池中按每亩1300尾斑节对虾、300~1300只青蟹、40~50尾遮目鱼,通常青蟹养殖3个月即可收获,斑节对虾4~54~75青蟹还可与其他品种混养,如鲻鱼、鲫鱼、罗非鱼、牡蛎、江篱等。其中与江蓠混养成活率较高可达50%,这是由于江蓠可供给蟹苗隐蔽的场所,从而削减相互残食的时机,水质清亮,两者可以互补,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投饵饵料种类青蟹的饵料多以自然饵料为主,如小型贝类、小杂鱼虾、小蟹、藤壶、蜗牛等。此外还可以投喂动物内脏。人工协作饲料也在尝试中。投喂量青蟹的摄食量依个体大小而异,随环境变化而增减,在水温15~30℃范围内,摄食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一般壳宽2~48%~12%(以动物肉计),随着个体的长大,日投饵率为渐渐递减,壳宽6605%。投饵量还要依据季节、水温、气候、水质状况、生长蜕壳状况而酌量增减,高温季节,暴雨过后,水质不良,小汛潮时35(25~30℃)时应多投。与鱼虾混养时,投饵量还应把池中的鱼虾包括在内。前必需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污染池水。养成期治理池水的调控尽管青蟹是广温、广盐性动物,但因生长在不同海疆的青蟹对盐度、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性。1.3~1.525互残时机。养成期间,3~5天换水一次,勿使池水过肥,池底要投放肯定数量的掩蔽物,供青蟹5、6点钟各测一次,水中溶氧保持1.8/升以上。生长测量定期取样测量青蟹的体长、体宽、体重并作记录,以便确定青蟹的生长状况是否良好。巡池每天早、晚坚持巡池,巡池时留意水质状况、摄食状况。堤坝、竹篱笆、闸门是否有漏洞等,尤其是凌晨要留意是否有浮头现象。一般池水溶氧低于1.51毫克/升时,池中小鱼、小虾先浮头,一旦觉察,马上实行措施,如更换水。收获已到达商品规格的青蟹要准时捕获上市,捕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溯水法轮养轮捕时承受的,将到达商品规格的蟹捕完后,可再连续放苗养殖。干池法也可徒手捕获,或在夜间借助灯光沿池边捕获。运输捆绑为了避开在运输过程中相互钳夹引起断肢伤残,影响上市价格。在装箱前要用咸水草或橡皮筋束其双螯,然后装箱。运输晚洒水三次,以保持潮湿。最好用海水,没有海水时淡水亦可,这样可维持4~5加水装运,将活蟹浸入10℃左右冷水中,待其行动迟钝时,再用橡皮筋绑其螯足,用湿木屑填充箱子以保温,这样可加冰装箱,长途运输。冬天运输,用草绳捆绑好后,再用小蒲包分装,海水浸湿装入带孔的塑料箱中,途中早晚两次洒水,以保持潮湿。第四节滩涂围养80年月开头的滩涂围养青蟹,其特点是利用潮差进展流水养殖,这种养成方式能保证青蟹在良好的自然环境里生长。养殖周期短,成活率较高,而且养殖本钱低,见效快。场地选择适宜滩涂围养的滩涂一般在风平浪静、潮差较大的中潮带,滩面宽阔,常年有淡水注入,饵料生物丰富。围塘的建筑110公顷均可。筑堤时应依据当地的潮差和土壤构造确定围堤的高度,使潮水能自由进出。一般在50~70厘米为宜。堤上插上竹栅,竹11701.5厘米×1.5厘米的网片围成一周,下端埋入土堤内,围网内倾75°,3060放养1020克的幼蟹每亩放养60050~60100~200投饵等,每天黄昏定时定点投喂,投喂量按蟹体重的4%~5%。第五节青蟹的育肥20015~50天的强化饲养,雌蟹育成膏蟹,水蟹育成肉蟹或肥蟹的过程。育肥池育肥池的面积不宜过大,1/15~4/15公顷为宜,土池、水泥池均可,构造与养成池相像。种苗来源种苗的来源有二,一是自然海区捕捞的种苗,二是从养成池中选出的种苗。种苗的选择4白蟹:未交配的雌蟹,个体在150~200克,主要特征是腹脐呈灰黑色。在较强的光线下观看可见到甲壳两侧从眼的基部至第93∶14∶1(雌/40~50天可育成膏蟹。瘦蟹:初交配过的雌蟹,个体在250克以上,在强光下观看,甲壳两侧从眼柄基部到第九个侧齿有一道半月形的卵巢轮廓,其上下均透亮,这是卵巢成熟的扩张范围。此种蟹经饲养30~40天便可成为卵巢饱满的膏蟹。花蟹:交配近1个月的雌蟹。卵巢已开头发育成熟和扩大,但还未扩展到甲壳边缘上,在光线15~20红膏蟹:卵巢已经成熟,体重250克以上,甲壳两则布满红膏,躯体结实,光线下观看已无透亮区,腹脐上方的圆点已变成红色。放养放养季节快,一般18~20天便可上市,夏季是育肥的旺季,但天气炎热,水温较高,青蟹发育成长不如春30~40天才能育成。由于各地不同季节里放养密度育肥期的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简洁相互打架并致伤残。12月至翌年2月气候严寒,青蟹活动少,密度可稍大些,4~5/平方米;3~49~102~3只/平方米放养;5~81~1.5只/平方米。放养留意事项815010质强健,无伤残,尤其第四对步足不能缺少,否则会影响它的游泳和摄食,螯足和其它步足也不能缺少三个以上,有断肢者应将残留的断肢折断去掉。消退体表的固着生物如海鞘、藤壶,翻开腹脐肉的色泽,正常的肌肉呈肉色或蔚蓝色,肢体关节间肌肉不下陷,病者肌肉呈红色、乳白色等,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依据雌蟹的卵巢发育程度,区分等级,分类饲育。投饵育肥期的饵料以贝类和小蟹类为好,饵料要颖。投饵量为体重的6%~10%。投饵时要把握以下原则:大潮时多投,小潮时少投;水温适宜时多投,水温过高过低时少投;水质清亮时多投,雨后浑浊时少投。日投饵两次,最好在黄昏和早上6~7点钟,此时青蟹摄食量最大,觅食活动频繁。日常治理水质监测2毫克/升以上,水温是通过水位和2~31.51.00~1.020换水水池水质易变坏,应每天换一次水,大池要2~3天换一次水,以保持池水清爽。巡池竹篱笆、闸门是否结实或有漏洞,防止青蟹逃跑。准时去除残饵,以防污染池水。防止互残除了投足饵料外,应在池中设置隐蔽处,供青蟹栖息,防止相互打斗致残提高育成率。定期检查卵巢发育状况580%~90%,即可收获。假设过分成熟,蟹很快就死亡,不利存放和运输。第六节青蟹的越冬当年养殖的青蟹在12月份仍有达不到商品规格(200克左右)的,假设直接收获上市,售价很低盈利少。可实行人工越冬的方法,使幼蟹安全越冬,其次年养成膏蟹、肉蟹后再上市,会获得更大效益。越冬设施室外越冬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沿海的青蟹,利用自然条件稍加人为因素就能顺当越冬。20.41.5~2(60~70米)可在上面搭塑料大棚以保温。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电能、工厂余热、地热等加温。室内越冬法浙江宁波以北的海区、冬季水温较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故多承受室内越冬。利用对虾或贝类育苗室、玻璃房及简易工棚,要配备增氧机(或鼓风机)、锅炉或电加热器等。越冬治理青蟹密度1~3/4~5/2×10-4~3×10-42~3水质条件8℃,5‰,2毫克/升以上,PH7.5~8.5氨氮不高于6×1-。充气、增氧1~2小时,密度较大的水泥池夜晚连续充气。换水定期定量更换水,换水时温差不超过±1℃,换水量依据水质状况而定,一般5天换一次。投饵室外越冬前期一般不投饵,水温12℃以上开头投饵。室内越冬水温都在12℃以上,应每天投贝类、小杂鱼等,投饵量视青蟹摄食状况而定。防病防灾药物以防病。第三章病害防治第一节白芒病病消灭在瘦蟹(初交配的雌蟹),是由于海水盐度突然变低而引起青蟹的不适应症。防治方法:加大换水量,改善池塘水质,保持海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和相对稳定,是预防此病发11~2有肯定效果。其次节饱水病病因与病症:青蟹的步足基节和腹节的部位呈水肿状。此病是因池水太淡失调而引起的。在内湾捕获到的青蟹亦有觉察此病。防治方法:保持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发病时,必需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传染。准时调整池水的盐度。能使轻病者得到挽救。第三节红芒病熟的雌蟹(花蟹和膏蟹),实际上是卵巢组织腐烂,未死先臭。防治方法:其病因是由于内湾海水盐度突然上升,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引起的。因此,预防措施应是掌握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并留意盐度的相对稳定。一旦觉察病蟹,就应分开饲养。如能实行加注淡水等方法,准时调整池水的盐度,其病情可得到肯定程度的缓和。第四节黄斑病病因与病症:在青蟹螯足基部和背甲上消灭黄色斑点,或在螯足基局部泌出一种黄色粘液足的活动机能减退,进而失去活动和摄食力量,不久即死亡。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发病时间多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季节。防治方法:此病可能是由于投喂变质饵料,及池水盐度降至5‰以下所致。预防的措施是投喂第五节黄芒病病因与病症: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粉黄色。此病被认为是赤潮生物所导致。防治方法:防止池水污染和赤潮水进入蟹池。病情较轻时,可投喂药饵进展治疗。第六节鳃虫危害(Bopyridae)瘤一般。其危害主要有:12.压迫和损伤鳃组织,影响呼吸;3.影响性腺发育,甚至完全萎缩,失去生殖力量。无其他药物防治方法。第七节蜕壳不遂症常发生此病,严峻地影响青蟹养殖的成活率,损失很大。其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缺氧。青蟹蜕壳时呼吸格外急促,需要特别多的氧气,在水流畅通的地方,每次蜕壳仅10~15分钟。而在静水低溶氧或遇惊扰、强刺激的条件下,就会延长蜕壳时间,甚至蜕壳不遂而死亡;②缺乏钙质、甲壳素、蜕壳素等青蟹蜕壳所必需的物质;③青蟹体质差、离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