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20年博士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拟建设授权点总结报告学位授予单位(盖章)名称: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代码:14038名称及层次:机械,硕士申请专业学位代码:0855
目录TOC\o"1-1"\h\u6494一、执行立项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硕士专业学位机械授权点建设总结报告执行立项规划建设总体情况机械(0855)专业学位硕士立项建设聚焦装备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及应用和工业设计3个重点领域,培养理论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立项建设以来,进一步明确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平台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产教协同驱动下的科研合作等各方面开展了较为扎实的建设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了《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管理组织架构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在教学成果、科研成果、支撑专业培养质量、产教协同、示范中心资源、科研平台及专业文献资源等方面满足机械专业学位授权点条件。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与定位1、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天津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整及产业链优化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一体化,瞄准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等龙头优势产业对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面向机械装备与智能制造,具备现代工具应用与技术集成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应用研究、设计开发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定位能够在机械装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专用设备及非标装备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质量控制、性能测试及创新设计的工作。具备工程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多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毕业后可在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专业领域建设举措及成效1、专业领域主要方向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将聚焦装备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系统及应用和工业设计3个重点领域,培养理论扎实、专业能力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市场推广和团队沟通能力工程技术人才。1)装备设计与制造领域该领域方向围绕机械装备与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仿真与优化、动力学特性分析,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涉及机械装备与产品的虚拟样机开发、动力学仿真技术、核心零部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2)智能制造系统及应用领域围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数字制造技术相融合,开展智能装备、智能控制理论、数字化制造动态监测、机器人系统设计、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开发;3)工业设计领域围绕互联网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市场需求驱动的动态制造环境。集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在网络化集成制造平台和网络用户社区的支撑下,设计实施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2、人才培养标准根据教育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软硬件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学位标准,主要在培养方式与年限、课程体系、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1)培养方式与年限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或管理经验责任心较强的技术专家;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图1机械(0855)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总体框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按模块设置,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企业工程实践和综合素养五个模块。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7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如表1所示。
表1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计划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备注核心课S131G0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考试秋季公共基础课S2113001工程应用英语402考试秋季S131A035工程数学基础804考试秋季S201G029机械动力学322考试秋季学科基础课,任选2门。专业基础课模块6学分S201G005机械控制工程322考试秋季S201E007金属切削理论241.5考试秋季S2015008工程测试理论与技术322考试秋季S201R009先进制造技术322考试秋季S2015024机器人系统原理、设计及控制483考试秋季S201G021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方法483考试秋季S2013014机械工程领域前沿讲座483考查秋季必修环节S2013013学术报告2次1考查S201R016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483考查春季S201R017企业实习0.5~1年3考查选修课S131G003自然辩证法概论181考试秋季必选S201E002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241.5考查春季专业领域课,至少3学分S201E003机构分析与综合241.5考查春季S201E009机械噪声的测试分析与控制技术241.5考查秋季S201E010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技术241.5考查春季S201E011传感与信号测量技术241.5考查春季S201E012智能制造信息管理与执行系统241.5考查春季S201E013物联网技术及应用241.5考查春季S201E057产品设计方法241.5考查春季跨学科课程,任选3学分或其他跨学科课程S201E059设计表达技术241.5考查春季S2015016设计心理学322考查春季3)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课程分为2个部分,共计6学分:必须参加基于“数字化双胞胎”平台的工程实践训练(产线实操+建模仿真)和数控机床实训,48学时,计3学分;必须在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实施、新产品开发、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活动0.5~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由企业出具实践考核报告,工程实践完成后计3学分。考核重点为:国家专利授权与实施情况、发表论文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技术报告和实践环节对企业技术革新和项目实施的促进作用、经济与社会效益等(任选其一)。4)中期考核硕士生中期考核工作,是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保证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增强导师、学科和学院对硕士生在学期间的全面了解。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进行,考核内容:思想品德:考核硕士生思想政治态度、理论水平、组织纪律、集体观念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表现。课程学习:考核硕士生课程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科研能力:考核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学术报告、科研实践及论文发表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考核程序:学科组成中期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安排硕士生的中期考核工作。硕士生就中期考核内容做全面的自我总结。导师就硕士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工作表现写出评语。学科负责考核硕士生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状况,审核硕士生课程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科考核小组针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评议,并按合格或不合格给出综合考核成绩。考核结果合格的硕士生可以继续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硕士生,学科考核小组应给予考核警告的书面通知及指导意见,并在规定期限内对其重新考核,仍不合格者,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综合考核成绩为“不合格”。思想品德不合格。未按课程学习计划要求完成第一学年的全部课程考试;已按课程学习计划要求完成第一学年的全部课程考试但有两门以上(含两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未完成第一次学术报告训练;未经批准而不参加中期考核。明显缺乏科研和实践能力,或因身心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和科研工作。5)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一般应在第二至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学位论文指导采用双导师制,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学位论文具体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研究、工程管理等。具体要求: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不少于4000字,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拟研究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和成果、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研究计划进度及主要参考文献。硕士生应在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之间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完成的,必须向所在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进行开题报告的时间。硕士生撰写完成开题报告后,经导师同意、学科审核批准,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名单。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应不少于三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并以相关学科导师为主。开题报告会须以答辩的方式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应对硕士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议和科学论证,并做出是否通过开题报告的决议。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个月内申请重新进行开题报告。硕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一般不得更改研究课题。若由于特殊情况必须更改课题,应由硕士生和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系和研究生部审批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硕士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并于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应以答辩方式公开进行。中期报告考评小组成员组成要求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考评小组应对硕士生论文工作进行认真审查,并详细记录考评意见。对未按论文工作计划完成阶段工作的硕士生应提出明确意见和建议。论文撰写按照《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执行;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按照《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6)学籍与毕业硕士生的学籍管理按照《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学位论文根据导师审阅意见修改后,应有两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答辩通过后,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优秀成果并满足《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管理规定》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半年;需要延期毕业的,必须在第五学期的9月份前提出申请,报研究生处和上级有关部门审批。3、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立项3年来,机械工程系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科研与教学能力,一方面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推动行业导师和双聘教授的合作工作。目前机械工程系专任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2人,博士12人,硕士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7人,其他2人,具有硕士指导资格的教师6人,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采取双聘的形式聘请知名教授2名,为学科和硕士点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图2专任教师团队学历与职称情况行业教师13人,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与专任教师组成了专业化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在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实践及科研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如图3所示。图3行业教师团队学历与职称情况1)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坚持“思想过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建设原则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发展。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企业见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承担科研等多措并举,实现“双师型”团队建设。3年里,我系共有8位青年教师在天津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6名教师深入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其中企业科技特派员1人,该同志自2019年4月至今参与支持企业申报政策支持项目3项,帮助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协助申请专利9件,发表EI论文2篇,协助搭建创新平台,并利用教师专长为企业员工授课,承担企业7个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30项,合作研发经费350余万元。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5人。参加各类会议培训50余人次。有5人晋升副教授,2人晋升讲师,1人取得博士学位。8位教师具有在天津大学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经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为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先后完成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市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21项,优秀实践课程建设1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正式出版教材5部、自编实验指导书(讲义)20部。以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群为依托搭建教学组根据教师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方向成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讲、练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专业教师中,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入选天津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人,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优秀教师1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3人,天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人,校级讲课大赛二等奖2人,校级“师德先进教学团队”,机械教工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积极引进高层次师资人才3年来,先后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9人,双聘教授2人,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支撑。积极推进行业导师的评聘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建立科研项目驱动的校企导师团队,在此基础上制订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硕士行业导师评聘标准,推进行业导师的评聘工作,目前已完成13名行业导师的评聘工作。4、科学研究立项3年来,机械工程系积极推进纵向及横向课题的立项申报及研究工作,以校企导师团队主导,遴选学生全程参与的方式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硕士点建设至今,科研立项27项,项目总经费757.81余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项,年均科研252.6万元,师均年科研经费11.48万元。发表科学研究论文51篇,其中SCI检索17篇,EI检索13篇,中文核心21篇,申请发明专利12件,(授权5件,已公开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5、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保障条件1)实验室资源拥有市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包括:数字化制造实验室、CAD/CAM计算中心、智能装备工程创新中心等16个实验室,设备总值1100余万元,面积4000余平方米。2019年,机电研究院成立,投入3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仿真与实践平台”,为机械(0855)和电子信息(0854)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提供了优质科研和工程应用平台。三年建设期中,在设备引进、平台建设、师资引进、教学运行保障及科学研究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80余万元。2)科研平台机电研究院成立,搭建起既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趋势,又满足机械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建设要求的科研与实践平台。该平台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仿真平台—VE²和柔性可重构智能制造与装配生产线。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仿真平台—VE²智能制造系统可适应规划仿真平台(VE²—VisualEngineeringandEducation)是国际领先的工程和教学领域两用的智能生产线全息同步仿真工具。利用该平台可以根据产品制造需求快速定制规划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通过高逼真度的可视化仿真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布局结构、工艺流程、生产节拍、加工效率等进行评估与优化,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柔性可重构智能制造与装配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环形布局方式,利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与管理软件,将硬件设备进行集成,实现人、加工件与机器的智能通讯与协同工作,同时各子模块能够独立工作并可以自由组合,展示了现代化工厂中的实际生产现状,适合高等院校用于智能制造方向的教学与科研。通过学科交叉,形成学校科研新趋势根据机械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建设需求,该平台将成为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示范平台。为两个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供师生进行智能装备、智能控制理论、数字化制造动态测控、机器人系统设计、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物联网、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实践教学创新基地建设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机械工程系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雷沃重工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天津瑞驰兴模具有限公司”、“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合作,成立了具有“学、研、产”相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创新基地。其中“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和“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已开展了科研合作、师资培养、项目孵化、学科方向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开展校企联合“设计-生产-实训”一体化工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和企业的资金及技术装备优势,建设真正的实体创新平台,形成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创新和校企技术合作联盟,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供支撑,充分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也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作用。4)专业文献资源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95万余册,其中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工程制图、工业设计等分类纸质图书11219种、38734册,机械工程专业纸质期刊如机械工程学报、机械设计与研究、工程设计学报等46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工业等研究领域电子期刊271种,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等分类电子图书8898种。学校订购有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和超星读秀学术搜索、汇雅电子图书等数据库资源。通过与天津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传递服务,可实现学科建设所需文献资源95%以上的保障率。6、管理组织与制度建设1)学生管理与服务依据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相关政策,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上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师生为宗旨的服务型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2)保障知情权将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奖励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文件汇集成《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研究生手册》,每年发给研究生新生,对研究生进行“新生始业辅导”。在招生录取、奖学金评定、学位授予、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导师遴选等环节,要建立公示制度。3)建立申诉制度参照《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办法》,明确申诉受理单位和申诉处理程序,为研究生申诉提供机会和渠道。建立沟通机制为真实了解研究生心声,及时解决困难,依据学校建立的相关约谈制度,定期开展研究生主题座谈,充分运用院长信箱等渠道,并定期举办“研究生座谈会”,建立研究生和学校领导的沟通平台。分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学科(班级)、院系、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主线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实行联动机制。为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杜绝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在研究生入学后,集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位论文工作中,要对论文的学术规范性给予审查。学校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进行“全文文字复制比”检测。复制比值高过20%的论文取消上会资格,不准授予学位。对属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定期以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谈话等形式开展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途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发挥校研究生会的作用,积极收集并反馈研究生群体在学期间的相关诉求与问题。7、质量保障体系1)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优化将通过校际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跟踪京津冀协同发展,瞄准大飞机、大火箭、汽车、高端制造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内涵,建立健全课程教学和考核标准,完善毕业生能力评价体系。2)制度建设与完善针对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和工程伦理教育,以校际调研和专家论证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及学术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研究生道德约束和学术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在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方面,建立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学术委员会、院系督导组、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研究生奖助方面按照国家和天津市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机制。3)知识结构合理的校企导师团队针对专业方向涉及的行业领域,组建一支研究方向匹配、知识结构合理的校企导师团队,目前已有骨干教师的研究方向包括:机械动力学、机构学与机械优化设计、非标自动化装备设计与制造、机械装备状态识别与故障诊断、车辆动力学、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智能装备与动态测控、物联网、材料和结构的强度理论、测试和数值分析、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CAD/CAM/CAE一体化及数控加工、人机工程、人机交互设计、产品数字化设计等。4)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在逐步完善现有管理人员工作配置的基础上,通过人员培训和专门管理人才引进等方式,配备研究生辅导员、科研秘书、班主任等,保障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图4机械(0855)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特色和标志性成果1、专业领域特色1)构建了由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学位委员会和督导组、系级研究生主管领导、专职管理人员、校企导师团队共同管理的架构,保障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确立了以分类指导、能力导向、协同培养和内涵引领的机械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从事机械装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专用设备以及非标装备等相关领域设计、开发、制造、质量控制、性能测试、创新设计工作的高级研发与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研发的能力。2)机械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培养以工程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创新为目标,以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研究院为依托,以产教深度融合、校外科技创新基地为支撑,以校企协作导师团队为引领,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项目课题研究驱动、工程应用实践促进为主要特色的培养模式。2、标志性成果1)2018年,“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2018年,“发电机组用柴油机低振动低噪声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2019年,“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4)2019年,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申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019年,“多通道六轴联动智能数控技术及其应用”荣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6)2019年“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机电工程研究院”成立;7)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天津市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8)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秉承天津大学“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根据学生特点和办学条件,以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协调发展的培养要求为目标指引,探索实践了基于多资源融合的机械类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3+1顶岗实习”与“工学交替实践模式”;“课程+项目+竞赛”的学生双创驱动模式;“校企导师团队主导的科研合作与技术开发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培养目标:在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企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力学、机械科学和相关科学方面掌握较好的基础理论;在现代机械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人才特征模型以学生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引,构建了机械类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征模型。该模型包括素质、知识和能力三方面21项内涵指标,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提供有效指引,如图5所示。图5机械类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征模型2)多资源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协同母体校与投资方、企业资源、科研资源及校际校企协作教学团队,构建产教融合育人环境。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多资源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环境架构,如图6所示。3)搭建职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认证平台先后搭建了“数控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平台”、“教育部CAXC认证考试平台”、“工信部NCAE认证考试平台”、“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平台”。将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嵌入相关课程作为考核内容,实现了“双证书制”人才的培养,每名毕业生都能获得1-2项职业技能证书。4)教学改革与教材指导书编纂出版积极教学改革研究与教材指导书编纂工作,以适应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先后完成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市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21项,优秀实践课程建设1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正式出版教材5部、自编实验指导书(讲义)20部。图6多资源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环境架构5)人才培养成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有11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人数1632人。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教学科研水平,毕业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有较强进取心和责任心,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进入大中型企业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与欢迎。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140余名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历年考研率在10%以上,有多名毕业生已考取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有300余名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作品60余项,其中获全国性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获奖学生150余人。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其中被评为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校级优秀项目1项。学生申报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参与校企导师团队主导的科研项目82项,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用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如:2012届毕业生张帆,现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届毕业生马利,现在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2014届毕业生牛勇彬,现任洛阳汇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2014届毕业生涂志健,现就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芜湖实验室,任机器人整机与核心部件检测中心部门负责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天津大学仁学院化工系的特色专业之一,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专业。其主要包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以及新能源装备两个专业方向,主要面向流程工业和新能源利用领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人,其中副高5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人。其中具有企业从业经历的4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教师2人);天津大学仁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本专业教师学科背景涵盖化学工程、化工机械、新能源材料等专业,成员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围绕流程工业及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中单元设备和成套装置进行学科研究和技术开发,着力提升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学科研究等方面为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学科提供支撑。建设期内,本专业教师紧密围绕过程装备节能降耗、新能源装备开发、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等方面展开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先后主持承担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企业合作技术开发课题4项,天津大学仁学院自然科学专项科研课题1项,完成项目金额总计97.4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二区论文3篇,教改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这一有利基础,开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踊跃参与各项实践创新活动,工程实践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科研工作,利用节假日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并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达百人次以上,60余名学生取得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在有关学科竞赛中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和拼搏精神,已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竞赛优秀奖、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本专业为多学科交叉性专业,集化学工程、装备技术、控制工程于一体,主要培养具有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其对授权学科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1)为授权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专业基础支撑本专业课程体系涵盖本专业必需的三个一级学科的相关课程,并按照知识结构层次进行了有机整合,包括化学工程类课程、机械工程类课程和控制工程类课程。同时,设置符合学科特色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方向组:(1)绿色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前沿讲座;(2)化工信息学及专业外语、过程装备CAD、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工程;(3)专业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课程、科技创新实践。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拓展提供良好的专业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保基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或方法、突出主干核心课程)”;“强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创新(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分流培养、全方位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努力构建“符合定位的科学理论教学体系、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主体化实践教育体系、讲求时效的素质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技术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突出主干核心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根据企业、设计院所征求意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开设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及实践性强的工程技术及跨学科课程,更好地体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宗旨。这种培养思路为后续专业硕士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2)为授权领域提供实践基地和科研发展支持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具备了较好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拥有过程装备专业实验装置14套,实验内容包括塔器、换热器、反应器、流体输送设备、过程智能化控制等;建有校内新能源实践基地1个,涉及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目前拥有各类实验室面积近2000m2,仪器设备总值300多万元。建设期内,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科紧紧围绕本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学科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完备的学术创新体系和创新团队;通过不断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强化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将科研实践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构建了本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3)为授权领域提供校企合作条件为了贯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与天津市天大北洋化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市天环生态环保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宇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等企业共同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各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完成实践环节,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增加就业机会。这些合作企业可以为授权学科提供实践机会,也为专业硕士提供企业导师。每年都有20-40名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通过真刀真枪的实际工程课题,提高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导师团队科研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专任教师、行业导师以及合作院校知名教授的深度协作,形成人才培养联动机制。通过学科建设、科研合作、项目开发、工程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提高导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2.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与激励政策建设,构建更为有效、更加符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科研成果认定、转化及推广的制度框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科研活动和项目研发驱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的挖掘、推广与应用示范工作。指标体系对比表2机械(0855)申报指标体系对比现状分析申报要求现状是否满足师资队伍人员规模1.每个领域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22人是2.应与本领域相关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共同建设专业化教学团队;本领域专任教师22人,行业教师13人,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科研合作驱动的专业化教学团队。是3.参与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与指导的行(企)业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行业企业教师13人,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2。是人员结构1.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比例不少于1/3,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少于1/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骨干教师不少于5人;专任教师22人,45岁以下的16人比例72.3%;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少于54.55%,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骨干教师13人。是2.获得外单位学位的比例不少于1/5;22位教师均在外单位获得学位。是3.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行业工作经验或承担过工程技术类课题)比例不少于1/3;高级技师1人,技师1人,承担参与企业开发横向工程课题16人,比例72.3%。是骨干教师1.骨干教师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人才培养经验;13名副高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均有半年以上的企业见习经历,其中6名教师深入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项目。是2.有不少于1/5的教师参与过本单位或其他单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8位骨干教师(36.4%)参与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研究生的指导。是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制订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符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的规定;根据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要求已对研究领域进行了规划,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符合“要求和指导意见”。是培养质量1.相关院系有4届本科生毕业生或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机制专业已有11届本科毕业生。是2.毕业本科生不少于60人,或硕士毕业生不少于10人;目前本科在校生742人,累计本科毕业学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论土地承包经营合同
- 关于承包农田合同范例
- 学校采购床品合同范例
- 内部交易合同范例
- 铜仁学院《足球运动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学院《身边的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银行业务模拟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2024年湖南浏阳市金阳医院招聘66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微电子制造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ASME-B31.3-2008-工艺管道壁厚计算
- 小学英语-module10 unit2 eat vegetables every da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Unit3Timeschange!Period1Startingout教案-高中英语外研版选择性
- 安全操作规程
- 药食同源药膳标准2021完整版课件
-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讲座电网规划
- 钢轨接头位置及接头联结形式
- 厨房里的小窍门
- 庞中华现代汉语7000通用字行书钢笔字帖(下)
-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卷题集
- 病历书写规范2023年版(2023年3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