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联读课件8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1页
《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联读课件8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2页
《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联读课件8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3页
《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联读课件8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4页
《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联读课件8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相》南阳武侯祠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成都武侯祠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他,躬耕陇亩,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辅佐蜀汉两朝。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定。他神机妙算,草船巧借十万箭;他气定神闲,空城计退百万兵。伐魏一统心未了,遗恨千古英名留。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诸葛亮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他,生于唐朝,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用他如椽的巨笔和现实的态度,留存下那一段腥风血雨的记忆,他因此被尊为“诗史”;他,来自民间,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以他沉郁的诗风和忧民的情怀,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巅峰地位,他因此被尊为“诗圣”。他,心系苍生,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胸怀天下,高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就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杜子美

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第二年(760)春,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了《蜀相》背景概述《蜀相》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敬佩和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文朗诵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翻译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能表达出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①丞相祠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②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质朴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品味分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写景,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碧草映阶,不过是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是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运用视听结合、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描绘了冷寂、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与伤感。(美景无人欣赏,武侯被人遗忘,表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鞠躬尽瘁颈联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枕。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刘备与诸葛亮和谐的君臣关系,也蕴含着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问:尾联中的“英雄”指什么人?此句有什么作用?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人,也指诗人自己,诗人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此句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借古抒怀)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寻访祠堂(叙事)祠堂春色(写景)丞相功业(议论)壮志未酬(抒情)(仰慕)(叹惋)(歌颂)(惋惜)内容梳理问题探究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或《武侯祠怀古》为题,有何深意?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钦佩,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蜀相”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因此题为“蜀相”更合适。2、在颈联、尾联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①雄才大略、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颈联中“天下计”指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老臣心”指帮助刘备开国,辅佐刘禅继业,体现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尾联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指出师伐魏,累死军中,体现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和献身精神的赞扬、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叹惋痛惜心情,并借古人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声。概括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探究·讨论:《蜀相》与《武侯庙》的比较(教材P15)旅夜书怀旅

书怀文题解读看背景(旅行)察实景悟实情羁旅诗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从成都辗转到达渝州(重庆)、忠州(重庆忠县),途中写了《旅夜书怀》。写作背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歌赏析写景抒情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景物特点画面诗人境况草风岸樯夜舟细—孤弱微阔大危—高凄凉孤单、渺小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孤弱的细草,江边停泊着桅杆高耸的一条孤舟。(孤独、冷寂)孤独悲凉漂泊无依手法:借景抒情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物特点画面写景角度星平野月江流低垂辽阔无边灿烂、皎洁汹涌澎湃远景近景远处,星空低垂,原野广阔无边;近处,月光随波涌动,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物诗人形象情感辽阔的平野灿烂的星月浩荡的大江乐景孤独漂泊无依哀情颔联写景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①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②“垂”字衬托出原野的辽阔,“涌”字衬托出大江的气势,勾勒出阔大雄浑又寂寞空旷的境界,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悲怆心境。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鉴赏首颔联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星垂阔野月涌大江流孤独渺小雄浑壮阔对比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答:①颈联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反语是一种修辞,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②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名声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显著,本非自己所愿,故说“岂”,流露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诗人辞去官职说是因年老而多病,实则不然,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①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作者以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寄身的自己。③作者以比喻作结,极言自身的渺小、孤单,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比喻反语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直抒胸臆总结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写羁旅中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被辞官之后孤独无依凄苦和壮志难酬的愤懑。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阁夜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写作背景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

题目交代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和地点。解题初读:读准字音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正音①景:yǐng日光;②霁:jì雪止;

岁暮时分,夜长昼短,太阳好像被催促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辉。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整体感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联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天涯,指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凉之感。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首联描绘了黯淡灰涩、凄冷孤寂的环境,构成了冷寂、凄清、孤苦意境。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客居他乡的凄凉情感联系全诗,评论一下此联的作用?结构上,紧扣题目,为下文埋下伏笔内容上,为全诗笼罩了一种凄清、悲苦的氛围,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分,天未明时,当地驻军已经开始活动起来,鼓角声声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这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百斛明珠》云:“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此两句妙在何处?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借听觉写出了兵患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此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气象雄浑的意境。前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与战争;后句明写峡江景象,暗写雪后明朗的星空,天地俯仰之间都纳入视野。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组成了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作手法1、视听结合2、对偶五更—三峡鼓角—星河声悲壮—影动摇3、用典“五更”句用祢衡事“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五更”句用祢衡事《后汉书·祢衡传》:“(曹操)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慷慨之情。祢衡轶事:恃才傲物、击鼓骂曹、得罪刘表、羞辱黄祖“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汉书·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可以看出诗人对“百姓劳于兵革”的心忧和痛惜。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田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颈联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野哭”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情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诸葛亮、公孙述最终都成了黄土,自己交好的友人相继辞世,无人交游、亲朋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现在四川奉节仍有白帝庙。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自己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而去吧。表达了诗人对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情感1、对国家战事不断和民生艰难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2、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岁暮阴阳催短景3、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霁寒宵4、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卧龙跃马终黄土5、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探究思考诗人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壮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名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聚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总结课堂小结阁夜(首联)写景:岁暮、雪霁、鼓角星河(颔颈联)写景:视听结合、对偶、用典(尾联)抒情:用典寂寞愁苦苦闷拓展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课本P43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和《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登岳阳楼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解题登岳阳楼登临登临诗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6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三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证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老弱多病,国家多灾多难、战乱频仍,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之后又写了《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背景探寻整体感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交代时间地点此联写迟暮之年才真的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美景,寄寓了诗人漂泊天涯、客居异乡、物是人非等感慨,蕴含沉郁之感。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此联写景,描绘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美景,气势磅礴、宏伟奇丽。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由登楼而引发身世之悲,诗人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以舟为家,尽显晚景之凄凉。这里的孤寂与上联洞庭湖广阔雄伟形成对比,愈显诗人仕途坎坷、漂泊流浪、怀才不遇之悲苦。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诗人感念国事,想到此时边境受犯,不觉老泪纵横,这里诗的内容由身世之悲转为家国之痛。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是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想到北方战乱未平,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课堂小结叙述写景抒情沉郁雄壮凄苦悲伤身世之悲家国之痛登楼缘由洞庭图景前两联写诗人晚年登上岳阳楼之所见,写景中尽显洞庭湖的广阔磅礴。后两联写诗人凄凉、孤寂、落寞、孤独的身世,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尽显诗人的胸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课堂小结问题探究这首诗意境开阔宏大,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