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溶液中考化学单元易混易错巧讲精练(人教版)_第1页
第09讲溶液中考化学单元易混易错巧讲精练(人教版)_第2页
第09讲溶液中考化学单元易混易错巧讲精练(人教版)_第3页
第09讲溶液中考化学单元易混易错巧讲精练(人教版)_第4页
第09讲溶液中考化学单元易混易错巧讲精练(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第09讲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实验探究:取两个烧杯,各加入20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半药匙的蔗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食盐蔗糖现象食盐消失在水中蔗糖消失在水中结论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解释:氯化钠以钠离子、氯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2.溶液的概念、特征、组成(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混合物。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指密度、浓度、性质等)。稳定性:溶液在外界条件(包括温度、压强)不改变的情况下,溶液中的各组成不会发生变化。透明的混合物:凡是溶液都是透明的混合物。注意: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组成:以硫酸铜溶液为例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3.溶液的命名:某某的某某溶液(溶质的溶剂溶液)体系溶质溶剂读法气+液气体液体某气体的某液体溶液固+液固体液体某固体的某液体溶液液+液无水量少量多量少液体的量多液体溶液有水非水物水非水物水溶液例如:体系溶质溶剂读法气+液氯化氢水氯化氢的水溶液(俗称盐酸)固+液碘酒精碘的酒精溶液(俗称碘酒)液+液无水10mL汽油90mL酒精汽油的酒精溶液有水硫酸水硫酸的水溶液4.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1)通常溶剂是液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2)一般固体或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液体为溶剂。(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4)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5)若有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溶质,水做为溶剂。3.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溶剂溶质现象水碘难溶于水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汽油碘溶于汽油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的变化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实验过程:结论:有些物质溶解时的会吸热,有些物质溶解时放热现象例如:(1)浓硫酸、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溶液温度升高;(2)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3)NH4NO3等溶于水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二、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不均一,液体分层。3.加入洗涤剂的乳浊液稳定,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4.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1)根据外观判断:如果溶液底部存在未溶完的物质,说明溶液在此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肯定是饱和溶液;如果溶液中不存在未溶完的固体,那么所得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2)根据概念判断:一般情况,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注意:饱和石灰水降低温度可以变成不饱和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可以变成饱和石灰水。4.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只适用于固体物质,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2)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适用于绝大多数物质,可加热蒸发、自然蒸发,也可恒温蒸发,如海水晒盐结晶池和母液里的溶液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以下条件: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四要素:(1)一定温度;(2)溶剂为100g;(3)必须达到饱和状态;(4)溶解的质量,单位为g。3.一般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的溶解性。4.溶解度曲线(1)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曲线上的点A: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3)曲线上方的点B:表示加入溶质后形成饱和溶液,并有固体剩余。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形成不饱和溶液(4)曲线的交点P: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5)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如硝酸钾;曲线缓升: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曲线下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五、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六、溶液的浓度1.根据三种溶液的颜色深浅。颜色深的溶液较浓,颜色浅的溶液较稀。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S表示溶解度)3.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片面理解溶液的特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2.误认为汽油去油污是乳化作用3.忽视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化的特殊性4.对溶解度曲线理解不准确而出错5.误将未溶解的溶质计入溶质质量而出错6.误认为倒掉部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改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细剖精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溶质可以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如蔗糖;也可以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如氯化钠。准确把握溶液三大要素,进行有关判断溶液必备三大要素:?(1)溶液必属于“混合物”;?(2)溶液必定是“均一”的;(3)溶液必定是“稳定”的。以上三条缺一不可。同时注意一些理解误区,如:多数溶液是无色的,但不是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试题经常在这些方面设置陷阱,应该特别注意。2.下列过程中,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细剖精析】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是乳化作用;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利用的是溶解原理;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利用的是溶解原理。A项利用的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选A。分类明确去污原理试题中经常考查的有两种去污原理:(1)利用溶解原理去污的有:酒精除碘、汽油除油污、汽油除油漆等;(2)利用乳化原理去污的有: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等。3.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①加入CaO②加人?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细剖精析】①加入CaO发生反应:CaO+H2O=Ca(OH)2,溶剂减少,溶质增加,且温度升高;②增加溶质;③升高温度,Ca(OH)2溶解度减小;上述三种方法可行。④降低温度,Ca(OH)2溶解度增大,不可行。答案:C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点在通过改变温度实现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中要特别注意。a.b.c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t1a.c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a.b.ca.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D.在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细剖精析】A.根据图中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使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使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应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选项A不正确;B.t1a.c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否则不一定相等,选项B不正确;C.t2a.b.c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因此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选项C正确;D.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75g,选项D不正确。故选C。5.已知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01%)【细剖精析】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18g+50g=68g,所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g÷68g×%=26.47%本题很容易忽略了氯化钠的溶解度,而误认为20g氯化钠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因此在已知溶解度,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首先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6.将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I溶液变为10%,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加人8gNaCl固体B.加入40g水C.倒掉20g溶液D.加入40g5%的NaCl溶液【细剖精析】加溶质不能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项错误。加入40g水,溶液质量变为80g,是原溶液质量的两倍,而溶质质量没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一半,由20%变为10%,故B项正确。倒掉20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项错误。加入40g?5%的NaCl?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2.5%,不是10%,故D项错误。答案:B溶液是均一的,不论从溶液中取出多少溶液,取出的溶液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2022江苏苏州中考)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 B.面粉 C.植物油 D.蔗糖【答案】D【解析】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2.(2022江苏泰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B.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答案】D【解析】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剂,碘是溶质,故A错误;B.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于水中不会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所以不会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D.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在积雪上撒盐,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D正确。故选D。3.(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D.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答案】D【解析】A.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其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不符合题意;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D.白醋中的醋酸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促使水垢溶解,符合题意。故选D。4.(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答案】A【解析】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是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常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符合题意;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D.溶液是透明的,但是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1·湖南邵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答案】C【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白酒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是气体,说法正确。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说法错误。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说法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D.水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答案】C【解析】A.溶液一定是均一、透明的,不一定是无色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B.若固体的溶解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降温不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故错误;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正确;D.蔗糖分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导电性没有显着变化,故错误。故选C。7.(2021·云南昆明)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A.牛奶B.面粉C.花生油D.葡萄糖【答案】D【解析】A.牛奶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C.花生油不溶于水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D.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故选D。8.(2021·山东泰安)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答案】B【解析】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是因为酒精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碳酸钙发生反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1·四川成都)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6g【答案】A【解析】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故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增加溶剂或恒温蒸发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不符合题意;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31.6g,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C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C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C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答案】B【解析】A.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60g×=(60g+x)×20%,x=40g,不符合题意;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在升温到t2℃时,甲、乙溶解度增加,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二者溶质质量分数未发生改变,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2年安徽省中考)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A.I中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B.Ⅱ中溶剂质量为50g。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则该温度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硝酸钾达到饱和,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质量为5g+5g=10,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不是I中的2倍,错误。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而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10g,能全部溶解,不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B。1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t1℃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1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I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B.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D.若取t3℃时KNO3和KC1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答案】D【解析】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氯化钾溶解的多,而图中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是硝酸钾,则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相等,则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也没有固体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降温时,硝酸钾溶解度减少的比氯化钾大,则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由t3℃时降温至t2℃时,硝酸钾析出晶体比较多,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3.(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大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C.60℃时,P点表示的KNO3溶液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C【解析】A.从图像上可看出,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小,故A错误;B.从图像上可看出,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小,故B错误;C.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故C正确;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温而减小,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1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KNO313.331.663.9110169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答案】B【解析】A.60℃时,NaCl的溶解是37.3g,所以6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故③中的溶液是6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的溶液是6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由③恒温度蒸发5g水后所得④中溶液仍为60℃的NaCl的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得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C.60℃时,KNO3的溶解是110g,所以6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是,15g水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是,所以③和④中的溶液都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质量有关,与溶剂的种类无关,故D错误。故选B。15.(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KC1和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和溶解度曲线(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KCl27.631.034.037.040.042.645.5A.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B.40℃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C.t1的值在20~30之间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答案】C【解析】A.曲线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甲曲线对应的是KNO3,选项不正确;B.40℃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选项不正确;C.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由表格可以看出在只有在20~30之间,才有相等的溶解度,因此t1的值应20~30之间,选项正确;D.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由于溶解度都增大,溶液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但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仍相等,选项不正确;故选:C16.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5gNaCl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答案】C【解析】A.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故选项错误;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水会不断蒸发,当溶液饱和后,水继续减少,氯化钠会以晶体形式析出,故选项正确;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导致水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浓度会大于5%,故选项错误。故选C。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C.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此选项错误;B.t1℃时,丙的溶解度为20g,20g丙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充分搅拌得到10g+50g=60g溶液,此选项错误;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用降温结晶法获得晶体,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此选项正确;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该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丙的溶解度,故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错误。故选C。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______。(2)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3)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___的方法提纯a(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4)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答案】(1)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2)140(3)降温结晶(4)C.B.a(或c>b>a)【解析】(1)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故填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2)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4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则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克a,所得溶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