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为()。A.周转率B.生物量C.生产量D.生产力

3.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自生物进入环境的过程()

5.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6.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D.以上三者都是

7.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A.白箱方法B.灰箱方法C.黑箱方法D.遥感方法

8.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9.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10.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因子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纬度D.以上三者都是

11.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

12.极地和高山植物矮小并常呈匍匐状、垫状等以利于保温,减轻严寒的影响。这是植物的()

A.结构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生理适应

13.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

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发育天数

14.作物的增产与减产是与作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的多少呈正相关的。这种现象是()的表现。

A.谢尔福德耐性定律B.李比希最低率法则C.生物有效辐射D.主导因子作用

1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16.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17.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18.生态学的分支科学分类法有()。

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

19.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2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1.温带草原在半湿润区的群落类型是()

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

22.判断下列属于人工群落的是()

A.热带雨林B.草原C.红树林D.农田

2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4.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6.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27.红树林是热带地区适应于()的常绿林或灌丛。

A.赤道南北的热带地区生态环境

B.热带地区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C.所有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D.热带以南、温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生态环境

28.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A.环境变化剧烈B.结构趋于简单C.种群数量变化大D.系统趋于稳定

29.诱捕昆虫时,经常应用()。

A.红光灯B.黄光灯C.黑光灯D.蓝光灯

30.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

31.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32.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

A.植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B.动物个体的迁移和散布C.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D.植物繁殖体的爆发

33.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

3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35.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36.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37.与r对策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出生率________,寿命()

A.低,长B.低,短C.高,长D.高,短

38.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

39.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40.光照的长短在植物的发芽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开花阶段则是必须的。这是由于()。

A.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

B.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需要的多种因子

C.各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存在的

D.由于某一因子的数量产生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变化

41.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42.在PH值为7.5以上的石灰性土壤中,Ca常和下述哪种营养元素结合而降低该元素对作物的有效性()

A.NB.PC.KD.以上三者

43.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44.鱼类的集群是一种()集群。

A.暂时性B.季节性C.稳定性D.经常性

45.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46.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47.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48.泛群系是()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北欧学派D.苏联学派

4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50.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二、填空题(20题)51.物种地理变异的类型可分为梯度变异、生态型和______。

52.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______。

53.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4.制定《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减轻温室效应。

55.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56.生理死亡率叫________。

57.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我们称之为______,如大多数鸟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

58.长日照植物由南往北移时,发育提前,由北往南移时,则发育______甚至不开花。

59.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60.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61.酒精是__________的产物。

62.______在生态系统各成分问的消耗、转移和分配过程就是能量的流通过程。

63.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64.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_生物。

6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6.自然界种群进化的主要动力是遗传变异和______。

67.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是指生物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生物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生物群落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生物群落复合体和生物群落的交错区。

68.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69.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的年龄结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表格称为______。

70.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三、判断题(10题)71.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72.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A.正确B.错误

73.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增加CO2浓度的方法增强光合作用。[]

A.正确B.错误

74.食用菌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75.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B.错误

76.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77.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净生产量加大。()

A.正确B.错误

78.初级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79.生物的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A.正确B.错误

80.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四、简答题(5题)81.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82.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83.光照的周期性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8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

85.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88.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B

6.D

7.C

8.B

9.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10.D

11.A

12.C

13.D

14.B

15.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16.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17.A

18.C

19.B

20.D解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物群落转化日光能为有机物的效率,其中最大的是木本植物,故选D。

21.A

22.D

23.A

24.C

25.B

26.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27.B

28.D

29.C解析:黑光灯放射的是紫外线,昆虫对紫外线有趋光性,以此诱捕昆虫,故选C。

30.B

31.B

32.C

33.D

34.D

35.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36.B

37.A

38.A

39.A

40.A

41.A

42.B

43.D

44.B解析:鱼类因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性,在同一季节中出现集群,因而是一种季节性集群。

45.B

46.B

47.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48.C

49.C

50.D

51.地理隔离地理隔离

52.盖度

53.遗传遗传

54.二氧化碳

55.地理学

56.最小死亡率

57.昼行性动物昼行性动物

58.延迟延迟

59.间接

60.湿润区

61.无氧呼吸

62.食物食物

63.共建种群落

64.指示

65.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66.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67.水平水平

68.间接

69.静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

70.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71.Y

72.A

73.A

74.B

75.B

76.N

77.B

78.N

79.B

80.Y

81.(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82.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

83.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

84.(1)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多过,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2)耐性特点:

①生物耐性有最高、最低和最适范围;

②生物耐性限度因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

③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实际范围几乎都比潜在范围窄;

④生物的耐性范围是可以改变的。

85.(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8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