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2.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4.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B.坦斯利C.林德曼D.奥德姆

5.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6.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7.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8.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10.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1.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

12.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13.判断下面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是()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14.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5.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A.上宽下窄B.上窄下宽C.中间宽上下窄D.中间窄上下宽

16.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

17.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CO2

B.养分C.水分D.光照

20.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1.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

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

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22.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23.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24.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25.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

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26.下列食物链中,最典型的捕食食物链是()。A.马→马蛔虫→原生动物B.草→蚱蜢→青蛙→蛇→鹰C.动植物残体→蚯蚓→鸡D.稻草→牛→牛粪→蚯蚓→鸡

27.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28.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被草食动物危害的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

C.牧场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作用

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

29.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0.《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31.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O2

32.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33.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34.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35.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36.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r对策B.K对策C.S对策D.J对策

37.一种物种在一个新地域的定居是指()

A.种籽能够萌发B.能够生长C.能够繁殖D.能够发育

38.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39.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40.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4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传递定律

42.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4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44.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45.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46.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7.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

48.下列植物中,属于乔木的是()

A.腊梅B.毛竹C.紫荆D.白杨

4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50.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二、填空题(20题)51.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

52.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53.种群具有__________、数量特性及__________特性。

54.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光照、温度等因子而对生物起作用,因而属于______因子。

55.______的定义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的。

56.将农业废弃物秸秆通过糖化过程变为饲料,然后用牲畜排泄物及秸秆残渣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残余废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后把最终残余物返回农田,这是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______利用系统类型。

57.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叫______。

58.从生态学的发展史上看,______生态学的发展比较快。

59.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______。

60.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______和挺水植物三种。

61.群落内由于环境因子水平分布的差距,形成各种不同的小型的生物组合叫__________。

62.靠风传播花粉和种籽的植物是______。

63.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叫______。

64.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______。

65.种群密度有粗密度和______之分。

66.生态学是研究______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67.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______。

68.______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69.受体酪氨酸激酶(reeeptortyrosinekinase)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它的胞外配体是_________,其自磷酸化的结果是__________的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___________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

7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碳循环属于_______型。

三、判断题(10题)71.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正确B.错误

72.营养物质循环变慢是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A.正确B.错误

73.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类型的集合。()

A.正确B.错误

7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类群。()

A.正确B.错误

75.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A.正确B.错误

76.温度年较差(年变幅)是一年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差值。[]

A.正确B.错误

77.自然稀疏是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年龄结构的增长,森林内树木的数量被啃食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A.正确B.错误

78.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A.正确B.错误

79.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比。()

A.正确B.错误

80.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否B.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

82.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3.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84.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85.简述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87.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六、单选题(0题)88.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初级生产B.次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A

6.D

7.D

8.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9.D

10.B

11.C

12.C解析:非密度制约因子是指种群外部环境因子,故选C。

13.D

14.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5.B

16.C

17.C

18.D

19.D

20.D

21.C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C。

22.D

23.C

24.D

25.A

26.B

27.A

28.B

29.D

30.A

31.C

32.B

33.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34.A

35.D

36.A

37.C

38.D

39.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40.A

41.D

42.A

43.B

44.D

45.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46.D

47.C

48.D

49.B

50.A

51.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52.湿润区

53.空间特性;遗传

54.间接间接

55.群落交错区

56.多层次分级多层次分级

57.休眠

58.植物植物

59.平衡或稳态

60.浮水植物浮水植物

61.小群落

62.风媒植物

63.景观景观

64.碎屑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65.生态密度生态密度

66.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

67.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68.优势种优势种

69.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

70.气相

71.A

72.A

73.B

74.A

75.B

76.B

77.B

78.A

79.A

80.N

81.(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

82.(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3.(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84.答案见解析(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85.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两中空间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与物种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特征密切相关。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