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1.gif)
![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2.gif)
![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3.gif)
![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4.gif)
![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4a280333cb5867a0066a66888964aa0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系列资料郑州市经五路66号400-688-1789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正确教学方法第47页共47页2023年高考文言文汇编一.〔202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那么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那么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度:推测。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遂发愤以卒 B.填淤那么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答案】A【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B项第一个“那么〞,连词;第二个“那么〞,转折连词。C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谢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波,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时机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答案】B【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外来商人感谢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于是惩办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奸诈狡黠的几个人,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情,于是就在河岸边立了石碑来记录此事。〔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析】(1)以为:认为。因:于是。以:来。(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虽然:即使这样。以:把。施设:施政。为足有为者: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句式:岂其有歉于彼邪?难道比他们少吗?二.〔202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那么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清扫房间。6.以下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答案】B【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要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除掌握词语的常见意义外,还要结合词语所处语境的具体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加点词语的释义代入原句,注意不可滥用今天的意义来解释文言实词。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居然〞的理解有误。7.以下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人莫舍我
然独好周人急A
B
吾宁舍之而受祸
然其行最著
恐为他人得
何以为报C
D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妻卧草中以号【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要正确识记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二要分析文言词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其词性并最终明确其用法。此题适合用代入、比较法来验证答案正确与否。A项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项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项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项第一个“以〞与“何……为〞组成固定结构,表示反问。第二个“以〞那么表修饰关系。8.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
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综合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文言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原文,认真领会相关语句的含意。D项中“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存放〞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9.以下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综合考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要认真领会相关语句的含意;其次要将选项与原文比较,找出异同,从而确定正误。C项“此人不知感恩〞有误。原文对应的信息是“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参考译文】李疑这个人,居住在通济城外,平民百姓的孩子都愿意向他求教,他〔靠这〕得到点粟米来养活家庭,所以家里很穷。然而他特别喜爱周济危难时的人。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他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容许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请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早晚探视时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病痛〔如同伺候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方法报答您的大恩,〔我的〕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呢?〞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居一起〔陪同〕前往,提着〔行囊〕回来了。李疑当面翻开口袋,登记了〔钱财〕的数目,并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终究还是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了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之后,李疑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袋子,〔把它〕存放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来了,〔李疑〕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景淳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着大米馈赠他,〔李疑〕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送〔他们〕回去。平阳耿子廉被逮捕到京师,他的妻子怀孕将要生了,其他的人都不接纳她进家门。他的妻子哀号着躺在茅草上。李疑问清了事情的缘由,回来对他的妻子说“谁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怎能因为〔不提供〕房子听任他们在外面〔受苦〕!况且,人命最为重要,如果因为生育而感染风寒,那么母子都会死去,那样我宁可收留他们而惹上祸端,哪里能够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他让自己的妻子把产妇接回家里,后来生下一个男孩。李疑让自己的妻子像侍候范景淳那样伺候产妇。过了一月,她们才离开。没有收取任何报酬。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爱和李疑交往。见到李疑的人都说“是个好人,是个好人。〞李疑写的文章也可为人称道。他也曾经因为儒学学问而中举,他推辞没有去。但是,他的德行最为人称道。〔宋子〕太史氏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实在是古人义勇的风范。俗话说,全世界浑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社会风气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奉劝世人。〞三.〔2023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8.对以下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解析】不顾,顶着。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①②为抗夏,⑤为平饥民之乱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间,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收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郭被调往金州的原因是“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而且是在与吴玠共同破敌之后。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译文〔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译文【答案】〔例如〕:〔1〕我在任时已经听到这种警报,担忧西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我国边境,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防范。〔2〕郭浩招募聚集流落的难民,开荒种田,把自己的方案安排发布到各地。【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解析】以直译为主,又要借助语境意译才能“信〞、“达〞、“雅〞。〔1〕中“将〞为将领,“虑〞在此处应为“担忧〞。“盗〞应据语境意译为“侵犯〞之类。“设备〞为提前设置防范。〔2〕中“招辑〞为招募聚集,“流亡〞是动词活用作名词,须翻译出来。“规置〞为规划安排。“诸〞是“之于〞。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父亲曾任三班奉职.徽宗时,郭浩充任环庆路第五将部将,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充任渭州兵马都监。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纔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进升为安州团练使。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种师中为河东制置使,徵用郭浩跟随自己。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升任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代理主管鄘延路经略安抚使。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敷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吩大败金军。升任彰武军承宣使。吴蚧追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也没有多少人口,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垦屯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金人归还了河南的土地,朝廷任命郭浩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任陕西宣谕使、知金州。楼炤巡视关中,召用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返回镇守,赏赐御府金器、绣鞍,并且授予一于文官资格,赐田五十顷。郭浩辞谢说:“我父子都是由军人起家,不敢忘本,希望退还文官。〞皇上赞许他的想法,另外授与一子阀职。逭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四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驻屯金州,仍建置帅府。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追赠检校少师,谧号恭毅。淳熙元年,朝廷恩赐在金州为他立庙。四.〔202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那么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假设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厂的样于。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2.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杳无穷极杳:深远B.修篁干霄干:冲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解释为名词“鞋子〞在文中讲不通,明显可以看出“苍莽中〞是它的宾语,在本句中应该做动词“践踏,踩〞,可以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印证。此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3.以下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假设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解答此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①句写的是当时的季节及天气情况,与龙鸣山景色没有关系;④句是讲“甘露室〞的位置,与景色无关。⑥句介绍的是在“白云深处〞饮酒时的情景,与“龙鸣山景色〞无直接关系。②③⑤涉及龙鸣山的山峭壁、云彩、花卉、鸟鸣及周围景物特征,故有直接关系。此题也可用排除法,但凡带①④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4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土〞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说,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粹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答案】B【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解答此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一定得弄明白“其西〞是谁的西面,从上文可以看出,“其〞指代的是“天池〞,而不是“潮音岩〞。再往上看几句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绝无“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故B项理解错了关键代词的指代意义,所以是错误的。此题误区没有对原有信息进行仔细的推敲与揣摩,没有联系上下文。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译(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译【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应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能力层级为B。【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其〞所指代的内容,是“天池〞而不是其它;动词“下〞应该是名词作状语,译成“向下〞;“引〞应该如何理解;什么叫“给庖〞;也要把“引〞什么“给庖〞的宾语补上。第〔2〕题翻译时,注意“适其时〞与“得其地〞的理解;副词“信〞不能译成动词“相信〞;把“足〞译成“值得〞也未尝不可。参考译文游览最美的地方,恰逢适宜的天气让人快乐,遇到理想的地点也让人快乐,再加上在一起游玩的人又都是些品德高尚之人,那么这可以使他的和气得以宣扬,使他的郁愤得以舒展,使他的心情得以舒畅,进而又能写出好的文章,这大概就是快乐而不失正统了。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准备好美酒和佳肴,招呼我一起来游龙鸣山,龙鸣山就是无想山。当时,春雨晴后已久,风和日丽,老少精英才俊,按照年龄依次而行,音乐在前为向导。从蓝溪向东南走了五六里,两座山对峙像两座宫殿一样,相距不过百来步,蜿蜒盘桓向东延伸。中间夹杂着石砌的田地,田右侧的小路,随着两山的山势深远曲折。走了有三四里,山势变得狭窄不适合种田,仅有一条小路。又走了数里,山势更加奇特险峻,山林中的雾气轻轻地温暖地吹拂着,微微地袭向人的衣襟与帽子。山外层峦叠嶂,深远而无穷尽。一会儿,两侧的峭壁对立着,形状像宫门前的华表,松树杉木高大挺直数也数不清,分布在路的两侧向北延伸开去。山下的沟涧多是石头底,云朵高高飘浮,树木茂密,众多的花朵覆盖满了岩石,鸟的鸣叫清脆悦耳,好似不是在人世间一样。寺庙里的屋舍雄伟壮丽,有一大匾书写着“禅寂〞二字。庙门外有一棵古树,单独立着,秀丽多姿,有数抱之粗。长长的竹子直冲云霄,整齐地排列在门内。寺院的长老出门来迎接客人,请我们来到了后堂,又有一门匾,上书“白云深处〞四字。寺庙的西面有“听松轩〞,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了,韩熙载亲手种的桧树还在。寺庙的北面有“甘露室〞。再往北,往上是“招云亭〞,这地方的景色空旷辽阔,一座又一座的山头耸立着,俯视着群山,群山好似低下它们的头颅。于是攀登到了潮音岩,此地怪异的石头形态各异。一同游览的人对于攀登感到了疲惫,于是我们就停了下来。我因为没有登到山顶感到闷闷不乐,与三两个朋友一起决定直接攀爬上去。这时地势险峻,我们撩起衣裳,攀着藤萝,脚踏着苍白的山草。山顶上有一座天池,水波浩荡,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应厨房。天池的西面山顶之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并且可坐数十人,眯起眼来向四处观望,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天池的东面是高高的山顶,往西看去又有更高的山峰,我们感到疲倦不想再攀登。回来到“白云深处〞饮酒。这时暖暖的气息熏蒸着座席,酒意上来,一会儿炎热如夏,一会儿凄凉如秋,一会儿又让人胆寒如冬天。觥筹交错,喝酒无数,宾主之间谈笑风生,即使是跟从的人和乐工也各自感到满意。饮酒过后,长老领着游客欣赏花卉,又慢慢地登上了环翠阁。不久就与长老道别走出了寺门。走了几里,众人因为兴致未尽,于是席地而坐,分韵脚作诗良久,诗写成后就回去了。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阳这个地方作为州治所在,并非畅通的要道,更因为群山隐没于深凹之地,所以没有前贤题词咏诗,也没有当代名家来抒发他们的幽愤,我所以写这篇文章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哎呀!快乐而不失去正统,正如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王羲之兰亭集会,于是不免感慨悲叹。如今一同游玩的人心情和悦,感慨作诗,都有值得观瞻的地方,他们也是快乐正统的人啊!于是记下这次游玩的胜况,使无想山能够在世间得以知名。五.〔202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動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寻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御史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物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渊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于乡村,令民秋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和陈海运策,而中外分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是竣,优诏褒美,赐花翎。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江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那么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那么徐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遣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勇为,胸无城府。用治漕、治盐,并赖生愈、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陶澍就擢巡抚擢:升迁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解析】此题在答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联系前后文,“举〞,显然为“兴起,发动〞发动之意,而非“推举、推荐〞之意。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出为川东道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A.B结为婚姻并开引河,导之入淮灾民赖之无失所澍毅然以身任C.D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答案】A【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同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含义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言文常见的考查形式。能力层级为B。【解析】本类题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将选项中的句子代入原文,联系前后文理解其含义,从而具体区别加点虚词的含义。A项中,“为〞意义用法不同,分别为动词,是;动词,成为。B项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分别为结构助词,的;代词,“河水〞。C项中“所〞意义用法不同,分别为名词,住所;名词,……所经过的地方。D项“以〞意义用法相同,均为介词,凭借、用之意,用自己的官职(优势)、用海运的方式。7以下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分〕①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为四川第一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⑥【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中人物的特点筛选组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陶澍作为一个做实事的官员,其性格和品德是多方面的,本项考查的是其“实心任事〞的方面,要求考生懂得灵巧提炼。本类题答题时主要可以采用筛选法和排除法,直接排除不属于具体“实心任事〞的选项。①是总督推荐,并非其“具体〞“实心任事〞,⑤属于别人对其的评价,并非其“具体〞“实心任事〞。故排除①⑤,答案自然就是D。8.对以下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陶樹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舞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樹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后量力捐献,丰备仓种的粮食不得拿出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樹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D.陶樹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本类题目答题前必须对全文内容较为熟悉,答题时将选项对照文中位置,逐项分析。C项中,“首先倡导〞错误,原文中为“协办大学士和陈海运策〞,显然“海运〞并非陶樹首先倡导。9.将以下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10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2〕创辑?安徽通志?,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奉弊,未竟其施。〔3分〕【答案】〔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概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句子准确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解析】此题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参考译文: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藏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概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屡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那么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那么徐传?中有详细记载。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六.〔2023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家有名士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缺乏,下比魏舒有余。〞[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释,有删改。9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缺乏谓:评价【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这一考点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实质就是考查考生依据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解析】C项:“就〞在句中的意思是“接近、靠近〞。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部说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⑥卿家痴叔死未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筛选文言文中的主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此类题是与文中人物分析相结合来设置的,故也有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能力的因素。【解析】A项三句全都写家人不了解王湛。①句说,开始的时候王济毫无侄子的恭敬;③句说,即使是家中哥弟和同族的人都认为他是傻子;⑤句说,王浑不知道王湛比自己怎么样。11.以下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应酬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分析综合与推断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整体感知的能力,包括是否读懂文句、理解语意等。【解析】原文“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一句中有“省〞,说明王济探望过叔父王湛,可知“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分析推断错误。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答案】翻译:〔1〕〔3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慨(叔父)深不可测。〔2〕〔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表达(一遍)。〔3〕〔3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此考点是考生文言文根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解析】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尽量做到字字落实。〔1〕中注意翻译准“因〞“入微〞和补出省略成分,〔2〕中注意翻译准“其〞“具〞和状语后置句,〔3〕中注意译准“辄〞“调〞。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局部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參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參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此考点是以断句方式来考查考生理解与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根本的能力,断句的根底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然后才能够正确断句。【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可语意和从结构两方面下手,语意包括陈述层次、上下照应等,结构包括词句对称、标志明显等。题中给出的断句材料可分出两层,一是记述魏舒平时的习性“不〞“少〞,二是记述他的一次打猎等活动,由此将几个时段语句断开,即能正确句读。参考译文王汝南〔王湛〕为父亲守孝期满后,就住在了墓地。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墓前祭拜,也根本上不到叔叔这里,王湛也不等候他。偶尔见面,也只是应酬而已。后来有一次王济随便问候叔叔近况,王济答复得颇有文辞,出乎王济的意料。王济非常惊诧,于是继续和他清谈,渐渐到达精妙的境地。开始的时候王济毫无侄子的恭敬,听完他的谈话,王济心中敬畏,身心都为之肃然。于是王济就留下和他一起清谈,夜以继日。王济虽然才华出众,超然豁达,但和叔叔相比,也自愧不如,因此感慨道:"家有名士,我竟三十年都不知道!"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把他送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马极难驾驭,很少有人敢骑。王济随意地问叔叔:"您喜爱骑马吗?"叔叔说:"喜爱。"王济就让他骑那匹难骑的马,叔叔的骑马的身姿非常漂亮,挥鞭驰骋,潇洒自如,即使有名的骑手也比不了他。王济越发感慨叔叔的高深难测,不仅尽只在一件事上。邓粲写的?晋纪?书上说:“王湛字处冲,太原人。他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即使是家中哥弟和同族的人,都认为他是傻子,只有他的父亲王昶对王湛的举动感到惊异。王昶死后,王湛住在父母墓旁,兄长王浑的儿子王济前去探望王湛,看见王湛的床头有?周易?一书,问王湛:‘叔父拿这个书做什么?以前稍微看过没有?’王湛笑着答复:‘书里的内容我记得很好了,只是偶尔忘了又拿来看看罢了。今天就讲给你听听吧。’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慨(叔父)深不可测。王济喜好骑马,所骑马跑得很快,王济心中很喜爱它。王湛说:‘这马虽然是小跑,可是体力不够,不能够承受这样的痛苦。近日看到督邮的马比你的马强,只是〔你的马〕养不到那种〔快跑的〕程度罢了。’王济就领来督邮的骏马,用谷食喂了它十几天,同王湛的吗进行比试快慢。王湛还未骑上去,马突然间飞快地跑,步伐与王济的不同,可双方的马跑得不相上下。王湛说:‘现在一直走马车道,为什么别的马跑不赢呢?我只是让别的马在蚂蚁洞外隆起的小土堆边盘旋罢了。’这时,〔王湛〕让王济的马靠近蚂蚁洞外隆起的小土堆边盘旋,果然跌倒了。王湛竟然是才华如此出众的俊杰啊。〞回到家,王浑问王济:"怎么一下子出去那么多天?"王济说:"刚得了一个叔叔。"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表达(一遍)。王浑说:"比我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说:"你家的傻叔叔还没死吗?"王济以前常常不作答。了解叔叔以后,武帝又象从前那样问,王济说:"我的叔叔不傻。"王济赞叹他实际的才华。武帝说:"可以和谁相比呢?"王济答复:"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书上说:“王济有品鉴人物、好尚清谈的习惯,他能评判雅俗、区分是非,家中略有盈余。看见王湛,叹服他的气度、器量。当时的人评价王湛的才华,近比晋代吏部尚书山涛缺乏,远比比春秋晋国正卿魏舒更强。〞七.〔202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自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缺乏,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那么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假设有行之匹夫。得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假设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假设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那么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那么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C.使得时那么以势劫之矣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劫:胁迫、抢夺、强取,如“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遗善为闾里传为仲卿母所遣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妄以言议人,那么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假设此矣【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A“为〞都表被动,B“之〞用于主谓之间,C“以〞意为“用〞,D“其〞前一个表示期望语气词,可以翻译成“一定要〞,后一个是代词,“它们〞。7、以下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人之人〞进行比照,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到达君子的境界。【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由“故书以自戒〞可知,?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到达君子的境界。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答案】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命题立意】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解析】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贫乏不以为缺乏,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答案】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命题立意】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解析】虽,即使。与,给予。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妄: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得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答案】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命题立意】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解析】假设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判断句。此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二)文言文断句。(3分)9、以下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那么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那么是可为也【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解析】A项出自?答苏武书?,是对必修四?苏武传?的补充,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B项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结尾时史迁的总结,其意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项出自于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D项这句话出自?孟子对滕文公?,这是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方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参考译文:有品行,即使非常贫穷非常卑微都可以亲近他;没有品性,即使再富贵也不要亲近他。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一点都不敢超越道理和本分,放纵自己的行为,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忠孝仁义的道义,对家更和睦,对乡更和气,不会把害处遗留给别人,绝对没有灾难的后患。没有品行的人,诡诈谄媚残忍妒忌,充满在胸间,心中所想的事情,都对道义有危害,贪婪的涎水布满口舌,兼并他人的心理炽烈,他假使失势就用自己的权势来胁迫他人,即使死了还有阴谋,余下的罪孽还对他人造成毒害,所以无品行之人一定是难以用幸福来善终的。百姓都有品行,可以保护自己、保护家庭、保护子孙,留下的善行被乡里传颂;朝廷卿相没有品行,会让自己、家庭、国家、天下灭亡,遗臭万年并被后世耻笑。对此可以这样断言:“没有品行的朝廷卿相,比不上有品行的百姓。〞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然而也许有这么一个人在这里,人家又拒绝我,怎么样可以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呢?自己是怕人家拒绝与我交往,还不如拿拒绝别人的方式来拒绝我自己,这样大概可以吧。胡乱用语言来非议他人,那就和小人差不多了;能够亲自检讨自己的,那就是君子的行为。一生都一定要践行这样的话啊!我年纪轻很愚昧,只跟着我父亲的所走过的道路前行,很是担忧会在有的时候害怕和他的行为相悖,把父母的品行玷污了,希望能与道义亲近,希望能与君子聚到一处,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警戒自己。八.〔202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那么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B〕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答案】B【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实词理解要注意三个联系:联系语境,联系课内,联系语法。语境分析要放在完整的一个事件中,不可断章取义,这些实词一般在课内都出现,可以先想一想课内的例子,语法分析主要是分析其词性,进而推断词意。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表达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表达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信息的筛选要结合题干把握依据,常见的筛选依据有事件是谁做的,表达了什么性格特点,一般采用排除法。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C〕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屡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此类试题往往把很小的错误隐藏在大局部的正确里面,所以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分句为单位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发现问题所在。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答案】〔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解析】〔1〕关键点:“屈意〞“礼〞“委〞。〔2〕关键点:“以〞“此〞“于〞。〔3〕关键点:“不逮〞“姑〞“师〞“也〞。此题中所考查的几个关键点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都学过,联系课内依然是最好的解题方法。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不漏点,译准点的原那么,再一点就是要从现代汉语语法标准的角度注意语句的通顺。【参考译文】伯父叫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年少时很聪明。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事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他,又给权要大官写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说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西夏人进犯边境。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要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他,但是又安于他的治理。阆中人鲜于冼,年少时喜爱学习,行为纯粹踏实。苏公对待他非常照顾,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他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他刚做官的时候,苏公又期望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冼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苏公,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向来巴结了不少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不久有地位比较高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苏公对府尹李珣说:“一个平民百姓却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李珣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追究此事。因为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斥。整个府中都很震动。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叹道:“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而太平无事。苏公死后27年,不危表达记录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苏辙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我小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个时候,没听说犯过什么错误。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担忧子侄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听说的这些,来警示他们。九.〔202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剧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那么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那么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应,施与B.那么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班主任春季工作计划
- 干股激励合同范本
- 转让股权合同范本
- 爱心捐赠协议书范本
- 英文国际贸易合同范本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听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听评课记录1
-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4-2中位数》
- 重庆焊接钢板仓施工方案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深圳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高新区七年级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中南大学模板》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
- T-CISA 402-2024 涂镀产品 切口腐蚀试验方法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