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17〕专业博士争论生培育方案眼光,熟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并能参与和世界的对话。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学和文化修养,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外语表达力量,能够独立地进展学术争论,擅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有良好的治学习惯和学风。能够解决本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学术问题,获得富于创见的争论成果。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生及同等学力博士生可考虑延长一至二年。相关课程的学习。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26学分〕课程编号课程编号10001课程名称思潮第一外国语学时54学分3开课学期任课教师1000211444R210004其次外国语311701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543R2王忠祥、聂珍钊11702英语诗歌争论5432、3聂珍钊11703中西诗学比较争论5432胡亚敏11704西方文论争论5432、3孙文宪〔二〕选修课程〔5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11705文学伦理学批判5433聂珍钊11706易卜生争论3623王忠祥11707文学中的政治5434胡亚敏11708比较争论的范例与方法3624孙文宪3、443学分。13篇课程论文、2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23位论文工作打算。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破和超越。123413门,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2次学术活动〔学术会议等〕,前,由导师对其考评。3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争论生考核及成绩治理的暂行规左》执行。4在入学后六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育〔学习〕打算。个人培育〔学习〕导组组长审泄后,报院、系、所和争论生处备案。5和授予学位的依据。文学专业博士生阅读书目《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范畴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A《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本《修辞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纯粹理性批判》,〔徳〕康徳著《实践理性批判》,〔徳〕康徳著A《推断力批判》,〔徳〕康徳著《道徳形而上学根底》,〔徳〕康徳著《精神现象学》,〔徳〕黑格尔著《小规律》,〔徳〕黑格尔著△《美学》,〔徳〕黑格尔著《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徳〕马克思著A《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徳〕马克思著《费尔巴哈论纲》,〔徳〕马克思著《诗艺》,〔古罗马〕贺拉斯著《论崇髙》,〔古罗马〕朗吉奴斯著A《拉奥孔》,〔徳〕莱辛著《査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苏鲁支语录》〕,〔徳〕尼采著《悲剧的诞生》,〔徳〕尼采著《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徳著《释梦》,〔奥〕弗洛伊徳著△《论文学与艺术》,〔奥〕弗洛伊徳著,国际文化岀版社本《文学论文选》,〔俄〕杜勃罗留波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潮》,〔丹麦〕勃兰兑斯著《一般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发生生疏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金枝》,〔英〕弗雷泽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本《原始思维》,〔法〕列维一布留尔著《逻借争论》,〔徳〕胡塞尔著《纯粹现象学通论》,〔徳〕胡塞尔著《存在与时间》,〔徳〕《原始思维》,〔法〕列维一布留尔著《逻借争论》,〔徳〕胡塞尔著《纯粹现象学通论》,〔徳〕胡塞尔著《存在与时间》,〔徳〕海徳格尔著A《诗・语言・思》,〔徳〕海徳格尔著《艺术作品的根源》,〔徳〕海徳格尔著《真理与方法》,〔徳〕伽达默尔著《审美阅历和文学释义学》,〔徳〕姚斯著AA《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著A《奥徳赛》,〔古希腊〕荷马著《阿伽门农》,〔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被绑的普鲁米修斯》,〔古希腊〕A《安提戈涅》,〔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美狄亚》,〔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著《阿卡奈人》,〔古希腊〕阿里斯托芬著A《旧约全书》,〔《》〕〔古希伯来〕《沙恭达罗》,〔印度〕迦梨陀娑著《云使》,〔印度〕迦梨陀娑著《一千零一夜》,〔《天方夜潭》〕邙可拉伯〕,〔日本〕紫式部著《神曲》,〔意大利〕但丁著△《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著《麦克白斯》,〔英〕莎士比亚著A《堂吉诃徳》,〔四班牙〕塞万提斯著A《达尔杜弗》,〔法〕莫利哀著《吝啬鬼》A《浮士徳》,〔徳〕歌徳著《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A《红与黑》,〔法〕斯丹达尔著《髙老头》,〔法〕巴尔扎克著《恶之华》,〔法〕波徳莱尔著《罪与罚》,〔俄〕陀思妥也夫斯基著A《卡拉玛卓夫兄弟们》,〔俄〕陀思妥也夫斯基著《战斗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A《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1701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内容概要:

课程名称:欧美经典作家作品争论开课学期:I、2任课教师:聂珍钊、王忠祥本课程为博士生根底课程,以欧美经典作家及其作品为争论重点,主要包括戏剧和小说两个方而,诗歌将在”‘英语诗歌争论”课程中加以争论和争论。戏剧争论的重点为希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的历史及根本特征,并对欧美戏剧和小说的历史渊源、传承影响、思想和艺术创从理论上赐予评价。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986年。《英国文学简史》,阿里克斯特著,人民文学岀版社,1980年。《美国文学简史》〔上、下〕,董衡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法国文学简史》,M•雅洪托娃等,郭家申译,辽宁教冇出版社,1986年。1986年。2023年。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研讨11702总学时:72

课程名称:英语诗歌争论学分:4 开课学期:2、3开课单位: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内容概要:

任课教师:聂珍钊语诗歌、浪漫主义诗歌、象征主义诗歌、意象主义诗歌等进展争论,从而生疏不同时期不同形式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TheLongmanDictionaryofPoeticTerms, byJackMyersandMichaelSimms,NewYork:Longman,1989・UnderstandingPoetry,AnAnthologyforCollegeStudentb,CleanthBrooksandRobertPennWarren,NewYork:H・Holt,1938EnglishVerse,SpecimensIllutratingitsPrinciplesandHistorbyy,RaymondMacdonaldAlden,NewYork, HenryHoltandCompany,1902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研讨课程编号:11703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内容概要:

课程名称:中西诗学比较争论开课学期:2任课教师:胡亚敏本课程首先探讨中西哲学背景与思维方式之异同,在此根底上深入争论三个方而的问题,一是中西诗学所具有的一些共冋的文学观念,二是中西诗学的不同理念和表述方式,三是中西诗学的流变争论,即自晚淸以来中国文学理论与批判与世界文坛的联系。本课程主張实证与假设并举,旨在为中国文学理论和批判的建设和中西文化沟通供给一些有价值的课题。参考书目:1,1998年。*2,1991年。3,1999年。4,1997年。5,1987年。6,1985年。7〔7卷本1989-1996年。8、《中国历代文论选》〔1-4册〕,1979-1980年。9,1993年。10、《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1、《西方文论选》〔上、下〕,伍蠡甫、蒋孔阳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2、《美学》〔第一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3、《近代文学批判史》〔1-4卷〕,雷纳•韦勒克著,杨岂深、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989年。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和报告课程编号:11704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内容概要::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争论开课学期:2、3任课教师:孙文宪以西方文论的进展历史为线索,结合西方文学创作实践,讲授古典至近代时期的文学1、古希腊文论与罗马古典主义文论;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论:3、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文论;4、徳国古典美学文论:5、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参考书目:1、《西方文艺理论史纲》,缪朗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2、《四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987年。教学方式:文论史以讲授为主,相关问题的争论实行讲授与争论结合的方式。11705总学时:54

课程名称:文学伦理学批判学分:3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内容概要:

任课教师:聂珍钊本课程在对我国文学批判理论与方法的回忆与总结的根底上,提出文学伦理学批判方法论开放争论,内容有文学伦理学批判的左义、批判对象与内容、思想与文学根底、范例分析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美〕汤姆L.彼彻姆:《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哲学的伦理学——道徳哲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1版。2、石毓彬程立显余涌:《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四卷道徳哲学》,山东人民岀版社,199611版。5,19886月第1版6,19886月第1版720235期8、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判,外国文学争论,20231期2023年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研讨11706总学时:36

课程名称:易卜生争论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内容概要:

任课教师:王忠祥通过易卜生思想进展过程、文学创作路、戏剧诗学气质和各类型重要作品的辨析研争论中扩大当代文化视野,关注戏剧文学进展规律,并乐观评论易卜生及其戏剧在欧美和中国的承受。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易卜生》,王忠祥著,北京华夏出版社,2023年。28卷,人民文学岀版社,1995年。3、《易卜生争论论文集》,孟胜徳、阿斯特里徳•萨瑟编选,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4、《易卜生评论集》,髙中甫编选,外语教学与争论出版社,1982年。51985年。、 G・B・Shaw:MajorCriticalEssay,TheQuintessenceofIbsen,London,1948・Ibsenismy

Eide:China9Oslo,Norway,1986・

Ibsen,FromIbsenTo8、BrianJohnston:TextandSupertextinIbsen9 sDrama,The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ress,UniversityParkandLondon,1989・教学方式:专题讲授、重点争论、阅读自学三结合。11707总学时:54

课程名称:文学中的政治学分:3 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内容概要:

任课教师:胡亚敏本课程探讨的是比较文学的前沿问题,这里的“政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与文化相连。本课程集中争论文学中的权力话语,其间涉及到民族争论、性別争论、身份认同,边缘文化,同时还涉及到通俗文化、传媒等方而。该课程不仅展现出比较文学的跨学科、跨文化从根本上说是有助于生疏人自身。参考书目:1999年。*2、《东方学》,萨义徳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3、《后现代理论》,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斌译,中心编译岀版社,1999年。*4、《学问考古学》,福柯著,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1998年。5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6、《否泄的辩证法》,阿多诺著,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7、《性的政治》,凯特•米利特著,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岀版社,1999年。8、《小说的艺术》,昆徳拉著,孟湄译,作家出版社,1993年。92023年。教学方式:自学为主,研讨会、报告或课程论文〔5000字左右〕。11708总学时:54

课程名称:比较争论的范例与方法学分:3 开课学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