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汾阳市汾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周测十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分)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有()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②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④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空间特征上呈均匀分布⑤样方法不能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动物应该用标志重捕法
B.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D.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
B.利用标志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
C.季节变化不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
D.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
C.放开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
B.若标志重捕法被标记的对象易被天敌捕食,则实际种群密度低于计算结果
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应选择种群密度较大的区域进行调查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平均值即可研究发现,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该斑马群属于同一种群,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
B.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的成功率越低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斑马群的发展,斑马与其捕食者共同进化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斑马群时发现第二次捕获更难,则斑马群的实际值会大于计算值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鹿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再盖上盖玻片
D.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带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发现会导致结果偏小每年冬天都有天鹅从西伯利亚前往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天鹅湖越冬。由于天鹅栖息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来越冬的天鹅数量不断增多。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荣成天鹅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天鹅种群密度的过程中,由于天鹅警觉性很高,惊动后很难重捕,因此造成调查后得出的种群密度往往比实际偏大
C.某天鹅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其对天鹅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影响
D.天鹅种群在荣成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如表所示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组号12345面积(m2)44444田螺数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B.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丰富度
C.田螺的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
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下列有关运用的方法或策略与其对应的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之一是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采用标志重捕法时标志物不能太醒目,目的是防止测得的种群密度值不准确
C.在田鼠数量达到“S”型曲线的K/2时进行防治,目的是防止发生鼠害
D.田间喷洒性外激素,主要目的是通过直接影响农业害虫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数量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方法影响了刺猬的活动,导致易被捕捉,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组成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年龄组成依次为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
B.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C.调查3个种群个体数量的方法不一定为标志重捕法
D.食物充足的条件下,3个种群的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记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记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
B.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
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
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出该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C.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D.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最大时酵母菌数量为60000个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为零
D.对酵母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
B.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处
C.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左右
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在生存过程中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曲线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隔3h、12h、24h更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
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
C.造成曲线⑤中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
D.曲线②表示每隔12h更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基本不受限制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有()A.1项 B.2项 C.3?项 D.4?项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如图1,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1个大方格的体积是mm3
B.这种统计酵母菌数量的方法属于抽样检测法
C.培养液渗入计数室后应立即计数以减小误差
D.图2所示一个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如图为黄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P、Q四点中,只有M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N时黄鱼的种群数量代表环境容纳量
C.N-P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增加
D.Q点以后该黄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B.可以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
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在盛有100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h)03691215182124酵母菌数量的对数41A.上述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属于样方法
B.将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绘成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
C.该实验还需要设置一组不含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作为对照组
D.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在第18h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A.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B.6h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
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12h后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
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
D.图示发酵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某种群的最大数量②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后则保持不变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因素,在t2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种群数量小于K/2时环境条件充裕,不存在个体间的生存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图甲和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甲的E点
C.图乙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乙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图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据图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
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
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直接影响该特征的因素有______、______、迁入率和迁出率。(2)根据图甲给出的信息,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若图乙中b时刻测得该生物数量为390个,则其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个。(3)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和②曲线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4)若该生物为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法;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为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不低于乙图中________点所示时间该种群的数量。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如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虚线表示若条件改变可能发生的情况);图2表示种群A迁入新环境后,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ΔN/Δt)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1所示曲线图是一种________模型的表现形式、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建立此种模型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建立模型和修正检验。(2)①图1中,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填“K1”或“K2”)。与D段相比,若出现C段所示变化情况,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即可)。②图2中种群的增长方式最可能为“________”型增长,若调查发现图2中第7年时种群数量为200,则理论上种群A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___只。
答案和解析【答案】1.D 2.B 3.C 4.B 5.D 6.B 7.B
8.D 9.A 10.B 11.A 12.B 13.D 14.A
15.C 16.D 17.C 18.C 19.C 20.B 21.B
22.D 23.C 24.C 25.B 26.A 27.C 28.C
29.C 30.C 31.B 32.C 33.C 34.B 35.A
36.B 37.D 38.C 39.C 40.D 41.(1)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
(2)增长型?;780?
(3)K;c???
(4)样方;标志重捕;b??42.(1)数学;?提出问题;提出假设
(2)①K1;?气候变化使种群不适合生存,或传染病大流行使种群数量降低。
??????②S;400??【解析】1.种群不一定都具有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例如:大肠杆菌无性别比例,人工种植的水稻无年龄组成,A错误;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估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B错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C错误;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数量特征,而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属于空间特征,D正确。2.【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种群的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的理解,理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解答】
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①错误;
②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往往偏大,因此一般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②正确;
③年龄组成是不同年龄个体所占比例,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③错误;
④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空间特征上呈均匀分布,④正确;
⑤样方法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可以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⑤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3.【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解答】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错误;
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C正确;
D.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因环境条件的不同有可能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4.【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密度调查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解答】
A.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B.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数量特征,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高,D错误。
故选B。5.【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估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B错误;
C.季节变化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C错误;
D.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而是种群的空间特征,D正确。
???????故选D。6.【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A.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
B.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
C.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D正确。
???????故选B。7.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不能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A错误;若标志重捕法被标记的对象易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变小,估算值偏大,即则实际种群密度低于计算结果,B正确;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应随机调查取样,C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要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还要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中的个体数,D错误。8.【分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解答】
A.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据题干“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可知,其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A正确;
B.由“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可知,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的成功率越低,B正确;
C.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幼年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正确;
D.根据题意第一次抓捕后会第二次捕获更难,所以第二次抓捕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变少,所以计算值会比实验值偏高,D错误。
???????故选D。9.【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答】
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
B.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鹿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C错误;
D.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带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发现会导致结果偏大,D错误。
故选A。10.【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标志重捕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决定天鹅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是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
B.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天鹅种群密度的过程中,由于天鹅警觉性很高,惊动后很难重捕,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少,因此造成调查后得出的种群密度往往比实际偏大,B正确;
C.某天鹅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这对天鹅种群的基因库有影响,C错误;
D.天鹅种群在荣成的空间特征表现为集群分布,D错误。???
故选B。11.【分析】
?本题结合图表数据,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出调查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学会标志重捕法的计算种群密度,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2、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解答】
A.田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
B.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特征,B错误;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只能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C错误;
D.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13+19+16+14+18)÷5÷4=4只/m2,D错误。
故选A。12.解:A、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之一是增加幼龄个体数,缓解人口老龄化,A错误;
B、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太醒目,容易被其天敌捕获,会使标志个体减少,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正确;
C、在田鼠数量达到“S”型曲线的K2之前进行防治,因为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目的是防止发生鼠害,C错误;
D、农田中大量施用性引诱剂,可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出生率,D错误。
故选:B。
1、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能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是通过降低出生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标记重捕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种群特征,掌握13.【分析】
本题考查标记重捕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注意D选项中种群密度,必须除以面积。
【解答】
A.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条件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A正确;
B.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因此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
C.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标记方法影响了刺猬的活动,导致易被捕捉,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偏小,C正确;
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100只/km2,D错误。
故选D。14.【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属于简单题。
???????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解答】
利用网眼大的渔网进行捕鱼时,年龄较大、个头较大的个体易被捕捉到,使之数量减少,而个体小、年龄小的个体不易被捕捉到,结果使幼龄个体占的比例上升,则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故选A。15.【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的问题,要求掌握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能够根据条件判断种群数量的趋势等,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A.甲种群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段比例适中,为稳定型,丙种群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为衰退型,故A项错误;
B.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故B项错误;
C.甲、乙、丙3种动物活动能力未知,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不一定为标志重捕法,故C项正确;
D.食物充足的条件下,3个种群的数量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天敌,因此不一定呈“J”型增长,故D项错误。
???????故选C。16.【分析】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J型曲线的条件,理解K值表示的含义,难度不大。【解答】A.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B正确;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由于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所以λ为,C正确;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故选D。17.略18.【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知识点,熟知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分析题意可知,调查山雀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错误;
~2年内种群的数量一直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分析曲线可知,第四年后λ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C正确;
D.从第4年到第8年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减少,第八年种群的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C。19.【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标志重捕法原理,并对该方法进行运用。
【解答】
A.???????存活曲线是依照种群的个体从幼体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绘制出的统计曲线,而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仅能绘制该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A错误;
B.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总个体,B错误;
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能避开侵犯其他雄鼠的领域,表明其具有领域,C正确;
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均匀型,D错误。
故选C。20.解析:选B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21.【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
B.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正确;
C.若无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错误;
D.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B。22.【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解答】
A.环境阻力最大时为种群数量的K值,酵母菌数量为个,A错误;
B.该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不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B错误;
C.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不是出生率为零,C错误;
D.对酵母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D正确。
?故选D。23.【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2,A错误;
B.因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防治害虫时要将害虫数量控制在K/2以下,B错误;
C.捕鱼时应该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影响昆虫出生率的目的,D错误。
故选C。24.【分析】
本题考查J型曲线和S型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
①J型曲线是在没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即存在环境阻力时的曲线,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环境阻力,①正确;?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是指环境的K值,②错误;?
③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包括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③错误;?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正确。?
故选C。25.【分析】
本题结合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能准确分析曲线图,明确各段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明确t1时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解答】
A.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种群增长速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A错误;
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B正确;
1时,开始捕获该鱼获得的量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为开始捕捞的最佳时期,C错误;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
?26.【分析】
本题通过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了“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发生的条件,曲线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换培养液的间隔时间越短,营养越充足,所以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3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依次是①②③。
【解答】
A.分析曲线可知: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小,A错误;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B正确;
C.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营养少,营养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所以K值较小,C正确;
D.根据试题分析: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在0-40h内近似J型增长,表明资源在0-40h内基本不受限制,D正确。
???????故选A。27.【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解答】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进行前后对照,①正确;
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②错误;
③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③错误;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④正确;
⑤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⑤正确。
综上,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①④⑤,共有3项正确,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28.【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熟知实验原理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该血细胞计数板1个大方格的体积是3,A正确;
B.这种统计酵母菌数量的方法属于抽样检测法,B正确;
C.加培养液后不能立即计数,要等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C错误;
D.根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计数原则,图2所示一个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D正确。
???????故选C。29.【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S型曲线,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尤其是S型曲线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
【解答】
据图分析,0-N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增加;N-Q时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降低为0,种群数量呈现“S”型。
、N、P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Q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错误;
时黄鱼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Q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代表环境容纳量,B错误;
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仍然大于0,故种群数量仍然在增长,C正确;
D.图中无法判断Q点以后该黄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Q点后种群数量仍然可能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30.【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解答】
A.样方法也可以调查活动范围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如作物上的蚜虫,A错误;
B.可以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计数血球计数板常见的是25×16这种格式,所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计数时往往计四个角和中间这五个中格,C正确;
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没有K值,D错误。
?故选C。3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探究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
A.上述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属于抽样调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进行,A错误;
B.将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绘成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B正确;
C.该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前后对照,不需要设置一组不含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作为对照组,C错误;
D.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在第9h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
???????故答案为:B。32.【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熟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图1中曲线Ⅰ表示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规律,A错误;
B.在图1的e点,图2中的g点和图3的i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B错误;
C.实验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早期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增长,而酿酒时,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C正确;
D.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因食物、空间的斗争也就越激烈,图3曲线的i点并没有达到最大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C。3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A项正确;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在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项正确;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
D.图④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D项正确。
故选C。34.【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
A.由于酵母菌个体很小,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所以在统计酵母菌个体数量的时候,采用的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的抽样检测法,A正确;
B.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随密度越来越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在6h之前种群密度较小,种内斗争并不激烈,增长缓慢是由于种群数量基数太小造成的,B错误;
C.种群增长速率在k/2时达到最大,之前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即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后由于种群密度太大而使生存空间变小,营养物质由于大量消耗而导致缺乏,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增长越来越缓慢,D正确。
???????故选B。3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菌的呼吸类型、种群的特征等相关知识要点,并能形成知识网络,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解答】
A.由图示可知,MN时酒精产生逐渐增多,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的同时开始了无氧呼吸,随着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有氧呼吸逐渐减弱,A错误;?
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课件 第13章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10篇
- 商务工作计划3篇
- 2025年己二酸二甲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多功能水质现场监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脱毛剂合作协议书
-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
- 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门市房租房协议
- 正常分娩个案护理
- 2024-2030年电子级硫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提升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 智慧实验室智能化专项解决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 【正版授权】 ISO 9073-1:2023 EN Nonwovens - Test method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mass per unit area
- CJT156-2001 沟槽式管接头
-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 便利店转让简单合同范本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试题及答案
- 中草药产业园规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