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分析_第1页
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分析_第2页
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分析_第3页
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分析_第4页
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分析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建筑减隔震技术是国内外新兴的抗震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减隔震技术经历地震检验后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建筑减隔震技术主要分为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两类。建筑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消耗进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建筑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据中国产业信网相关报告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鉴于地震给人民人身财产带来的较大损失,增强建筑的抗震防震能力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型减隔震技术通过在建筑中设置缓冲结构吸收地震能量,可减少地震对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同时因无需增加建筑梁柱截面积,可节约钢筋混凝土用量,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均优于传统加强建筑结构体强度的抗震方法,震级越大其抗震效果越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对防震抗震愈发重视,日益认可建筑减隔震相关技术对防震抗震的效果,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文件推广该技术。2014年,《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推出,要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鼓励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预计强制性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5省47市的287个区县增加至23省126市的648个区县,新增18省79市的361个区县。另外,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还将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中国减震器制造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减震器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发展,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9%。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减震器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发展,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9%。我国减震器行业的产值规模不断增长,从2016年的102.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43亿元。2020年为142.08亿元。我国减震器行业的产值规模不断增长,从2016年的102.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43亿元。2020年为142.08亿元。减震器行业现状我国国内的汽车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更新换代和应用的频率可能相对较快。但是减震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现阶段,很多车企在汽车上所安装的减震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甚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水平,自身的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很多中高档轿车所采用的减震器是进口的减震器,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国产汽车使用的仍然是普通双筒液压减震器。减震器行业概况及现状指出,提高汽车减震器研发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悬架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减震器的研发水平在逐渐提高。在零部件的工艺标准以及整体的配装活动中都有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和企业制定了减震器以行业制造标准。同时在CKD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减震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同时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意味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汽车减震器制造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独立生产的独立悬挂减震器,并已经被国外的部分汽车厂商所采用,且自产的减震器已经在汽车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在减震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建设性的成就。目前,我国减震器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等发达地区,该区域汽车制造及消费等产业旺盛。其中,华东地区占比29.6%,华南地区占比19.7%、华北地区占比15.4%。行业发展环境从行业标准上来说,减隔震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尚不完备,使得行业内的企业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考虑到减隔震产品质量关乎到建筑结构安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保障减隔震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从宏观经济投入角度分析,采用减隔震设计,可以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济效益明显。从短期和直接的投入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小梁柱截面,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如果相关企业能够准确计算减隔震和非减隔震建筑的经济效益差异的数据,以及能够说明减隔震技术具有长期经济效益的实际案例,从而能很好地分析减隔震产品的经济效益性。从国家政策上来说,减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特别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隔震效果更好。减隔震体系能同时保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以及建筑物内部设施在强震下的安全,保障震后建筑物不丧失使用功能,确保建筑物内部财产不遭受损失,保护生命安全。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增强农村住房抗震措施。随着《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颁布落实以及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强制政策的实施起到的示范和鼓励作用,未来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利于减隔震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为减隔震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基础。减隔震行业被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纳入鼓励类第二十一类建筑第1款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市场需求前景而由于我国减隔震研究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在同等强度地震下,我国受到地震的损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美国1989年加州洛马普里埃7.1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3人,日本1995年阪神7.3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500人,而2008年我国汶川8.0级地震死亡人数达6.9万人,是日本和美国的数十倍,甚至高于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因此,在我国研发和应用建筑减隔震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整体来看,国内建筑减隔震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减隔震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目前建筑减隔震技术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应用,包括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江苏、山西、北京、山东、宁夏、天津、广东、海南、福建、内蒙、青海、上海、广西、河南、吉林、中国台湾等省市。技术环境地基建筑减震技术:主要包括绝缘及屏蔽,利用软弱地基达到建筑减震的目的,让输入加速度下降,使地震所产生的输入波减少。基础建筑减震技术:把相关控制机构安装在建筑物的基地上,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进行隔离,防止能量传输到上部结构,减少上部结构因地震而出现的振动,减少对房屋建筑物的破坏。滑移建筑减震技术:将石墨、砂料、钢摩擦滑板等材料设置在房屋建筑的基础底面,通过该滑移层的滑移错动来隔断地震所产生的输入波。减震器未来投资方向随着不断的研究开发,减振器系统的智能性、舒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自适应可调减震器、复合型减振器、智能减振器、电磁流减振器等代表着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减震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