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种植技术_第1页
白芍种植技术_第2页
白芍种植技术_第3页
白芍种植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4-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又名芍药,具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能。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下面黔农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白芍的种植技术吧!

选地整地

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需经过34年白芍心得之后才干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前作心得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

种植技术

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离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心得,栽种时光普通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能够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笼罩;土块笼罩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其次年,因为株行距宽,每株发出的苗不多,杂草简单滋生,若不准时除草,便会阻碍芍药生长。因此,栽种后幼苗萌发出土时,即应中耕除草,以后约隔一个月举行一次,务必达到土松、无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3-5厘米,以免伤根,并注重勿将苗芽弄断,假如弄断,当年就不再萌发,影响生长。若规模化种植,建议使用除草剂。

2、追肥:芍药当年栽种后,不必追肥。其次年与第三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其次、第三次在5月-7月,每4次次在11-12月。第四年春季按照芍药生长状况能够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建议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与生物有机肥。

3、浇灌排水:芍药较耐旱,但若久晴过干,对生长不利,故旱时仍须浇灌,芍药又怕积水,常因积水而引起病害,故应更注重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现蕾时,选晴天将其花蕾所有摘去,以利集中营养,增进根的生长,提升产量和质量。摘蕾不宜过迟。

5、间作:栽后1~2年内,植株生长缓慢,发棵小,为充分通过土地,可间作蔬菜、豆类、芝麻作物。

病害防治

1、白芍锈病

是白芍生产上威逼较大的一种病害。5月上旬开花以后发生,7-8月严峻,直至地上部分枯死,时晴时雨,暖和湿润或地势低洼简单积水的状况下易发病。

【防治办法】芍药心得时,将残枝病叶整理烧毁,削减越冬菌源。挑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种植。药剂防治可用三唑酮、农抗120等。

2、灰霉病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叶遗弃在土中越冬,5月开花后发病,6-7月较严峻,并向来危害地上部分枯死为止。阴雨连绵或露水较大的状况下,简单发病

【防治办法】芍药地要采取轮作,挑选无病种芽举行种植,雨后准时排水,日常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度,药剂防治可选用多抗霉素、异菌脲、速克灵等。

3、根腐病

主要危害芍药的根部,受害植株根部常浮现半边水渍状的腐烂。

【防治办法】下种时用多菌灵浸种,主要应注重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可挑选恶霉灵、福美双等。

虫害防治

1、蛴螬

5-9月危害严峻,幼虫蛟食白芍根部,使芍药的根部表面形成许多斑孔,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办法】用辛硫磷或乐斯本灌溉。

2、小地老虎:普通4月-5月份危害严峻。

采收加工

芍药以根入药,用种子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