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B卷 学生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B卷 学生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B卷 学生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B卷 学生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B卷 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语文(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材料二: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在新技术助力下,国际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能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国际受众在接触网上信息时,拥有跟帖、留言等表达的机会,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能增强国际舆论场上相关议题的活跃度。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多样化的终端连接增加了国际传播的途径。这些终端设备能适用于多样化的情景,发挥其独特作用,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国际受众在不同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碎片化的时间里,也都全天候、全方位地被纳入国际传播的网络。在此意义上,渠道融合极大增加了我国国际传播的空间和规模。平台融合是渠道融合的升级阶段,一个成熟的平台往往运营多个渠道。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建设自己的平台“造船出海”,也可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借船出海”,通过吸引多种传播主体的广泛参与,进行模式创新,将中国的故事和声音传得更远更深。当前,要加强国际传播,除了传统的官方对外媒体,还要强调其他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平台融合为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矩阵化传播提供了可能。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当今,“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播逆差”拥有不断缩小的可能,中国面临赢得国际传播战略主动的历史机遇。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必然与媒体融合的大势相适应,无论在内容、渠道和平台方面,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都拥有极大的提升潜能。(摘编自张明新、文子玉《媒体融合促进我国国际传播的功能探析》)材料三:讲好中国故事,在当前西方话语霸权语境下,必须寻求并获得在国际场域的传播力。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真实的声音先入为主。中国故事内容上丰富多彩,但在精神内涵和价值立场上,我们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为世界带来的丰富历史智慧和历史贡献;必须围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建设新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故事。如果说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形象化表述,那么,修辞手法就是对中国故事表述系统的加工和装饰。修辞手法包括语言修辞和视觉修辞。语言修辞强调使用语言符号及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策略,以讲述真实感人的个案、生动有趣的故事等。视觉修辞则是用图像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视觉文化心理。运用视觉修辞,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而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内嵌于视觉图像中,以有效的视觉修辞策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一方面个人了解他人的独特经历,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寻求在特定议题上的共同见解,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寻找中外共同的情感认同点。当然,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经由故事引人入“道”。入“道”就是经由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事务和公共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智慧。(摘编自连子强《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叙事的体系性规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B.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C.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D.修辞手法诉诸文化符号,从而能让外国人更好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B.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C.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D.情感认同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B.“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D.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5.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列国际传播案例进行简要点评。(6分)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催魂铃余光中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⑧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⑨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C.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7.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3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8.联系全文,回答文章标题“催魂铃”的含意。(4分)9.综合全文请简要回答标题“催魂铃”在文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能文章,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初,谭着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有删改)【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B.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C.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D.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妃嫔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魏、晋至明均设置。B.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之为世祖。C.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待命侍奉内廷。D.谶,指预示吉凶的隐语、图记,也指迷信的人认为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谭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著有《新论》,但由于生活中为人简慢轻忽,不注重举止威严,所以常受排挤攻击。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遗散门客,谦虚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想要与他结交之前,他曾上书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4分)(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4分)14.哀帝时期,桓谭如何帮助傅氏渡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宋】晏几道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③。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③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并非实景,借长安金掌露水成霜来写汴京已是深秋时节。次句实写秋空,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B.“人情似故乡”一句,词人在重阳佳节感受到友人的温暖,这让词人想起了故乡,但友人不是故乡亲人,这让他既欣慰又心酸。C.“兰佩紫,菊簪黄”一句,词人描绘了宴会上簪菊花佩秋兰的美人,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D.“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既将全词收束,更觉余韵悠然,在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中,表达了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16.这首词与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重阳之作,请分析这两首作品在情感上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对比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两岸重叠的悬崖峭壁雄伟的情状,若不是在正午半夜,从侧面烘托了山峰的幽深。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_______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_______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_______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_______风沙草棵中。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浮起可望而不可即变幻汇入B.升起望尘莫及变幻飘进C.浮起望尘莫及变换飘进D.升起可望而不可即变换汇入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B.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C.这条线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历史,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D.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历史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1.下面是复兴中学校庆的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金秋十月,学校将迎来百岁生日。为弘扬“复兴”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我们热诚地邀请广大教职工、海内外校友,抽空拿起手中的笔,讲讲您与学校的故事,抒发您对学校的情感。凡参加此次征文的投稿者均惠赠一份校庆纪念品。敬盼您的来稿。22.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6分)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依靠着的。山没有水便缺乏了灵性,将军没有了士兵又如何成其为将军……请以“依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20-2021学年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A项,“针对我国现实”表述错误,原文材料一第2段信息“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C项,“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表述错误,原文材料二第2段信息只是说“单一媒体、单一形态传播局限”。D项,“诉诸文化符号”表述错误,原文材料三第2段信息“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D项,“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的最终落脚点”表述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段“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所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可知“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的最终落脚点”无中生有。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C项,侧重“修辞叙事”,与“媒体融合”没有关系,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故选C。4.【参考答案】①论证层次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内容、渠道和平台三个方面,论证了媒体融合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②论证方法多样。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归纳议论文的论证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论证方式的角度归纳论证特点。文章的论证方式包括: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三种方法。二、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三、从论证方法使用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由文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一个成熟的平台往往运营多个渠道”可知,材料二从中国故事内容、传播中国故事的渠道和传播中国故事的平台三个方面,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了媒体融合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可见论证层次清晰。运用“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的比喻论证,“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的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特点,可见论证方法多样。5.【参考答案】①案例呈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增强了观众对中国风景名胜的兴趣;②中国式亲情、友情等元素,唤起了中外观众的情感共鸣;③通过视觉图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是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案例特点的能力。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每个案例的背景;分析案例的简介与概况;将案例与传统的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素;分析案例的借鉴与启示。本题案例通过影片中雪人大毛冒险之旅的途经地向中外观众呈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增强了观众对中国风景名胜的兴趣;“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体现了中国式亲情、友情等元素,唤起了中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说明通过视觉图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是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表述错误。由原文“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可知,是指“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而不是“书信”。故选B。7.【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拟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信安静舒缓和电话咄咄逼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书信的喜爱,对电话的厌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判定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可首先想到修辞手法、再考虑表达方式、艺术手法和篇章结构。然后对此表现手法作具体解说,最后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干问的是“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本题主要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作答,从手法上分析语句,“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本句运用的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把书信比作人的到来。抓住“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说明的作者喜欢书信的安静的情感,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烦。8.【参考答案】“催魂铃”的含义是:电话铃常常突然而至,催人接听,干扰了生活的宁静,令人惊恐不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标题的含义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结合“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等分析,本文中“催魂铃”指的是电话铃声。把电话铃说成是“催魂铃”,是因为电话铃常常突然而至,催魂一样催促人接听,干扰了人们宁静的生活,令人惊恐不安,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9.【参考答案】在文中的作用是:以“催魂铃”为题目,醒目有趣,引起读者兴趣;贯穿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表现了对现代社会生活中对喧闹浮躁的现象的批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作用的分析上要结合内容、情节结构、情感主题等角度作答。例如本文中“催魂铃”的作用,把电话铃说成是“催魂铃”,是因为电话铃常常突然而至催人接听,干扰了生活的宁静,令人惊恐不安,所以说电话铃是“催魂铃”,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在表达效果方面,以“催魂铃”为题,醒目有趣,引起阅读兴趣;在结构方面,文章都是围绕“电话铃”来叙述的,所以以“催魂铃”为题,贯穿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喧嚣浮躁现象的批评来分析。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三句间形成顶真修辞;“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结构、词性、字数相对应,以上各句间皆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夫”作为句首发语词,之前应该停顿;“有国之君”是“俱欲兴化建善”的主语,二者之间不宜断开;“然而”引领下文,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之前应该断开。故排除B项。句意:我听说的兴衰在于政(处理);而政事处理得当是否得当在于辅佐大臣的作用。辅佐大臣贤明,才智杰出的人就会充满朝廷,而(对政事的)处理能合乎时务;辅佐大臣不贤明,议论就不合时宜,而举措多有失误。(所以)执政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立善德,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所说的辅佐大臣是否贤明。故选C。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之为世祖”错,“世祖”是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一般是开国之君或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有的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故选B。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原文是说“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意思是桓谭“却喜欢诋毁那些平庸而迂腐的儒生,因此多次被排挤攻诋”,由此可知受排挤的原因是“喜欢诋毁那些平庸而迂腐的儒生”。故选A。13.【参考答案】(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曲不正不能战胜正直之士。士人凭借才智求取国君的信任,女子凭借谄媚之术求取主人欢心。(2)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地位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讥评非议,不如辞谢遣散门客,(言行)务必坚持谦虚谨慎,这是修养自身端正家风躲避灾祸的办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加,施加;无罪,无罪之人;正人,正直之士;要,求取;求,求取。(2)以,凭借;尊重,地位尊贵;多通,广泛结交;贻致,招致;谢遣:辞谢遣散。14.【参考答案】①提醒傅晏防备他人驱使的巫医在外寻求方术。②劝谏傅晏遣散门客,言行务必谦虚谨慎。【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句予以概括。原文“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意思是“皇后年轻,很少经历艰难,或许会有人驱使巫医,在宫外寻求方术,这不可不防备”,由此可概括出“提醒傅晏防备他人驱使的巫医在外寻求方术”;原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遗门徒,务执谦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意思是“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地位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讥评非议,不如辞谢遣散门客,(言行)务必坚持谦虚谨慎,这是修养自身端正家风躲避灾祸的办法”,由此可概括出“劝谏傅晏遣散门客,言行务必谦虚谨慎”。【参考译文】桓谭字君山,是沛国相县人。桓谭因为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朗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为人简慢轻忽,不注重举止威严,却喜欢诋毁那些平庸而迂腐的儒生,因此多次被人排挤攻诋。哀帝、平帝年间,(他的)职位没有超过郎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做了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皇帝)疏远,傅晏沉默寡言,很不得志。桓谭进言道:“先前武帝想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卫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会出现当年卫子夫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大惊,说:“你说得对,但是该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曲不正不能战胜正直之士。士人凭借才智求取国君的信任,女子凭借谄媚之术求取主人欢心。皇后年轻,很少经历艰难,或许会有人驱使巫医,在宫外寻求方术,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地位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讥评非议,不如辞谢遣散门客,(言行)务必坚持谦虚谨慎,这是修养自身端正家风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府中常住的宾客,入宫禀报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暗中指使太医令真钦,让他寻求傅氏的罪过。于是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关押在诏狱没有查到罪证,才释放了他,所以傅氏一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说桓谭的名声,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前曾上书给董贤,陈说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董贤没有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世祖即位,征召桓谭做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举荐桓谭,(桓谭被)授任议郎给事中,他就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利弊,说:“我听说的兴衰在于政(处理);而政事处理得当是否得当在于辅佐大臣的作用。辅佐大臣贤明,才智杰出的人就会充满朝廷,而(对政事的)处理能合乎时务;辅佐大臣不贤明,议论就不合时宜,而举措多有失误。(所以)执政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立善德,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所说的辅佐大臣是否贤明。”奏章呈上后,皇上没有看。这时皇上正迷信谶语,常用谶语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诏令聚会商议(修建)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要用谶语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桓谭沉默很久,说:“我不读谶书。”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一次极力陈说谶书不是经典(的道理)。皇上大怒道:“桓谭非议圣上无视国法,推下斩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很久才得以赦免。被调出京城担任六安郡丞,他内心郁闷迷惘,在赴任途中病死,时年七十多岁。起初,桓谭著书论述当代现行政事共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给朝廷,世祖很欣赏此书。(他还有)一部《琴道》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把它续写完成。元和年间,肃宗到东部巡行视察,来到沛国,派使者到桓谭墓上祭祀,乡里以之为荣。15.【答案】C【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词人描绘了宴会上簪菊花佩秋兰的美人,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分析错误。身佩紫兰,头簪菊黄写出了人物之盛和服饰之美,不是特指美人;“兰”“菊”喻词人高洁品质,不是“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故选C。16.【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作品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不同点:①王诗除思乡外还有怀亲之情;晏词是通过宴会上眼前人情温厚想到故乡人情之美,主要表达思乡心切的情怀,②晏词想借酒消愁却又担心清歌一曲引出断肠之悲,表现了词人想摆脱痛苦却不得的苦楚。③晏词中词人配饰,反映出词人高洁正直的傲骨,不愿趋炎附势之情。【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词与唐代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在情感上的异同,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情感,然后进行比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身在异乡生活孤独凄凉,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就会更加思念。接着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想象他们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表达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阮郎归·天边》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上片写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通过宴会上眼前人情温厚想到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之情。下片“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写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重温旧日的颠狂,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反映出词人高洁正直的傲骨,表达出不愿趋炎附势之情;“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表现了词人想摆脱痛苦却不得的苦楚。可见本词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王诗还表达了思人之情,本词还表现了词人高洁正直的傲骨,表达了词人想摆脱痛苦却不得的苦楚和不愿趋炎附势之情等。17.【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解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犹”“琵琶”“掣”“曦”等。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1)空,浮起:漂浮在上面、表面。升起:向上升,发射。“昏黄的夕阳”是太阳落山的状态,不能再向上升,且位置在“在黄土上”,故应选用“浮起”。第(2)空,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望尘莫及: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这里的语境是感慨长城内外“仅一沟之隔”,却是一道地域和文化的分界线,没有自谦的意思,故应选用“可望而不可即”。第(3)空,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这里是形容“音符”的变化没有规律,不是“音符”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故应选用“变幻”。第(4)空,汇入:汇集起来一起流入的意思。飘进:是力度轻不知不觉中的进入。这里的语境是“音符”随风“一路流淌”,流入“风沙草棵中”,故应选用“汇入”。故选A。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前句“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和后句的“它”,可见补写句的主语也应该是“长城”,由此排除B、C项;根据前文对长城虽“一墙之隔”却民俗迥异的描写,结合后文中对歌者的民族的猜想“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可见补写句中应强调“民族”,因此,应先说“超越了历史”,再语意递进为“超越了民族”,由此排除D项。故选A。20.【参考答案】①原文单独成小句,形成排比,有强调作用,增强气势。②原文是强烈的疑问语气,抒情性强。③上文的描述作了充分的铺垫,疑问语气水到渠成。【解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