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什么是生物?观察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播放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再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结合自身,分析表述。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得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多媒体放映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画面,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让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能力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④通过本节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难点①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②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调查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调查我们周边环境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周边环境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实地调查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调查记录,拍照)。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伯伯请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引导学生认识他们周边环境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整理统计各组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总结经验。教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课外作业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相应的统计结果相比较。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周边环境的生物图片展。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分工合作。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④培养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重点和难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培养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分析,归纳出结论。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①教师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②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实验探究根据情况选择实验场地,可分组进行。①教师巡回指导。②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结果交流。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课外作业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外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第2课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目标①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③通过分析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④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⑤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⑥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点和难点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③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回顾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新课引言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②教师启发:在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生物能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蚯蚓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③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②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普遍的现象。③教师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解释实例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探究结果交流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得出实验结论。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对探究报告给予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①学生展开讨论:a.蚯蚓的益处?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要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②学生举例。③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①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图片。②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更多例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③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屎壳郎滚粪球。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提炼本节生物学观点,指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课外作业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教师给予引导、帮助、纠正、鼓励。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重点和难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②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和转化情况。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①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②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②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③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④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⑤培养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⑥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重点和难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从这个认知过程理解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物圈的概念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②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②教师事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①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②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②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②学生观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②教师播放影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游戏: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知道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②团结协作: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导和帮助。③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个生态系统,学生的小短文还可在墙报上展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①学生在分析比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②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总结。③教师提出假设,让学生分析,从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的观点。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环境被破坏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整个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②教师播放一些已经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影片或对比照片。保护我们的生物圈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①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保护环境的实例,并让学生想想我们应如何做?②教师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下实施。课外作业①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①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总结经验。②组织评比,给予指导和建议。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③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走进新单元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课本35页内容,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进行抽测。显微镜的使用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认真观看,动手操作,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巡视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ד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③规范用语:应说明亮的视野,不叫说圈。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小组竞赛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价。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课堂小结学生畅所欲言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目标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科学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重点和难点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跃跃欲试想探究它们的结构组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气氛活跃。巡视、查询学生所做的课前准备,适当地交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手使用显微镜,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作准备。检测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纠错、表扬。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从而进一步明确要先制成玻片标本方可观察。策略①:观察、识别。策略②: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导言: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策略①: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的玻片标本。策略②:按小组准备永久切片、涂片、装片等。实验方法步骤一、制作临时装片1.示范准备擦→滴制作临时装片取→展→盖提前参加培训的几位学生作为“小老师”示范制片,边示范边讲解。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获得感性认识。对其中的不明白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小老师”解答,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若仍有疑问及时申请老师的帮助。注意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向。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或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使用吸水纸的方法?协助介绍、补充说明(尤其是学生首次接触到陌生的材料用具,如染色剂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板书提示制作的主要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协助“小老师”,疑难之处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操作。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的方法步骤提问、思考,以解决不清楚之处,扫除制片中的障碍,以便下一步自行操作能顺利进行。2.变化制作方法和步骤3.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用具考虑取材、染液、染色如何改革一下?要敢想敢做。自行选择一种所给材料及相应的染液和方法,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提示:①取材:黄瓜改“刮取果肉”为“削取薄片”,挑选最薄的一片制片;②染色剂:尝试用高锰酸钾溶液染色。③染色:可在盖上盖玻片之前直接滴加染色剂染色(黄瓜不必染色)。及时指导:发现制作较好的装片,置于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二、观察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初步感知细胞,注意根据染色的结果区分细胞的各个结构(参考教材和教具)。同时注意观察制片的效果。考虑:有了污点怎么办?细胞、气泡有什么区别?染色剂对细胞有什么影响?指导交流引导设疑三、再次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选取其他材料(相应变化染液和方法),制成临时装片,逐渐熟练操作,加深体会,避免不规范操作,力求完善、成功。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提示观察示范镜。评价鼓励策略①:通过展示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策略②: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细胞的立体结构,这样更直观。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真实、科学是第一,大小位置掌握好,线要轻轻画,名称标注要齐全。)策略①: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策略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铅笔、图画纸示范,更为真实。课外作业可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思考、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组织引导渗透协助第三节动物细胞方法步骤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参与引导帮助调查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发现由于取材、染色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效果。巡视提示参与观察三、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互评、展示。讨论,归纳,总结:比较、归纳、描述。指导、提示、评价出示挂图或媒体演示(投影展示、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引导、总结。课外作业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策略①:准备材料、参与制作、协助完成。策略②:引导设想,使制作简单化,且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第1课时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目标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情况。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情况。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细胞的生活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地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通过谈论吃水果时的各种口感,说出水果中含有糖、水、酸性物质等。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体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尝试着分析龙胆紫溶液溶于水的原因。思考,并说出细胞内的物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交换的。通过观看课件讨论细胞膜的功能。请同学们谈论一下吃水果时都有什么口感,推测一下水果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对同学们的回答表示肯定。说明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演示实验:龙胆紫溶液滴入清水中。结合课件,从分子、原子角度对溶液的扩散现象进行解释。细胞中的糖、水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细胞中除了糖、水以外,还有其他物质。请同学们思考细胞外的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是否有交换。动画展示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对教材图片进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理解加油站和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提供给同学们教学图片。能量有不同的形式,汽油中含有化学能,当汽车开动时,化学能就被转化成动能,使汽车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哪一个部件在起作用?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课外作业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第2课时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制作等活动,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模拟制作的能力等。③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重点和难点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交流信息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地评价。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1.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结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观看“小羊多莉的身世”课件,经过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小组内进行资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学生互评)。观察教师模拟制作的一条信息载体。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模拟遗传信息的组成。演示“小羊多莉的身世”课件,鼓励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组织分析活动并适时评价。板书小结。示范制作一条信息载体。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模拟遗传信息的组成。三、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列举身边的信息及其存在的载体;观察DNA的结构;认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调控,最后小结信息的多样性取决于“字母”的不同组合方式。板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难点①生物体由小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流。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发现问题。看学生基本讨论完之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三、探究提纲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5.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出现两种答案:①染色体数目减半;②染色体数目不变。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争先恐后发言。积极思考。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论。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员给予补充。小组间进行交流。出示第一题,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评价。其他回答给予鼓励评价。出示第二题,给予鼓励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阶段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出示第三题,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指导学生观察。结合书中练习2作进一步解释。出示第四题,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四、分层次练习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课外作业进一步探究: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吗?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①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③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④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②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观看大屏幕上的各种动物和小孩的图片、文字,从而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立刻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创设情境:放小夜曲,同时大屏幕展示图片、文字及本章题目。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迅速思考回答。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预习提纲1.动物和人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将怎样变化成为一群细胞?2.什么是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有哪四种组织,功能如何?3.什么是器官?4.什么是系统?认真思索老师的问题,激起自己去探索奥秘的愿望。先自己看课本,后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讨论预习提纲,并把答案整理在书上。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人体为例来揭开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同时大屏幕展示本节题目。向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划分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到各小组简单地看一下预习情况,注意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受精卵分裂成多个细胞小组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的认识。会问: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而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这是为什么?认真思考,举手回答,学生恍然大悟,但又会问为什么要发生分化?多数同学解答不出。看学生基本预习完后,开始提问预习提纲第一题。认真倾听,给予肯定评价。电脑大屏幕展示细胞的分裂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后鼓励学生发问。进行鼓励,并启发其从第二题找答案,向其他学生发问。再次让其他同学解答。教师评价:没关系,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咱们共同来分析。细胞分化成上皮组织观看大屏幕,基本上能说出上皮组织的形成原因。教师评价,然后通过电脑展示上皮组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分化的理解。教师进行评价,并解答学生的问题。细胞分化成肌肉组织受到鼓励后,更加紧跟老师,认真看大屏幕思索,在老师启发下能说出这群球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群梭形细胞后,就有了收缩和舒张功能,这就是分化。并自己能说出分化的概念。大屏幕展示肌肉组织的形成,然后将该组织放大展示肌细胞,再将肌细胞放大展示肌纤维。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分化的原因。(若无电脑,可用近似梭形的气球代替肌细胞,弹簧代替肌纤维,教师拉伸气球、弹簧引导学生理解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成结缔组织看大屏幕,对分化有了深刻、全面了解,并能概述组织的定义。大屏幕展示血液、骨组织等多幅结缔组织图,让学生自己说出结缔组织的形成,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明白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学生观察后能迅速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但若干学生不理解为何其具有产生传导兴奋的功能。学生顿悟,并理解了神经组织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分化的概念。大屏幕展示神经组织的形成。评价并提示。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脑、胃、心脏等是器官。通过看书能轻松作答。问:为何脑、胃、心脏均是由四种组织构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提问预习提纲中的第三题。评价后,展示由四种组织构成的脑、胃、心脏等器官(无电脑可展示各器官模型)。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器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皮肤也是一种器官分小组回答每一小点,另一小组补充。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然后再问: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疼会流血,请你分析说明皮肤中可能有哪几种组织?皮肤是哪种结构层次呢?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明白系统的概念,并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小组讨论并自行解答,但对内分泌系统不明白,向教师咨询。学生基本领悟。答:动人心魄。大屏幕展示食道、胃、肝、大肠、小肠等各器官形成消化系统的动画。启发学生自己导入系统的概念。大屏幕展示八大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讨论这些系统的功能。大屏幕再次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并举例。放一段“命运”交响曲,问你的感受如何?人体是统一的整体认真思索后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分小组小结在笔记本上。两人一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看每种组织的特点,看完后,将显微镜归位。学生认真思考,并举手回答,组内成员补充。学生畅所欲言,更加热爱生物学。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呢?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进一步理解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大屏幕展示书后练习题,引导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小结并对同学们寄以希望:世界上有很多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①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会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②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③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④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②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创设情境并复习提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思考并举手回答。评价并导入新课:那么今天我们研究什么呢?预习提纲1.绿色开花植物体是怎样生活的?2.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何功能?3.植物怎样由受精卵形成组织的?与动物一样吗?4.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5.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为什么?分小组预习,先看书后讨论,并在书上画要点。评价后,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不要告诉学生答案。根吸收土壤中的水等营养物质,在有阳光、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养生活。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其他小组成员评判。观察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手拿一盆有花有果的观赏植物,开始提问第一题。教师评价,并鼓励其他同学质疑,之后,可简单小结。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两人一组观察自己采集并制作的完整植物标本,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然后学生在书中填出正确答案。接着提问第二题,让学生拿实物回答;教师评价;然后提问第三题第一问。受精卵分裂成分生组织。学生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有些学生对输导组织的形成不明白。学生重述导管的组成。评价,对学生的疑问可拿导管、筛管模型,答疑。并让学生复述。分生组织分化形成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分化形成根尖中的其他组织。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还有一些学生不懂。提问第三题第二问,鼓励后,让其从第四题找答案。器官由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根尖模型分析回答。加深理解随着根的生长,根尖中的各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加深对各组织的理解。提问第四题,让学生以根这种器官为例进行分析、解答。评价并展示根伸长的活动挂图。植物体是一个整体。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学生回答。头戴六种器官头饰,回答各器官的功能以及由何组织构成。另外一小组拿长管代表输导组织,校服代表保护组织,若干小球代表营养组织,让扮演各器官的同学拿着。一位学生拿6杯水沿导管从根处边走边送1杯水给其他器官,另一位学生拿6杯奶(代表有机物),从叶处边走边送1杯奶给其他器官。同学们一起回答。接着让学生分析甘蔗的茎,西红柿的果实。评价。并进行最后一题,评价后,请6个小组每组派出代表分别扮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简单指导,热情鼓励,并再次提问: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小结练习谈体会小结于笔记本上,代表发言。做书后练习。畅所欲言。指导学生小结。评价。适当引导。评价。鼓励,并对今后进行展望。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教学目标①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②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③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④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⑤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表演小品;在小品的最后提出问题;操作电脑到校园网上查找、学习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常识,从而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欣赏小品;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引导、帮助学生使用电脑;解决问题。二、学习新知识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演示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电脑查找和学习有关草履虫生活方面的知识,交流汇报。讲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解决问题。三、小结自主归纳,巩固新知识。指导。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①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②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③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综合比较、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重点和难点①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②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综合比较、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观察课前采集的实物(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地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探讨课本第73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创设情景。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适当予以补充。苔藓植物观察实物或标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集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实物),实验探究。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点拨、巡视、指导,共同总结藻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观察标本、挂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并在全班交流。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知识回顾比较、讨论、综合、归纳。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目标①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③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④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的快乐。重点和难点①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②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总结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观察种子的结构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两种种子结构。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正、补充、完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列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展示课件、指导、点拨。展示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二者异同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松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巡视、指导、展示挂图、展示课件。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启发、点拨。出示课件,出示讨论提纲: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②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①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②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③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④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⑤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重点和难点①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②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验探究5.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6.表达和交流:7.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四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四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小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和讨论内容。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指导学生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观察,并进行描述。对有创意的探究给予肯定,对不成功的探究帮助分析原因,鼓励重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的重要性。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2.探究的结果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且储藏丰富的营养,度过休眠期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得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指导学生看书,强调正确取样的方法,分发实验装置。强调发芽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三、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那一段胚芽→茎和叶结合实验观察,看书自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课件展示,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的观察和探究。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①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②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③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④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⑤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点和难点①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②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③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的情景,导入新课。一、演示实验首先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取一只试管,用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子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两株幼根长得比较直的幼苗,切去其中一株的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另一株幼根却伸得很长。取另一支试管,把几粒菜豆种子放在湿润的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置于温暖处,等幼根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长得比较直的两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察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方,横线的距离越大。此时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活动的过程、现象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小组探究的数据不完全一致,需要共同分析原因,集思广益,展开讨论:①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时,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②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幼根的生长情况不一样;画线不够准确;记录的时间间隔不一样;培养的条件不同等;应取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结果。如果只用一株幼苗做实验,偶然因素太多,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在此基础上,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的分析是否科学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不论实验成功与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科学创意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思路。对于不成功的小组,教师帮其分析原因,鼓励其课后重新探究,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实验中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相互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实验成功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三、观察根尖的结构学生先通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以及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再指导学生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具体方法是:取长5c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从根尖的中央纵切成两部分,将剖面向上,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加入一滴碘液,然后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上面,这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半个根尖变扁,然后轻轻将上面的载玻片拿去,加上水,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根尖四部分的细胞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并能清楚地看到各部分之间是逐步变化的。由于临时装片材料厚,对单个细胞的结构特点观察不太清楚,再利用根尖的永久装片进行交替的观察,使学生较快地、准确地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根冠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分生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生区以上的细胞逐渐伸长;再向上逐步过渡到有根毛的成熟区)。根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较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可提出探究的问题,进一步通过让学生观察CAI课件演示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动态变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一部分新细胞补充到因摩擦而受损的根冠,另一部分细胞迅速伸长,液泡渐大,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被挤到细胞的边缘。停止伸长的成熟区,一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随着根毛的不断产生,旧的根毛相继脱落,并且显示出中部导管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中理解根的形成是在根尖的生长和发育中完成的,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纳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四、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首先教师创设情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再出示带有芽的枝条,请同学观察,进而引出枝条就是由芽发育来的,并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以增强感性认识,然后教师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挂图,将其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粉笔画线将叶芽的各部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部分连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五、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组内先汇报交流调查的过程和结果,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施肥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次施肥不能太多,否则会出现“烧苗”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施肥时要注意浇水,以利于肥料的吸收和运输。然后全班同学观察课外小组的同学课前做的甲、乙、丙、丁4瓶中培养的菜豆生长正常的幼苗和分别缺少氮、磷、钾的幼苗,并描述出它们的症状。之后教师再出示几株幼苗,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做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质疑:一次施肥过多或过少,对植物及环境有什么影响?“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无科学道理?引导学生讨论出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此教育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六、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你能描述幼根和枝条的生长过程吗?你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吗?你明确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了吗?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归纳的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七、课外实践选择一种花卉的幼苗,购买适合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注意观察生长的状况,作好记录。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目标①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②联系生活实际,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进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③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④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重点和难点①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②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③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花的结构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提出问题: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二、传粉和受精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问题,大胆推测、想象,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受精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受精。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演示被子植物受精的抽拉式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最后概括描述出受精的过程。用优美的语言,创设盛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在表述交流中,让学生大胆描述传粉过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学生看书自学,针对不易理解、抽象的受精过程,教师提供抽拉式活动教具,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加深对受精过程的理解。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吗?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书,针对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动态过程,提供活动黏贴图,指导学生黏贴,加深对其形成的理解。四、人工辅助传粉,爱花习惯教育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的习惯。情感教育贯穿始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1课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教学目标①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②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③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重点和难点①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②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认识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整体感知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师生共同讨论,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时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的运输途径1.茎的结构2.茎各部分的作用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小组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参与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并指导学生通过看书,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课堂小结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学完了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第2课时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目标①尝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③认识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和难点①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②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3.练习绘图。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2.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按课本要求画图。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鼓励大胆猜想,及时点拨、充分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提出绘图的要求。三、认识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观察图片“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阅读课文;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演示实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引导学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③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④认识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重点和难点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②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③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实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四人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做实验。为提高效率,全班分为n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提示注意事项。出示指导学生实验的分组表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二、分析实验结果各实验小组先组内讨论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在组内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组织讨论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三、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阅读教材,然后四人小组进行组内讨论,提出问题。组间交流,回答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出示投影片,启发、点拨学生得出结论。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②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重点和难点①认识光合作用。②探究活动的设计。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利用教师提供的装置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师生共同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演示实验,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三、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观察教师出示的三种种植密度不同的植株结的果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到田间进行观察或访问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的情况,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①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②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③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①呼吸作用的过程。②实验现象的分析。③实验的设计。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观察演示实验,四人小组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提出问题,组织交流,回答问题。演示实验过程,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二、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观察演示实验,四人小组讨论后,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演示并归纳结果,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如用塑料袋套住一盆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实验三、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的参与观察演示实验,四人小组讨论后,举例验证呼吸作用需要氧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观察演示实验,四人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组间交流,回答问题。演示,归纳结果,启发理解,引导应用。(如贮存甘薯的窖中缺少氧气)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观察课件,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观察幻灯片,小组讨论后交流,归纳结论。四人小组根据实验讨论总结,归纳结论。演示,启发、点拨学生得出结论。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四人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并推论其意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设疑,提问,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和推论。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阅读教材,分析教师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问进行分组讨论,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提供数据,并设置思考题,启发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目标①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②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园林建筑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学校辞职报告11篇
- dark green dress造句不同意思
- 石河子大学《水工建筑物》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篮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数字图像处理》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机器人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经济法基础(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18年四川遂宁中考满分作文《争取》3
- 股权合同 英文 模板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 北京颂歌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方法
- PSUR模板仅供参考
- 火力发电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
- 民法典合同编之保证合同实务解读PPT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PPT幻灯片课件(PPT 24页)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 名牌包包网红主播电商直播带货话术脚本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物速递——苏炳添课件18张
-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