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 论文_第1页
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 论文_第2页
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 论文_第3页
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 论文_第4页
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一个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摘要]新时期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弘扬高尚的师德,以陶行知“爱满天下”为号召,努力成为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的老师。陶行知的爱的教育具有大爱,博爱,挚爱,真爱,仁爱等特征。教师需站在“人”的立场,把学生视为一个个“活的个体”,以此为基础来涵养爱的教育。当然,教师光有“爱”还不行,陶行知以每一个地方都是创造的地方,每一天都是创造的时间,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人[1]来激发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终身学习等来达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标准要求。[关键词]陶行知式的以“爱”助教爱的教育师德正文:教师的责任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曾说,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没有对学生的奉献、理解、平等和责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毛泽东赞扬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同时创办了晓庄学院和育才学校等,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心扑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上鞠躬尽瘁,奉献一生……他的精神感染和引导着无数的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以“陶行知式教师”为神圣的使命,如何更好地践行陶行知精神,帮助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如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提高现代教师的素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师德的核心是爱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是人与人和谐共处、共同生存的前提,“师道尊严,人之楷模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首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道德合格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楷模。然而,绝大多数的爱是有前提的,基于友谊和忠诚的是友爱,而忠诚的背后往往是利益关系。恋人因为彼此的钦佩而相爱,一旦失去吸引力,他们可能会变成陌生人,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老师应该无时无刻爱每一个学生,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就没有教师,师德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师爱。师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保护神,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标杆,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播种者,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催化剂。学习陶行知精神,就要学习他“爱天下、育人为民”的民主教育思想。(一)陶行知的大爱陶行知对爱的教育是站在人类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上体现出来的,是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陶行知积极倡导和践行对乡村教育的改造,最重要的是要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教育,这种力量达到每个老百姓的内心深处,使得他们从心里发出团结的力量[2]他要求“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教育为民众所有,为民众所治,为民众所享”[3]等,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积极投身于公共教育、平民教育和农村教育。读了先生人生经历以及投生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再次肯定先生对教育的“大爱”,作为一名教师的“大爱”。陶行知的博爱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层含义是博爱,就是爱全体的人类,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理解这种差异,以学定教是教育的前提。只有承认差异、充分理解学生差异的必然性,才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会在教学中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取得进步,有教无类是教育的责任。师爱,必须是无差别的爱,不管他是听话的还是逆反的,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是是漂亮的还是难看的,老实的还是调皮的,是整洁的还是邋遢的,都要平等地、真诚地去爱他们。只有这种博爱才能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给学生力量,唤醒内在驱动力。(三)陶行知的挚爱在现代社会,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唯物主义思潮盛行。教师面临有偿家教等物质诱惑,这让“师心”有所动摇,甚至师爱大打折扣。陶行知在1917年回到中国后,放弃了在政府中的重要职位,他还放弃了大学校长和教授的职位,到农村办了一所学校。他与艰苦奋斗的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面对办学的艰难和生活的清贫,他从不退缩和抱怨,毅然决然地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政治活动。[4]他曾经登录一则广告,大致意思是:在三家村长大,来去五里店。到处都有我的朋友,却从来不相见。雪花漫天飞舞,身上却没有棉衣。一日两餐,有油就没盐,有盐就没油,饿着肚子看着水仙。问为什么先甜后苦,不如先苦后甜。进城讨薪水,轮流等候在茶园。我拿不到薪水,所以我要筹钱付茶钱。父亲叹息,母亲抱怨。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家。[5]陶行知对教育的热爱是“真挚的爱”,是对爱教育的“全心”,是那么执着,那么坚定。(四)陶行知的真爱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相互影响的活动。只有发自内心,才能感动人心,关键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接受他们的分歧并爱他们本身。[6]陶行知对学生的“真爱”事例中,“四块糖果”[7]的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他面对违纪学生,注重唤醒学生内在良知而自己反省自己纠正;修理钟表事情被他变成了“修表课程”,[8]从而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通过演示“公鸡吃米”[9]来告诉大家教育不能灌输、不能强迫,这样它不仅不吃,还会用尽全力拼命来反抗,同样,想让孩子学习,只需要引导孩子主动走上学习之路,激发学生内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如果强迫孩子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当然,真爱不是溺爱,真爱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培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不是造神、造石像、造爱人。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真善美的活人。”[10]老师用真情换得学生的真心才是真爱。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是教师的成功之处,教师创造学生,学生创造教师,学生合作创造活生生的值得相互崇拜的人。这种师生互学互鉴的教育理念是真爱教育的最高境界。(五)陶行知的仁爱“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其起点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再根据亲友关系,最终延伸到全社会所有人。这是家庭经验从普通人最基本的情感经验的不断延伸,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陶行知的仁爱正是从这里出发,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虽然每位老师的教育风格有所不同,但爱的教育依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连接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是爱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二、陶行知爱的教育的当代价值陶行知的爱的教育远不止这些。他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教育家都无法比拟的。他独特的师德理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精神高度一致。陶行知倡导生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仍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的爱的教育对于教师培育爱国之情具有激励作用。陶行知一生探索中国的教育之路,为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大众生活的解放而奋斗。陶行知是我们的楷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他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信念和工作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树立高端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二)陶行知的爱的教育与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的行动指南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11]好老师标准时,三次引用陶行知名言。他提出“做一个好老师,要有理想和信念”时引用“教师是‘千夫所指,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会做人’”[12];提出“做一个好老师,我们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13]时,引用“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提出“做一个好老师,我们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14],虽未直接引用先生的教育名言,但与先生“爱满天下”的大爱育人精神异曲同工。(三)陶行知的爱的教育将引领着新时代的教师以“工匠精神”[15]更加坚定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我们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书的乐趣,而不必有教书的痛苦。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对社会也如此。社会在变,未来的教育在变,面临这样的挑战,新时代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那样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发展,捍卫民族的利益,专心从教,潜心从教,拓宽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追求卓越,争做名师。陶行知的爱的教育,使教师能够自觉认识师德的含义并树立正确的师德观,自觉践行新时期的师德准则。注[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